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專家:李鵬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指揮長
最近一周新增確診病例都在30例左右,從防疫角度是否意味著烏魯木齊最危險的時刻已經過去了?疫情基本控制住了?
李鵬新:還不能這樣講。疫情發生之後,自治區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特別是通過兩輪的篩查,可以概括為三句話:病例高發的勢頭得到控制;疫情防控各項措施的成效正在進一步顯現;疫情形勢向好的趨勢正在進一步拓展。
烏魯木齊這波疫情的傳染源頭是否有更加清晰?
李鵬新:根據流行病學調查階段性的分析,專家組一致認為,此次疫情表現為單一源頭來源。也就是說通過對前期病例的基因測序,多個結果顯示它的檢測樣本的序列基本相同。表明此次疫情的來源是由於同一傳染源的暴露所致。現在溯源工作還在繼續,還在查找源頭,這樣我們能更好更精準地控制疫情的傳播,特別是能夠更好地做好防範工作,現在正在進一步開展流調工作和溯源工作。
烏魯木齊此次疫情中,輕症和普通患者佔到95%~96%,是否意味著救治難度會小一點嗎?重症和危重症的治療情況如何?
李鵬新:從數據對比來看,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比例佔到(確診病例的)3.87%,這個數字高於近期國內聚集性疫情重症、危重症的比例,所以救治患者的任務還是非常艱巨的。截至8月6日24時,新疆全區共接收確診病例723例,其中重症19例,危重症9例,累計治癒出院80例,目前在院治療的確診病例還有643例,無症狀感染者186例。通過病例分析,這次確診的病例當中,輕型、普通型患者佔比較大,有96.13%,而且以青壯年感染者為主。感染者發病年齡多在35歲和60歲以下,基本上佔到90%,而且無症狀感染者比較多。
這波疫情以來,烏魯木齊做了大量流調,總體情況如何?是否密切接觸者基本上都在醫學觀察範圍之內?
李鵬新:上半年在做疫情防控當中,也積累了很多成功的經驗,當一個患者出現,第一時間就要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我們藉助一些大數據平臺,藉助專家,包括社區工作者一起開展流調。通過流調,第一,把密接者第一時間應隔盡隔,防止交叉擴散。第二,通過流調能夠溯源,找到源頭,這樣以後採取措施,來有效阻斷傳染源。通過這一階段的工作,目前發病的病例,包括28號以後收治的病例在劇增,增幅比較大,這都是在我們包圍圈以內的,已經實施了隔離的。所以醫學觀察措施的採取,使我們有效阻斷了傳染源,也為我們在醫學觀察中進一步篩查,找到確診者,及時精準施策,提供了有效幫助。
烏魯木齊目前的核酸檢測能力如何?目前烏魯木齊核酸檢測進展如何?
李鵬新:烏魯木齊這一次的特點是無症狀居多,近75%都是通過核酸篩查出來的,所以我們更注重核酸篩查在這次疫情防控當中的作用。國務院聯席會議機制高度重視,從11個省區緊急調派援疆醫療隊,提升我們核酸檢測的能力,加上我們整合自治區的核酸檢測能力,烏魯木齊現在的核酸檢測能力每天能達到80萬。
烏魯木齊的核酸篩查已經進行了兩遍,從前天開始的重點,一是對隔離的酒店、隔離場所進行全面篩查;二是對出現疫病的一些重點社區再進行一次篩查;三是對社會面再進行一次篩查。通過每五天一次篩查,能夠最大限度把患者「撈」出來,使社會面最大限度保持潔淨,減少病毒感染的條件或傳染源,這樣烏魯木齊就會安全起來。
烏魯木齊針對市民共做了兩遍核酸檢測,是否因為7月15、16日第一個病例報告後到7月30日是第一個14天的隔離期,現在進入第二個14天隔離期,所以做了兩遍?
李鵬新:是的。疫情剛開始時,核酸檢測能力有限,主要集中在重點社區,包括隔離場所進行了一次。第二次進行的是全面的篩查,現在隨著核酸檢測能力的提升,我們對重點人群和隔離場所再進行第三次和第四次的篩查,對社會面這一塊,也進行第二次大篩查,這樣通過篩查以後,就能最大限度的把患者找到。
烏魯木齊之後如何防止輸出病例?符合什麼條件烏魯木齊疫情的管控措施會降下來?
李鵬新:烏魯木齊現在基本採取不出烏的原則,疆內還有在按下暫停鍵之前的外地在疆的人,在隔離期滿14天之後,陸續以點對點的方式把留在這裡的旅客和遊客逐步送出疆外。
下一步,針對烏魯木齊疫情,特別是我們通過兩輪的核酸檢測,通過專家的評估之後,再按照國務院聯席會議機制的要求,精準施策,來分區分級做好疫情管控的有關工作,一手鞏固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一手有序的逐步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
(內容整理自8月7日《新聞1+1》)
編輯: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