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們所知,每隻動物都必須在某個時候休息,我們對動物王國成員的睡眠情況知之甚少。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動物會養成奇怪的睡眠習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荒謬的睡眠習慣吧!
第一種:猿的睡眠方式跟人類相似
猿猴會在樹上搭建睡覺的平臺,這種平臺就類似於咱們人類的床。較小的猿類和猴子則不這樣做,他們會選擇擺在樹枝上睡覺,擺動和搖晃,偶爾醒來檢查掠食者。隨著大猩猩的成長,它們很難找到可以輕鬆舒適地支撐它們的樹枝。當第一隻大猿猴建立起一個可以睡覺的平臺時,它的好處就顯而易見了。那些在平臺上睡覺的人猿可以躲在更高的地方,恢復深度睡眠,改善認知能力,從而長出更大更好的大腦。
第二種:大象和長頸鹿站著睡覺
作為大型獵物的大象和長頸鹿在睡覺時與人猿相反,他們無法躲藏起來休息,需要隨時準備奔跑。因此,他們站著睡覺。這些動物有時被稱為「保持裝置」,其膝蓋鎖定在適當的位置,因此它們不必依靠肌肉來保持睡眠狀態。他們與馬,牛,甚至鳥類共享這種機制。但是,這些動物有時仍必須躺下。站立時,他們無法進入快速眼動睡眠。即使這兩個生物只需要很少的睡眠,他們仍然需要它。
第三種:海豚睡覺睜一隻眼睛
與其他鯨類一樣,海豚是另一種無法完全躺下睡覺的生物。
與人類不同,海豚是自願呼吸,沒有溺水的危險就不會失去知覺。最後,海豚是生活在海洋涼爽水域中的溫血哺乳動物。他們需要繼續運動以保持體溫。當他們必須繼續運動時,只有一件邏輯的事情要做:一次只讓一半的大腦進入睡眠。不僅是鯨類動物,許多鳥類,尤其是候鳥,也參與半球形睡眠。與候鳥不同,海豚在半睡時不會覆蓋很遠的距離,通常都閉上一隻眼睛入睡。
第四種:海象浮在海面上睡覺
海象可以放棄多達84小時的睡眠時間。這一發現可能迫使睡眠研究者重新評估哺乳動物需要多少睡眠的想法,在陸地上,海象一次最多可以睡19個小時,以彌補他們的睡眠負擔。當在水中時,海象會漂浮在水面上,躺在水底或站立並傾斜。這些睡眠時間很短,因為海象需要時不時地冒出來。但是,一些進取的海象已經弄清楚了如何兼顧安全全與睡眠,他們將巨大的象牙挖入浮冰中,然後入睡。當他們其餘的部分被淹沒時,他們的頭部仍然保持在水面之上,
第五種:新生的逆戟鯨魚可以一個月不睡覺
逆戟鯨魚和其他鯨類動物出生後第一個月就不睡覺。通常,成年逆戟鯨魚每天會睡約5到8小時,由於成年逆戟鯨魚必須繼續運動以產生那支水流,所以她也無法入睡。研究人員還認為,逆戟鯨的母親也放棄了鯨類所依賴的半球形睡眠,因為沒有人閉著眼睛遊泳。
好了,本期視頻就到這裡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