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圖為旅客朝高鐵香港西九龍站的入口走去。新華社記者 吳曉初攝
9月23日開通的廣深港高鐵香港段,至今已開通「滿月」有餘。據港鐵公司統計,高鐵已累計接載旅客逾150萬人次、運行列車5800餘班次。26公裡長的隧道式高鐵軌道上,時尚靈動的「動感號」列車、沉穩大氣的「復興號」動車組不懈疾馳,一次次「時空穿梭」,盛載無數歡聲笑語。
近日,記者到西九龍站內地口岸區走訪,邊檢、海關、公安等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高鐵香港段開通以來,口岸區運行通暢、秩序井然,與香港有關方面合作愉快,「不少旅客都給予我們鼓勵」。
「冇得彈(沒得說)!」短短時間裡,香港市民程杉已數次乘搭高鐵,談及西九龍站內地口岸區,直言「好嘢」。
盡心盡責 旅客體驗升級
購票、安檢、驗票、出境……邁過粵港兩地口岸的分界線,記者正式踏入西九龍站內地口岸區。偌大的入境廳內忙而有序,入境卡填寫區、查詢區分列兩旁,不時有工作人員為旅客答疑解惑;十餘條人工及自助查驗通道同時開啟,迅速分流著候檢旅客;主動問好、掃描證件、核對身份……查驗人員笑臉相迎、操作嫻熟,旅客通關體驗「再升級」。
在內地口岸區出入境邊防檢查站負責人艾鋒的引導下,記者走進聯勤指揮中心。房間內牆上一大一小兩個高清屏幕,正實時統計和顯示旅客通關數據,總體情況、分布結構、變化趨勢一目了然。
「除9月底的『嘗鮮潮』、中秋小長假和『十一黃金周』客流高峰,近期經西九龍站口岸出入境的旅客人數呈現穩中有升的狀態。」艾鋒說,周末客流比平日多,而每周的總客流量又比前一周多,「是個可喜的小規律」。
作為內地唯一一個設在香港特區的口岸,西九龍站內地口岸區看上去與其他地方沒有太大差別。「執法規範一樣,服務標準更高。」艾鋒說,西九龍站的旅客結構很有特點,為了做好服務,他們下了番工夫。
「相比連接港深的其他陸路口岸,西九龍站的旅客外籍人士很多,內地居民比例也高,更像『國際機場』,這要求我們提供『定製服務』。」艾鋒向記者舉例說,因應近期舉行的「廣交會」(即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外國人通關人次顯著增加,邊檢站迅速增開了「外國人通道」,又及時調配精通小語種及業務能力強的人員專責查驗,確保外籍客商能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出入境手續。他自豪地表示:「我們的工作人員都是千挑萬選過來的,可以靈活響應不同旅客的不同需求。」
艾鋒說,高鐵香港段開通以後,香港與大灣區的連結更為緊密,更開闊了香港連接整個中國內地和世界的通道。「高鐵通,人相近。大家常來常往,就像串門一樣。」
在西九龍站設立內地口岸區,實施「一地兩檢」,為的是旅客出行更便利、兩地交往更順暢。效果好不好,旅客最有發言權。記者在西九龍站隨機採訪了幾名旅客,有探親的、旅遊的、經商的,他們均認為這一安排順應了兩地人們的訴求。「除了通關更快、體驗更好,與其他『兩地兩檢』的口岸沒有不同。」香港市民陳女士說。
旅客有期待和讚許,內地口岸區的工作人員有幹勁和動力。「我們必須自我加壓,給自己提出更高要求。」西九龍站海關負責人洪崇高告訴記者,針對高鐵實際運行情況,海關方面一個月來不斷完善查驗流程,推行「智慧旅檢」改革,積極應用「人臉識別」等先進技術。
記者在海關查驗區域看到,兩條等待行李「過機」的旅客隊伍快速向前推進,海關人員仔細觀察著每一張掃描影像,熟練地甄別可能違規的物品。儘管當時人流不小,但絕大部分旅客都能快速過檢。
「一個月來我們查獲違規案件23宗、小額非案件情事917宗,包括旅客私藏大量舊手機過關及違規攜帶高檔手錶入境等案件,徵稅總額約170萬元人民幣。」洪崇高說,精準識別、重點挑查,盯住走私、違規等高風險人群,守法旅客快速通關就有了更好保障。
聯動聯控 工作機制優化
「啥事都沒有。」深圳鐵路公安處西九龍站派出所所長徐煥靈說話爽朗、幽默,談起一個月來內地口岸區的治安管理情況,臉上溢滿了笑容。「治安案件,0宗;刑事案件,0宗;群體性事件,0宗。倒是幫人找回行李有17宗,尋回走失人員3宗,協助提供醫療救助4宗。」
據徐煥靈介紹,派出所採取「聯防聯控」的安全保衛機制,實施「網格化管理」,每天在旅客聚集區域及列車到、離站前後的客流尖峰時段內加強警力,重點盯防偷竊或違法事件,並與口岸內保安隊伍聯動,提前消化一些隱患問題。
「西九龍站的旅客素質蠻高的。治安管理上省了心,為旅客排憂解難就可以加把勁了。」徐煥靈說。
內地口岸區內的聯動機制守護著公共秩序,更能在旅客發生意外時,為他們的人身安全保駕護航。
9月30日,一名15歲香港旅客在內地口岸區內暈倒,情況危急。各派駐單位迅速啟動對港應急聯絡機制,並同時對旅客進行初步救治。海關檢疫人員首先排查旅客急病及傳染病可能,隨後醫療隊確認旅客病情嚴重,需要返港就醫。在聯勤指揮中心的授權下,港方消防及救護人員第一時間趕到口岸,並經西九龍邊檢站「生命通道」入境,將病重旅客及時送達醫院。
「我們的存在,就是要給旅客一種安全感。」深圳市羅湖醫院集團駐西九龍站醫務室主任賴東波醫生說,一個月來,醫務室已累計向旅客提供70多次醫療救助,從處理外傷小手術、到提供醫療處理品,不計分內分外,都是有求必應。
為提高管理服務水平,讓旅客更覺便利和溫馨,內地口岸區工作人員用心也深,付出也多。對此,賴東波醫生看在眼裡。「工作雖忙,但我們堅持開例會,定期檢討口岸區運行機制,想著把工作做得更好。」他說:「我們多『折騰』自己幾次,旅客就更舒服了。」
9月16日颱風「山竹」襲港,列車停運。西九龍站內地口岸區視情調整執勤制度,駐守人員按要求堅守崗位,度過了長達48小時的「密封生活」。據口岸處處長江山介紹,由於西九龍站設施設備安裝、調試及口岸工作需要,有些工作人員須留在「地底」值班並做好應急準備,三餐均為礦泉水和方便麵,直至颱風過境後才乘坐高鐵返回。
「其實平時大家過的是『不見天日』的生活,坐車來、坐車走,嚴格在規定範圍內活動。但自口岸區啟用,大家心情舒暢、幹勁很足。很簡單,能被派到這裡來,大家以此為榮。」江山說。
更好更順 努力永不鬆懈
「這才剛剛開始,口岸區工作人員還有很多改進提高服務水平的想法。」談起今後的工作,江山和他的同事們顯得很有信心。
洪崇高說,比如出行提示方面還可以加強。「有些旅客喜歡踩著點通關登車,但若遇上禁攜物品違規或徵稅申報等情況,就可能耽誤行程。」他向記者展示放在口岸區內的「通關指南」小冊子,表示會繼續加大宣傳力度。「肉類、新鮮蔬果和奶蛋製品等,都是不能攜帶入境的,我們要把這些規定廣而告之,讓旅客免去周折。」
「我們還將繼續維護更新檢查設備,通過技術整合利用和迭代升級,優化旅客通關體驗。」洪崇高表示,現有的行李CT機、低溫紅外探測儀、核輻射監測系統、微生物檢測系統,已可實施非侵入式精準篩查,下一步讓人和機器無間協作,過檢體驗會更好。
「旅客順利通關也是我們最大的期望。」艾鋒負責的邊檢站也有此意。他說,西九龍站每天都有100多例因證件及籤注問題而被拒出境的旅客個案。
「各種情況都有。有些坐了七八個小時高鐵從北京或上海來到香港,卻在口岸出不去,我也替他們著急啊。」艾鋒強調,出入境的唯一憑證是有效證件及籤證,高鐵車票不能替代,「防範這些問題,需要普及相關規定,也需要我們研究新的聯動工作機制。」
據了解,口岸區邊檢部門正籌劃推出全國首創的『E家行』通道,一家人Easy(容易)通關,以方便帶兒童出行的家庭旅客。艾鋒介紹說,「E家行」,簡而言之就是「一條隊伍、兩種通道」,將供家長走的自助通道與供兒童走的人工通道並排設立,「一家人就不用分開了。」
針對需要被退運的旅客,其實內地口岸區邊檢站已提供人性化服務。他們設置了專用等候區,安排相關工作人員及時回應旅客需求,讓這些人在被依法「拒絕」中也體會到了關懷。
「查驗流程完成後,旅客可在檢票閘機外的候車區稍事休息,等待登車。」江山示意記者來到舒適、寬敞的候車大廳,整齊的皮質座椅可容納550名旅客,挑高的樓層設計充分採納自然光,讓等待也成為享受。
「說走就走的旅行,大抵如此。通關也順暢,全程幾乎不用停步。」家住九龍何文田的香港市民楊迪堯是高鐵「常客」了。在周末,他經常攜女友去深圳、廣州度假,對於乘搭高鐵的舒適、「一地兩檢」的高效已是深有感觸。
「終於等到你,還好沒放棄!」「港漂」賀小姐笑著說,便通的高鐵、不斷升級的服務,已吸引她多次回湖南老家探親。(記者 張慶波 陳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