中新社陶公二月二十四日電 題:泰南邊界三府行:穆斯林心聲:要和平要發展
中新社記者 羅欽文
從泰國南部邊界三府和平建設指揮部提供的統計數字可見,在穆斯林聚居的也拉、陶公、北大年三府中,陶公府是泰南邊界地區去年初以來暴力襲擊最嚴重的一個府,如震驚泰國內外的達拜事件、首次「汽車炸彈」爆炸等就發生在這裡。
走進陶公府,走進穆斯林村落,所接觸的當地穆斯林傾訴了同一個心聲:要和平、要發展。
德拉村是陶公府宋艾歌樂縣內的一個穆斯林村莊。村中,一條公路兩邊的護欄,都漆上了泰國國旗的紅、藍、白三種色彩,長達三公裡,格外鮮明、耀眼。那是村中穆斯林在去年十二月五日泰國國王生日的日子裡,與駐村部隊官兵一起連夜漆成,為了恭賀國王的聖壽,表達對國王的敬愛與對國家的熱愛。
「我們喜歡和平,不願分裂。」德拉村的村長說起村民們的這份「傑作」,由衷感慨。一位穆斯林村民在村中茶館的軍民座談會上,更是慷慨激昂:「我們是愛泰國的,我們不願從泰國分離出去。」話音才落,熱烈的掌聲就在會場響起,表白了村民們的心聲。
或許正是基於這種對和平、穩定與發展的渴求,許多當地百姓自願參加鄉村保衛行動,扛起槍守護自己的家園。在歌樂縣的通迪寺裡,記者就看到二十幾位當地百姓,有男有女,正等待領取槍枝;他們響應詩麗吉王后提出的鄉村保衛志願者計劃,參加了志願者培訓,而與他們一起報名參與培訓的多達四十餘人。他們正通過自己的實踐行動,努力把心中的渴求轉變為現實。
陶公府乍乃縣亞鰲村的穆斯林村民同樣讓記者感受到了他們的強烈心願。村中,村民們在一塊告示牌上貼滿一張張心形圖案的小紙條,一張張紙條又組成一個大的心形圖案,紙條上用泰文寫滿了他們的心裡話:「希望軍人能對動蕩忍耐一些」,「希望南部和平發展」,「我們現在不怕軍人了,喜歡每一位軍人」,「希望軍人長期呆下去」……
然而,部隊去年十二月剛剛進駐村莊時,所面對的情形卻截然不同。駐守亞鰲村的一位軍官說,剛到時,村民對部隊懷著一種牴觸、對抗的情緒,不知道部隊來做什麼;而軍人坐著軍車,也不敢下車走路。
「我們想和村民進行接觸,化解僵持的狀態,可是村民都遠遠地躲著走。我們只好先從與小孩、婦女的接觸入手,才慢慢地消除他們敵視的心理,與他們進行對話。」得到村民的理解、信任之後,駐村部隊以民為本,開始推行「幸福家庭計劃」。他們先是幫助村民整治居住環境,隨後通過宗教學校開展職業培訓和科學、法律知識教育,發展村莊經濟,提升村民的家庭觀、科學觀、法律意識。
綠樹掩映下,一個整潔有序、環境優美、安寧祥和的亞鰲村呈現眼前。一幢幢高腳木屋四處散落,房前多見高高掛著一個鳥籠,三兩村漢悠閒對坐品茗話家常。聽村民說,玩鳥、喝茶、做法事是村中男子每天的三件事。
房前屋後,只見一口口小水塘,那是村民的魚塘。養魚是部隊進村後幫助發展的一種養殖業,而村婦自發組織的增收副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使亞鰲村成為了泰國政府「一區一產品」計劃的四星級村莊。她們從縣城採購來棉紗,加工成穆斯林特色的紗巾、襯衣、裙子等服飾產品,銷往馬來西亞、汶萊及當地。
離開亞鰲村時,村中男女老少相送到村口,不停揮手道別。這一動人的場景,感動上了車的傳媒記者又走下車,記錄下那聲聲「再見」,拍攝下那張張燦爛的笑臉,唯願和平與發展永駐泰南。但是,還有一些穆斯林村莊,軍人的進駐遭到拒絕,暴力的襲擊仍時有發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