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金井塘東村千年遺韻尤在 央視曾取景拍攝紀錄片

2020-12-23 閩南網

  6月17日,到了晉江市金井鎮塘東村,剛一下車,當地人就跟獻哈達一樣遞上旅遊導覽圖和明信片,但凡遊客均可免費領取,而年節一到,村民們也可藉此向海外親人傳情達意。

­  村民許秋凝住的是古民居,自己在村裡經營一家飲食店,打算把旅遊導覽圖和明信片擺在櫃檯上,給外地遊客指個道。她說:「如果有機會的話,我確實是想當個導遊。

  塘東村全貌

  塘東落日

  塘東古民居

­  小漁村的「亞洲唯一」

­  入村的三個主要路口,都樹起旅遊景點示意圖的牌子,「千年古剎『西資巖』石佛寺」「古民居景點」「天然獨特的美麗沙堤」三大板塊一目了然。

­  西資巖位於村東側卓望山的南麓,上有石佛寺,始建於隋唐時期,是國家級重點文保單位。村西處有一堪稱「亞洲唯一」的觸角狀沙堤,長約1700米,寬則三五百米不等。有別於其他沿海岸線而形成的沙灘,塘東沙堤是由潮汐和風力堆成的,如一柄雪亮長劍,從岸邊直刺大海。

­  沙堤「醉美」時分,莫過於日落,少不了情侶們牽手漫步的粘膩身影。而早年間,據村主任蔡榮星介紹,塘東村曾是福建唯一的對臺宣傳點,村民在吹南風的時節,通過「風箏站」「氣球站」將有關兩岸和平的文宣品吹送金門,那邊的回應則是藉助北風,在海上放漂流瓶,最終抵達地就是塘東沙堤。

­  而今,福建沙灘排球集訓基地在塘東沙堤安了家,30米寬、82米長的佔地面積,由鐵網分出4個封閉場地。新落成的跨海木棧橋,將沙堤、基地與陸地連通,對接的木棧道延伸至鳳髻山。在臨海的平原上,這座小山崗顯個,遍布著亂石,其間長著造型各異的仙人掌,憨態可掬。

­  這一帶已現「濱海休閒公園」的雛形,跨海木棧橋入口處也新添一臺大型LED戶外顯示屏。旅遊基礎設施的日漸完善,讓塘東看上去不再像蒙塵的村姑,而是變得時尚有活力。就在去年,當地人搞推介,還不忘提醒自駕遊客:這裡是原生態的處女地,旅遊業才剛起步。兩年之間,何以有這般驚豔的轉變?

­  「忠義傳家」遺風猶在

­  作為革命老區基點村,塘東的尷尬是「生態富有卻經濟欠發達」。村財以漁業為主,另有少量的紡織、服裝企業,2014年村民人均純收入遠低於晉江乃至全省平均水平。

­  搞建設的錢,要一點點地擠出來。比如,村裡約有140棟古民居,初來遊客常常找不著門道,村兩委成員不時要客串導遊一回,久之便向金井鎮政府提議,要在村裡一些知名故居設個簡介牌。蔡榮星說,建議提出來後,鎮裡很支持,表態要出錢幫他們做。

­  塘東也是著名僑鄉,全村人口1288戶4680人,旅居國外的華僑僑裔和港澳臺同胞近3萬人。「歷史上塘東就有愛國愛鄉的傳統,至今還有很多華人華僑在積極為家鄉做貢獻。」蔡榮星說,去年4月,村裡舉行「十大工程」落成慶典,包括海鮮綜合市場、濱海休閒公園、塑膠運動場在內,全由旅菲僑胞捐建。

­  古蹟有不少。晉江諺云:「塘東崎,檗谷大,莊厝祠堂蓋南門外。」其中的「塘東崎」,即指塘東村的東蔡家廟,因其屋頂高斜峻峭而揚名。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塘東人蔡纘在全國官員考績中名列第一,留下的「辛丑部元」牌坊仍保存完好。閩臺關係史上的名人蔡德芳,曾到臺灣書院教學育才,「馬關條約」籤署後舉家遷回塘東,建成「進士第」。

­  站在臨海的鳳髻山上,凝視塘東古民居那抹紅,不由地想拿廈門的鼓浪嶼做比較。彼稱「萬國建築博覽」「鋼琴之島」,這裡也有成片集中、多為「皇宮起」的紅磚古厝,間雜中西合璧的番仔樓、西洋樓,出了臺灣交響樂之父、福建音樂學院創辦人蔡繼琨和世界級畫家蔡雲程等名人……

­  塘東會「紅」,這是遲早的事。近期就有不少團隊來察看,表示願意幫忙修繕古民居,注入一些合適的業態,如在此興建中國傳統村落博物館、易經演繹館。

­  「東蔡家廟、蔡纘故居等15棟古民居,已列入村裡首批修繕名單。」蔡榮星希望通過對古民居的逐步修繕,進一步豐富當地的旅遊資源,吸引大量遊客到此感受歷史瑰寶的魅力,使這些古民居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  「人老思故鄉」的幸福抉擇

­  今年年初,塘東在央視《記住鄉愁》中亮相。據說這部紀錄片從全國186萬個村落中選取120個傳統村落進行拍攝,入圍之爭異常激烈,安徽的宏村、西遞因「過度商業化開發,沒了原生態和原住民」而被刷下來。能以「忠義傳家」的篇名大出風頭,顯見欄目組對塘東的認可。

­  當前,許多地方在原鄉規劃方面,重點以實體空間保護為主,卻忽視原住民的利益保護問題。如何不走這條彎路,兼顧保護與發展的雙重需要,做出一個更關注人的生活的保護規劃?一方面,許多人家移居海外,閒置房屋數量較多,年久失修;另一方面,隔壁的圍頭村在發展旅遊產業後,前5年的旅遊人群平均增速為70%,目前增速維持在50%左右……讓塘東的村主幹有些壓力。

­  請來北京的專家對古建築群做規劃,還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向村民徵求意見。結果顯示:接近100%的受訪村民表示理想居住地在本村;85%的村民希望未來在本村從事旅遊服務;如果自家住房用於旅遊服務經營,66%的村民希望自主經營。

­  此次調查建議,塘東未來在開發模式上,應以政府、企業、村民三方合作形式,通過分期改造、分期投資以降低風險的方式,修繕房屋來改善生活環境,提高村民保護的主動性,促進村落的活態傳承。植入旅遊服務業,解決農民城鎮化後就業難的現實問題。

­  塘東人本土情感認同度之高,可從蔡連發老人身上得到印證。早在上世紀80年代,蔡連發舉家遷居臺灣,年過八旬後選擇獨自回鄉養老。塘東的春節還保留著「跳火群」「攻炮城」等閩南傳統民俗,老人珍視這些兒時記憶,年年都要在蔡家祖厝的門口備好「跳火群」的木料。遠在境外的子女,即使無法抽身回來過年,「清明回鄉祭祖」這一老父親的教誨,是鐵定要謹遵的。

­  「人老思故鄉」,蔡榮星認為老人此舉源於內心的驅使,用中國傳統文化來講就是「葉落歸根」,這也是村裡力推「鄉愁文化之旅」的一大動因。

責任編輯:吳雅靜

相關焦點

  • 晉江金井塘東村旅遊明信片和導覽圖出爐(圖)
    塘東沙堤全景、塘東古厝群、蔡本油故居……昨日,一張印著晉江金井塘東村全方位美景的精美明信片和塘東村旅遊導覽圖「橫空出世」,讓不少村民看後都愛不釋手。原來,這是塘東村委會這兩個月來精心醞釀而成、又一份展示宣傳塘東村生態美景的作品。
  • 第一分鐘就愛上這裡:金井塘東村
    ­  這裡是最浪漫的小漁村,金井塘東村,­  綿延的海岸線,最溫暖的陽光。­  傳統民居建築和自然風光巧妙融合,­  匯聚成那一抹閩南紅,讓人怦然心動。­  漫步在這裡,一切都是那麼的愜意。­  (圖:志遠天下行)­  塘東村的得名,緣於村中有一口面積達4000多平米的「龍光池」,那是蔡氏先人用來蓄水排澇,養殖魚鰻的地方,年深月久未免淤淺。
  • 晉江「鄉村記憶文化」項目全部通過泉州驗收
    日前,泉州市「鄉村記憶文化」調研驗收組到我市金井塘塘東村驗收「鄉村記憶文化」項目建設情況,驗收組查閱村情村志,現場察看項目建設,對項目建設進行評分、綜合評價並反饋意見。最終塘東村以84.5分的高分通過驗收,成為第二批泉州市「鄉村記憶文化」示範村。根據泉州市出臺的《「鄉村記憶文化」項目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從2018年開始,相關部門對泉州市的古村名居開展名人古蹟、檔案記憶、歷史傳承、旅遊資源等特色農村文化調研,掌握當地特色史志檔案資源,至2020年,將分期分批完成50個「鄉村記憶文化」項目的驗收工作並進行授牌。
  • 央視紀錄片《中國美》在雲和"葉氏哥窯"取景拍攝
    1月22日,央視紀錄片《中國美》攝製組專門為拍攝哥窯,來到雲和縣進行為期三天的攝製。紀錄片《中國美》拍攝現場《中國美》紀錄片導演哥窯代表中國傳統的美學和文化象徵,有一些就是天工開物,它的成型有一種不確定性。中國的哥窯現在數量不多,但是葉氏在這方面作出了非常突出的貢獻,而且他的展品已經在故宮博物院展出。
  • 央視大型紀錄片《為了和平》取景地在……
    近日,央視大型記錄片《為了和平》在中央一臺熱播,這是一部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製作的高燃紀錄片,也是一部值得每一個中國人去看看的紀錄片,去回顧那一段崢嶸歲月和可歌可泣的歷史!在紀錄片的特別鳴謝一欄,我們看到了長白山池南區。是的,池南區便是央視大型紀錄片《為了和平》的取景地。
  • 央視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第五季正在眉山拍攝
    12月11日,聽說央視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攝製組來了,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趕緊跑去瞅熱鬧。本季《記住鄉愁》確立以「歷史文化街區」為主題,在前期調研中,紀錄片中心導演郭宗福、王劍走訪了樂山、眉山、自貢、瀘州、宜賓等四川多個城市,最終確定了自貢仙市和眉山紗縠行兩個選題。是的,沒聽錯!
  • 央視再來陽泉!《美麗中華行》在我市取景拍攝
    央視再來陽泉!《美麗中華行》在我市取景拍攝繼央視科教頻道《國慶節有味道·豐收中國》欄目播出陽泉美食文化專題片大受好評後,近日,中央電視臺發現之旅頻道《美麗中華行》欄目也來到我市取景拍攝,陽泉魅力即將再次綻放在全國觀眾面前!
  • 廬山景區:央視大型專題紀錄片《長江之歌》攝製組來廬山拍攝
    廬山景區:央視大型專題紀錄片《長江之歌》攝製組來廬山拍攝 為更好展現長江經濟帶經濟建設及環境保護成果,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攝製,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紀錄頻道承制的大型專題紀錄片《長江之歌》到江西緊張攝製中。
  • 大型紀錄片《嘉陵江》攝製組來隴南徽縣取景拍攝
    穿越亙古千年的歷史迷霧,揭秘一條大江的前世今生,開啟綠色發展的時代夢想,展示絢麗多彩的人文風情。 9月29日至10月3日,大型紀錄片《嘉陵江》攝製組一行12人在徽縣取景拍攝,攝製組先後對我縣嘉陵江漂流、河池小曲、金徽酒釀造工藝、青泥古道等最具地方特色的文旅項目進行了拍攝。
  • 大型人文歷史紀錄片《嶽飛·精忠報國》在開封朱仙鎮取景拍攝
    4月6日,時值嶽飛誕辰912周年之際,大型人文歷史紀錄片《嶽飛·精忠報國》攝製組來到朱仙鎮取景拍攝。該片由中華嶽飛文化促進會負責籌備,由海軍政治部電視藝術中心副主任陳紅任總編導的人民海軍紀錄片製作團隊負責拍攝,是國內首部全方位展現英雄嶽飛的生平事跡及對後世影響的紀錄片。
  • 央視再來陽泉!《美麗中華行》在陽泉市取景拍攝
    繼央視科教頻道《國慶節有味道·豐收中國》欄目播出陽泉美食文化專題片大受好評後,近日,中央電視臺發現之旅頻道《美麗中華行》欄目也來到我市取景拍攝,陽泉魅力即將再次綻放在全國觀眾面前!節目簡介 由中央電視臺發現之旅頻道推出的《美麗中華行》是一檔固定的大型高清紀錄片節目
  • 金井塘東濱海觀光木棧道開建
    總投資200多萬元 一期預計3個月完工晉江金井塘東村的濱海觀光木棧道已經開始動工建設,作為塘東沙堤風景區的一個重要配套設施
  • 晉江,一個值得你來的地方!
    直到朋友告訴我,可以去我老家晉江啊,晉江也是一個很值得旅遊的地方哦~去晉江該怎麼玩了,聽我同事娓娓道來~相關閱讀:其中,以山間建於隋代的千年古剎—靈源寺,經歷代僧眾保護修葺保存至今,最為引遊人關注,如今寺廟的香火一直保持旺盛狀態。山下的靈水古村落,保留200多座明清以來的民居建築,見證著滄桑歲月,更寄託著綿綿鄉愁。
  • 央視巨製紀錄片將赴南極拍攝
    2012年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風靡一時,這股「舌尖」熱潮仍在繼續,此前已有消息稱央視紀錄片頻道將於新年春節遠赴遙遠的南極。為13年的新片取景拍攝。這是一部關於中國人關於中國式生意的影片,目前這部紀錄片暫定名為《去遠方》,春節期間攝製組將隨極之美南極探險隊奔赴遙遠的南極半島進行實地採風拍攝。
  • 中央新聞紀錄片來揚拍攝大運河隋煬帝墓邗溝大明寺成重點
    11月9日,記者獲悉,經揚州市旅遊局協調,央視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集團)紀錄片《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攝製組來揚拍攝,先後在隋煬帝墓、邗溝、大明寺等地取景拍攝,大概在明年三四月份,中國首個活態性世界遺產、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大運河歷史風情將以紀錄片的形式呈現在中外觀眾眼前。
  • 央視來亳拍攝這部專題紀錄片
    7月26日,中央電視臺組織拍攝的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欄目組在市區老街拍攝了古城的風土人情,此次取景將作為《記住鄉愁》的第七季素材使用。拍攝中,央視著名主持人宮柏超擔任了外景主持。在亳州拍攝的過程中,亳州的中醫藥文化令他印象深刻。
  • 紀錄片《僑領單聲》在央視首次公映
    紀錄片《僑領單聲》在央視首次公映26日晚10:00,電影紀錄片《僑領單聲》在央視9套紀錄頻道《紀錄影院》欄目首次公映。《僑領單聲》一直備受電影界的關注,曾先後入圍中美電影節、澳門國際電影節、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北京放映絲路再啟航展映單元、金雞獎新片展單元,斬獲倫敦世界電影人國際電影節最佳紀錄片,峇里島國際紀錄片電影節白金獎等多項國際大獎。
  • 央視聯合BBC攝製大型紀錄片《中國藝術》 四川三星堆入選首集
    中國旅遊新聞網訊 (王月婷 趙蝶) 筆者從四川有關部門獲悉,日前,由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聯合英國廣播公司(BBC)組成的大型紀錄片《中國藝術》攝製組,到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進行了為期二天的拍攝取景,紀錄和展示三星堆文明背後的藝術內涵。
  • 央視大型紀錄片攝製組來襄陽拍攝啦!將在2021年春節期間播出...
    央視大型紀錄片攝製組來襄陽拍攝啦!將在2021年春節期間播出...咱襄陽又要在央視露臉啦~《記住鄉愁》這部大型紀錄片正在咱襄陽拍攝計劃2021年春節期間在央視播出!
  • 央視來亳拍攝這部專題紀錄片
    7月26日,中央電視臺組織拍攝的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欄目組在市區老街拍攝了古城的風土人情,此次取景將作為《記住鄉愁》的第七季素材使用。拍攝中,央視著名主持人宮柏超擔任了外景主持。在亳州拍攝的過程中,亳州的中醫藥文化令他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