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波斯灣地區吸引了整個世界的目光,美國又是派航母,又是派轟炸機,伊朗退出部分伊核協議,真可謂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美國和伊朗就差打起來了!
美國和伊朗的問題真的是因為《伊核協議》嗎?美國的戰略目標是打壓伊朗石油出口,讓世界各國轉而購買美國的石油,鞏固石油美元的國家利益。為了達成這個目標,美國拉攏沙特+支持以色列+退出伊核協議+把伊朗革命衛隊定性為恐怖組織+威脅別國不能繼續購買伊朗石油。
川普自從去年5月8日退出了認為是「糟糕」的《伊核協議》,目的就是把「歐巴馬搞下來的油價搞上去」,美國自己也知道石油-美元體系隨著美國的「不靠譜」,失信於整個世界,美元作為信用貨幣受到了廣泛質疑和拋棄,美國迫不及待要實施下一步戰略目標:從根本上控制世界石油的產量。
馬漢的海權論說「誰控制了大海,誰就控制了世界」,美國的海軍已然是藍星第一。現如今,「誰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世界」這話不知道是不是川普說的,但肯定不是魯迅先生說的。
美國一躍成為世界石油大國
美國一直是隱藏的世界石油大國
石油一直都是戰略資源,世界石油工業的開端就在美國,1859年8月27日,一個叫艾德溫·德雷克的美國人在賓夕法尼亞州鑽出了世界第一口油井,後人稱此事「揭開了世界石油工業的序幕」。
19世界末20世紀初期美國一直霸佔著世界上最大的產油國的地位,1870年產油526萬桶,佔世界產量的90.7%。當時的中東國家還都在「玩火」,根本不知道石油是什麼玩意,有什麼戰略價值。
美國石油產量
後來世界各地陸續勘探開採石油,美國的地位仍然沒有被動搖,尤其是二戰期間,打的其實是一場石油戰爭,美國開足馬力生產石油,1940年年產量就超過2億噸,佔全球總產量的60%以上,一度超過70%,有了石油和鋼鐵,美國的工業生產能力被充分調動,從日本偷襲珍珠港到二戰結束,美國不到四年僅僅航母就造了147艘,飛機、坦克、潛艇等武器裝備更是源源不斷,諾曼第登陸盟軍有飛機萬架,德國才僅僅400架,德國整個二戰石油產量約750萬噸,進口約1000萬噸,盟軍想不贏都難,史學家有一句話形容二戰「美國人用石油淹沒了德國和日本」。
二戰結束後,按理說美國該歇歇了,消耗一些過剩產能,美國還打了朝鮮和越南戰爭,但並沒有什麼用,美國的石油生產繼續飆升,在1970年以5.3億噸的年產量達到頂峰(此後遞減)。這段時間整個世界的石油工業進入黃金時期,中東、蘇聯、非洲陸續發現油田,世界石油總年產量從1945年的3.55億噸增加到1970年的23.24億噸。
真正給了美國一巴掌的是1973年爆發的第一次石油危機,讓美國發現原來有錢也買不到油,那個時候美國產量下降,需求卻增多,進口石油更便宜,雖然各種資料上顯示第一次石油危機導致美國工業生產能力下降了14%,但是僅從石油供應層面對美國的影響並不大,石油危機引爆的是整個資本主義金融體系。
美國當時探明的石油儲量並不多,剩餘可開採油量只有幾十億噸,遠遠比不上中東產油大國,石油這種戰略消耗資源越用越少,美國也不傻,從第一次石油危機開始,美國開始制定石油戰略,總原則就是:保存自己的實力,買別人家的石油,戰略儲備石油。
1975年美國出臺《能源政策和節能法》,嚴格限制美國原油出口。1977年7月21日,美國正式開始實施其戰略石油儲備計劃。
此後美國歷屆政府基本上遵循這條總原則,開啟了買買買,存存存,不賣不賣的道路。
美國石油戰略發生變化的標誌性事件應該是2015年底美國正式解除長達40年的出口禁令,這是美國戰略轉變的歷史性一步,由買家開始轉向賣家。
在石油解禁背後不得不提的就是頁巖革命,這也是美國的底氣所在,頁巖油氣早在1821年被美國人首次開採出來,這玩意儲量特別大,但是就是不好開採,技術達不到還死貴,遠遠比不上石油便宜,所以被雪藏了近200年。
美國在2011年爆發頁巖革命,美國取代俄羅斯,成為世界最大天然氣生產國,而且探明美國蘊藏2640億桶石油,過半為頁巖油,超過俄羅斯和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儲量。當時的媒體甚至宣稱「石油時代的結束」。
2011年石油價格在100美元以上,國際石油市場就這麼大,現在突然進來一個美國,產油大國都不滿意,於是聯起手來搞美國,頁巖油因為技術原因必須在國家油價超過70美元的時候才有利潤,於是產油國們聯手打壓油價,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搞美國、搞美國、搞美國!
美國被他們一搞,國際油價被腰斬,一路狂跌,美國轟轟烈烈的頁巖革命就被搞的偃旗息鼓了。
現在川普為什麼會捲土重來呢?原因非常簡單,得益於水力壓裂和新技術的發展,美國的頁巖油變得更加經濟,而且會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更加實惠。由於各大油區情況不一,開採成本目前大致在40-60美元之間,而當前的布倫特原油價格在60美元之上。
黃線代表原油產量,藍線表示鑽機數,說明技術提高了
(來源:EIA)
根據美國EIA(能源署)2018年公布的數據,美國商業探明儲量達到了392億桶,世界排名第13,委內瑞拉以2965億桶超過沙特2626億桶高居第一。
(來源:呂斯塔德)
僅僅392億桶,甚至比不上委內瑞拉的零頭,但是美國在2018年稱美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原油生產國,誰給了美國勇氣?
根據挪威智庫呂斯塔德能源諮詢公司2018年調查報告,美國的石油可採儲量達到了3100億桶,高居世界第一,這才是美國的底氣所在。呂斯塔德在2016年就曾指出美國以約2640億桶的儲量成為世界第一,俄羅斯、沙特、美國三個頂級石油大佬排排坐,吃果果,在石油圈裡叱吒風雲。
2015~2017年美國原油分月出口量的變化,2017年明顯提高
(來源:EIA)
據美國政府預測,到2019年底,石油產量會攀升至1100 萬桶/日。美國EIA發布的最新美國石油生產短期展望報告顯示,到2020年底,美國石油產量將增加至1320萬桶/天。美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國,產量明顯超過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
川普從上任就沒閒著,剛上任就頒布了《美國優先能源計劃》,並撤除了《氣候行動計劃》,重啟輸油管道項目;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川普的所作所為世界有目共睹,準備搞散OPEC,退出《伊核協議》制裁伊朗……
川普退出《伊核協議》
(來源:NBC)
美國不僅謀求自身成為世界最大產油國,還在多方面出擊,主要是打擊反美石油大國和染指北極圈。
石油大國也分親美和反美陣營,親美的石油國家如沙特經濟蒸蒸日上。反美的五個主要國家,伊拉克在2003年被小布希入侵了,薩達姆卒;利比亞在2010年受阿拉伯之春的影響發生內亂,美國啟動「奧德賽黎明」軍事行動,卡扎菲卒;委內瑞拉現在的情況大家也清楚,國內一團糟無力對付美國;只剩伊朗和俄羅斯,現在伊朗被美國針對,雙方在波斯灣劍拔弩張,引發了世界關注。
另一方面就是北極圈,川普在2017年的行政令中宣布,將北極近海和大西洋地區重新用於石油開發,稱這是他「能源統治」議程的一部分。
北極地區石油儲量高達900億桶,這相當於目前全球已探明儲量的5.9%,是美國石油儲量的339%,而且天然氣儲量47萬億立方米,礦產資源非常豐富,各國目前都在北極圈部署。
(來源:ALTANTIC)
但是美國不想讓其他國家染指北極圈,蓬佩奧在2019年5月6日的北極理事會部長會議上聲稱「中國不是北極國家,在北極沒有任何權利」。我國雖然不是北極國家,但是我國早在1925年加入《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條約》,參與北極事務的進程。中國作為近北極國家,一直積極參與北極事務,美國說中國沒有權利簡直就是顛倒黑白,美國的醜惡嘴臉在資源面前暴露無遺。
美國多方面出擊,自身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產油國,目前戰略是搞倒反美石油大國,同時進軍北極圈,如果美國真的把控了世界石油,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