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應該是自2017年在抖音上被刷屏以後,便成為一座來了就走不脫的網紅城市。根據重慶市文化和旅遊委員會對2018年旅遊數據的統計,2018年全年重慶接待遊客5.9億,環比上漲10.1%;旅遊總收入4344億元,環比上漲31.3%
2018年重慶旅遊接待及收入情況
而重慶這座城市也是用超大的包容力,實力寵遊客:你要看洪崖洞,我便封橋,讓你看個夠;你要看輕軌穿樓,我便修觀景平臺,保你安全;你要看小黃車,我便給你找位置,讓你到最佳拍攝地......
洪崖洞(圖片源於網絡)
每每一到周末和節假日,可以看到解放碑、洪崖洞、李子壩簡直是人山人海。那麼重慶古代吸引逍遙遊士又是哪些地方呢?便是巴渝十二景,可謂今有重慶網紅城,古有巴渝十二景。
古巴渝十二景每景每名都是詩意,以下就是古巴渝十二景:
金碧流香 黃葛晚渡 桶井峽猿 歌樂靈音 雲篆風清 洪崖滴翠
海棠煙雨 字水宵燈 華鎣雪霽 縉嶺雲峽 龍門浩月 佛圖夜雨
而古巴渝十二景(1760年)的稱譽,得名於清乾隆年間頗有文學和審美素養的巴知縣王爾鑑,他在巴渝山水中圈定了十二處最能代表巴渝美色的景致,讓其流芳百世,距今已有近三百餘年歷史了。
選定標準便是:「其趣在月露風雲之外,其秀孕高深人物之奇,登臨俯仰,別有會心……空靈飄渺,在有象於無象之間,最稱奇妙。別具幽趣,空靈不著色相……」
以下讓我們來一一認識下古巴渝十二景
一、金碧流香
古巴渝十二景之首,現在位置大概是從鄒容路至人民公園頂。人民公園前身便是金碧山,而站在金碧山奇妙的是迎面清風徐來,四處無花無草,卻暗香撲鼻。王爾鑑曾賦詩:「巴山聳秀處,金碧有高臺。何處天香至,疑從月窟來。江環千嶂合,雲度九門開。每一憑欄眺,清芬拂草萊。」
人民公園(圖片源於網絡)
二、黃葛晚渡
黃葛渡因候渡者有黃葛濃蔭庇遮得名,位於南坪塗山之麓,越江心珊瑚壩與南紀門隔江相望,今長江大橋下遊、南岸宏聲路附近。黃葛渡是古時重慶城通往南岸的主要通道,每當夕陽十分,過江的人佔據著很長的渡口,夕陽與熙攘的人群相映。清人王爾鑑記載:「南紀門外大江對岸南城坪,有黃葛古樹,偃蓋渡旁。雨餘月際,遙睇江煙蒼茫間,舴艋往來,飄如一葉,亦佳趣也。
黃葛晚渡(圖片源於網絡)
三、桶井峽猿
桶井即現在統景,因其峭壁峽谷酷似桶裝,古稱桶井。峽谷中,猿猴嬉戲,樹木蔥蘢,溶洞幽深。清人周開豐曾賦詩:「桶井多奇勝,尋源景不窮。好山偏窈窕,曲徑更蔥蘢。掛樹千猿躍,窺天一線通。桃源花落處,幾度誑漁翁。」
桶井峽猿(圖片源於網絡)
四、歌樂靈音
重慶歌樂山便因此得名,雖然靈音有兩說:一是大禹治水後在此歌樂,而是李冰父子治水有功,天宮仙樂隊來此奏樂。但實際上可能是應為歌樂山上樹木茂盛,風吹雨來便與林中樹木接觸生成美妙的自然之音。
歌樂靈音(圖片源於網絡)
五、雲篆風清
雲篆山距重慶巴南區魚洞約八公裡。登臨雲篆山,只見綠樹森森,雲霧悠悠,側耳傾聽山風穿林,奇雲變幻莫測,一會雨、一會霧。迎著拂面的清風,看錯落有致、彎曲層疊的稻田,和一叢叢綠樹掩映的農家房舍,自然閒雅,待清風將薄霧送向田野間時,天地悠悠山人合一,只想閉目張臂、欲似飛仙,除了空靈飄逸之感,煩惱全拋九霄雲外,靜觀而坐,山風陣陣,鳥鳴聲聲,恍若與世隔絕。清人王爾鑑在《小記》中寫道:「人行山脊,沿青林翠靄間,宛如雲扶足下,隨風蕩漾,武夷九曲不啻矣。」又賦詩曰:「風送云為御,雲盤山幾重。如何非象馬,偏是走蛇龍。澗影環飛瀑,江濤曲泛松。偶聞樵子唱,餘韻嫋前峰。」
雲篆風清(圖片源於網絡)
六、洪崖滴翠
洪崖滴翠應該為大多數人所熟悉的,現就位於洪崖洞。洪崖洞上新華路古時是林木茂盛,且有小溪從此經過,從洪崖洞落下。在少雨季節,水流減少,水就水就呈星星點點往崖下滴,水珠兒被陽光映透得個個如綠珠碧玉,便有文人騷客們將其稱為「洪崖滴翠」。據王爾鑑《小記》記載:「洪崖洞在洪崖廂,懸城石壁千仞,洞可容數百人,上刻洪崖洞三大篆字,詩數章,漫滅不可讀。城內諸水逾堞抹巖額而下,夏秋如瀑布,冬春溜滴,匯為小池入江。石苔疊翠,池水翻瀾,夕陽返照,五色陸離,莫可名狀。至若漁舟唱晚,響答巖音,又空色之別趣也。」
洪崖滴翠(圖片源於網絡)
七、海棠煙雨
沒想到海棠煙雨現在是因輕軌的出現而被人熟知,古時的海棠煙雨便是因為海棠溪沿線當雨落之時淡煙微布,細雨如絲,溪流映帶。王爾鑑也曾作詩讚美:「溪邃憐香國,山容映海棠。輕煙籠曉髻,細雨點新妝。娟秀寧工媚,幽清卻善藏。每望望江屋,獨立臨蒼茫。」
軌道環線(圖片源於網絡)
八、字水宵燈
因長江、嘉陵江在朝天門交匯處的水流,幾經曲折相互迂迴而天然形成一個酷似「巴」字的古篆體,故有「字水」之稱。而宵燈則是指城市入夜,星星燈火,同時照印在江面中便成為字水霄燈。現在隨著城市發展,夜景繁華,我還是喜歡站在南山上俯瞰兩江四岸的美景。
兩江夜景(圖片源於網絡)
九、華鎣雪霽
雪霽,即雪停天空放晴那一刻。華鎣山的雪景在重慶也是出了名的,深冬來到,很多重慶市民會相約到華鎣山賞雪。而前人也是對華鎣山雪景情有獨鍾,清巴縣知縣曾賦詩讚道:「最愛華鎣雪,新晴映玉林。何須披鶴氅,無事待立陰。長嘯聯風月,空山自古今。光流塵不染,清響度崖音。」
華鎣雪霽(圖片源於網絡)
十、縉嶺雲霞
暮日西下,置身於重慶北碚嘉陵江溫塘峽畔的縉雲山,九峰橫亙、延綿不斷,好似掛在天上的島嶼漂浮在赤色的雲海中,赤多白少的雲霞被古人形容為縉雲,一早一晚斑斕絢麗地映滿天空。王爾鑑的《縉嶺雲霞》詩中,其序云:「縉雲山九峰爭秀,色赤如霞。」
縉嶺雲霞(圖片源於網絡)
十一、龍門浩月
我們知道兩江交匯,其中長江是因為南山阻擋,到時發生位移,在龍門浩的位置發生轉折,與嘉陵江相會,因為長江這個彎轉得太漂亮,猶如一彎浩月,同時也因說江面凸出的石樑酷似一尊微微向外流傾斜的遊龍,順著江勢連綿而居,中間有一斷開處正好疏通著內外水系,由於形如龍門。而舊時觀之在洪水退去後,浩內水平浪靜、浩外波濤洶湧,一動一靜,相映成趣。每當皓月當空,江舟歸來之時泊於灣內,月光照耀下的江面倒映著漁家人燃起的點點漁火,並泛著溫柔橘色的波光。
龍門浩月(圖片源於網絡)
十二、佛圖夜雨
渝中本就是建立在山上,山中有城,城中有山。而山脊的位置便是佛圖關,這個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山臨兩江,地勢高險,水氣蒸騰,到了夜晚整個佛圖關雨霧蒙蒙,雲煙繚繞,宛如江上仙境浮島。而我們所熟知唐代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則更好的詮釋了佛圖夜雨的美景。
佛圖雄關(圖片源於網絡)
經過時代的更迭和城市的發展,古巴渝十二景中有些已經更新換代升級,有些保持原貌,有些則消失殆盡。但是無論如何,現世中的美景都是讓我們迷戀的,美景和時代一樣也是在不停變化中,每一秒的美景都是不同的感受,所以認真品味、有心去看,只得心裡的震撼和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