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河上常年停靠著的戰艦隻有一艘——貝爾法斯特號。事實上,說這艘戰艦停靠在倫敦塔附近,距離白金漢宮有相當一段距離。
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這艘戰艦。這艘「貝爾法斯特號」巡洋艦是二戰時期英國名艦。它於1936年開工建造,1938年下水,造價215000英鎊。排水量達到13,175噸,是英國二戰時期建造的最大的輕型巡洋艦
這艘戰艦火力強勁,在船頭船尾各有兩座三聯裝炮塔,船山還有12門152毫米口徑主炮。作為一頭火力強勁的鋼鐵巨獸,貝爾法斯特號巡洋艦在服役時期有著相當不俗的表現。
二戰中,這艘戰艦擊沉了德國輕型巡洋艦沙恩霍斯特號,參與執行了海王行動、霸王行動(諾曼第登陸)等軍事行動。
另外,這艘戰艦在上世紀50年代還參與了韓戰。貝爾法斯特號戰列艦於1963年退役,1971年開始向公眾開放供參觀。
之後戰艦停靠於倫敦池的Symon's船塢,屬於帝國戰爭博物館管轄,是英國為數不多的以國家名義保留下來的戰艦之一。
在服役期間,貝爾法斯特號主要承擔保護商業貿易、應對敵方挑釁和支持兩棲作戰的任務。那麼在退役後,為什麼這艘戰艦被停在了泰晤士河上呢?我個人認為此舉的作用基本有兩個。
第一就是作為軍事博物館供人參觀。貝爾法斯特號巡洋艦博物館是目前倫敦唯一一個反應二戰英海軍作戰、生活的博物館,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價值。
貝爾法斯特號巡洋艦作為博物館之後最主要的還是其宣傳和知識傳播作用。而且作為這樣一個博物館,每天來自世界各地前來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
按照2016年每人(成人)9.5英鎊的票價來計算,每天僅門票收入就完全可以負擔起平常戰艦博物館的保養和修繕,甚至還有非常可觀的利潤。
況且將這艘戰艦作為博物館,最大的益處並非簡單的門票帶來的效益,很多外地人都慕名參觀這座戰艦博物館,帶動了倫敦交通業、服務業等多個經濟方面的發展。
第二,貝爾法斯特號巡洋艦停靠在泰晤士河上有它的象徵意義。貝爾法斯特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功勳卓著,被認為是「女王的忠實護衛」。
在1963年退役時,在公眾的呼籲和媒體的報導下,貝爾法斯特號巡洋艦得以免於被拆解的命運。
我認為,貝爾法斯特號被停靠在英國首都倫敦的泰晤士河面上是對它功績的一種肯定,更是給予它的一種無上榮譽。另外,貝爾法斯特號停靠的特殊位置,也有些繼續為女王「盡忠」的意味。
當然也有很多人提出另外的看法——他們認為,貝爾法斯特號停靠在泰晤士河上的目的是為了保衛白金漢宮,並且承擔起在危機來臨時快速轉移英女王的任務。
我認為,這種看法就稍微有些離譜了。且不說這艘戰艦已經退役了超過半個世紀,作為博物館的貝爾法斯特號引擎、各作戰單元都長時間沒有獲得有效的保養。
就算是按照這艘戰艦的巔峰時期的戰鬥力,也遠遠不能承擔起現代戰爭條件下的護衛和戰鬥任務。
首先,這艘戰艦火力落伍。主要火力輸出來自那12門主炮,與現代戰爭方式格格不入。
另外,其防空火力嚴重缺失。貝爾法斯特號的防空依賴於1955年現代化改造時換裝的雙聯裝40毫米博福斯炮。
最後,貝爾法斯特號的電子戰能力過於薄弱,說沒有也不甚過分。對於現代可能的威脅來說,這艘貝爾法斯特號跑得太慢,目標太大,自衛能力太差。用它來護衛女王,遠遠不如用現代化直升機、裝甲車來得實在。
總而言之,貝爾法斯特號停靠在泰晤士河上8主要就是利用當地的區位優勢,作為博物館向大眾傳播知識,繼續在象徵意義上作為「女王的忠實護衛」發揮作用。如果危機真的來臨,估計應該是指望不上這個八十多歲的老爺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