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中央日報》10月25日報導,韓國三星會長李健熙在首爾三星醫院去世,享年78歲。
2014年5月,李健熙曾因急性心肌梗塞在首爾逸院洞的家中跌倒,隨後接受了心肺復甦術(CPR),後被轉移到三星首爾醫院,接受了心臟支架手術。
之後韓國一度謠言滿天飛,甚至說李健熙當時已經去世,只不過三星一直在掩蓋。
對於李健熙病情的執著關注,顯示出三星對韓國經濟異乎尋常的重要性。三星是「財閥」(chaebol)最好的例子。
三星:韓國財閥的代表
「財閥」特指韓國規模巨大的家族企業集團,在韓國戰後從一個貧困國家躍升為經濟龍頭的歷程中,財閥引領經濟發展的成就值得嘉許。在一連數屆威權政權的支持之下,財閥蓬勃發展,政府向它們給予了慷慨的稅收優惠,並保護它們免受外國對手的競爭。
在亞洲金融風暴後,這些財閥在韓國經濟的重要性有增無減。例如過去15年間,出口佔韓國GDP比率增長了近兩倍,但是韓國80%以上的出口是由前30家大企業所貢獻的,尤其光是三星企業的出口更佔了全國總出口的近三分之一,但在1987年時,這個比率僅有13%。除此之外,前10大財閥的銷售額也佔韓國GDP的80%,而2002年時,該比率僅有64%。
內向寡言的李健熙是三星創始人李秉喆(Lee Byung-chull)的三子。很少人能料到李健熙在1987年父親去世、接掌大權之後,能夠大展宏圖,將公司轉變為今天這樣的經濟巨人。在李健熙的領導下,三星蓬勃發展,變成了智慧型手機和電視市場上首屈一指的公司,股價也在他任內大幅飆升。
2013年,三星約佔韓國總商業利潤的20%。三星電子作為集團旗下數十家子公司之一,佔有韓國股市總市值的近15%。不過,不需要了解這些數字,就能感受到三星對這個國家的控制力。
居住在這裡的人,只使用三星的產品就可以生活下去。在三星物產(Samsung C&T)建設的公寓樓裡醒來,打開三星的電視機,在李健熙的姻親經營的電視頻道上查看天氣預報。在地鐵裡,你還可以在三星Galaxy智慧型手機上觀看前一天晚上三星獅隊是怎樣輸掉棒球比賽的。周末,你可以和家人到三星旗下位於首爾市郊不遠處的遊樂場愛寶樂園(Everland)玩耍。而且,為所有東西付帳時都可以用三星的信用卡。
財閥開拓海外
財閥的高出口比率與其對外投資的增長有著正向關係。韓國實際對外投資金額從2000年的53億美元迅速增加到2012年的232億美元。2012年財閥的對外投資佔韓國總對外投資的83%,而中小企業僅為17%,但在2000年時,財閥的對外投資僅佔全國總對外投資約一半。
善用鄰近國家的廉價勞動力,使得這些財閥企業得以降低生產成本,並維持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將勞力密集的產業外移至其他開發中國家,也有助於企業內部的產業升級。
麥肯錫顧問公司於2013年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1995年到2010年間,財閥企業的生產力平均每年以9%左右的速度增長。同一時間,韓國企業將這些較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出口到其投資設廠的國家,並進行組裝,帶動了韓國工業產品的出口。
在韓國企業對外投資並帶動工業產品出口的模式中,中國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中國是韓國製造業最主要的投資地,尤其是在2002年到2006年間,韓國製造業的對外投資有52%到65%便是投資在中國。
同時,中國佔韓國出口比率也迅速竄升,自2005年開始,中國便超越美國成為韓國第一大出口市場。
大量出口到中國也使得韓國得以自1998年以來,除了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期間,均能維持貿易順差。
韓國人對財閥的反彈
然而很多韓國人感覺,財閥的勢力過於強大。近年來曝出了數起涉及財閥高管的高調腐敗醜聞,但他們在法庭上卻得到了寬大處理,這更加重了大型企業主導力量過強的感覺。
財閥的擴張造就了韓國經濟的另一個高峰,但一般韓國民眾卻沒有享受到同等的果實,原因在於雖然財閥在各方面發展越來越穩固,但其僱用的韓國本地人卻越來越少。例如1995年有18%的韓國人受僱於大型財閥企業,但這個比率到2010年卻降為12%,到2014年更是只有10%。
在最近幾年裡,三星還因為前工廠員工的健康問題而受到了抨擊。不過三星及其他財閥受到的最憤怒的批評,源於它們嘗試與小規模的獨立企業展開競爭。
2012年初,李健熙的女兒及新羅酒店(Shilla)負責人李富真(Lee Boo-jin)推出了一家高端烘焙和咖啡企業,招致了財閥毀滅獨立的社區烘焙店的批評。投資汽車修理店或便利店的財閥,也因為惡化的輿論而做出讓步,要麼放棄要麼延遲了計劃。
整體來說,今日90%的韓國人是受僱於中小企業,但中小企業的發展卻不如財閥來得好,給予員工的薪資也不如大型企業來得高,例如員工規模300人以上的大型企業薪資是九人以下小公司的兩倍。
2014年,大學生的就業意向中,三星電子排名第一。這與20年前有了顯著的變化,當時大學校園裡對打壓勞工運動的大型企業集團大多持批評態度。
約有20萬名大學畢業生參加了三星的員工能力考試,幾乎佔全國每年畢業生總人數的三分之一。
(這種「嚮往」也體現出中小企業與巨頭的差別,但就像前面所說,巨頭畢竟無法提供大量就業,比例甚至在減少。)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CED)對韓國經濟的研究調查,若把家庭收入劃分為五個等距,收入最高的五分之一與最低的五分之一之間的差距,已從 2006年的6.7倍增加到2011年的8倍。
麥肯錫顧問公司的報告也指出,韓國的家庭負債在2012年時已達到GDP的84%,高於義大利的46%、法國的50%、日本的66%、美國的81%。
總體而言,韓國人對三星的看法好壞參半。對於這家企業的成功,確實感到驕傲,因為它的成功與過去幾十年裡韓國的崛起密不可分。然而對於三星在社會中深入的影響,韓國人也感到很警惕。
如果沒有三星
中等收入人口減少,加上高昂房貸與教育費,壓制了韓國民間消費的成長,導致韓國必須更加依賴出口來保持經濟增長,但如果國際經濟情勢不佳,過度依賴出口將會使得韓國經濟受到嚴重衝擊。
像韓國這樣長期以財閥主導的出口型經濟體,短時間並不容易改變它既有的增長模式。或許在現在韓國政府財政不至於太差的情況下,可以大量補助低收入家庭的方式,以改善家庭負債的問題。
然而韓國為財閥實力減弱做好準備了嗎?如果三星這樣的公司倒閉了,會發生什麼?
2013年,三星集團旗下子公司的利潤中,約有90%來自三星電子,而其中多數利潤來自智慧型手機部門。如果智慧型手機市場出現疲軟,三星電子就會遭遇巨大的困難,進而影響整個集團。還有一個相當大的可能性就是,接下來這會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打擊整個國民經濟。
在三星為李健熙身後的未來做準備之時,韓國也需要為後三星時代的未來做準備。就像其他任何企業一樣,三星也會失敗。
而一旦那一幕發生,韓國經濟該如何克服相關衝擊?如果我們不減輕過度依賴財閥的狀況,準備讓規模較小但很活躍的創業企業填補它們的位置,韓國就無法面對衝擊。
(本文摘編自《聯合早報》文章《韓國經濟崛起的背後:財閥獨大,人民苦撐》,作者江敏華;以及《紐時中文網》文章《如果三星倒了,韓國將會怎樣?》,作者金英夏,翻譯Jenny Wang Medina 王童鶴)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三星會長去世,6年前就謠言滿天飛》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