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越學習越受益的時代,更是一個不學習就難以生存的時代。
不管是校園裡的學生、還是職場人,只有通過熱愛學習、打磨自己,才能不斷地成長獲得更加精彩的人生。
準備各類考試的時候,我們遇到最多的一個情況就是:學習的東西記不住,記了筆記的重點過後很快就忘記了。
如果你也遇到這樣的困境,那麼我推薦你一定要看看日本作者確井教介關於如何記筆記的一本書。
《跟著考霸記筆記》一書中作者介紹的記憶筆記法,讓確井教介在校期間考上了日本錄取率僅3%的司法書士。不僅如此,他還零基礎備考,僅用16個月就通過了註冊會計師的考試。
本書作者把自己多年來總結的筆記方法歸納成書,從聚焦要點、整合相關信息、利用圖像和圖表記憶三個步驟,讓你在學習過程中輕鬆過關記憶這道門檻。
記憶筆記法,也被稱作者稱為是「用時最短、耗神最少的記憶工具」。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本書介紹的記憶筆記法是如何通過聚焦、整合、利用圖像記憶三個步驟輕鬆得勝。
SETP1、聚焦要點
美國認知心理學家米勒通過實驗得出結論:「人的大腦一次只能記住七條左右信息。」。
德國心理學家赫爾曼·艾賓浩斯通過研究所曾得出結論:「一天過去後,大腦會遺忘74%的已學內容。」
這些研究的結論都表明,人類的大腦不僅記憶量有限,而且還有容易遺忘的屬性。
《跟著考霸記筆記》的作者在書中建議我們首要做的就是通過聚焦要點,把需要記憶和不需要記憶的東西區分開來。
1、書中把學習的知識進行如下分級:
「基礎級:不會出現在題目中,但是答題時必須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初級:大多數考生都能解答的知識。中級:達到及格水平的學生能夠完整解答的知識。高級:僅有少部分學生能夠解答的知識。特級:考點外的知識。」
當我們把學習時的知識按以上的級別劃分後,聚焦的學習要點就十分明確了。
高級、特級的知道是與合格與否沒有直接關係的知識點,自然無須去記憶,因此把學習重點和記憶重點放在基礎、初、中級的知識上。
2、三本書中有兩本都有的知識點一定要記。
針對考試,我們一般會準備三本書:教材、應用教材和習慣集。
三本書中都有記載的知識點自然就是必須記憶的必考點;如果兩本書中有記載,那麼可能會成為考點地,需要記;如果只有一本書有記載,大概率為高級、特級信息,這部分不用記。
3、輸出學習更容易找到學習要點
傳統的學習中更加強調先輸入學習(看書吸收知識),然後再輸出學習(做習題優化輸入)。
本書作者卻指出正確的學習順序應該是先做習題後看書,因為習題集是一種實現了信息提取的存在,所以習題集中涉及的考點更應該重視。
信息整合:串連信息,打造記憶鏈
作者在本書中提到的信息整合,是指把第一步篩選出來的要記信息和相關信息串連起來,整合後形成記憶。
具體做法如下:整合欄的左上方插入聚焦欄筆記。基於已有信息進行問題聯想,寫下「在意的事」。把「在意的事」寫在聯想連接線附近。
簡而言之,就是在聚焦的知識點附近進行發散思維和聯想,由此想到的知識點一起整合後記憶。這樣的方法,不僅能牢記聚焦知識點,還能把周邊的一些知識一起複習加強記憶。
圖像化記憶,經久不忘
梅拉賓法則曾顯示人類對事物受影響的程度是「視覺點55%、聽覺佔38%、語言佔7%」,這一結論也足以讓我們看到,在記憶筆記法中為什麼重點提到了通過圖像和圖表來加強記憶知識點。
經過第一步的找要點和第二點的信息整合後,第三步通過圖像、圖表的形式加深記憶。
書中介紹了很多種方法,最簡便易行的就是三點記憶法。
三點記憶法是通過回答、為什麼、也就是說三個點來整理出一個三角形的知識框架。
【回答】需要記憶的信息【為什麼】回答背後的原因【也就是說】喚醒記憶的線索
這個方法的本質是運用可回溯為目的進行記憶。因為我們在回答欄填寫的時候並不是把整合信息照搬過來,而是把最關鍵的詞提取出來。
然後,運用回答、為什麼、也就是說三個點進行可回溯性的記憶。你也可以認為它是把前兩步的內容反向地梳理了一遍。
《跟著考霸記筆記》中的記憶筆記本質就是一種思考的視覺化。
通過篩選必要記憶點,然後轉換為方便記憶的形式,記錄在筆記本上。然後,擴大視覺感,把聚焦知識和其他知識串聯、整合。
最後,把搭建起的記憶模式用清晰的三角圖表展示出來。
篩選要點、發散思維的網狀框架、視覺化呈現,每一步都有其深遠的意義。這樣的筆記,不再是單純意義上的筆記,而是一個把思維、大腦、動筆連接起來的全方位記憶筆記。
期待更多的人掌握這個神奇的記憶筆記,實現人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