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長春市政府從去年10月份開始,啟動《長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修編工作。2004年11月21日,《規劃(2004-2020)》「出爐」。新《規劃》提出,長春未來發展將呈現「南拓北優、西控東展」,「兩心三翼」的結構,而棚戶區和長春淨月潭旅遊經濟開發區將成為重點居住用地。
2月18日上午,長春市政府第38次常務會議原則上通過了《長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討論稿)》。《規劃》建議對長春各開發區做重新定位,並揭示長春未來八大城市組團。此外,《規劃》首次提出,為了適應長春今後的發展,建議將公主嶺部分地區劃入長春市。
重新定位開發區
國際汽車城部分納入經開區
長春市汽車產業發展缺乏合理的空間整合,一汽、綠園區、高新區、經開區和汽貿區都在發展汽車業,但都「閉門造車」。為此,在《規劃》中提出,長春應該培育汽車工業的集聚,培育汽車產業群,建立國際汽車城。據了解,長春國際汽車城除在一汽廠區和汽貿開發區範圍內以外,還將被納入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汽車產業開發區。
高新區將弱化汽車產業
《規劃》指出,現在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與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模式趨於相同。共性太多、沒有個性的發展使長春開發區面臨發展危機。
《規劃》建議對長春開發區進行重新定位,高新區恢復原有的高新技術發展「主旋律」,相對弱化其發展汽車產業的職能;經開區作為整合城市東部地區的主要環節,將帶動二道,輻射南關,整合環卡倫地區,帶動周邊發展。
重大調整建議
公主嶺部分地區劃入長春市
長春市中心城區、兩個國家級的開發區和五個省級開發區吸引了大多數市域的投資,外圍基本沒有發展機會。為了爭取機會,近郊鄉鎮工業園區遍地開花,並展開激烈的競爭。在綜合交通狀況、空間組織與安排等多方面調查後,《規劃》建議,將公主嶺市的大嶺鎮、範家屯、響水鎮,伊通滿族自治縣的井臺鎮,農安縣的合隆鎮,九臺市東湖開發區(卡倫鎮、東湖鎮、龍家堡鎮)劃入長春市。
規劃富鋒等八大城市組團
《規劃》空間布局的總體思路指出,要形成「中心城區、雙陽城區、城市組團、城鎮」協調發展的局面,具體措施是長春市在空間拓展方面,中心城市產業發展順應都市區的產業發展軸,沿東北翼和西南翼進行拓展,生活居住沿東南進行拓展;提升雙陽環境,建設山、水、林為特色的山水型生態新城區;同時,從滿足主導產業與開發區發展主體為移的需求出發,規劃8個城市組團,分別是富鋒、興隆山、合心、奢嶺、英俊、勸農、機場服務和雙營。
五大人居建設措施
建設「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本次《規劃》提出長春城市生態發展要建設「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具體措施如下:在長春中部建設生態區,建設環城綠化帶和環市隔離帶;加大西部和西北部防風御沙林建設;在東部加強城市森林資源保護與生態公益林的建設;中部重點保護黑土地可持續利用等。
儘快發展新型服務業
有關人士預測,未來5年,需要就業的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將達28萬人,新增勞動力10萬人,農村剩餘勞動力將向城鎮轉移,城市貧困人口產生。《規劃》建議,長春應儘快發展新型服務業,提高市民的商業意識,並甩掉國有企業的包袱。
控制中心城區人口
長春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為333.75立方米,約為全國人均佔有量的14.48%,全省人均佔有量的22.77%。《規劃》指出,在水資源的制約下,長春中心城區的適宜人口容量不超過500萬人到600萬人。
取消非農人口少的建制鎮
從城鎮密度來看,長春市每200平方公裡才有一個城鎮點。雖然長春經濟發展迅速,但城市化進程卻不快。《規劃》建議,要引導鄉鎮合併,重點培育中心鎮,取消原有非農業人口規模小於2000人的建制鎮。預計,2010年,長春市域人口將達800萬,城鎮人口432萬,城市化率達54%。
長春汽車保有量將增加2倍
《規劃》指出,長春市機動車現在保有量為24.7萬輛,近幾年正在以年均11.5%的速度增長,非機動車擁有量為70萬輛。按科學方法計算,未來長春市區各類機動車保有量將達到61萬輛到88萬輛,至少要增加兩倍。為了緩解城市交通壓力,《規劃》建議,大力發展公共運輸。
長春定位:
東北地區中心城市
城市職能定位:
國家重要的汽車產業基地;國家農產品加工業基地;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東北地區生物醫藥科技產業基地;東北中部地區的科教文貿中心;東北中部地區的交通樞紐。
城市性質定位:
1985年:長春是吉林省省會,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以汽車等機械製造業和輕工業為主的工業和科學教育城市。
1996年:長春是吉林省省會,全國重要的汽車工業、農產品加工業基地和科教文貿城市。
《規劃》定位:長春市是吉林省省會,東北地區中心城市之一,全國重要的以汽車工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為主的加工製造業基地。 (來源: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