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如果問誰搶了人氣idol的風頭不被罵,白鍾元應該算一個。
常關注韓圈的人,應該知道,白叔不僅是一個好(四聲)吃的廚子,還是一名實打實的美食大佬。
在餐飲業深耘二三十年,產業已經從一家小炸雞店,擴展到上千家連鎖餐廳。
除此之外,旗下品牌也有30多個。
身價可想而知。
涉及的美食領域包括中餐、韓食、義大利麵、咖啡廳、聯名零食……
喏
韓信步帳馬車:
炸雞、雞爪、魚餅……小吃的種類很齊全!
據說,在韓國開了50多家分店。
李村市場:
之所以起這個名字,是之前去了青島的李村市場。
於是,就在韓國開起了中餐廳。
菜品比較家常,辣炒花蛤、辣子雞……對留學生來說,是個好去出。
新村食堂——
香港飯店——
……
還有聯名冰激凌、紫菜卷——
人們喜好的美食,旗下幾乎都有。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白叔在韓國美食界,佔據了半壁江山。
差不多從2015年開始,白叔開始接觸電視,辦起了美食綜藝。
《白鍾元的小巷餐廳》、《家常菜白老師》、《高校供餐王》、《白鍾元的神秘廚房》、《白鍾元的街頭美食鬥士》、《白鍾元的三大天王》……都獲得不少人的追捧。
曾有人調侃,韓國美食節目可以分兩種:有白鍾元的節目&沒白鍾元的節目!
以至於,不少吃貨表示:跟著白叔吃,準沒錯!
一個不靠顏值營業的中年發福大叔,硬生生靠吃,把自己經營成美食圈的流量,說到底還是接地氣。
不論個人談吐,打扮,還是綜藝風格,都忒親民。
如果不深查,根本看不出家底那麼雄厚。
就拿前段時間,他探訪西安來說,看完就一句話:吃嘛嘛香!
從早市開始,在菜市場溜溜達達,左看看右瞅瞅。
遇到沒見過的東西,就操著韓國口音問旁人:這是什麼?怎麼吃?多少錢?
484有點驚訝,這個大叔的中文不賴嘛~
確實,在吃上面,白鍾元的中文水平完全可以交流無障礙。
But,僅限於吃,別的聊不了!
遇見賣石頭餅的攤位。
出於好奇,白叔買了一袋。
邊吃邊感嘆:味道香甜,當零嘴吃正好~
後期,還配了石頭餅的製作過程!
出了菜市場,他嘀咕「肚子餓了~」,準備找地方吃早餐。
要知道,很多韓國人不吃早飯,沒想到白叔入鄉隨俗,適應的還挺快。
坐個小矮凳,前面再擺個高凳,上面放著一碗油茶,胡嚕胡嚕吃的停不下來。
而且,一邊吃著碗裡,一邊觀察當地人的吃法。
看見大爺提溜一袋小油條,討上一根,有樣學樣撕成小塊泡碗裡。
感覺到別人疑惑的眼神,還會主動介紹自己是韓國人。
到吃午飯的時間,走進一家麵館,點了份兒油潑麵。
取餐往座位走的途中,碗還沒放下,就忍不住道:怎麼這麼高興?
不得不說,吃貨的開心真的特別簡單~
當時,很多彈幕發「吃麵得就蒜」、「吃麵不吃蒜,香味少一半」……
然後,鏡頭一轉,就看見白叔手裡捏著一瓣兒蒜!
果然會吃,服!
在吃的過程中,也會抬起頭科普油潑麵的由來,順帶把褲帶面、biangbiang面也介紹一番。
關鍵是,他連陝西十大怪都知道!
看來,私下沒少下功夫了解中國美食文化。
後來,又打卡當地有名的胡辣湯。
一邊掰饃,一邊等位。
接下來兩天,還吃了臊子麵——
三秦套餐:涼皮、肉夾饃、冰峰——
柿子餅——
甑糕——
吃到上頭處,還吟詩兩句:迷上葫蘆頭,醉於西鳳酒!
在西安這個碳水化合物之都,白叔不是在吃麵的路上,就是在掰饃的路上。
到第三天,他暗自下決心,一定一定不要掰饃。
沒想到,吃水盆羊肉的時候,瞬間破戒!
這模樣,像不像前一天發誓要減肥,第二天就變成吃飽了再減?
白叔探索當地美食,有一個特點,就是一邊吃,一邊分享相關小故事。
比如,前面講到biangbiang的由來,以及漢子的寫法。
吃臊子麵的時候,又講起一個傳說。
周朝文王,父母早逝,從小由哥嫂撫養長大。
有一次身體不適,喝了各種藥都不見好。
結果,吃了嫂子煮的麵條就好了。
臊子麵由此而來。
還有胡椒。
很多人都以為是通過絲綢之路從波斯傳入中國。
其實,胡椒原產於中國旁邊的國家。
說的每句話,看似無意隨心。
其實不難發現,白叔私下肯定沒少做功課。
要不然,照這種對美食和文化的了解程度,可不是脫口就能跟人聊。
再看他每次吃東西的狀態,跟當地人似的,居然沒有一點水土不服。
節目裡,除了白叔這個靈魂人物花心思研究吃食。
其實不難看出,節目組在製作上也費了不少功夫。
比如加入風土人情,若不是標著韓文,還以為刷了一期國產綜藝。
再比如每次吃東西,都會加入製作過程。
沒有那麼多花裡胡哨的後期,純將實地拍攝的內容精簡成小段呈現。
從主持人到剪輯,都專注於美食,不搞煽情,不編戲劇故事。
僅從食物出發,就呈現了一檔相當有誠意的節目。
如果有興趣,可以上b站刷白叔的綜藝,任何都行。
相信你會被這個白白胖胖的中年大叔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