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巴黎聖母院」——大文豪筆下的哥德式教堂
雨果筆下的巴黎聖母院住著一個與世隔絕、相貌醜陋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為難之際救下吉普賽女郎的故事。起初貌美艾斯米蘭達對卡西莫多破壞戒心,但逐漸發現正是醜陋的卡西莫多有著金子一般善良的內心,反而是她的傾心的公子和邪惡的神父這些身份尊貴,衣冠楚楚的人,內心骯髒齷齪。原來美醜並不在相貌而在於內心。這位大文豪維克多·雨果也曾經說過:「人的一生要想幸福,就要最少和三件事情鬥爭,自然,宗教和政治。」巴黎聖母院就是將宗教鬥爭和種族歧視以及黑暗專制制度這三種扼殺幸福的力量融合在一起,寫出的一曲時代的悲歌。現在佇立在市區的巴黎聖母院就是這些時代的見證者和無字的歷史書,它將幾百年來人們對於宗教、神權與價值觀之間的交織碰撞,盡數鏤刻在它的每一塊磚石中,每一個神像上。
位於西提島的巴黎聖母院落成於十二世紀到十三世紀之間,具體時間並沒有可考證的參照物和證據。這座哥德式建築風格的天主教教堂,佇立在巴黎市區的中央,在艾菲爾鐵塔未建成的時候,是法國巴黎的地標式建築和巴黎的象徵。相信許多人了解巴黎聖母院也是從雨果的書和改編而成的電影開始的,這部書的傳奇和精彩使得許多人從小就埋下了好奇的種子:巴黎聖母院究竟是什麼樣子的?那裡是否真的有一個駝背又醜陋的敲鐘人?那位美麗動人的吉普賽女郎還在嗎?就是這些紮根於心底的疑問,將現在的我帶到了童時遐想不斷的巴黎聖母院,一睹它近千年的綽約風姿、高超的建築藝術、厚重的歷史感和文化感。
法國初春的時節並不如中國那樣吹面不寒楊柳風的湖光山色,一片綠意盎然和生機勃勃的景象。溫帶海洋性氣候在這個時節更多的是連綿的陰雨和溼冷的空氣。陰雨連綿的氣候使得巴黎街道上的行人稀少,大家都裹緊風衣和帽子,行色匆匆地向家的方向趕去。我撐著一把傘,從香榭麗舍大街一路踱步向東走去,大道的盡頭就是協和廣場,再往廣場的東面走就來到了巴黎聖母院。陰沉沉的天空,連綿如絲的小雨,籠罩的巴黎聖母院顯得有些陰鬱。這座以哥德式風格建造教堂的第一個建築作品,成為了歐洲許多國家競相模仿的藍本。
巴黎聖母院的底座就是一個高大巍峨的教堂,一共有三個大門,分別代表正義、純潔和聖安娜之門,著三個門的兩旁還各有一個實體的門,對稱幾何的美麗淋漓盡致。教堂之上的前後兩面都是中空的塔身和尖聳的尖頂組成的裝飾,每個中空的裝飾與牆相連接的部分都雕刻著宗教人物,很大一部分是關於勝國王猶大的傳奇故事。教堂之上大約幾十米的閣樓中,都是一個個狹小又精美的神龕,裡面雕刻的神像活靈活現,單獨看任何一個都是中世紀藝術的極佳範本。
在巴黎聖母院的建築中部和塔樓整部都會有一個巨大的太陽花的雕花,每一處的花紋都精美絕倫。之所以雕刻太陽花在教堂之上,是因為中世紀神權之上的那個時代,神父都鼓吹自己的權力是上天賦予的,他們是上臺派來拯救眾生,帶領他們升入天堂的指引者。他們的權力就宛如天邊的太陽,永遠存在,不容置疑,他們也如太陽一般,是普照眾生的光芒和希望。因此,這座聖神的天主教教堂自然就在教堂之上鏤刻太陽花,既是對民眾的一種指引,又是一種威懾,告誡他們不能質疑神父的權威,鞏固宗教的統治地位。教堂之後就是一個大鐘樓,大約要踏上將近三百多個臺階才能攀爬至六十八米的鐘樓頂部。
北面的那個鐘塔裡放置著馬內利鍾,就是巴黎聖母院電影裡卡西莫多每天撞鐘的那個地方。然而出於保護古蹟的角度,法國政府將通往馬內利鐘的狹小通道都用鐵絲網圍住了,遊客只能遠遠地參觀或者拍照。鐘樓其實是巴黎聖母院最顯眼的建築了,它佇立在教堂之後的空地上,尖聳的塔頂幾乎要直穿雲霄。這種陰鬱風格的哥德式建築匠人總是覺得不寒而慄,想必這也是中世紀主教為了威懾民眾的一種手段。用黑暗陰鬱的風格和富麗堂皇的裝飾告誡民眾去遵守教義和神權的統治,鞏固宗教封建專制統治。
然而宗教的地位也不是一直在神壇之上的,經過多次宗教改革,改革的主旨就是自己可以闡述中交教義,而非必須依賴神父們的闡述。畢竟出於自身利益和鞏固地位的需要,神父們總是隨心所欲地解釋教條,愚惑人民。宗教改革的很大作用就是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人們都可以自己與上帝溝通教義,而非要通過神父的傳達。後來的法國大革命之時,教堂被激進的革命派洗劫一空,教堂也成為陳舊腐朽的事物,巴黎聖母院也幾遭洗劫,損毀不堪,後來才得到修葺和恢復。
現在的我自然明白,不論是卡西莫多還是艾絲米蘭達都是雨果筆下的人物形象,不是真實存在於世的,然而藝術來源於生活,書中描寫的人物既是虛構的,又是真實的,這些人物都是生活在那個年代的人的縮影和綜合,是殘酷的神權專制通知下黑暗社會和權貴醜陋品行的寫照。然而巴黎聖母院的卻真實地見證了這一時代的血雨腥風。中世紀的法國神權勝於軍權,許多天主教的教父和神職人員地位十分尊貴,有的教堂裡的大主教甚至是國家的實際控制者,連國王都要受到他們的鉗制和約束。等我走出巴黎聖母院的時候,巴黎久違的陽光穿射過層層的烏雲照射在巴黎聖母院的身體上,就像鋪上了一層薄薄的金紗。即使是陰鬱哥德式教堂,在陽光下也變得燈火可親,就如被歷史的風沙湮滅的黑暗中世紀,幸福和光明就在不遠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