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經常看到一些報導,很多遊客去國外旅遊,被一些人扣上了不愛國的大帽子,更有有些人給人家身上潑髒水,什麼沒骨氣,不要臉等詞都一股腦的端上來了。也許,你覺得你有些道理!
可是,你忘記了一個本質的問題,你算老幾?
我也旅遊過,旅遊就是為了放鬆心情!廣博見聞!我花錢,我消費,任何地方只要我想去,別人沒有資格說三道四,愛國情結是個正常人都有,怎麼就旅個遊也跟是否愛國扯上了?
當我們的國人在國外遇到不公平的待遇,很是有些人大罵,活該!什麼賤,這種名詞都出來了,這是什麼心態?這是一種自我放逐,自我弱化的心態!別忘了,我們是國際社會主流成員!我很少去電影院,但是看戰狼2,我第一時間就去了!就是因為戰狼2說出了我的心聲!
給這些狹隘的自以為是的傢伙們科普一下中國旅遊歷史!
在中國,文人一直認為行萬裡路,勝過讀萬卷書!古代一個成功的文人,在走上仕途錢,不是靠著死讀書就行的,要遊學,那個時候,公務員考試考的可不是什麼死知識,天文地理,風土人情都是必備的,要不然國家怎麼敢把一個城市交給你管理?那個時候諮詢不方便,官員面臨極為複雜的政治局面,弄不好要出人命的!
據明末學者朱國楨的統計,唐代需財政負擔的官員總數最多時約為18萬人。貞觀年間,中央機構中的文武官員最少時只有643人,全國僅7000餘人。絕對是精英團體,不是讀書的蟲子能扛得起的!
唐僧一個人自費旅行到了印度,得到了印度全民族的尊重,靠的是淵博的學識,強大的內心!和背後鼎盛的大唐盛世,他的身後有一個世界上最牛逼的國家,強大的靠名字就可以當飯吃!
王玄策一個公費旅行者,貞觀二十一年前往印度,而被捲入中天竺的王位篡奪事件,這個偉大的旅行者,自己去吐蕃徵兵,創造了"一人滅一國"的傳奇戰績。這就是大唐的豪氣!漢人的風骨!讀書人的典範!
中國古人沒有現代的交通設備,都可以走遍全球!
怎麼到了今天,別人旅個遊,就這麼遭人說三道四的?我真是理解不上去,難道你們是別人僱的託?
不要把愛國跟什麼都扯上,真正的愛國者是在祖國需要的時候,敢於用行動證明的,科普一段歷史常識:陳湯,西漢大將。漢元帝時,任西域副校尉,出奇兵攻殺與西漢王朝相對抗的匈奴郅支單于!用實際行動寫下了「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漢書·傅常鄭甘陳段傳》記載「臣聞天下之大義,當混為一。 匈奴呼韓邪單于已稱北藩,唯郅支單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為強漢不能臣也。 郅支單于慘毒行於民,大惡逼於天。 臣延壽、臣湯將義兵,行天誅,賴陛下神靈,陰陽並應,陷陣克敵,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懸頭槁於蠻夷邸間,以示萬裡,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愛國真的不是靠打嘴炮才行的!
當然,上面就是多說了幾句,不當之處,還望各位看著不順眼的看官,海涵!我這也是生氣,這不短期旅遊,對旅遊品質提出了點建議,對方給我幾句:「嫌棄中國不好,去外國,沒人攔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