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單細胞多組學測序,Mission Bio獲C輪7千萬美元

2020-12-25 健康界

[ 億歐導讀 ] 本次融資將用於拓展其單細胞多組學平臺Tapestri,它是首個能在單個細胞中對DNA和蛋白質進行測序的平臺,能夠更準確地識別癌症靶標。目前該平臺技術主要應用於肺癌、白血病等小細胞癌。

作者:秘叢叢,圖片來自「特定授權」

億歐大健康8月14日獲悉,美國基因診斷公司Mission Bio已完成7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由Novo Growth領投,Soleus Capital和現有投資者Mayfield、Cota和Agilent跟投。歷經三次融資,目前該公司共融得1.2億美元。

Mission Bio本次融資將用於拓展其單細胞多組學平臺Tapestri,它是首個能在單個細胞中對DNA和蛋白質進行測序的平臺,能夠更準確地識別癌症靶標。目前該平臺技術主要應用於肺癌、白血病等小細胞癌。

Fusion Fund創始人張璐透露,Mission Bio的C輪融資已經超募。「目前它的估值大概在2.2-2.3億美元之間。」Fusion Fund是Mission Bio最早的投資方及歷輪投資方。

微流控技術的先行者,專注小細胞癌

Mission Bio於2012年在美國南加州矽谷成立,專注於高通量單細胞水平的分子診斷和基因組精準醫療。2017年,Mission Bio推出Tapestri平臺。

該平臺基於「droplet-based」微流控原理,結合靶向PCR擴增技術,可對特定的DNA目標序列進行單細胞水平的建庫和分析,同時檢測來自同一細胞的單核苷酸變體(SNV)、拷貝數變異體(CNV)和蛋白質的單細胞多組學平臺。

按照其官網的介紹,該平臺可以嵌入已有的NGS工作流中,提供樣品製備和分析解決方案。

Mission Bio平臺的工作流程

該公司稱,其方法能夠並行分析數萬個單細胞,比NGS測序技術靈敏50倍提高至可檢測癌症中1%的稀有細胞,還能監測癌症治療期間的突變共生。這對於小細胞癌的篩查有很大幫助。和非小細胞癌相比,小細胞癌如肺癌和白血病的腫瘤更小,它的早期篩查和診斷難度更大。很多患者一經發現,就已經是中晚期。

據張璐介紹,早在2015年Mission Bio就將信息生物學的數據與微流控技術等技術結合進行測序,屬於最早布局該技術的企業之一。

Mission Bio是從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Adam Abate高通量生物學實驗室脫離出來的。其聯合創始人兼CEO Charlie Silver擁有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學學士學位和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物理學博士學位,並在工業界有一定積累。

Charlie Silver曾在NASA工作,並曾任職Agilent Technologies的市場和業務發展部門主管。另外一位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官Dennis Eastburn曾在生物科技公司Ardelyx擔任顧問。

開闢商業化新路

根據Grand View Research的最新報告,到2027年,全球單細胞分析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80.2億美元,報告期內複合年增長率為16.9%。2013年,《自然》雜誌授予單細胞基因測序「年度技術」的稱號,認為該技術將改變生物醫學界的眾多領域。

據張璐觀察,很多美國的醫療器械公司認為,在產品通過FDA審評之前,商業化的路徑很難走通。因此,它們更想直接做消費級的產品。但Mission Bio在近幾年找到了一個突破口,早期它與強生合作,為其提供「只做篩選不做分析」的技術服務。具體而言,就是基於自研的微流控技術篩選出小細胞癌有關的單個細胞。

「過去兩年,Mission Bio每年都能有幾百萬美元的收入。」張璐告訴億歐大健康,在準備FDA審評的同時,Mission Bio的技術已經接受了市場的驗證。目前,Tapestri平臺下已有多款產品通過FDA審批。

該公司的技術已被美國多家大型製藥和治療研究中心運用,包括Agios、LabCorp(美國最大的獨立醫學實驗室)和Onconova Therapeutics,以及包括UCSF、史丹福大學和紀念斯隆·凱特琳紀念癌症中心在內的癌症研究中心。

其中,LabCorp實驗室主要使用Tapestri平臺為其生物製藥公司客戶提供更加快速和精準的臨床試驗相關服務。同時,LabCorp也在考慮使用該平臺開發自己的伴隨診斷工具。

去年7月,Mission Bio還與中國的基因測序公司諾禾致源達成合作,使用Tapestri單細胞分析平臺的科研服務。這也是Mission Bio的技術首次引入中國地區,同時補充了單細胞市場上檢測SNV和InDel(插入缺失標記)的缺失。

Mission Bio首次在中國上市的panel包括:19-gene AML、33-gene CLL、47-gene Myeloid panel 和59-gene Solid Tumor Hotspot panel(19、33、47、59指的是基因位點)。它們主要針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和實體瘤。另外Mission Bio接受定製化panel,定製周期為兩個月。

隨著基因編輯技術,特別是CRISP-Cas9技術(一種基因治療法)的發展,能夠檢測單個細胞編輯的技術具有不小的潛在市場。而Mission Bio的技術在該領域的應用也得到了關注。它曾作為唯一一家受邀參加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主辦的基因編輯研討會的單細胞測序公司,為CRISPR基因編輯領域提供質控方案。


相關焦點

  • 專注液滴微流控技術 萬乘基因致力高通量單細胞多組學測序的應用普及
    隨後,施教授與他本科期間在清華大學生物系的同學吳子牛先生聯合在北京成立了萬乘經緯基因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簡稱萬乘基因,公司致力於推動高通量單細胞多組學測序技術實現標準產品化,為客戶提供穩定的單細胞測序服務。成立一年後的1月,萬乘基因獲得合力投資的500萬天使輪融資,而後快速啟用新實驗室,並推出了多種單細胞組學的服務。
  • 尋因生物完成過億元A輪融資,旗下自主研發的單細胞測序產品開始...
    尋因生物 CEO李宗文表示:「我們堅信多維度多組學的單細胞檢測技術將會以其獨特的優勢在疾病研究和藥物開發領域,極大地縮短基礎研究與臨床轉化之間的距離。公司運營團隊擁有多年的科研、臨床及健康產業的相關經驗,本輪融資後公司將逐步拓寬單細胞技術研發管線,並持續推進單細胞技術在真實臨床世界的研究。」
  • 尋因生物完成過億元A輪融資 專注於高通量單細胞組學平臺產品
    原標題:尋因生物完成過億元A輪融資,專注於高通量單細胞組學平臺產品   北京尋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尋因生物」)宣布完成過億元A輪融資,由博遠資本領投,
  • 尋因生物完成過億元A輪融資 專注於高通量單細胞組學平臺產品
    原標題:尋因生物完成過億元A輪融資,專注於高通量單細胞組學平臺產品   北京尋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尋因生物」)宣布完成過億元A輪融資,由博遠資本領投,
  • 單細胞轉錄組+蛋白組+bulk RNAseq!多組學繪製全面肺衰老圖譜
    本文作者使用單細胞轉錄組學和基於蛋白質組學的質譜分析(mass spectrometry-based proteomics)來量化年輕和年老小鼠肺部30種細胞類型的細胞活性狀態變化。作者發現,衰老會導致轉錄噪聲增加,並且放鬆對表觀遺傳的控制。作者還觀察了衰老對於細胞類型特異性的影響,發現2型肺細胞和脂肪成纖維細胞膽固醇合成的增加,以及呼吸道上皮細胞的改變,是肺部老化的幾大標誌。
  • 單細胞測序技術原理
    單細胞測序技術自2009年問世,2013年被Nature Methods評為年度技術以來,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在科研領域。 2015年以來,10X Genomics、Drop-seq、Micro-well、Split-seq等技術的出現,徹底降低了單細胞測序的成本門檻。
  • 36氪首發|研發對抗癌症的基因診斷技術,「Mission Bio」超募完成...
    36氪獲悉,基因診斷公司「Mission Bio」剛剛超募完成C輪7000萬美元融資,由Novo Growth領投,此前的投資者Mayfield、Fusion Fund、Cota、Agilent以及新進投資者Soleus Capital跟投。
  • 高歌團隊發布單細胞轉錄組數據檢索新方法和參考資料庫
    本文來源:北大生科作為細胞異質性研究的重要工具,近年來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蓬勃發展,並積累了大量研究數據。若能有效利用現有的單細胞數據進行檢索與推斷,研究者便能更好地進行新測序單細胞的注釋,以及綜合多數據集的研究。
  • ...數千萬美元;在線設計平臺創客貼獲近千萬美元A+輪融資 | 創投周報
    TO B 企業服務中,超融合廠商「SmartX」完成2億元B+輪和C輪融資。本周前沿科技市場火熱,發生多起投資事件:工業柔性物流服務商「斯坦德機器人」獲1億元B輪融資;微位科技完成1億人民幣B輪融資;熵智科技獲得字節跳動投資。海外市場中,大醫療領域持續獲得關注。
  • GIC領投,基因檢測企業「燃石醫學」完成8.5億元C輪融資
    燃石醫學(燃石生物)是一家基於基因檢測、提供腫瘤患者個體化治療指導的公司,以醫學生物信息學及二代測序(NGS)為核心,致力於打造腫瘤個體化治療檢測臨床及科研服務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此外,創新型生物醫藥公司「北恒生物」於 2 月 14 日宣布完成 1 億元人民幣 A 輪融資,本次融資由德誠資本獨家完成。
  • 單個細胞轉錄組測序成本降至1美分!《科學》期刊發布重磅SPLit-seq...
    通過單細胞RNA測序技術對細胞進行分類是現階段重要的研究方向,但是現有方法價格昂貴,且需要專門的設備,嚴重阻礙了單細胞研究的廣泛開展。近日,一項最新研究成果為單細胞測序技術帶來了突破,有望將單個細胞的測序成本降至1美分。這項全新的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名為「SPLit-seq」,由美國艾倫研究所及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聯合開發。
  • 僅3個單細胞測序樣本純分析也發6分!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一月份發表在SCIENTIFIC DATA(IF:5.929)雜誌上的一篇文章,」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of human kidney「,本文作者通過對健康人腎臟的單細胞測序以及分類分析,提供了人腎臟細胞的轉錄組圖譜。讓我們一起解讀一下吧!
  • Slide-seqV2可實現近細胞水平的高靈敏空間轉錄組學測序
    Slide-seqV2可實現近細胞水平的高靈敏空間轉錄組學測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9 13:16:42 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Fei Chen和Evan Z.
  • 曹俊越和他的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新聞—科學網
    在華盛頓大學Jay Shendure實驗室的3年半博士研究期間,曹俊越研發了4項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 sci-RNA-seq實現了不依賴於細胞分離的單細胞基因表達檢測技術。sci-RNA-seq3可以同時檢測幾百萬個單細胞轉錄圖譜,同時費用較低、操作簡單。sci-CAR可以同時檢測上萬個單細胞的轉錄組和染色質可及性數據。
  • 科學家用單細胞測序技術鎖定關鍵因子
    「我們對35678個眼瞼皮膚細胞進行了單細胞測序,獲得了大約530個GB的數據。」論文通訊作者之一、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張維綺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他們與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劉光慧研究組、曲靜研究組合作,通過分析單細胞測序技術獲得的基因表達數據,從上萬個細胞中找到了年輕皮膚細胞與衰老皮膚細胞在分子水平上的區別,鎖定了決定年輕與否的關鍵因子。
  • 基因測序公司 Phosphorus 獲 1000 萬美元 A 輪融資,預防不孕不育
    在當前醫療體系之下,人類基因組發揮的影響力十分有限,因為它面臨著一些基本的挑戰:供應商無法及時接收到相關資源,揭示日益複雜的基因組數據;許多醫院和實驗室缺乏信息學和基因組專業知識,無法進行高通量測序的構建和處理工作;基因組研究人員往往得不到有用的臨床數據,將 DNA 與人類健康聯繫起來。
  • Cell|單細胞多組學分析揭示輕度和中度COVID-19之間的劇烈變化
    合作在Cell上發表文章Multi-omics resolves a sharp disease-state shift between mild and moderate COVID-19,通過整合分析139名不同嚴重程度的COVID-19患者的臨床檢測結果、免疫細胞、血漿多組學等
  • 青島能源所發明拉曼激活單細胞液滴分選技術
    首先,液滴表面凸/凹的形狀會產生透鏡效應,影響拉曼雷射聚焦,降低空間解析度,導致無法獲取液滴中細胞的拉曼信號。其次,單細胞液滴包裹需要油相的引入,而油相具有強拉曼背景,會嚴重影響細胞拉曼信號的精確獲取。第三,如何實現拉曼採集、分析、單細胞液滴包裹及分選的自動化集成未見先例。
  • 科學家用單細胞測序技術鎖定關鍵因子
    「我們對35678個眼瞼皮膚細胞進行了單細胞測序,獲得了大約530個GB的數據。」論文通訊作者之一、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張維綺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他們與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劉光慧研究組、曲靜研究組合作,通過分析單細胞測序技術獲得的基因表達數據,從上萬個細胞中找到了年輕皮膚細胞與衰老皮膚細胞在分子水平上的區別,鎖定了決定年輕與否的關鍵因子。
  • 鮑師傅糕點獲得億元及以上人民幣A輪融資; 卓爾領投海上鮮C輪2億元...
    高誠生物醫藥完成3750萬美元B輪融資  高誠生物醫藥是一家研發以通過調節人體免疫系統對抗疾病為機理的全球創新藥的跨國生物製藥公司。高誠生物醫藥主要依託團隊的生物學專業經驗與全面單細胞解析技術,力求快速發現並推進用於治療癌症和自身免疫疾病的抗體藥物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