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瑞士的風光,阿爾蒂斯山靜謐而安詳,但是總覺得缺少心靈的契合。但是,一看到中國的梯田,我就感受到無限鄉愁,觸動靈魂。
梯田是古代勞動人民在農業生產實踐中創造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梯田的出現,是古代農業發展的一個顯著進步。梯田修築歷史悠久,而且普遍分布於世界各地,尤其是地少人多的山丘地區,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修築梯田的國家之一,早在西漢已經出現了雛形的梯田。
我國的梯田,以數量多、修築的歷史悠久而聞名於世,它的形成與發展,大致可分為四個時期:梯田的雛形期、梯田的形成期、梯田建設與治山治水的結合期、梯田工程體系的發展完善期。
梯田是千百年來無數代人創造的奇蹟。它凝聚了這塊土地的精神文明,是人們的鄉愁。中國的農耕文化,是指由農民在長期農業生產中形成的一種風俗文化,以為農業服務和農民自身娛樂為中心。農耕文化集合了儒家文化,及各類宗教文化為一體,形成了自己獨特文化內容和特徵,其主體包括語言、戲劇、民歌、風俗及各類祭祀活動等,是中國存在最為廣泛的文化類型。農耕文明決定了漢族文化的特徵。中國的文化是有別於歐洲遊牧文化的一種文化類型,農業在其中起著決定作用。
我國梯田的類型主要有三種:一是水作梯田,二是石山梯田,三是黃土梯田(或叫土坡梯田)。水作梯田主要在南方,石山梯田主要在太行山一帶,黃土梯田主要在陝北。
三種梯田,三種不一樣的美感。南方梯田秀美,太行梯田雄奇,黃土梯田渾厚。
以元陽梯田為例,其歷史之悠久,地域之廣袤,景觀之瑰麗,都是世界之最。
元陽梯田位於雲南省元陽縣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傑作。元陽梯田是紅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區,元陽哈尼梯田主要有3大景區:壩達景區包括箐口、全福莊、麻慄寨、主魯等連片14000多畝的梯田,老虎嘴景區包括勐品、硐浦、阿勐控、保山寨等近6000畝梯田,多依樹景區包括多依樹、愛春、大瓦遮等連片上萬畝梯田。如此眾多的梯田,在茫茫森林的掩映中,在漫漫雲海的覆蓋下,構成了神奇壯麗的景觀。
鄉愁是深切思念家鄉的憂傷的心情,是一種對家鄉眷戀的情感狀態。對故土的眷戀是人類共同而永恆的情感。遠離故鄉的遊子、漂泊者、流浪漢,移民,誰都會思念自己的故土家鄉。看到梯田就感受到鄉愁。一田畦水倒映著白雲,一頭牛,一農夫,一犁水花,一片破碎的雲彩……;一村落,三五家,幾縷嫋嫋炊煙;一犬吠,二雞鳴,幾個頑童戲耍。
置身梯田,被先人改造自然的成果震撼,敬畏之心,油然而生。這裡不僅僅是風景,更是中國農耕文化的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