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太上無敗

2021-02-07 一傷二十八

(網圖侵刪)

漏發了第二十八章,還請各位書友包涵,本章免費,大家周末愉快!

第二十八章 太上無敗

在黃衣道人開口之後,姬博弈才注意到了,還有這麼一個人在附近。

聖人的「道理」運轉,轉瞬之間就從天道洪流之中,知曉了這人的來歷身份以及與自身的因果。

黃鐘散人,鳳鳴金鐘的上一任主人。

不過這個人不是應該已經被羽化冰宮解決掉了嗎?

姬博弈可不相信,被自己視作對手的青帝子,會連這種小事情都處理不好。

又或者是,這個黃衣道人並不是原先那個黃鐘散人了。

在自己這個聖人與帝禹全力交手的恐怖氣息衝擊之下,就連至道大宗師的琴清月都需要自己護持才能夠維持精氣神不崩潰,區區一個黃鐘散人,不僅僅是遊刃有餘,甚至臉上還有一種躍躍欲試的表情。

天道洪流之中,聖人的權限再次擴散,

哪怕是劫氣瀰漫了整個時光長河,但來自於天意賦予的「道理」,還是令得姬博弈在這種情況之下提取到了自己需要的信息。

一縷縷光陰之絲在過去長河之中被剝繭般剔出,時空輪盤在姬博弈眸孔之中浮現而出,配合其登峰造極的易道造詣,將這些光陰之絲織成一幅幅殘缺但卻可以看到大概的畫面。

成為聖人之後,姬博弈在趕來拯救琴清月之前,利用「大袂襌衣」做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將星宮傳承的半本《周易》補全。

鯤虛界自古以來,就有三易的傳說。

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

近古星宮的創立,源頭就是半本《周易》,此山君從中悟出「紫微鬥數」,人皇邵雍以此完善「皇極經世書」,可以說是名不虛傳,當真不愧是遠古時候人族崛起,執掌天地正統的無上真言。

星鬥道的傳承至寶,「太微天書」之中記載的半本周易,姬博弈在成就天人之道後,就已經融會貫通。

也正是因此,他才是鯤虛界最接近天意之人,位列天人榜第四。

因為這《周易》,就是聖人所立,總覽一切天心,地心,人心變化。

《連山》八萬言,《歸藏》四千三百言,《周易》六千七百言!

而在《太微天書》上刻錄的半本《周易》,有三千三百言。

對於易道修士來說,三易就是他們夢寐以求的至高道藏。

只可惜哪怕是以姬博弈的身份,執掌外道九派,本尊與天人化身加起來統領整個鯤虛界近三成的勢力,可以查閱數不勝數的古籍孤本,也只是將周易補全到了十之七八。

這其中傲霸天所在的龍宮因為傳承久遠,其中有數代龍王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費盡心思收集了不少三易的真言,除去與星宮重合的,貢獻了三百多言。

但因為龍族天生就學不來易道,導致這個收集三易真言的行為僅僅持續了短短三萬年。

要不然的話,姬博弈還能收穫更多。

不過最大的驚喜,還是王神通所在浩然府。

儒門九經之一的《易經》,竟然收集了將近三千言,該說不愧是玄宗的傳承之一,又是保存的最完整,近古以來從未斷代的勢力。

再加上別的化身那邊的收穫,在大劫爆發之前,姬博弈手中的《周易》,已經補全到了五千一百言。

原本以為,這輩子都不會再有機會彌補這個遺憾了。

但王神通的「大袂襌衣」,卻是令得姬博弈在眨眼的功夫之內,就從天道洪流之中,將《周易》剩下的一千六百言徹底補齊。

三易之一的《周易》,再加上姬博弈現在的聖人位格。

令得他在大劫的迷霧之中,都能夠看清楚過去未來的片段。

開全圖掛的快樂,常人是不會懂的。

剎那之間,姬博弈神遊太虛,天機映照到了過去自己的某一個時間節點。

他看到了祖州之上利用涅槃離焰氣封閉溫養肉身活出第二世的黃鐘道人,被自己和青帝子開啟大羅神藏的恐怖氣機驚醒,捨棄了神鍾之後一路逃竄,最終在羽化冰宮的追殺之下,不得不遁入對於鯤虛界來說是險境的長生州。

但冰宮的護法神尊,來歷神秘,修為非凡,哪怕是長生州這個神秘浩瀚的界域,他們也是如履平地。

黃鐘雖然是元景道人的傳承,一手指天畫地,彈指刻符之術神乎其神,但在大司命等人的追殺之下,也開始日漸衰弱,只剩下最終一口氣。

不得已之下,他想到了元景道人傳承之地只剩下三頁的手札,那是一個神秘的祭祀儀式。

地點是長生州中心大荒的一處神秘山系。

山系共有十座山。

從第一座的招搖山,到第十座的箕尾山,共有兩千九百五十萬裡。

每座山的山頭都有一座山神廟,廟中供奉著鳥身龍首的山神。

生死關頭之下,黃鐘道人沒有任何的猶豫,他按照元景道人手札之中的記載,準備好了祭品與道具。

一隻帶毛的動物和一塊玉炔共同埋在了廟中山神像之前三尺的地下,用白茅編制了一張草蓆鋪在其上,最後用糯米灑在席上,對著蒼茫大地三跪九叩,

說來也奇怪,在黃鐘道人進入了這個山系,開始祭祀之後,原本對著他窮追不捨的羽化冰宮神尊,突然之間就像是消失了一樣。

他從第一座山開始,一直拜倒了最後。

祭祀的儀式全部完成之後,黃鐘道人就像是被抽空了所有的精氣神一樣,昏倒在了最後一座山神像之前。

隨後的畫面,姬博弈竟然看不到了。

聖人執掌天心、地心、人心變化,再加上時空輪盤這件仙寶,本應該是無往不利,無所不備,洞穿過去未來所有想要知曉的秘密。

但在涉及到長生州這個儀式之時,卻是產生了不自然的空白。

這其中的玄機,以姬博弈的智慧稍微思索,就明白了其中的緣由。

無非是兩個原因。

這個儀式的背後,是凌駕於天道之上的力量;又或者是,涉及到易道境界更在他之上,就連天意都能夠蒙蔽的大能。

不過。

這個時候,黃鐘道人只是次要的,畢竟他沒有出手。

說起來,按照因果來說,姬博弈應該和帝禹聯起手來,將這個不安定的變數斬殺才是最佳的選擇。

畢竟黃鐘道人與他和青帝子都有大因果。

姬博弈是拿了他的神鍾,並且已經練成了自己的元氣之寶,不可能再還了。

而青帝子轉劫歸來之後,為了避免開啟大羅神藏的事情洩露出去,派遣羽化冰宮的護法神尊追殺黃鐘。若不是後者也算是小有背景,是元景道人的傳承,拜對了真神,恐怕早就灰飛煙滅了。

但黃鐘道人也看得清形式,看到姬博弈和帝禹大打出手,只是喊了一句,亂了一下雙方的心神,就笑嘻嘻的拿著裂開的水鏡,騎著白雲離開了。

他這一離開。

姬博弈和帝禹對視一眼,徹底沒有了顧忌,或者是兩人都已經箭在弦上,天人道力與先天精義在鳳鳴金鐘以及玄冥神通的凝練之下,化作了無比恐怖的能量洪流。

轟隆隆!

沸反震天的驚天巨響之中,幻水閣所在這一片天穹就像是被天河傾瀉洗禮過一樣,湛湛如碧玉,澄清似空鏡。

方圓三萬裡,除了被姬博弈護住的琴清月,原本極具特色的亭臺樓閣盡皆在兩大金仙級數的神通對撞之中,化作了微塵,看不到絲毫原本存在的痕跡。

「你的門人呢?」

姬博弈微微皺眉,他剛才想要出手護住幻水閣其餘的女修,卻發現飛空的樓閣之中,沒有任何一個生靈。

「我之前拖住這個邪魔,讓小初將她們收入了水鏡之中了。」

「水鏡?被那個黃衣道人拿走的那面嗎?」

琴清月聞言玉容驚變,在姬博弈的提醒之下終於反應了過來。

子母雙鏡,自己那面母鏡已經碎裂,連累自身心神重創,而初照人的子鏡,則是在被帝禹毀去之前,被黃鐘道人攝走了。

「不好……」

琴清月想要說什麼,但又不知道該以怎麼樣的身份請求姬博弈出手,一時之間僵在了原地。

蒼白絕美的容顏欲言又止,最終銀牙一咬,想到欠這個傢伙的人情已經巨大,也不差這點了,決定開口之時,卻被姬博弈打斷了。

 「這件事情日後再說,我先送你離開,這裡馬上就要變成廢墟了。」

她粉潤的玉唇剛剛張開,就被俊逸非凡的少年玄衣大袖一揮,銀白色的星光落下將她整個婀娜曼妙的身軀籠罩其中。

 「千星諸天遁法」運轉,琴清月就連拒絕的餘地都沒有,直接就消失在了這個戰場之上。

而這個時候,帝禹已經催動了第二種先天真水,並且以此為根源發動了另外一招令人震悚的大神通。

姬博弈感覺到自身原本輕若鴻毛的道體在剎那之間重愈千鈞,整個人四肢頸椎就像是被壓上了一座座萬丈高山,動一下都感覺困難。

而這,只是帝禹大神通的前兆。

姬博弈束髮的星冠在恐怖的重力之下猛然崩散,一頭漆黑如墨的長髮披散開來,絲絲星芒在發端末梢閃爍,好似電芒,灼耀出令人刺目的璀璨光華。

巨大的陰影籠罩了他。

抬頭一看,只見自己的鳳鳴金鐘之上,一顆純粹是一元重水凝聚而成的巨大星球壓落而下,重重的砸在了神鍾之上。

嗡……

一聲令人心煩氣悶的沉渾鐘鳴之後,一絲裂縫出現在了蒼茫厚實的鐘壁之上。

壁上刻畫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天地玄黃等等畫面在剎那之間齊齊亮起,就像是一方真正的世界在毀滅的大破壞之前,爆發出了亙古不滅的無上道韻。

神鍾如山,屹立溟海,聳入雲霄!

然而,面對著帝禹金仙級別的實力,再加上以一元重水的先天精義為根源催動的恐怖大神通,就算是防禦強大的神禁至寶,也無法承受。

咔嚓嚓!

鐘壁之上的裂縫由小及大,在一元重水形成的巨大星球壓落之下,那恐怖無比的重量疊加到了就連鯤虛界虛空都無法承受的地步。

天穹在這一剎那都扭曲了,就像是虛空,光線,靈機,道則等等在最為純粹的重量之前,都被壓得潰滅。

帝禹的眼眶幽幽,滔天的黑霧從他的身後湧出,但無論怎麼樣的黑色,都無法掩蓋他腿骨之下的那面烏黑的神碑。

粗糙黝黑的碑體之上綻放出的恐怖能量波動,在他無上神通的催動之下,就是這一方天地的中心,發散出令眾生膽戰心驚的恐怖壓迫。

森白的骸骨伸出了唯一長出血肉的那根手指,對著天穹那顆巨大的一元重水星球屈指一勾。

剎那之間,天下之間所有的水元聽其號令。

原本就是勉強頂住的鳳鳴金鐘在發出了最後一聲哀鳴之後,裂縫遍布了整個內壁,在一聲「嘭」的響動之後,徹底被壓碎成了一道道金黃色的銅塊。

碎裂的鐘壁銅塊正要向著四周擴散,卻被漆黑半透明的巨大一元重水星球碾過,潰散成了一縷縷玄黃之色的氣流,沿著重水星球的表面不斷的逸散。

就像是一顆隕星衝入大氣,撞開了一朵朵雲彩的美麗畫面。

然而,就是在這種畫面之中,蘊含了足可以毀滅蒼生的大恐怖。

「昔日,本帝號稱『水之禍患』,以此神通碾碎了一位道皇引以為傲的不滅道體,不知道你這個聖人的骨頭,有沒有他那麼硬。」

帝禹冷酷的言語之中,重水星球沒有任何的停滯,砸落到了屹立在蒼穹原地不動的姬博弈頭頂。

玄衣少年一頭漆黑的長髮隨風飄散,面容木然,似乎那個謀定而後動的道尊,在死亡面前,也只是一個脆弱的普通人。

重水星球碾過,將那個丰神俊逸的少年從頭到腳,徹底吞噬。

就連神禁至寶都被碾成了氣流,人之身就算是鍛鍊得再厲害,號稱不死不滅,永存不磨又如何,恐怕此刻也已經是屍骨無存了。

道尊,應該死了吧。

可惜,為什麼要強出頭呢。

留著有用之身,說不定在這一劫之中,還能夠抓到更進一步的生機。

剛剛被送到三垣宮闕的琴清月施展了千裡映照之術,看到了這一幕,心口一痛,只感覺渾身的力氣都消失了,想著為什麼自己不乾脆死了,這樣就不會連累擁有光明未來的他。

反倒是星宮的其餘人,雖然不少年輕子弟面有悲痛,但老一輩的長老,包括秦瑤在內,盡皆是面色如常。雖然眼神之中有著緊張,但卻並不慌亂。

自從姬博弈問鼎外道以來,這個少年道尊,從來都沒有敗過。

只要他出手,就代表著勝利的道果已經抓在了手裡,哪怕是不能勝利,也不會失敗。

用一個詞來形同,那就是「太上無敗」。

一次次輝煌的戰績,鑄就了姬博弈身邊的人,對於他的強烈自信。

他既然敢出手,那麼失敗的,就一定是帝禹。

然而,時間過去了許久,那顆重水星球甚至都快要徹底碾過姬博弈所在的天穹了,他們期待的奇蹟依舊沒有出現。

這個時候,一些人開始急了。

難道,太上無敗的道尊,也要敗了嗎?

還是因為,對手是金仙,已經是遠遠超過了智慧與謀算可以彌補的巨大間隙。

鯤虛界眾多修士嘆息,一代天驕,在此隕落。

就在陳踏法和太陰祖師都忍不住皺眉,玉神霄寧清兮初照人三女都面露焦急之時,鳳鳴金鐘碎裂潰散之後縈繞在重水星球表層之上的玄黃之氣突然之間就像是遇到了核心一樣,在星球壓過的虛空上方重新凝聚。

一縷縷道德紫氣從被溟海淹沒的陸地各處升騰而起,與玄黃之氣結合,一口朦朧的鐘型輪廓開始浮現。

帝禹眼眶泛起一絲血色,他屈指一彈,將重水星球勾起到了太虛星空之中。

而俊秀的玄衣少年,面色平淡的站在原地。

他,完好無損。

聖人的道理,「大袂襌衣」在身,只要不是超越天道的力量,就無法傷害到他。

「不可能,我的這一式神通,就算是他也不敢硬接。」

這個他,自然是青帝子。

但姬博弈莞爾一笑,他左邊的眸孔微微一亮,帝禹只感覺到自己的視線之中突然就充塞了這隻漆黑詭異的瞳孔。

除了這一隻瞳眸,帝禹再也看不到其餘的畫面與風景,好似他的視角元神感應之中,都被這隻眼睛的眸光所佔據。

眸光仿佛漩渦,將他牢牢的吸入其中,不可掙脫。

「你的命運,早就在數萬萬年之前就註定了,為何要苟活到現在呢?」

幽幽的嘆息之聲響起,在無法望見的黑暗之中,一根根晶瑩弦絲在漆黑左目亮起。

一縷縷透亮白光絲絲交纏,在姬博弈的瞳眸之中傾瀉而出,交織成一柄網羅天地的命運之刀,懸在了森白骸骨的頭頂。

帝禹無法看到自己唯一長出血肉的手指之上,也滲出一道弦絲,連接到了這柄命運之刀上。

刀光如洗,晶瑩清澈,一閃而逝。

識海之中,帝禹元神之上,那七道先天真火留下的「道傷」被引動。

姬博弈將帝禹送到了他本就該死的命運軌跡之上。

金仙級數的識海之中,在不知不覺之間,七道火線猛然升騰,將帝禹元神裂成了一塊塊。

這是以聖人位格催動的忘情第二刀。

命運不可變!

  

第十五章 神魔洞天開啟

第十六章 先天五御道

第十七章  封樹定界

第十八章 「道成太乙」與「天人道果」

第十九章 百聖天元道

第二十章 玉牒的最後一角

第二十一章 聖人

第二十二章 三大金仙

第二十四章 咫尺不辨

第二十五章 黃衣道人,古老天魔,太陽神皇

第二十六章 諸天混沌海,十大道場

第二十七章 寸陰停晷

相關焦點

  • 車代牛系列《道德經·第二十八章》
    「知白守黑」出自《道德經·第二十八章》,對本章的解讀歷來眾說紛紜,但大多是斷章取義,經不起邏輯拷問。要領會老子的真義,需要對整句、整章乃至整篇的邏輯反覆推敲,逐一驗證。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 97《老子》知其雄章第二十八《老子》將欲章第二十九
    《老子》知其雄章第二十八·原文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長得不忒,復歸於無極。為者敗之,執著失之。夫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贏,或載或隳,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 「網文以載道」的可能之路 ——評徐公子勝治《太上章》
    批評的聲音說《太上章》是「老白」作者的一篇「小白文」。然而「小白文」掛在嘴上的「證道修真」不過是價值空洞亦不必當真的奇觀式設定,是小說生產爽點的工具。而徐公子建基於又不同於《道德經》的「道」,是他小說的真正主題。
  • 《太上北鬥二十八章經》
    太上北鬥二十八章經 昔漢明帝遊終南山,見一女人,身著素衣,披髮跣足,端然坐石不起。帝曰:朕為天下兆民之主,卿是何人,見朕失儀?女子答曰:吾是昊天玉皇帝車之臣,北極七元掌籍之星,君是何人,教吾施禮?帝龍顏失色,稽首拜謝:朕為兆民之主,不遇真仙,今幸得遇,稽首再拜,得睹真聖慈採,夙生有緣,即非今日之因。
  • 道德經17章,人無信,別人會離你而去,一事無成
    《道德經》第17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太上有兩個解。其一是「最上、最高、最好」的意思。如《墨子·親士》:太上無敗,其次敗而有以成。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曰: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最下腐刑極矣。
  • 紅林悟道《韓非子-五蠹》第二十八章 愛威
    紅林悟道《韓非子-五蠹》 第二十八章 愛威紅林悟道《韓非子-五蠹》上一章韓非子直擊真正的對手「今學者」當今的學者,一群整天勸導君主博愛治國與仁義臣服的人,他們總想讓君主接受孔子儒家的仁義治國論,認為只有仁義才能臣服天 下為王。
  • 紅林悟道《韓非子-五蠹》 第二十八章 愛威
    紅林悟道《韓非子-五蠹》 第二十八章 愛威紅林悟道《韓非子-五蠹》上一章韓非子直擊真正的對手「今學者」當今的學者
  • 《可持續發展道路》《老子》之第二十八章分享、共同探討學習
    《可持續發展道路》《老子》之第二十八章分享、共同探討學習第二十八章原文: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恆德不離,恆德不離,復歸嬰兒。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浴。為天下浴,恆德乃足,恆德乃足,復歸於幄。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恆德不貣,恆德不貣,復歸於無極。
  • 極簡《道德經》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八章 樸散為器 大制不割原文: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註:這一章較難懂。一上來就出現六個「其」,它們代表君王本人。另外,對最後一句「大制不割」的解釋很混亂。重點:1、雄—-這裡喻陽剛、堅硬、威武。
  • 道德經第二十八章譯文——原文對照
    開經語道妙德善抱無得一 行善利生濟世救人虛靜恬淡寂寞無為 知強守柔神定氣閒求真返樸天地人和>道常無名玄同無礙 上德無己法雨無邊學習道德經,開啟大智慧第二十八章此章宣講具體修法,知俗諦易,知真諦難;知道易,行道難;行道易,守道難。至心歸一,常德圓滿。守道即守一、抱一,萬物玄同,以無分別心守道謂之守一。常德在人,守一之人乃有常德。聖人以妙法救人,三知三守三歸即是妙法,共分三德九品,世人以此修證,必獲成就。三德是嬰兒德、無極德、真樸德。含藏萬德,隨緣顯現,尋聲救難,滿眾生願。世人應守住真樸德,這是最珍貴的。父親機心一動,就永遠失去了兒子。
  • 敗人苗稼 破人婚姻《太上感應篇》32集
    中華文化大講堂在經典涵泳中領略傳統文化之美※※※※※※※※※※※※※※※※※※※※※※※※※※溫馨提示:建議wifi下觀看學習《中華文化大講堂<太上感應篇>》「經典選讀」第32集(李毅多老師主講 雅清主持)核心經典:敗人苗稼 破人婚姻內容摘要:「敗人苗稼」,「苗稼」即莊稼。
  • 從心看《道德經》太上下知章第十七
    太上下知章第十七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之。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猶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呂祖解: 此章大旨在何處。在清欲澄心。何為太上。澄靜後。返之於純。合元始之初。謂之太上。何為下知有之。諸氣不生。神凝之後。眾皆歸宗。謂之下知。凝結於內。謂之有之。下。乃諸宗也。既知有之。
  • 太上金書玉牒寶章儀
    經名:太上金書玉牒寶章儀。撰人不詳,約出於南北朝或隋唐。系早期天師道出官上章儀。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威儀類。太上金書玉牒寶章儀謝過祈安章謹出臣某身中五體真官功曹吏,出上仙上靈直使功曹吏官各二人,出正一功曹官各二人,出左官使者官各二人,出右官使者官各二人,出陽神決吏官各二人,出陰神決吏官各二人,出科車赤符吏,剛風騎置驛馬上章吏官各二人,出出者嚴裝顯服,冠帶垂纓,滷簿齊執玉版,住立臣前,銜受臣口中辭語,分別關啟,此間土地裡域,真官風氣注氣,社稷邑主道上二玄,三元四始,
  • 讀一首詩太上隱者《答人》,山中無曆日,隱者自怡悅
    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唐代:太上隱者《答人》「道隱無名」,太上隱者才是真正的隱士,不求名,亦不求人知,世上也沒有留下他的名字。這一首詩,不過是回答人的話語。隱者本也無意把它當成詩,不過是用語言順口說出自己的志趣,如佛家的偈語,豈有意為詩,恰好是詩的形式,而居然恰好合乎詩。
  • 「道德經」第17章:太上,下知有之 帛書版甲骨文金文造字注釋
    【道德經】第17章:太上,下知有之(王弼版原文、帛書版及注釋、多個譯文、多個古人點評、甲骨文金文、解字溯源、今文評論)[甲骨文金文][解字溯源][王弼版原文][帛書版及注釋]太上①,不知有之②;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③,其貴言④。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⑤。
  • 道德經蠡測(第17章)-太上,下知有之
    第十七章【原文】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之、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就像至高無上的大道,寂靜清涼,無為無我,而萬物並作、氣象芸芸。大道無言,而天下自化。聖人無為,而民自有序。這正是「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如果理國者「尚賢」,百姓自然爭相親近,乃至讚頌。如果理國者「貴難得之貨」,行偷盜之事必然增加。
  • 歷代志下 第一章
    但自耶羅波安始,除了間中一些改革及宗教復興外,整體上神的子民是背道離經的,情勢一代不如一代,到一地步聖殿最壞的仇敵竟然就是猶大的寶座,終於二者不能並有了,其中之一必定要離去,當然不可能是聖殿的,就這樣,猶大的國位敗亡了。
  • 「道德經」第17章:太上,下知有之…王弼版.帛書版及解析
    【道德經】第17章:太上,下知有之(王弼版原文、帛書版及注釋、多種譯文、古人點評(王弼 蘇轍)、今文評論)[王弼版原文]太上,  1、太上:至上、最好,指最好的統治者。2、不知有之:人民不知有統治者的存在。3、悠兮:悠閒自在的樣子。4、貴言:指不輕易發號施令。5、自然:自己本來就如此。
  • 《太上洞玄靈寶淨供妙經》考探
    如其稱:  若欲求法界無我者,應須當知本無今無,既知本無今無,即知亦無法界。法界既無,則不生不滅,不生不滅,是故當知亦非不生,亦非不滅。所言不生不滅者,何以故,為說法故。是故云言不生不滅,得如是理,則名能為淨供,則名為得法界無我,則名為得法界清淨。
  • 道蘊神藏(65):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校譯解(今17、18章\太上章)
    整理第十七章大上,下知又之,其次,親譽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安有不信?猶呵其貴言也,成功遂事,而百姓謂:我自然。第十八章故大道廢,安有仁義;智慧出,安有大偽;六親不和,安有孝慈;國家悶亂,安有貞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