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重慶廣陽島,經過系統修復和空間優化,島上生態環境優美,不少野生鳥類在此棲息。
12月21日,南岸區苦竹溪疊水公園,環境綜合整治後風景宜人。
12月21日,南岸區南山街道,南山關閉礦區生態修復工程項目,原本寸草不生的地方已經綠意盎然。
重慶是長江上遊生態屏障的最後一道關口,對長江中下遊地區生態安全承擔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重慶深學篤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不移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築牢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地處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的南岸,把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作為推動城市綠色發展的優先項,生態環境發生了顯著變化,「山水有顏值南岸起風景」也成為了南岸區一張新的城市名片。
關鍵詞和諧共生
廣陽島變身「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
成片的蠟梅爭相綻放,香氣四溢;草地上,幾隻赤嘴鷗正在嬉戲,不時振翅翱翔於江面之上……日前,重慶日報記者跟隨「看效果·大江奔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五周年」採訪團來到長江上遊最大的江心島——廣陽島時看到,島上花草繁密,樹木茂盛,鄉村小屋點綴於山坡、溪流、梯田之間,形成了一幅令人神往的生態畫卷。
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再現林木蔥蘢梯田層疊景象
「這裡是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的綜合示範地。這些小魚可不是餵養的,而是野生的。」進入廣陽島的中部區域,剛剛下車就聽到水流的潺潺聲,走近一看,原來是一個小溪塘,周邊長滿了半人高的水草。清澈的溪水中,偶爾還能看到幾條小魚。同行的廣陽島綠色發展公司黨委書記王嶽說,這片區域,從過去的開發建設地恢復到現在的自然生境,頗費了一番功夫。
廣陽島是長江上遊面積最大的江心島,由於大規模開發,其生態環境曾經遭到巨大破壞。2017年,重慶果斷叫停島上的建設。2018年2月,重慶市委、市政府決定以廣陽島為核心規劃建設廣陽島片區,努力把廣陽島打造成為「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生動表達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生態理念。
此後,廣陽島生態修復被納入議事日程。經過精心準備,2019年10月,廣陽島生態修復一期項目正式啟動,重點開展「一線」即10公裡環島生態體驗線路,「六點」即西島頭、綜合示範地、山頂觀景平臺、粉黛草田、東島頭、廣陽營等的生態修復,並同步對全島範圍裸露地面進行生態治理。
沿著綜合示範地的鄉村小道前行,記者看到,除了修復湖塘水系和山體外,島上還恢復了上百畝梯田,栽種了各類瓜果蔬菜。田坎邊,還有不少野花野草,與巴渝風的農家小屋相融,形成了山丘起伏、林木蔥蘢、溪塘相連、梯田層疊、瓜果飄香的原生態巴渝鄉村田園風景。
41歲的張永剛曾是廣陽島上壩村的漁民,隨著長江禁漁、徵地搬遷,他上了岸改了行,2019年到廣陽島綠色發展公司當起生態保安。對於廣陽島的變化,他感觸頗深:「現在到處鳥語花香,比以前的環境好多了。有時候還能看到灰天鵝和一些小動物出沒……有些動物,我之前打漁的時候都很少看到!」
融入生態文化,生態島變身休閒遊憩體驗地
在廣陽營,正在舉辦的「廣陽島歷史文化展」講述著廣陽島的變遷。
「廣陽島的風景與韻味,不僅來自於它的優美生態,也來自於它的歷史人文積澱。」王嶽介紹,廣陽島的歷史大致可分為四段,這裡曾留下古代先民的足跡,島內原始人類生活遺址超4000平方米,並有漁獵文化的痕跡,是巴渝文明的繁衍之地;抗戰時期,廣陽島則是護衛重慶的空軍基地;上世紀60年代,這裡建設了廣陽壩農場;上世紀80年代,這裡成為重慶市的體育訓練基地。
為了更好地把長江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廣陽島在打造「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的過程中,積極將生態文化融入其中。抗戰時期建起的廣陽營,就變身為「廣陽時光生態文化營」,成為廣陽壩歷史文化風景眼、生態島休閒遊憩體驗地。
記者在廣陽營看到,除了對這個抗戰遺址建築群進行保護修繕外,南岸區還巧妙利用好了這些營房。其中,1號營房布置了「長江流域生態影像展」,2號營房布置為廣陽島規劃展陳,招待所1號院子以詩書畫為主題、2號院子以老照片為主題,使廣陽營成為一處公共文化藝術空間,讓上島市民不僅能體驗生態之美,更能享受頗為豐盛的文化之宴。
「明年,我們將啟動剩餘營房的整體打造工作。」王嶽說,3號營房擬利用為「時光書屋」,4號營房擬利用為「小院茶社」,5號營房擬用作文創空間,6、7、8號營房則作配套管理服務用房,真正讓市民享受到多元化的文化休閒娛樂服務。
目前,廣陽島正在籌建「長江文化書院」,該書院定位為長江流域文化展示、學術文化沙龍活動、國際合作會晤接待重要場所,聚焦生態和風景,營造富有重慶地域和人文特色的文化書院。
引領未來生活,廣陽島智創生態城蓄勢崛起
「長江風景眼」風景已初現,「重慶生態島」生態正迷人。然而,廣陽島的生態修復,只是廣陽島智創生態城三年行動計劃中的一部分。
今年3月,重慶提出將廣陽島片區建設成為廣陽島智創生態城,一座生態之城、智慧之城、創新之城、未來之城正在崛起。
以廣陽島為核心,一幅城市綠色發展的新藍圖正在快速繪就。
廣陽島智創生態城位於重慶東部生態城核心區域,規劃面積約115平方公裡,包含「一島一灣三城」(廣陽島、廣陽灣、東港新城、迎龍新城、通江新城),規劃居住人口32萬人。
「目前,我們正按照廣陽島片區總體規劃,積極開展控規編制,同步推進生態環境、綜合交通、市政設施、智慧城市、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等專項規劃編制和城市設計,統籌優化空間格局和功能布局。」王嶽表示,按照生態修復、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發展優先原則,廣陽島智創生態城近三年將陸續實施68個重點項目,總投資1000億元以上。
一方面,通過系統開展生態保護和生態修復,將自然引入城市、讓城市融入自然,以生態引領建設、用建設彰顯生態,再現開門見綠、推窗見景、天人合一的長江生態畫卷。
另一方面,匯聚各類創新資源和創新人才,圍繞「生態+」「數字+」,大力發展大生態、大數據、大健康、大文旅、新經濟「四大一新」產業,布局總部基地、綠色金融基地、教育科研基地、產學研協同創新基地、生態環保創新基地等,打造綠色產業集群。
「勢必將廣陽島智創生態城打造成為『回歸五百年前的生態,引領五十年後的生活』的未來之城。」王嶽說道。
關鍵詞河道治理
「臭水溝」變身濱河風景帶
「現在這裡環境太好了,有樹有花有草有水,真的是大變樣。」近日,在南岸區江南新城苦竹溪濱河生態公園裡,不少市民在此休憩,說起這幾年苦竹溪的變化,大家紛紛「點讚」。
苦竹溪又名長生河,為長江南岸一級支流,由南向北縱貫江南新城(茶園),在廣陽灣匯入長江。由於汙染嚴重,過去的苦竹溪一度成為「臭水溝」。
為了徹底改善苦竹溪生態環境,南岸區啟動實施了苦竹溪環境綜合整治。南岸區城管局一負責人介紹,該項目是我市首批「清水綠岸」治理提升項目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複試點項目,總投資25.08億元,將整治河道共計29公裡。目前,近4公裡的示範段整治已進入收尾階段,濱河風景帶風貌初顯。
沿著苦竹溪棧道前行,記者看到,經過黑臭水體整治,苦竹溪的水質已大為改觀,靠近河岸的地方能一眼望見水底。河道岸線兩旁,栽種了各類樹木和花草,在一些河灣處,還有小型的生態溼地,水生植物長於其中,魚兒遊過,不時蕩起一陣水波。
「政府真是做了一件大好事。」正在棧道散步的長生橋鎮同景社區居民陳潓玲說,前兩年一到夏天,這裡就臭味難聞,根本沒人願意來河邊,甚至住在附近的人都不敢開窗戶,「現在好了,我在家裡推開窗戶就是一片美景。」
關鍵詞礦山整治
廢棄礦區變身戶外公園
「今年春天的時候,我發了張這裡的『花海』朋友圈,大家都不相信這裡曾是廢棄礦區,一些人還專程跑來看。」近日,在南岸區南山街道金竹村的廢棄礦區,家住附近的村民佘左華與記者聊起了礦區的事。
在南岸區南山街道的金竹村和泉山村,原美心、巨成採石場關閉後,遺留下約62.9公頃的廢棄礦坑,成為南山上的一道「疤痕」。
為加快主城「四山」生態修復步伐,2017年,南岸區啟動了南山關閉礦區生態修復工程,在關閉礦區完成62.9公頃生態復墾。通過鋪填種植土、栽種各類花草,如今,礦區已被花草所覆蓋。
「要是沒來過的人,真看不出這裡以前是礦區。」佘左華說,以前他在這裡挖過礦,那時灰塵滿天,窗戶上經常是厚厚一層灰。後來礦區關閉後,這裡栽花栽草,吸引了不少人來此露營休閒。
抓住這個機會,佘左華開起了「漁家樂」,包了幾十畝魚塘,客人可來此釣魚、吃魚,「聽說這裡將打造成一個戶外休閒郊野公園,到時候,來的人肯定更多,我的生意肯定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