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說「 旅行是檢驗情侶的唯一標準 」,大學剛開學的時候,老師和我們聊天,也提到了差不多的觀點,前女友想去北極旅行,他便和她一起去,沒想到旅行路上老師因為雪盲差點失明,兩人因為各種問題不斷爭吵,最後回家就分手了。不僅僅是情侶,三觀不一致的人一起旅行真的是在互相折磨。
前些天和朋友見面,談到她的敦煌旅行,旅途中她發現一處類似廢墟的地方,覺得很像我之前拍的一組廢墟風照片的場景。
正當她在想要是和我一起來,我一定可以給她拍廢墟風大片的時候,同行人說:「 這有什麼好看的,快走了。」於是奔赴下一個景點。
我一直很抗拒跟團旅行,特別是在一次參加雲水謠一日遊團以後,雲水謠很適合你優哉遊哉地閒逛,感受那裡的清幽,可是跟團以後每一處景色欣賞都被嚴格限制時間,並不能隨心所欲,旅行的趣味減了大半。
後來再也沒有參過團旅行,很多人選擇跟團旅行,主要是因為兩點:安全和省錢。就安全這一點來說,不管參不參團,都不可能有絕對的保障,而至於省錢,如果你為了省一筆錢而參團,不如先存夠錢,再舒舒服服地去旅行。花了錢又不能玩盡興,多遺憾。
從小到大,幾十個人的團隊旅行到幾個朋友一起的旅行,再到一個人的旅行都體驗了。團隊旅行人一多就容易發生意見分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又需要服從多數人意見。
幾個朋友一起旅行,也會有意見分歧,而且你可能會發現有的朋友平日裡可以和諧相處,但不適合一起旅行。至於一個人的旅行,少了同行者陪伴的樂趣,但也多了隨心所欲的自由。
去年暑假,我爸組織了一次四十人的藏區自駕遊,我的三個同學也和我一起去了,某一天晚上,其中幾個夥伴開著一輛車去看雪山,我們和其他車上的人因為各種原因都選擇在原地等他們回來。結果天已黑盡,這輛車還沒有回來,我們留下的人都還在山裡等著,電話聯繫不上,各種焦急。
越等越急,就在我爸準備開車去雪山找他們的時候車回來了,車上的人還沉浸在雪山美景之中,已經等了兩個小時的其他人開始表示自己心中的擔心、抱怨、憤怒。回到車裡,我媽開車,我和我的三個同學坐著,感覺大家心情都很複雜。
沉默了幾分鐘,不知道是誰開了頭:「 其實這也算是一個經歷,沒這件事估計幾年以後我們都記不清在這裡做過什麼了。」
「 是啊,只要他們人沒事就好。」
「 旅行真的一路都有故事啊。」
「 不管遇到什麼,反正我們都要讓事情變得更好不是嗎?」
「 哇,你們看今天天上的星星好亮!」
「 要是我們沒有耽擱,沒有在這裡待到晚上,估計也看不見這麼美的夜色了。」
後來到住宿的地方,還有人拉著我不停地拿著之前的事情吐槽,不斷抱怨,別抱怨了,本來旅行就不可能一帆風順,生氣不如心平氣和地解決,要不還是別一起旅行了。
之前有一個朋友找我聊天,說一個感覺和她三觀不太合的朋友想約她一起去蘇州玩,兩人平時雖然沒有不和但經常意見不合,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會找她,也不知道該怎麼拒絕。
平日裡做普通朋友沒問題,但是一起旅行真害怕出問題,我說你可千萬要想清楚她為什麼找你,是她覺得你是好的旅友,還是你很適合做AA制旅行對象,別不好意思拒絕,不然旅途上撕x,回來連普通朋友都難做。
後來她找了個理由拒絕了朋友的邀請,我問她對方的反應。她說:「 女馬白勺,幸好沒有硬著頭皮答應她,我說去不了以後,她趕緊找了下家,她根本不是想和我一起去玩。就是想出去玩,想多一個人平攤費用。」
多個人平攤費用沒什麼不好,但你也得找志同道合的人啊。你找一個隨時可能和你因為一件事爭論起來的人同行,不存心和自己過不去嗎?
一次旅行,有的人會按著旅行計劃,有的人全憑心意地亂逛。
有的人熱衷於著名景點,有的人偏愛走街串巷。
有的人寧願睡沙發也要吃很多美食,有的人寧可吃差一點也要住五星級酒店。
……
都說去哪裡不重要,重要的是與誰同行,儘量和與你同頻的人去旅行,儘量去包容和理解與你同行的人。
不然,咱們還是別一起旅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