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中秋團圓,對遠在高原的援藏醫生們來說,同樣難以回家。今年7月,179位參加全國第四批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的醫生,到西藏看病巡診,幫助提升當地醫療水平。因為山高路長,醫療任務繁忙,絕大部分醫生都選擇留在當地,在藏鄉這個「第二家鄉」過著別樣的中秋。
9月22日,假期第一天下午,大夥便帶著藥品和醫療設備,到山南市乃東區特困人員集中服務中心為特困老人上門服務。跟老年病最密切的心腦血管科、眼科、內科等醫生都來了,量血壓、檢查眼睛和心臟,回答諮詢,現場十分熱鬧。
安徽援藏醫生、山南市人民醫院眼科主任 潘紹新:老人家,你的眼睛能看得見嗎?
益西曲宗老人:看得不是特別清楚。
潘紹新醫生:好,測下視力,來看下手指頭。(比)哎,幾個手指頭?
益西曲宗老人:兩個。
潘紹新醫生:(伸出4個手指頭 拉遠距離)這幾個?
益西曲宗老人:兩個。
潘紹新醫生:也看不見了。
來自安徽淮北市人民醫院的援藏醫生潘紹新和他的助手索朗央宗,給73歲的益西曲宗老人檢查,發現右眼白內障,需要手術。
山南市平均海拔3700米,因為紫外線強,人們患眼疾的機率比平原大,心腦血管疾病也多發。2015年國家啟動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到今年7月,已是第四批。其中安徽省就有30位醫生,都是當地的醫療骨幹。
眼科主任潘紹新,是第二次進藏了。今年3月,為了幫助山南市創建三甲醫院,他從安徽來到山南,短期援藏一個月。4月初,通過精心準備,他做了山南第一例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沒想到,短期援藏後,潘紹新接到了山南市希望再次援藏的請求。於是潘紹新二次進藏,繼續參加援藏工作。
潘紹新醫生:每次手術,我們在揭開紗布的那一刻,患者雙手合一,道一聲扎西德勒,他能看見了,這就是我們最幸福的時候。
夜深了,援藏醫生們聚在一起,自己動手做晚餐,紅燒魚、拍黃瓜,還有月餅,簡單又溫馨,這是他們在西藏過的第一個中秋節。
三年多來,一批又一批,來自安徽的117名援藏醫生,不僅在山南市接力實施了200多項高精尖診療技術,還建立了多學科協作的「胸痛中心」,為幫助當地醫療人才走向成熟,做出了他們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