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 安 吳雲 楊潤花
責編|薛應軍
正文共4438個字,預計閱讀需13分鐘▼
康巴什,蒙古語意為「卓越的老師」。康巴什區是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的政治、文化、科教中心,全區總面積372.55平方公裡,人口15.3萬人,下轄4個街道15個社區;是全國首個以城市景觀命名的4A級旅遊景區、中國首個環境藝術示範城市,先後獲全國文明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全國最安全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全國優秀旅遊城市、第三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等榮譽稱號。
近年來,康巴什區充分學習借鑑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網格化管理為基礎,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以社會服務為根本,充分發揮綜治中心實戰平臺職能,積極暢通和規範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著力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不斷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社區治理體系,初步形成了具有「康巴什特色」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格局。
主要做法
第一,科學謀劃,高位推進平安建設。康巴什區堅持把政治引領作為貫穿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的主線,在全市率先成立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平安建設領導小組,在各街道成立平安建設辦公室。制定出臺《康巴什區委政法委員會工作規則》《康巴什區委政法委員會全體會議議事規則》等配套規定,為轄區4個街道配齊政法委員並落實政法補貼。大力實施「九安聯創」基層平安細胞工程,廣泛組織開展「平安社區」「平安小區」「平安家庭」「平安校園」「平安醫院」「平安景區」「平安商(市)場」等基層平安創建活動,夯實基層平安建設基礎。
第二,黨建引領,夯實基層治理基礎。康巴什區積極創新「黨建+社會治理」模式,注重發揮基層黨組織在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中的統領作用。由區委、區政府聯合印發《康巴什區黨建引領基層網格化治理實施方案》,明確網格劃分標準、網格隊伍組成、網格職能職責和相關工作制度。著力加強「全科網格」建設,由區委政法委會同組織、民政等部門及各街道,將黨建、意識形態、綜治、消防等多元網格整合,做到網格統一划分、網格名稱統一確定、網格編號統一制定,真正實現一個網格管全盤。在網格劃分過程中,以居民小區為基本劃分單元,將周邊學校、醫院、機關企事業單位、商業樓宇、公園廣場等全部納入網格,實現邊界清晰、無縫對接、全域覆蓋、不留盲區。網格服務團隊配備實行「一格一長一專多員」,由網格長、專職全科網格員、兼職網格員和行業網格員隊伍組成。其中,網格長是所在網格服務管理工作的總負責人,專職全科網格員由街道推薦,優先選用社區居委會成員、持證社工、公益性崗位人員、「三支一扶」人員、西部計劃志願者等協輔人員。同時,在網格上成立59個臨時黨支部,設置127個「黨員先鋒崗」,將業委會、物業公司黨員及居民老黨員納入臨時黨支部。
第三,源頭防範,多元化解矛盾糾紛。康巴什區屬於新建城區,下轄4個街道,既有轉移農民聚居社區,也有高端人群、企業職工、流動人口集中社區,矛盾糾紛表現形式差異較大。針對這種情況,康巴什區堅持問題導向、對症下藥、綜合施策:一是著力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機制。出臺《康巴什區矛盾糾紛聯排聯化工作辦法》,明確矛盾糾紛排查的主體、方式、時間以及矛盾糾紛化解的三級「三步走」(即社區直接調處、街道召集部門會商調處和區領導牽頭聯動調處),確保矛盾糾紛排化工作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創新設立訴前調解中心,建立人民調解、司法調解銜接的一體化處理機制。成立康巴什區矛盾糾紛綜合調解委員會,推進調解前置工作。積極發揮公安民警、網格員、居委會、平安志願者等群防群治力量在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中的基礎性作用。二是著力防範化解重大矛盾風險。制定《康巴什區防範化解政治和社會領域重大風險實施方案》,嚴格落實重大不穩定問題清單制度。三是著力加強領導幹部包案化解工作。建立區委、人大、政府督査室和區信訪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聯合督查機制,對信訪案件實行「梯次督查」,切實推動「事要解決」。深入開展「解決信訪問題年」專項行動,推動矛盾糾紛和疑難複雜信訪案件有效化解。
第四,共建共享,凝聚社區治理合力。一是強化社區工作隊伍配備。全區15個社區共有社區工作者337名。2018年通過直選方式選舉產生了新一屆社區居委會班子成員97名。其中,少數民族佔比10.3%,大專以上學歷佔比80.4%,專業社工佔比9.3%。二是深入推進民主協商共治。各社區修改制定《社區居民公約》。2018年換屆選舉中,15個社區均選舉產生了居民代表,由居委會定期組織召開居民會議,商討解決社區問題。三是積極開展「三社聯動」工作。成立由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任組長,分管副區長為副組長的「三社聯動」工作領導小組,定期組織開展「三社聯動」創新社區治理專題培訓班。四是抓實社區品牌化服務。在各社區成立黨群服務中心,實行「一社區一品牌」建設理念,凝聚社區服務合力,提升社區服務品質。
第五,多措並舉,維護社會治安穩定。全面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去年以來,入室盜竊和街面「兩搶」、民轉刑案件、命案均「零發案」。持續開展緝槍治爆、電信網絡詐騙和「黃賭毒」「食藥環」違法犯罪等專項打擊行動,落實「1、3、5」分鐘出警機制,校園安全設備、安防措施、安保人員100%配備達標。依託網格化管理機制,落實全警參與「護學崗」的工作措施,切實維護校園安全。堅決果斷做好應急突發處置,推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社會面管控工作取得實效。
第六,科技支撐,提升智能化應用水平。2019年以來,康巴什區緊密結合「智慧城市」建設,投資6000餘萬元全力推動「雪亮工程」項目建設,充分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現代化信息技術,構建數據資源共享體系,打通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實現社會治理有關數據跨部門、跨區域共同維護和利用。預計到今年年底,基本建成「全域覆蓋、全網共享、全時可用、全程可控、全網智能」的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系統。同時,充分發揮綜治中心實戰平臺作用,開發「9+X」綜治信息系統,統籌推進智慧法院、智慧監察、智慧公安、智慧司法建設。積極發揮大數據對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支撐作用,在全市率先探索開發「人證核驗識別信息系統」,實現所有小區公寓智能防控「全覆蓋」,有效提升了人口數據精準率和進出通行效率,降低人員聚集和交叉感染風險。
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一是對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的總體要求、指標體系等的理解把握還不到位。基層平安建設缺乏創新抓手,在發揮平安建設領導小組的統籌協調作用、凝聚各方合力推進平安康巴什建設方面需要加強。
二是黨建引領基層網格化治理的運行機制不夠明確,存在多部門管理、權責不清晰問題。網格運轉機制、網格員職能職責、網格員管理考核辦法、網格工作績效評估體系等有待進一步健全完善。在運用大數據、智能化手段支撐市域社會治理方面存在較大短板,目前康巴什區尚無功能完善的社會治理智慧化指揮平臺,網格員開展信息採集、問題上報等工作,仍主要依賴傳統方式。各部門數據資源未能有效整合,存在較明顯的數據壁壘問題。
三是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方面仍需加強。區級、街道綜治中心仍存在功能不夠健全、工作聯動不足問題。法院、司法、公安、街道等相關部門在促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均作了積極探索,但仍存在力量分散、整合不夠的問題,需進一步健全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調處化解綜合機制。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專業工作力量不足,危機幹預和心理疏導作用發揮不夠明顯。
四是社區服務精準化、精細化水平不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整體利用率有待進一步提升,居民參與社區服務和社區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不強。社區協商路徑和辦法較傳統,「共駐共建」優勢發揮不足。「三社聯動」推進力度不夠,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資金投入力度和項目延續性不夠。居委會成員能力、素質參差不齊,作用發揮不夠,且人才流失較嚴重,未能有效提升社區服務的自治化、法治化水平,實現社區自治、法治、德治良性互動。社區工作者隊伍激勵保障機制不健全,未能有效激發社區工作者紮根社區、服務社區的內生動力。
提升市域社會治理
現代化水平的建議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高起點謀劃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要主動對標對接中央、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關於開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指引新要求,加強統籌謀劃,與高校科研機構課題組智庫專家團隊合作,研究制定適應時代需求、體現康巴什地方特色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方案。通過黨委理論中心組學習、分層次幹部輪訓等方式,深化全區領導幹部對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認識,以治理理念的創新推動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升。
二是堅持黨建引領,紮實推進網格化管理和服務。要精準提煉疫情防控期間「大數據+網格化」的經驗做法,積極將疫情防控優勢轉化為基層社會治理的效能與優勢。以構建「黨建同心圓」為目標,不斷創新基層網格化治理新思路、新路徑。建立健全大數據輔助社會治理決策機制,利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數位化技術,建設跨部門「全科網格」大數據平臺和基層社會治理平臺。學習借鑑發達地區經驗,建立健全網格事項準入機制、網格運轉機制、網格員考核評比及薪酬體系,明確專兼職網格員職能職責,強化網格員隊伍教育培訓、職業化管理與職業保障計劃,調度社會治理基層一線力量的積極性。
三是推進資源整合,健全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機制。要健全完善社會矛盾預警機制,發揮群防群治力量,及時發現不穩定風險隱患。著力提高信訪工作智能化水平,努力打造網上信訪主渠道。加強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發揮綜治中心的市域社會治理實戰平臺功能,強化各類調解力量的整合,完善調解、行政裁決、行政複議、行政訴訟等有機銜接、相互協調、高效便捷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充實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專業力量,積極發揮心理疏導和危機幹預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四是強化科技支撐,提昇平安建設智能化水平。以「雪亮工程」建設為契機,加強立體化、智能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結合康巴什區智慧城市、大數據中心建設,建立全區便民信息服務平臺,促進各部門之間的資源共享、信息共享、服務共享,形成上下貫通、縱橫聯動的工作網絡。精準掌握人、地、事、物、情、組織等各類基礎數據,建立健全平安社區、平安小區創建星級指標評價體系,全面提升基層平安創建和社區治理精準化水平。
五是突出多元共治,努力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探索完善社區多元治理體系,在積極推進社區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基礎上,著力理順居委會、企業、社會組織等的關係,推進社區多元治理、協同治理、依法治理、共建共享。加大對社區工作者培養政策和資金支持,打造社區工作實訓基地,開展社區工作者專業化培訓,強化社區工作者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養。深化「三社聯動」工作機制,加強社會組織培育孵化基地建設,支持社會工作服務機構開展專業社會工作服務,不斷提升社區服務的精細化水平。
(作者分別為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城市發展與治理研究院特聘教授,中共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中共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委政法委副書記)
·END·
原標題:《市域社會治理的現狀、問題及應對 ——以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為例 | 法學院》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