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隱龍。本文原刊於今日頭條籤約原創號「IN學院」。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一下發兩篇,我是不是很好!
五尾穆王
五尾擁有純白色的軀體,身形如馬而頭似海豚,頭上長的五支角可以以瞬間將最堅硬的巖石粉碎。與之前幾隻尾獸不同,無論是日本神話還是中國神話都沒有五尾的原型——如果不是五尾起了「穆王」這個名字,恐怕沒有人會將這隻尾獸與中國周朝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帝王聯繫起來。
五尾擁有純白色的軀體,身形如馬而頭似海豚。「穆王」二字源於西周第五位君主周穆王,本名姬滿。周穆王的一生可謂豐功偉績:命制《呂刑》、兩伐犬戎、西徵崑崙、東攻徐國,極大開拓了周朝的版圖,其文治武功使得周穆王了有「穆天子」的美名。西晉太康二年(281年),汲縣一座戰國時期魏國的墓葬被挖掘,在出土的竹簡中有《穆天子傳》、《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兩部古籍,後合併成後世流傳的《穆天子傳》。
周穆王是一位有為的君主,但真正帶給其雋永文化影響力的卻是駕八駿西巡天下的傳說。據《穆天子傳》所記,周穆王西巡之時,越九萬裡去拜訪崑崙之神西王母。這一次西行路線在《穆天子傳》中有著極為詳細的記載,而這一次拜訪也便成了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旅行」。
西王母日後演變成道神神話中的王母娘娘,事實上在早期的神話傳說中,西王母之相頗為兇惡,其性別也無人判定。《山海經》最早對其進行描述:
「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真相是,西王母得罪了寫《山海經》的小毛。僅憑「豹尾虎齒、蓬髮戴勝」這八個字也可看出與周穆王瑤池相會的西王母絕非可人尤物,然而兩人之間的相聚依然在神話中激發出了帶有曖昧色彩的花火。臨別時,西王母做歌云:
「白雲在天,山陵自出。道裡悠遠,山川間之。將子毋死,尚能復來。」而周穆王當即和歌,表示三年之後會回崑崙見西王母:
「予歸東土,和治諸夏,萬民平均,吾顧見汝,比及三年,將復而野。」西王母再做歌應和:
「北徂西土,愛居其野。虎豹為群,於鵲與處,嘉命不遷。我惟帝女。彼何世民,又將去子?吹笙鼓簧,中心翱翔。世民之子,惟天之望。」然而周穆王回中原後不久便去世了,這一唱一和終成訣別。這一段人神之間的羅曼史,後被唐朝詩人李商隱寫書寫成《瑤池》:
「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 八駿日行三萬裡,穆王何事不重來?」詩人眼中的約會,政治家眼中的聯姻。「穆王何事不重來」這一問,背後實在不知隱藏了多少蒼涼。不過,在感嘆過黃竹歌聲之後,周穆王與五尾這個馬形尾獸微弱的聯繫也被這首七絕點明——不錯,正是「日行三萬裡」的八駿,周穆王駕車行經天下所依賴的八匹神駒。
穆王八駿名聲雖大,但其名稱卻衍生出了不同的版本,令後人莫衷一是。《穆天子傳》中所載 「天子之駿,赤驥、盜驪、白義、逾輪、山子、渠黃、驊騮、綠耳」;東晉王嘉所著的《拾遺記》則更為神化:
「王馭八龍之駿:一名絕地,足不踐土;二名翻羽,行越飛禽;三名奔霄,夜行萬裡;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輝,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行十影;七名勝霧,乘雲而奔;八名挾翼,身有肉翅。」八駿後來以「八匹馬」的方式融入了酒桌中。正如漢伏波將軍馬援所言的「行天莫如龍,行地莫如馬」,既然周穆王所賴的八駿可以帶其與神相會,那有肉翅能乘雲也不奇怪。不過這兩個版本相較,《穆天子傳》的版本部分得到了北魏酈道元所著《水經注》的佐證:
「湖水出桃林塞之夸父山,其中多野馬。造父於此得驊騮、綠耳、盜驪、騏驥、纖離。乘以獻周穆王,使之馭以見西王母。」作為一部影響深遠的地理名著,《水經注》中的驊騮、綠耳、盜驪均與《穆天子傳》重合;不僅如此,《水經注》甚至還指明了這幾匹駿馬的來自中國上古著名的馬術師造父,這一段與《史記》中「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見西王母,樂之忘歸。而徐偃王反,穆王日馳千裡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賜造父以趙城,由此為趙氏」的記載相符。雖然穆王八駿、西王母均是神話,但幾部古書對其的描述卻極為詳細,而「八駿」也因為成為一個特殊的文化符號流傳到後世。明成祖長陵外有著著名的「長陵八駿」石刻,其名分別為龍駒、赤兔、烏兔、飛兔、飛黃、銀褐、棗騮與黃馬,均是伴朱棣南徵北戰的功臣。徐悲鴻亦有名作《八駿圖》,八駿之名則以《拾遺記》為藍本。
這個入選教科書的畫風還寫八駿?沒想到你是這樣的《水經注》!《火影忍者》中的穆王以八駿為原型卻只有五尾,或許其靈感源於周穆王為西周的第五代君主。而其人柱力名「漢」,箇中的中國元素不言而喻。有趣的是,漢號稱「蒸汽忍者」,通過操控蒸氣用來戰鬥——這似乎也是對周穆王乘八駿馬車上天入地的調侃吧。
六尾犀犬與七尾重明
五尾穆王將中國西周的穆天子與其八駿合併為尾獸的構思已經稱得上巧妙,然而六尾犀犬和七尾重明的設定則更加天馬行空——從名稱上看,犀犬與重明均源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神話生物,然而從《火影忍者》的設定上來看,卻與這些已然「存在」的生物大相逕庭。
六尾你為毛要取一個犬的名字?為什麼?為什麼!犀犬出自於東晉史學家幹寶的志怪小說《搜神記》卷十二「掘地得犬」一節,文章寥寥數筆描述了一個簡單得幾乎沒有情節的故事:
「晉惠帝元康中,吳郡婁縣懷瑤家忽聞地中有犬聲隱隱。視聲發處,上有小竅,大如螾穴。瑤以杖刺之,入數尺,覺有物。乃掘視之,得犬子,雌雄各一,目猶未開,形大於常犬。哺之,而食。左右鹹往觀焉。長老或云:『此名犀犬,得之者,令家富昌,宜當養之。』以目未開,還置竅中,覆以磨礱,宿昔發視,左右無孔,遂失所在。瑤家積年無他禍福。」大意為吳郡一人在地洞挖出了雌雄雙犬,後地方上的長者告訴此人這兩隻狗名為犀犬,養之可使家運昌盛——由此觀之,犀犬倒是一種瑞獸。《搜神記》在此節之後還引用了尸子之言「地中有犬,名曰地狼」作為對犀犬的呼應,不過地狼的出現卻被視為是一種兇兆,《晉書•一行志中》與《宋書•五行志二》中均有得「地中有犬」後死於兵亂的記載,其中一人還是東晉的名將孫無終。
相比之下綱手姬的蛞蝓更加正常……中國傳統神話中的犀犬無疑是狗類,這也與犀犬中的「犬」字相扣。然而,《火影忍者》中的六尾犀犬卻是一隻有著六條尾巴的蛞蝓。在《火影忍者》中,更為出名也更為真實的蛞蝓是作為綱手姬的通靈獸出現的。現實世界的蛞蝓像沒有殼的蝸牛,種類繁多顏色各異,巨型蛞蝓甚至比一個成年男子的大腿還要粗——當然,這些蛞蝓是沒有尾巴的軟體動物,與六尾的相似僅在於其軀體。
真正與六尾相似的,是海蛞蝓。海蛞蝓並非蛞蝓而是螺類的一種,海兔科海洋腹足類的統稱;巧合的是,的確有一種「六尾」的海蛞蝓與犀犬頗為相似,那便是大西洋海神海蛞蝓。大西洋海神海蛞蝓於18世紀末被歐洲學者發現,因其外形與希臘神話中的海神格勞科斯(Glaucus)相似而得名。在古羅馬詩人奧維德的《變形記》中,格勞科斯本是一漁夫,因服用了一種神奇的草藥化成半人半魚的生物同時得到永生,而大西洋海神海蛞蝓表面生有露腮,大致分為六支,這終於與六尾有著勉強的符合了。
蛞蝓、海蛞蝓與中國傳統神話中的犀犬毫無相似之處,甚至蛞蝓與海蛞蝓之間也非同目同屬,若一定要為三者找出一個相同點,大約是蛞蝓、海蛞蝓均為雌雄同體,而中國傳統神話中的犀犬也常常是雌雄兩隻一併出現。不過中國《山海經》中倒真有一種「六尾」的神獸名為「鵸鵌」,《山海經•西次三經》中記載「翼望之山,有鳥焉,其狀如烏,三首六尾而善笑,名曰鵸鵌,食之不魘,又可御兇」,這大約才是最「正統」的六尾生物。相比之下,蛞蝓的別名為鼻涕蟲,聯想起泡沫的忍具也是一種奇特的吹肥皂泡器具,這個設定還真是讓人感到有一絲惡趣味……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可以直接拿來當尾獸了。七尾重明同樣是一個架空度極高的尾獸,與六尾犀犬相同的是,「重明」這個名字也來源於中國傳統神話中既有的生物——重明鳥。重明鳥最早出現在「三皇王帝」時期,當時中原的君主是堯。作為上古時期賢君的代表,堯在位時期可謂碩果纍纍:開創禪讓制、設立誹謗木、治理水患、頒授農耕時令、制定四時成歲,在其治理下九州清晏四海降服,於是有掋支國不遠萬裡向堯進獻了一隻奇鳥,這隻奇鳥便是重明鳥。
重明鳥又叫雙睛鳥,以其雙眼均有兩個瞳孔得名,是能力強大而與人為善的神禽,散見於多本古籍,其中最詳盡的當數同樣記載著穆王八駿的《拾遺記》:
「堯在位七十年……有掋支之國,獻重明之鳥,一名雙睛,言又眼在目。狀如雞,鳴似鳳。時解落毛羽,肉翮而飛。能搏逐猛獸虎狼,使妖災群惡不能為害。貽以瓊膏,或一歲數來,或數歲不至。國人莫不灑掃門戶,以望重明之集。其未至之時,國人或刻木,或鑄金,為此鳥之狀。置於門戶之間,則魑魅醜類,自然退伏。今人每歲元日,或刻木鑄金,或圖畫為雞於牖上,此其遺象也。」重明鳥是這個樣子的!這一段描述交待了重明鳥出現的時代與其特徵,更值得注意的是「今人每歲元日,或刻木鑄金,或圖畫為雞於牖上,此其遺象也」這一句所述中國古代「畫雞於戶」的風俗,與東晉郭璞所著的志怪小說《玄中記》相應:
「上有一天雞,日初出,光照此木,天雞則鳴,群雞皆隨之鳴……今人正朝作兩桃人立門旁,以雄雞毛置索中,蓋遺象也。」由此看來,重明鳥崇拜或許便是「畫雞於戶」風俗的肇始,而雞在中國古代有「五德之禽」的美譽,似乎也並沒有墮了重明鳥的「英名」。後世尚有天雞的傳說,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中便有「空中聞天雞」之句。
李白要是見到這貨估計詩就成了《夢遊天姥吟留卒》了。然而,也正如六尾犀犬有「犀犬」之名無「犀犬」之實一樣,七尾重明除了名字與重明鳥相同外,其飛天巨蟲式的設定簡直讓人有外星生物的即視感。七尾重明外形類似於尾部長著三對蜻蜓翅膀的獨角仙,而其舒展開的體態又有些類似《異形》中的抱臉蟲或是《鬼泣》中的蛇女。同時,七尾重明屬於完全變態發育,其年幼裡經歷過蛹這一形態,這倒讓人疑惑在其未破蛹成怪時是不是很容易被控制……
作為《火影忍者》尾獸中架空度最高的兩隻尾獸,六尾犀犬與七尾重明的特性又婉轉地通過人柱力的忍術表達出來。六尾人柱力所用的是泡沫忍術,而七尾人柱力的三個「招牌忍術」分別是鱗粉隱之術、蟲食咬與蟲薰——雖然畫風依然那麼的外星味道十足。
八尾牛鬼
與五尾穆王、六尾犀犬與七尾重明三隻完全架空的尾獸相比,八尾牛鬼的設定雖在情理之中,但依然人感到在意料之外。在日本,長著八條尾巴而最巨影響力的妖怪無疑非八岐大蛇莫屬——在日本神話中,八岐大蛇是災難、水害的象徵,它八首八尾,身體能把八個山谷和八個山崗填滿,渾身漂浮著一股糜爛的氣息;同時它又無比強大,甚至於日本三主神之一須佐之男都是利用八岐大蛇嗜酒的弱點將其灌醉才持「十拳劍」將其斬殺。八岐大蛇在日本文化中是一個經久不衰的母題,從古籍《古事紀》到島田庄司的推理小說《出雲傳說7/8殺人事件》,從日本早期電影的奠基人稻垣浩拍攝的《日本誕生》到日本SNK公司旗下的街機遊戲《拳皇》,無一沒有八岐大蛇的身影,而《火影忍者》也沒有錯過這一個經典神話,八岐大蛇與須佐之男的戰鬥被轉化成大蛇丸與宇智波鼬之間的搏殺中,而八尾的原型則最終「花落」牛鬼。
潮汕牛肉花枝丸,一隻八尾保你開胃~雖然比不上八岐大蛇的知名度,但牛鬼在日本也稱得上家喻戶曉,而牛鬼的傳說也因流傳度極廣而產生了多種版本,其中最知名的當數牛鬼與渡邊綱之間的鬥法。
在京極夏彥編著的《妖怪圖卷》中,牛鬼為「牛頭鬼身」或「牛頭蜘蛛身」,嘴裡能噴出毒液或毒絲;為水棲生物,固常潛身於村莊附近的湖泊中。傳說日本大和國宇多郡一帶多有牛鬼聚集,每逢夜晚便四下侵擾百姓,附近的村民不堪其擾。源賴光得知後,遂派其手下渡邊綱前去收妖,於是上演了一人一妖之間鬥法的劇目。
源賴光為平安時代中期的大將,以四處討罰夷賊而聞名;而在日本民間傳說中,源賴光更近於神,《今昔物語》、《宇治拾遺物語》與《御伽草子》等著作均曾記載其帶領「賴光四天王」斬殺酒吞童子的故事。酒吞童子號稱日本最強之鬼,與白面金毛九尾狐、化身為大天狗的崇德天皇怨靈並列為「日本三大妖怪」,從中也可以估量出源賴光的能力——而奉命收伏牛鬼渡邊綱,正是位列「賴光四天王」之首,擁有砍下茨木童子手臂戰績的降鬼天王。
《百怪圖卷》裡的牛鬼。牛鬼最初化身為一年輕貌美的女子企圖迷惑渡邊綱,渡邊綱一眼識破並立刻揮刀砍下了牛鬼的右臂。牛鬼見勢不妙使出障眼法逃脫,渡邊綱也未追擊,打算先進淨化這隻被砍下的右臂。渡邊綱回家之後又遇到了化身成其母親欲騙回其右臂的牛鬼,後二者又廝打起來,幾百回合未分勝負,最後源賴光親自出馬終於將牛鬼斬首。
在鳥山石燕著的《畫圖百鬼夜行》中,牛鬼收錄於「下篇•風」,其形為「牛頭鬼身」,並未有蜘蛛一般的「多足」。與其相符的是另一個版面的傳說:香川縣鹽江町一帶有一妖術極強的牛鬼,附近的村民為除妖而請來了京都著名的弓箭手山田藏人高清收妖,然而山田藏人高清久久未找到牛鬼。後經千手千眼觀音指點,山田藏人高清絕食七天終於找到牛鬼,先後兩箭刺穿牛鬼的眼睛與喉嚨將其誅殺。為防牛鬼死後怨靈作祟,山田藏人高清切下牛鬼的角放在寺院千手千眼觀音的像前為祭——在四國根香寺,山門左邊有一尊巨大的「牛鬼」神像,那隻傳說中被山田藏人高清切下的牛鬼角也一直在寺中保存並由此衍生出「百手祭」的習俗;而那尊千手千眼觀音像則位列日本官方指定的重要文化遺產,是三十三年才開龕一次的「秘藏佛像」,牛鬼神話與現實世界的重合交錯,由此可見一斑。
《畫圖百鬼夜行》中的牛鬼(右為二尾貓又)各地傳說中牛鬼的身體形制不一,相同的是其「牛頭」,由此倒不得不提到日本神話中的牛頭天王。牛頭天王是平安京祇園社的祭神,從平安時代作為行疫神受到信仰,後成為神佛習合的神祗。神佛習合指的是日本本土信仰與外來佛教折衷、融合後習合形成一個信仰系統的現象,巧合的是,牛頭天王習合的本土神正是須佐之男——後明治政府推行神佛分離政策,以牛頭天王為祭神的祇園社、天王社等神社,祭神全部改成須佐之男,感神院祇園社也遭到廢寺,改為八坂神社,這牛頭天王與「八」之間的緣份倒也的確非同尋常,如果《火影忍者》中的八尾牛鬼是以牛頭天王為真正原型,那其來頭倒真比作岐大蛇還霸氣,畢竟其習合的須佐之男最終斬殺了八岐大蛇。當然,牛頭神在世界各地的神話中均不乏出鏡,中國傳統神話中的炎帝便是「人身牛首」,只是牛頭人雖多,但「多足」與牛頭的結合體似乎還真只能數出一個牛鬼。
不過,無論是在佐脇嵩之的《百鬼圖卷》還是在世界妖怪協會會長水木茂的《鬼太郎》中,牛鬼均只有六隻腳,《火影忍者》中八尾還是經過了作者的再創作,當然八尾牛鬼自出場便斷了一隻角以及與佐助的戰鬥中自斷觸手以逃脫險境的設定,依然不難看出日本神話中牛鬼的影子。
八岐大蛇八首八尾,在《火影忍者》中它是大蛇丸的真身。在日本,還有一種與牛鬼相仿的妖怪名為「土蜘蛛」,八足、獠牙、剛毛,以人為食——奈良縣葛城山的有一地名為「囊蜘冢」,傳說那裡就封印了被神武天皇捕獲土蜘蛛,與此相對《火影忍者》中也有一名「土蜘蛛一族」的忍者名為螢,而其師父泡沫正是六尾人柱力,從中或許能看出六尾犀犬與土蜘蛛之間草蛇灰線般的聯繫。
九尾九喇嘛
《火影忍者》中尾獸的查克拉量與其尾巴數量成正比,故而九尾九喇嘛便是最強大的尾獸。由於九喇嘛的人柱力便是主角漩渦鳴人,所以同時也是整個故事脈絡中最為重要的尾獸——這樣的重要「妖物」,自然不會是一個平凡角色。
九喇嘛的原型是在日本、中國、印度神話中均大名鼎鼎的九尾狐。以流通廣度來論,九尾狐要遠勝於孫悟空與哈努曼的「神猴」組合,而且帶有更多不同民族神話相互交流、融合的國際色彩。
九尾九喇嘛和鳴人,人界與妖界的兩大主角。九喇嘛的第一層原型是「日本三大妖怪」之首的九尾狐,玉藻前是其在日本神話中使用的名字。雖為日本國妖,但玉藻前的出身卻有著異國神話的淵源:九尾狐原生於印度,因尾隨耆那教第二十四代祖、大雄筏馱摩那的舍利而輾轉至中國,唐朝時又隨遣唐使吉備真備東渡至日本。大約過了四個世紀,九尾狐化身為傾國傾城的女子並出現在鳥羽天皇的後宮並得到鳥羽天皇的極度寵溺,「玉藻」之號也正源於鳥羽天皇的賜名。後鳥羽天皇身罹怪病,朝臣們通過佔卜算出玉藻前的真身正是九尾狐,後者被迫逃離京都,最終被陰陽師安倍晴明所誅殺。九尾狐的屍骸後化成「殺生石」留存在日本櫪木縣那須鎮附近的山上,許多前來鎮壓九尾狐之魂魄的高僧均因法力不濟而殞命,終於在日本南北朝時期,玄翁和尚以禪杖將其擊碎,碎石散至日本各地而九尾狐的靈魂也最終得以超度。
如果細細追究玉藻前東渡日本之前的行蹤,便能看出九喇嘛的第二層原型妲己。妲己的故事與兩千年之後的玉藻前如出一轍,都是化身成蛇蠍美人魅惑君王進而擾亂朝綱——這一情節與九尾狐在印度神話中的版本也極為相似:九尾狐為得到筏馱摩那死後所化的舍利,亦幻化成美女嫁給了旃陀羅笈多的兒子賓頭娑羅,而此刻九尾狐所用之名是華陽天。不過,作為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二任國王,賓頭娑羅生活的年代要晚於中國商朝末代君主紂王七百餘年,九尾狐由印度轉入中國再東渡日本的「行妖」路線應當是後人在三國神話基礎上的二次創作。
玉藻前手辦。華陽天、妲己、玉藻前三狐妖雖國別不同但均是邪惡的化身,然而在中國傳統神話中,狐卻以瑞獸形象出現居多。《山海經•海外東經》載「青丘國,其狐四足九尾」,後東晉郭璞注曰「世平則出為瑞也」,這「瑞」大致有國家昌盛、婚姻和睦之意:據東漢趙曄 《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所載:
「禹三十未娶,行到塗山,恐時之暮,失其度制,乃辭云:『吾娶也,必有應矣。』乃有白狐九尾造於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證也。塗山之歌曰:綏綏白狐,九尾痝痝。我家嘉夷,來賓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際,於茲則行。明矣哉!』,禹因娶塗山,謂之女嬌。」大禹所娶之塗山氏之女就是九尾白狐,《聊齋志異•青鳳》中狐妖自稱「我塗山氏之苗裔」便以此為淵源。南朝梁蕭統所編《文選•四子講德論》中有「昔文王應九尾狐而東夷歸周」之語,漢代班固《白虎通義》又以狐為兆示「子孫繁息」,此幾處狐均為瑞獸,九尾狐則尤其具有高貴的血統。
九尾白狐畫風自帶高貴。當然,相對於龍、鳳等傳統瑞獸,狐帶有更多亦正亦邪的色彩。同樣是《山海經》,其「南山經」與「東山經」中分別有「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鳧麗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日蟄侄,其音如嬰兒,是食人」的記載,同樣又是郭璞作註:即九尾狐。由此看來,面對九尾狐時郭璞這個堪輿大家也一定很困惑吧。
關於九尾狐的傳說雖然千緒萬端,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流傳至後世的九尾狐傳說本身便是亞洲文化交流的集合體,玉藻前的「前世」情節大致定型於江戶時代後期便是其中一例證。式亭三馬的《玉藻前三國傳記》高井蘭山的《繪本三國妖婦傳》、淨琉璃中的《玉藻前曦袂》等作品中,玉藻前的故事已經與印度及中國神話融合,不難看出這些作品中浸透著的異國元素。
在《火影忍者》中,九尾九喇嘛與一尾守鶴向來不合,巧合的是,日本神話中主管豐收的穀物和食物神稻荷神有兩個隨從,正是一隻狐狸與一隻狸貓,看來九喇嘛與守鶴之間的故事,三言兩語還真是難以窮盡。
你若化成狐,我會化成貓。歷史上的九尾狐多以女性形象出場,《火影忍者》中的九喇嘛一口一個「老夫」,當屬男性無疑。值得一提的是九喇嘛的另一個為「九摩訶」,梁羽生在其萍蹤系列中也塑造了一對亦正亦邪的「黑白摩訶」兄弟。在文化面前,作家們總有著相似的靈感,從這個角度來看,便更容易理解九尾狐的傳說出於三個國家卻最終殊途同歸的原因了。
結語
在《火影忍者》最初的設定中是沒有「尾獸」這個概念的,九大尾獸的引入將對《火影忍者》的世界格局起到了極佳的擴充作用,這種架構上的自信來自於作品的成功——在以《周刊少年JUMP》為代表的日本漫畫界,一部成功的作品必須要努力連載下去,而在這個「政治任務」面前,《火影忍者》將妖狐與狸貓之爭升格為九大尾獸也便不奇怪了。
雖然是「政治任務」,但九大尾獸將日本、中國、印度等國神話進行了成熟的吸引與再造,最終締造了《火影忍者》中獨樹一幟的尾獸神話系統。這一神話系統如此引人入勝以至於中文網絡還出現了「日本上古尾獸大戰」的「偽傳說」,導致大量不明就裡的讀者誤以為尾獸是日本神話的固有概念。事實上,尾獸是在岸本齊史一邊創作一邊取得的靈感,不過民俗文化原本便是通過一個又一個腦洞大開作品合力織成的美妙畫卷,如果玉藻前都能跟妲己聯繫在一起,那尾獸為什麼不成在日後的文化流變中「升級」成為真正的神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