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卡儂&電商
# 面對電商迪卡儂如何穩坐泰山 #
迪卡儂對付電商的四部曲
不是電商不夠猛
實在是迪卡儂有夠
穩
迪卡儂
運動超市中的「另類」
面對電商橫行卻能穩如泰山,迪卡儂在零售界可謂是相當亮眼。同時在所有運動類超市中,迪卡儂絕對也是最「特別」的存在
接下來就一起探索,迪卡儂成功的背後,究竟有著何種對策
沉浸式體驗
釋放無限樂趣
對於男人而言,#人生中最大的痛苦排名#中,陪老婆試衣服購物絕對榜上有名,因為對他們來說,購物不過就是漫長煎熬的等待,然而在迪卡儂,卻並非如此
在迪卡儂,無論你是衝著玩樂或者購物,只要人到位,加上氣氛的烘託,獲得快樂輕而易舉,你可以什麼都不買,但一定要玩的開心,所有的運動產品盡情使用
這樣一看,迪卡儂的導購顯得「不務正業」了許多,購物不歸他們管,玩才歸他們管,至於門票可以說是完全不存在,並且在迪卡儂,隨處可見的是店員介紹某種產品自信的侃侃而談,更獨特的別處沒有的「風景」也許你都想不到,那就是店員加入到大人、小孩們的玩樂之中,一時之間,「賽場」極其激烈。
要說「沉浸體驗式營銷」還數迪卡儂玩的好每個奔著來玩的人好好的體驗了一把運動的樂趣,在這裡,免費的是運動,免費的更是快樂。說是「白嫖」,細心的話,也不難發現每個來玩的人都會帶上那麼幾樣小東西,畢竟不花點錢,也有點過意不去,畢竟價格足夠親民
極致性價比
瞄準大眾消費人群
三四十元的速幹T恤,一百多的跑步鞋,這些迪卡儂推薦的高性價比商品被稱為藍色貨品,它們被擺在商場最顯要的位置,價格比市面上的同類產品低至少20%
在中國同行試圖提價、爭奪高端市場時,迪卡儂卻牢牢抓住了大眾消費這個主線。低價商品雖然毛利率低,但庫存周轉率高,可以吸引大量人氣
李寧為時機不成熟的品牌升級付出了慘痛代價,而迪卡儂從一開始就認定了「群眾路線」,雖然它來自奢侈品的發源地法國。在中國,三分之二的消費者屬於價格敏感型,他們的品牌忠誠度極低,「對手只要降價20元,他們立馬把你拋棄」。但是低價並不是迪卡儂的法寶。雖然在採訪中,這個詞也曾經被迪卡儂的高管反覆提及。僅僅靠低價,迪卡儂不可能打贏淘寶和山寨,對於迪卡儂來說,低價≠低質
NOVODRY面料,價格在300元左右,而戶外品牌的防水登山鞋價格都在500元以上。業內人士曾分析,迪卡儂賣 30多元的速幹T恤在業內看來已經逼近成本,「網上十幾塊的速幹T恤根本不可能是真速幹,面料成本都不夠」。為了最大限度節約成本,迪卡儂的所有鞋子都沒有鞋盒,這一度讓中國消費者很難接受
畢竟許多商家認為,包裝越精美,商品的提價空間也會越旺盛,中秋節的月餅以及情人節的鮮花就是如此
全力打造自有品牌
讓顧客不止愛上產品
迪卡儂90%的產品都來自旗下自有的運動品牌,這些品牌超過20個
從戶外運動、跑步到馬術和釣魚,再小眾的運動愛好者都不會空手而歸。在中國知名度最高的品牌有面向戶外和山地運動的Quechua、健身品牌Domyos、跑步品牌Kalenji、自行車品牌B'Twin和輪滑品牌Oxelo
為了保證每一個品牌都能更實用,舒適,在提升體驗感上迪卡儂也做出了很多努力,在每個品牌背後,都有一個專業的研發團隊,同時這些團隊基地往往選在自然條件最適合該項運動的自然場所,保持著與消費者的直接接觸
迪卡儂提供入門級而非賽事級產品,它面向的主要人群是「運動小白」而不是資深愛好者(雖然對於這一點,迪卡儂的高管有不同看法)。那些在網上噴迪卡儂不夠專業的驢友也承認,很多人的「第一次」都是從迪卡儂開始,也正是因為有了迪卡儂的第一次,才有可能喜歡上這項運動
這也是作為入門品牌的迪卡儂最具意義和價值的地方
壓縮供應鏈
高度垂直,節約成本
在迪卡儂之前,中國體育用品行業有兩種模式,第一種是李寧、安踏這樣的製造商,從設計、生產到經銷商渠道一手搞定,另一種是滔博、跨世這樣的品牌代理商,手裡同時運作多個國外品牌,通過布局終端門店提升渠道價值。
最近幾年隨著全民健身熱,出現了像探路者、凱樂石這樣的新晉品牌,但運營模式與上述兩種大同小異不外乎上述兩種迪卡儂則控制了產業鏈兩端,把產品設計、原材料採購和商場運營抓在自己手裡,中間的製造環節由OEM廠商完成。它和宜家很像,用獨特的設計、壓縮供應鏈成本和自建商場構成品牌競爭力。迪卡儂法國總部有號稱僅次於雷諾的法國第二大設計中心,全球銷售的所有產品都出自這裡
迪卡儂按照運動品類而不是按地區設計產品,也就是說,全球迪卡儂商場裡出售的款式都一樣。中國消費者經常抱怨迪卡儂服裝的袖長和褲長明顯偏長,版型更適合歐美人。但從供應鏈角度看,儘可能少的款式才能實現大批量生產的成本最優化。所以迪卡儂衣服的款式翻來覆去就那幾樣,每季只在花色和細節上有變化,就像優衣庫一樣,以基本款為主2003年,迪卡儂在上海浦東開出了中國首家商場,同時將亞洲總部從香港移到了上海。資料顯示,迪卡儂的生產基地遍布全球16個國家,中國是其中之一
迪卡儂在中國的工廠分布於華東和華南,比如紡織品工廠位於上海地區,而自行車則來自深圳工廠。有統計說迪卡儂在中國生產的商品佔到40%以上,中國消費者的直觀感受是商場裡七成以上的商品是中國製造
迪卡儂奉行全球採購,有些技術含量高的材料由指定供應商提供,需要從國外採購後運到中國的加工廠,這被稱為「客供」。更重要的是,迪卡儂對中國市場銷售的產品執行和歐洲一樣的檢測標準。通常超市的鞋區味道都很重,而迪卡儂的鞋子聞不到什麼味道,因為迪卡儂的鞋從皮料到膠水都符合歐盟的認證標準,針對童鞋的檢測更加嚴格。有人專門去迪卡儂買童裝,就是看中了安全和環保迪卡儂在中國的十年也帶動了供應商的成長。還記得有一家位於上海的瑜伽墊製造商是迪卡儂的十年供應商,現在這家公司以賽體品牌銷售自己生產的瑜伽墊,價格比迪卡儂更便宜。許多做出口的供應商都試圖轉向內銷市場,有些已經有了自己的品牌,更多還在摸索中當然,迪卡儂面對的競爭環境也越來越激烈,不單單是電商衝擊,零售商也在嘗試進入體育用品,2014年麥德龍在北京商場裡增加了更多戶外用品和運動服裝,比如野營帳篷和跑步鞋
# 寫 在 最 後 #
綜上所述,不難發現
在如今這個電商「橫行」的時代
迪卡儂依然持續保持自己的優勢
用
極致的性價比+沉浸式體驗+壓縮供應鏈成本
的方式+全品類覆蓋
打造自身
來應對市場的發展
並收穫一眾消費者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