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十三五」|駐村第一書記的脫貧日記

2020-12-12 新華社客戶端

千裡房縣,崇山峻岭,溝壑縱橫。鄂西北十堰市房縣窯淮鎮西溝村,在過去5年多時間裡,由昔日貧窮落後的小山村變成了全縣脫貧出列的示範村。這背後,離不開一位扶貧一線的「老村官」。

9月26日,星期六。記者到西溝村採訪,駐村第一書記餘建福正與村幹部商量村中茶葉基地的秋冬管理事宜。「現在秋茶採摘進入尾聲,接下來就要進行深耕和除草,為明年春茶做準備。」他說。

站在西溝村的高處望去,只見全村茶產業已初具規模,一片鬱鬱蔥蔥,秋風拂過,茶香撲鼻。

房縣西溝村的茶園基地(9月26日攝)

而在5年多前,西溝村一窮二白。全村80%的房屋是土坯房;村民大多種莊稼,有部分老茶園,所產茶葉也只是自採自喝;小夥出門當女婿,姑娘出門不回來;村集體經濟幾乎為零……

過去5年多來,國家精準扶貧政策如何在西溝村落實落地,被餘建福寫進了12本駐村扶貧日記裡。在這些日記本中,記者看到了西溝村發展產業、決戰脫貧攻堅的歷程,也找到了西溝村5年「蝶變」的脫貧印記。

餘建福2016年3月7日在日記中寫道:通過大半年的茶葉發展推動工作,絕大多數農戶積極主動,從田地的起壟到播種都能精耕細作,但也有部分農戶無動於衷。

發展產業是貧困戶脫貧的治本之策。為了把茶葉產業做實做強,餘建福既當參謀員、技術員,又當信息員、服務員,他挨家挨戶動員建茶園。作為縣農業農村局的專業技術幹部,從規劃放線到深翻起壟,從整地到播種,他一直堅持科學指導,嚴格把關。他還專門聘請茶葉專家,到田間地頭講解技術。

在餘建福的謀劃推動下,西溝村茶葉產業從無到有,發展了標準化茶葉基地,還培育了茶葉合作社,引進了省級茶葉龍頭企業。

餘建福2017年4月10日的日記寫道:保康荊山錦茶葉公司將制茶機械拉到了西溝村,我們今天協助進行了安裝。引進茶葉龍頭企業是我們發展茶葉產業的工作重點,必須做好服務。

2018年5月22日,他有了更多產業方面的思考:今天,我們安排了辣椒苗的移栽工作,村裡除了要把茶葉作為主導產業之外,更要大力發展其他種植養殖業。

在次年5月6日的日記中,餘建福記下了西溝村養殖業的起步。他寫道:今天召開村幹部會議,商議了茶園養雞問題,併到三岔村周本建家中實地察看了雞籠樣品。西溝村確定了茶園為主導產業,還要解決長短結合增收問題,提高茶園綜合效益。

57歲的貧困戶黃立炳新建了3畝茶園,每畝收入超過3000元。他在餘建福的幫扶指導下,開始在茶園裡養雞,500多隻茶園雞又為他增收幾千元。記者在黃立炳家中看到,危房經過了改造,院裡收拾得乾乾淨淨,院後養豬、椴木上種養花菇木耳,小菜園裡滿是各類蔬菜,黃立炳實現了家門口脫貧。

如今的西溝村,已經發展標準化茶葉基地800畝,帶動了160名貧困勞動力就業,年產優質茶葉2.6萬斤,戶均增收2萬元以上。整個窯淮鎮的茶產業也壯大起來,如今全鎮發展茶園超過2萬畝。

在餘建福的日記中,記者還看到了今年以來,西溝村戰「疫」戰貧並舉的記錄。駐村扶貧幹部和村黨員幹部一起,頂風冒雨,堅守崗位;農忙時,組織村民有序生產,沒有耽誤春茶採摘。

12本日記在餘建福眼裡,只是忙完一天工作後的簡單總結,「不值一提」。但這些質樸的文字記錄了一個國家級貧困縣脫貧「摘帽」的歷程。

「我們村裡到組入戶路全部修通了,水電也沒有問題。未來5年,茶旅融合就是新的發展方向。」餘建福信心滿滿地說。(記者李偉)

相關焦點

  • 我從脫貧一線來|駐村日記本「增肥」記
    新華社長春12月2日電(記者李典)「過去除了稀泥就是狗,如今光腳直奔靖宇走」——這是吉林省靖宇縣那爾轟鎮黃酒館村流傳的一句話,已被寫進趙慶山的駐村日記本。日記本裡記錄著黃酒館村2016年以來脫貧的一件件瑣事,它也在一步步地「增肥」。
  • 駐村第一書記吳超:「家人的支持是我堅強的後盾」
    2017年5月,南陽市桐柏縣財政局監督局長吳超懷揣富一方百姓,穩一方淨土的夙願,來到桐柏縣平氏鎮雷莊村,挑起了駐村幫扶的重擔,擔任了駐村扶貧第一書記。3年間,吳超撲下身子、擼起袖子, 真抓實幹、埋頭苦幹、傾情奉獻,以青春的激情和智慧的汗水,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為百姓謀幸福、解難題的初心使命擔當。
  • 脫貧攻堅主題電影《駐村第一書記》在河南首映
    恰逢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一部由河南人導演、河南人主演、在河南拍攝,以200多名駐村第一書記為原型的電影——《駐村第一書記》登上熒幕。11月22日下午3時,獻禮脫貧攻堅戰、記錄偉大時代變革的主題影片《駐村第一書記》在河南省人民會堂舉行首映式。
  • 轉戰脫貧攻堅戰場 松原檢察官的駐村工作日記變化大
    這些年,楊慶威和駐村工作隊在脫貧攻堅戰場上,都做了些啥?我們不妨來跟隨楊慶威的駐村工作日記一起回憶一下。  這是楊慶威的第一篇駐村工作日記,時間是2016年4月14日,他駐村工作正式開始的前一天。伴隨著楊慶威駐村開展工作,松原市人民檢察院,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凝心聚力、攻堅克難。  楊慶威的駐村工作日記中,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景: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扶貧日記:駐村工作的詩與遠方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扶貧日記:駐村工作的詩與遠方 2020-10-25 18: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駐村第一書記日記(選)
    王金良同志是德州市水利局幹部,去年被市委委派為駐武城縣甲馬營鎮七機營村「第一書記」。一年來,他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寫下了不少的日記,客觀記錄所見所聞,真實刨析心路歷程。下面節選其中的一篇。4月28日。天氣晴,大風。
  • 轉戰脫貧攻堅戰場 松原檢察官的駐村工作日記變化大
    這些年,楊慶威和駐村工作隊在脫貧攻堅戰場上,都做了些啥?我們不妨來跟隨楊慶威的駐村工作日記一起回憶一下。  這是楊慶威的第一篇駐村工作日記,時間是2016年4月14日,他駐村工作正式開始的前一天。伴隨著楊慶威駐村開展工作,松原市人民檢察院,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凝心聚力、攻堅克難。  楊慶威的駐村工作日記中,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景:
  • 縣總工會陳月霞:我的駐村日記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道路上,貧困村派駐「第一書記」,是發揮黨建優勢、實施幹部引領戰略、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大膽實踐。為了弘揚正能量、激勵全縣幹部群眾進一步堅定脫貧攻堅的信心、做好駐村扶貧工作。今天為大家刊發的是陳月霞的駐村日記,與大家共同分享他的駐村故事。
  • ...田野看見希望」——脫貧攻堅主題電影《駐村第一書記》首映式舉行
    恰逢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一部由河南人導演、河南人主演、在河南拍攝,以200多名駐村第一書記為原型的電影——《駐村第一書記》登上熒幕。11月22日下午3時,獻禮脫貧攻堅戰、記錄偉大時代變革的主題影片《駐村第一書記》在河南省人民會堂舉行首映式。
  • 駐村第一書記的「公車」
    新華社鄭州12月9日電題:駐村第一書記的「公車」新華社記者韓朝陽、馬驍駐村第一書記張書濤開進村的老福特是自家的私車,卻也成了曾莊村鄉親們的「公車」。周日,張書濤離家上山駐村,城裡的子女請他為山上的父母帶衣服。他的老福特成了連接山村與城區的媒介。張書濤是濟源示範區黨工委宣傳部派駐曾莊村的第二任駐村第一書記,2018年6月,他被選派駐村時,第一任駐村書記成富營就對他說,私車就是村裡的公車,捎人帶物是常事。張書濤倒不怕捎人帶物,他擔心的是通往曾莊村的山路不好走。
  • 縣辦事中心苗本漢:我的駐村日記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道路上,貧困村派駐「第一書記」,是發揮黨建優勢、實施幹部引領戰略、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大膽實踐。為了弘揚正能量、激勵全縣幹部群眾進一步堅定脫貧攻堅的信心、做好駐村扶貧工作。今天為大家刊發的是苗本漢的駐村日記,與大家共同分享他的駐村故事。
  • 駐村日記本「增肥」記
    新華社長春12月2日電(記者李典)「過去除了稀泥就是狗,如今光腳直奔靖宇走」——這是吉林省靖宇縣那爾轟鎮黃酒館村流傳的一句話,已被寫進趙慶山的駐村日記本。日記本裡記錄著黃酒館村2016年以來脫貧的一件件瑣事,它也在一步步地「增肥」。
  • 「我所經歷的脫貧攻堅故事」平壩區樂平鎮大屯村駐村第一書記吳昊...
    平壩區樂平鎮大屯村駐村第一書記吳昊:駐村要駐心  扶貧要扶志  我叫吳昊,今年32歲,是平壩區樂平鎮大屯村駐村第一書記,作為「80」後青年、一名黨員,為村子謀發展,帶領群眾致富,是我駐村這兩年來最大心願,我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走進基層村民的生活中,開啟了我與村子的脫貧故事。
  • 電影《駐村第一書記》首映式在鄭州舉行
    電影《駐村第一書記》首映式上,影片拍攝地村民代表向駐村第一書記們送上本村的農特產。趙暉 攝  中新網河南新聞11月23日電 (趙暉 李明明)「每一位駐村第一書記的故事都是一部很好的電影題材,所以我把所有的故事融合到這部電影之中,記錄他們為脫貧攻堅付出的努力。」
  • 赫章縣坪子村第一書記梁勝:駐村4年寫下百萬字民情日記
    他就是2020年被中共貴州省委授予「全省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的畢節市人社局派駐赫章縣雙坪鄉坪子村第一書記梁勝。駐村四年多來,梁勝走訪群眾萬餘人次,幫助群眾辦理大小實事、好事千餘件次,寫下100多萬字的民情日記和工作記錄。
  • 羌山來了駐村第一書記,兩年時間實現全村脫貧!
    時間回到2017年8月,當時全村貧困人口32戶,駐村第一書記羅小剛上任的第一天,就來到了村民劉婆婆家,眼前的一幕是他始料未及的。一夜風雨後,屋頂被房上的樹枝、核桃果實砸壞,劉婆婆正在清理家裡的積水。劉婆婆家的困境讓羅小剛看在眼裡,痛在心裡。
  • 南陽市方城縣駐村「第一書記」皮春旺:忠誠擔當聚力脫貧
    近日,南陽市方城縣楊集鎮張莊村「第一書記」皮春旺到貧困戶家中了解民生物資儲備情況,並對門口、庭院、室內進行消毒消殺。  張莊村位於楊集鎮區東部4公裡處,有村民590戶2400餘人。2016年以來,該村經精準識別,納入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有51戶89人,其中特困供養貧困戶32戶32人,低保貧困戶19戶57人。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修文縣灑坪鎮紅星村駐村第一書記...
    我叫董西。2018年10月,我被貴陽市民宗委派駐到修文縣六廣鎮龍窩村任駐村第一書記。2019年2月,我被調整到修文縣灑坪鎮紅星村任駐村第一書記。 駐村期間,我把深入調研、發現問題、處理問題作為工作重心,經常帶領工作組到田間地頭、農戶家中了解情況,掌握第一手信息,協調幫扶單位對症下藥,加大項目資金投入,使紅星村的基礎設施、生態環境治理、村容村貌得到改善。在一次走訪中,我來到楊家壩組,看到沒有一條硬化的進組路,進組路到處是泥土和牛糞,村民們穿著雨鞋通行。交通不便,極大地制約了當地的發展。
  • 用電影記錄時代變革 脫貧攻堅主題電影《駐村第一書記》在河南首映
    該片立足於基層實際,生動地講述了發生在我們身邊的脫貧攻堅故事,反映了駐村書記們深入基層、捨身忘我,為群眾謀福祉的真實寫照。片中主人公「黨勤富」是全國數萬名第一書記的縮影,他多年紮根農村,在政策指引下,讓曾經的貧困村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貧困群眾邁上致富路,重燃對生活的信心。
  • 駐村日記本「增肥」記
    新華社長春12月2日電(記者李典)「過去除了稀泥就是狗,如今光腳直奔靖宇走」——這是吉林省靖宇縣那爾轟鎮黃酒館村流傳的一句話,已被寫進趙慶山的駐村日記本。日記本裡記錄著黃酒館村2016年以來脫貧的一件件瑣事,它也在一步步地「增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