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2號線通車倒計時了。這是武漢首條地鐵,連通漢口、武昌,武漢的商業格局在悄然隨之改變。在地鐵2號線與4號線交會處的中南,成了商界引人矚目的聚焦點。
昨日,記者獲悉,中商集團斥資億元,擬將「雙子樓」統一整修、提檔升級。屆時,風雨27年的「中南商業大樓」老字號招牌,將從市民視野中消失。
遭地鐵施工「包圍」 中商廣場和中南商業大樓相依
中南路位於地鐵2號線、4號線的交會處,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中商百貨打算將地鐵直接「請」進商場,與地鐵站口全面連通。
昨日,中商百貨總經理劉自力介紹,中南商業大樓、中商廣場購物中心此次改造,將按國際化現代百貨店標準實施,斥資過億元。一體化經營後,面積將達八萬平方米,匯聚眾多國際大牌。
改造工程分兩期進行,一期對原中南商業大樓進行改造,二期對原中商廣場購物中心改造。一期改造工程5月下旬啟動,屆時閉店裝修,預期耗時3個月。之後,中商廣場再進行改造。改造後,預計到今年底,一個全新的大型時尚購物中心——新中商廣場購物中心盛妝待客。屆時「老字號」中南商業大樓也將「退隱」,取而代之的是「新中廣」。
受困於地鐵施工以及迎接地鐵到來的商機,中商百貨由此萌發了「狠心」閉店重裝的想法。
記者昨看到,地鐵施工的擋板把中南商業大樓和中商廣場的臨街門臉全部圍了進去。中商廣場一樓的麥當勞已經遷走,只看得到冷冷清清的桌椅板凳。
記者進入商場內見到,中南商業大樓的4個入口都被封住了,只能從中商廣場的幾個入口進入。而在上個月,地下一層的中商平價中南店已提前進行了甩賣並閉了店。今年底與地鐵無縫對接後,地下超市將升級成高端超市。
同樣,最先準備閉店重裝的中南商業大樓裡,不少專櫃已經撤櫃,品牌直接將貨品擺開特賣場進行清倉。標價上千元的連衣裙,現在一兩百元錢就能淘到,品牌牛仔褲100多元可以買到一條。記者另外獲悉,本周開始,中南商業大樓開始全樓層甩貨,現在來淘便宜是最過癮的。而在中商廣場,目前,六樓的床品以及七樓的童裝在甩賣,其餘樓層依然在經營新品,變動不大。
「老中南」曾創武漢商界日銷售額最高紀錄
很多武漢人心中都有個「老中南」。上世紀80年代初,第一次下海經商浪潮掀起。當時,漢口有武漢商場、中心百貨,漢陽有漢商,就是武昌沒有大型商場。經過政府部門的討論,決定落點中南路,籌建中南商業大樓。中南路在此背景下,醞釀著一場變遷。那時的中南路是一片菜地,用當時市商委(現商務局)主任王炳炎(現武漢商業總會會長)的話講,曾經有個塔吊倒了,橫壓整個馬路,沒有砸到一個人、一輛車。
1985年1月1日,中南商業大樓開業。當日,接待顧客近30萬人次,銷售額近百萬元,創下當時武漢市零售商場日銷售額的最高紀錄。「現在無法想像那時的火爆場景,櫃檯總是被擠垮。」一位在中南商業大樓從業十幾年的高管說。1997年,中商廣場購物中心開業,以「高雅時尚新天地」的品位格局與中南商業大樓相依形成「雙子座」, 江南最旺商圈在中南路9號不斷壯大。
中商百貨目前擁有武漢、荊州、黃岡、荊門、十堰、隨州、鹹寧、孝感等8地10家店,並仍在不斷擴充著省內新版圖。中商百貨負責人介紹,5年內將發展現代百貨店5家,到2015年,旗下百貨店將達到15家。
中商百貨未來之路怎麼走 歷任「一把手」很關注
原中商集團董事長、中南商業大樓第一任總經理嚴規方昨日接到記者電話時,還是一貫的低調風格。但是,提到「一手帶大」的中南商業大樓、中商廣場,他還是表示「很關注它們的成長。」
中商集團原副總裁、中商百貨連鎖公司原總經理李鴿珍,去年因年齡原因退休。中商百貨華中「連鎖」巨無霸的地位,在她手中成型。昨日,她在電話裡很謙虛地表示,已經退休了,不便發表什麼看法了。當然,她也表示,會關注著中商百貨更大的飛躍。
【記者感言】
小時候,每年大年初一,我會被長輩帶到中南去購物。買完東西後,便在一樓中庭的大柱子邊沿圍坐下來,吃著長輩帶來的糖果和花生,看熙熙攘攘的人群。
現在,因為工作的緣故,中南路幾乎一周跑三次。這條路長不過兩公裡,卻有三大商場——中南商業大樓、中商廣場購物中心、銀泰百貨;兩大家電賣場——蘇寧和國美。
寫字樓、金融機構的入駐,更為中南商圈「鍍了金」。不過,隨著街道口、光谷等新興商圈的崛起,中南商圈似乎有點慢半拍了。
未來,中南商圈也許會再次蝶變,許多「中南迷」在翹首期待。
(來源:武漢晚報)
相關報導:武漢商圈上演「巔峰對決」
記者昨悉,中南商業大樓、中商廣場購物中心將投資上億元,於5月份分期閉店改造升級,整個工期持續近半年。
作為改革開放後興起的第一波商圈,中南商圈曾是時尚用品集散地。1985年1月1日,中南商業大樓開業,當日接待顧客近三十萬人次,銷售額近百萬,創下當時武漢市零售商場日銷售額最高紀錄。1997年中商廣場購物中心開業,與中南商業大樓相依形成「雙子星座」, 江南最旺商圈在中南路9號壯大。
中南路位於地鐵2、4號線交匯處,今年底地鐵二號線將開通。中商百貨總經理劉自力表示,作為武漢一家將地鐵直接「請」進來,與地鐵站口全面連通的商場,中商百貨做足地鐵文章,抓住地鐵商機升級改造。
據介紹,中南商業大樓、中商廣場購物中心此次改造將按國際化現代百貨店標準實施,投入過億元,一體化經營後面積將達到八萬平方米,並匯聚眾多國際大牌,定位將拔高,具體招商工作還在推進中。
據悉,改造工程將分兩期進行,一期對原中南商業大樓進行改造,二期將對原中商廣場購物中心改造。一期改造工程將於5月下旬啟動,屆時將進行閉店裝修。改裝後,新中商廣場購物中心將在年底盛裝待客,屆時「老字號」中南商業大樓也將「退隱」。
老商圈掀起絕地反擊戰
事實上,中商百貨的華麗轉型,只是武漢眾多老商圈「蛻變」的一個縮影。
去年九月,前身為武漢中國國貨公司,位於江漢路步行街的中華老字號企業中心百貨宣布,為順應消費市場的分化,轉身嬗變為專營「快時尚」的主題百貨商場。
武廣商圈,從武漢最老的商圈嬗變為武漢的最時尚坐標,匯聚了國內外眾多一二線的時裝品牌、化妝品品牌和珠寶名表品牌。
武漢國際廣場兩度變臉,一期以奢侈品為特色,入駐GUCCI、CARTIER、HUGOBOSS等一系列世界名牌。去年9月,二期摩爾城開業,全球1000大知名奢侈品和高檔品牌華麗登場,武漢的時尚檔次再創新高。
「過去漢陽商場主營大眾流行百貨,如今漢商銀座將以時尚流行百貨為主打。」漢商集團總經理麻建雄表示,去年10月1日漢商銀座開業後,老漢陽商場進行全面改造,從二樓到四樓將與新購物中心打通,一樓與購物中心之間設步行街,以小型商鋪為主,老漢陽商場三層樓裙樓拆掉,與新購物中心連成20萬平米漢商銀座。
俗話說,窮則變,變則通。在這些老商圈升級改造背後,擔心「被邊緣化」是他們感觸最深的痛。中百百貨董事長程軍毫不避諱地說,「中心百貨在激烈的競爭中沒落了,要尋找新出路。」麻建雄說,被邊緣化近十年,鍾家村商圈欲殺回主流商圈。老商圈為捍衛其江湖地位,鉚勁掀起絕地反擊戰。
光谷等新興商圈廝殺激烈
近年,武昌商業重心—直向東偏移。在司門口商圈衰落之際,中南路商圈扛起武昌商業的大梁。可在街道口、光谷等新商圈火速壯大之下,中南商圈難免「黯然失色」。
從2006年開始,中商平價和中百倉儲相繼在光谷開店,大洋百貨及家樂福進駐光谷步行街,打響了光谷商圈的頭炮。緊接著,魯巷廣場擴建,武商量販光谷店開業……商業巨頭紛紛佔位光谷,並向光谷坐標城拓展,光谷商圈蓄勢待發。
曾處於城鄉接合部的王家灣,一直備受商家冷落。但隨著沌口經濟開發區的飛速發展,助推該區域的商業發展。廣州百貨業的龍頭廣州百貨將觸角伸到漢陽王家灣,進駐17萬平米的武漢摩爾城,與零售巨頭沃爾瑪作伴。大洋百貨王家灣店開業,定位中高端;漢商21世紀購物廣場升級,變身時尚百貨;銀泰百貨也在日前表示,繼武昌中南店和漢口店後,其第三家店將進駐王家灣商圈,正在積極選址中。王家灣商圈的興起,終結了武漢商業以漢口、武昌商圈為主的時代。
繼傳統零售企業後,商業地產也加速進軍武漢新商圈,欲分一杯羹。去年「十一」,武漢最大規模的高端商業街區項目——中央文化區·漢街開街,它代表新時尚消費中心形成。2010年12月,位於漢口新華路菱角湖的萬達廣場正式開業,50萬平米的超級航母,首日迎來40萬人捧場,還有萬達積玉橋項目也在推進中。
◇掘金
老商圈飽和 各商圈外圍突破
隨著老商圈的飽和,新興商圈的廝殺越來越激烈。熱線房產網做過一次調查顯示,69.77%網友認為新商圈擴張速度快,可能趕超老商圈,四成網友最看好光谷新商圈。
在武漢商圈變遷中,從傳統的武漢百貨公司旗下9家門市部發展到武廣、中南、鍾家村三足鼎立,到眼下10大商圈「圍剿」。武漢商業版圖越繪越大,與此同時,商圈外遷趨勢明顯。
知名地產顧問機構戴德梁行研究部近日發布了一份《武漢商鋪市場發展與前景》報告。該調查報告顯示,未來5年武漢將有38個規模在3萬平方米以上的優質商場落成使用,總面積約332萬平方米。
上述新商場,除武廣、江漢路、中南、徐東、街道口、光谷等新老商圈有一定體量外,大部分集中在後湖、菱角湖、王家墩、楊春湖、首義、南湖等9個新興商圈。
大洋百貨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市區傳統商圈幾近飽和格局下,商業價值的外溢不可避免。尋找外圍新興商圈,開店擴張成本相對低,競爭沒有中心城區激烈,培育新商圈比擠進老商圈相對輕鬆。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伍新木認為,武漢需要一些大商圈,將未來的武漢打造成購物天堂。就像橘子有幾片橘瓣一樣,未來的武漢會有6至7個主要衛星城,如江夏、新洲、東西湖等,這給城市外擴帶來契機,同時也為商圈發展帶來了新契機。
◇分析
商圈變遷,消費井噴時代到來?
武漢新老商圈博弈,形成群雄割據局勢,這與武漢城市新區發展有關,需要強勁消費力支撐。
在2011年中國奢侈品消費協會報告中,武漢市在中國奢侈品消費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據不完全統計,在2010年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武漢市場的奢侈品消費額總計達六七十億元,在中國奢侈品消費市場已暫居第5位。而在2009年,武漢僅排在第17位。
據武漢市統計局等部門統計,2011年武漢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到2959.04億元,比前一年增長18%。
武漢市商務局人士表示,漢商銀座、武商摩爾城、楚河漢街等一批億元以上商貿大項目開業,漢口北市場群、菱角湖萬達商城等新興商業中心迅速崛起,極大地促進了消費的增長。今年武漢市消費保持較快增長的基礎依然存在,預計消費品市場零售總額增長17.5%,邁上三千億元臺階達到3476億元。
武漢大學經管學院教授汪濤表示,眼下中國新一輪的零售高峰到來,社會零售品銷售總額增長超過GDP增長,加上國家拉動內需政策推動,將進入消費井噴期。新建地鐵、過江隧道等交通格局變化,會帶來新增人口聚集點,形成新的投資熱點,各商圈關鍵是各自找準自己的定位,錯位經營。
(來源:長江商報 記者萬方 通訊員劉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