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方卓然
「家裡住的離公司比較遠,早飯時常吃不到。」過去,很多在上海的上班族都有曾這樣的困擾。如今,數位化為上海的上班族打造了早餐工程新場景。
2020年12月24日,上海市普陀區近鐵城市廣場近鐵e站,一場數位化助力上海早餐工程啟動。餓了麼平臺透露,從今天起,其全新推出早餐創新預訂服務,在餓了麼首頁APP專區的早餐預訂服務,消費者可在前一晚通過餓了麼APP首頁「早餐預訂」頻道進行預訂,自由選擇第二天上午任何時段送達。
「有了這項早餐預定服務,我可以提早一天晚上訂好第二天的早餐,等到了公司,早飯也已經送到了。」在張江上班的張女士說。
來自餓了麼數據顯示,最喜歡使用「晚訂早送」的消費者主要集中在中環以外商圈,其中新江灣城、棗莊路、龍柏路、桃浦路、張江高科位列前五。
而來自盒馬的數據顯示,每天早晨9點前籤收的訂單中,40%以上是前一天20:00到當天凌晨3:00下單的,而其中有約四成用戶是「80後」,兩成用戶是「90後」,越來越多的人利用前一晚下訂單的方式解決一家人的早餐問題。
上海市民最喜歡「晚訂早送」的商圈。有趣的是,在盒馬近期的用戶口碑分析中,關於物流配送排名第一的評價是「早晨送貨準時」,也印證了「晚訂早送」已成為普遍需求。
目前已有漿小白、弄堂咪道等數千家門店加入餓了麼「早餐預訂」服務中,讓年輕人早餐選擇在時間上更自由。未來,餓了麼還將推出「一周早餐隨心配」的「早餐周卡」,聯合多家品牌連鎖商戶打造「天天早餐不重樣,可預訂可即送」的隨心配服務,打造上海市民身邊的「暖心早餐」。
上海早餐外賣量統計。上海市商務委黨組記、主任華源對外透露,為持續推動早餐供應方式創新,上海將加強電商平臺與流動餐車、品牌早餐商戶的合作,推出智能外賣取餐櫃,實現早餐可預訂、餐車在線購,打造了上海早餐工程新場景,為消費者持續提供清晨5點到上午10點不間斷的「早餐到家」在線經濟服務。
在華源的眼中,上海數位化助力早餐工程布局已經顯現。
事實上,上海早餐工程推進以來,不斷加大數位技術應用範圍和力度,從源頭到終端賦能,讓老百姓早餐吃得更便捷。
在生產端,光明集團將「物聯網、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技術與傳統農業相結合,產品開發端整合各方資源化零為整, 發揮產業鏈優勢向上海早餐企業共享優質商品。百聯逸刻依據會員大數據優化店型調整品類,開展精準營銷。長寧馨香成功研發無油煙智能烹飪餐車、人工智慧小吃機等早餐生產設備。
在售賣終端,盒馬、百聯等早餐企業拓展提供了網訂櫃(店)取服務,BK24、農工商、必勝客等早餐企業實現了網訂櫃(店)取功能。第三方電商平臺企業鋪設智能取餐櫃,覆蓋數千家早餐商鋪及品牌,實現早餐到家和到店服務。漢堡王、麥當勞、蔡先生等實體門店鋪也增設了智能取餐櫃。
在監管服務端,徐匯區將全區所有早餐商鋪和流動點位納入匯商碼管理體系,實現「一店一碼、互動互聯、共治共享」。長寧區虹橋街道將流動早餐車接入「一網統管」平臺,車內車頭各裝有視頻監控設備,可實時查看車內的食品安全情況和車輛所在人員密集場所的治安情況,並與區城運中心大屏實現聯動。
華源介紹道,今年,上海市新增早餐網點建設、網訂櫃(店)取門店的新建改建和早餐複合門店(點)的建設等,均已超額完成全年目標。其中,普陀等區率先編制完成區級早餐網點規劃、早餐工程實施方案和行動計劃,制定了支持政策,為早餐工程持續推進提供了有力支撐。
同時,第三方電商平臺企業,主動賦能傳統早餐企業,通過鋪設智能取餐櫃等,覆蓋了數千家早餐商鋪及品牌,實現了到店、到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