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遙感測評九寨溝震後重建:水體環境逐漸恢復

2020-08-08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8月7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在九寨溝7級地震3周年前夕,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自然與文化遺產空間技術中心(HIST)付碧宏研究員團隊7日發布最新的遙感監測和評估顯示,經過災後3年恢復重建,九寨溝水體環境逐漸恢復,但旅遊活動仍需防範地質災害。

九寨溝核心區水體分布圖。中科院空天院付碧宏研究員團隊 供圖

五花海水體震後(2017年8月10日,左)和經過近三年的修復(2020年6月9日,右)的遙感影像對比。中科院空天院付碧宏研究員團隊 供圖

2017年8月8日九寨溝發生7級地震,對九寨溝世界自然遺產地造成巨大破壞。九寨溝開展災後恢復重建後,付碧宏團隊通過多源、多時相、多尺度的遙感監測,並結合實地科學考察驗證,最近完成恢復重建3年後(2017-2020年)九寨溝世界自然遺產地核心區的地形地貌、水體、植被覆蓋度等要素「天-空-地」一體化遙感監測與評估。

熊貓海與箭竹海的水體景觀:地震前(2015年8月1日)、地震剛發生後(2017年8月10日)、震後兩年(2019年8月16日)的遙感影像對比(從左至右)。中科院空天院付碧宏研究員團隊 供圖

該遙感測評結果顯示,九寨溝災後3年的恢復重建已初見成效,九寨溝世界自然遺產地核心區水體環境正在逐步恢復往日風採,但遺產地的旅遊活動仍需防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鏡海的水體影像對比:地震剛發生後(2017年8月10日,左);地震近三年後(2020年6月9日,右)。中科院空天院付碧宏研究員團隊 供圖

研究團隊通過2020年6月3日遙感影像對水體的解譯顯示,遺產地的水體面積約為220.79公頃。通過高精度無人機數字正射影像進行九寨溝核心遺產點水體面積精細提取,解譯得到九寨溝相關海子水體面積經過3年恢復重建也逐漸擴大,景觀逐漸恢復。

恢復昔日風光的鏡海(攝於2020年6月4日)。中科院空天院付碧宏研究員團隊 供圖

針對九寨溝豐富的自然景觀,付碧宏團隊利用三維雷射雷達掃描和無人機航測技術,分別對重要大型遺產場景進行全方位的空間信息採集,對遺產場景進行高解析度成像並採集遺產場景負載的紋理信息。同時,綜合雷達掃描數據和無人機航測影像,對遺產場景進行幾何建模和紋理圖像處理,初步完成重點遺產點場景高精度數字模型的構建。

地震之後的諾日朗瀑布。中科院空天院付碧宏研究員團隊 供圖

研究團隊通過開展科學監測和評估工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地遺產點科學有序開展地質災害治理、植被生態和水體環境的恢復與保護工作,提供了重要科學數據和技術支撐。

犀牛海水體影像對比:地震剛發生後(2017年8月10日,左);地震近三年後(2020年6月9日,右)。中科院空天院付碧宏研究員團隊 供圖

如今寶藍色的犀牛海(攝於2020年6月10日)。中科院空天院付碧宏研究員團隊 供圖

三維高精度建模立體呈現五花海(左)和鏡海(右)地貌景觀。中科院空天院付碧宏研究員團隊 供圖

高精度三維航拍影像顯示,如今正在逐漸恢復的樹正溝地貌景觀。中科院空天院付碧宏研究員團隊 供圖

付碧宏表示,九寨溝世界自然遺產地許多地貌景觀的形成演化都與地震活動導致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堵塞河道所形成的堰塞湖及鈣化沉積有關,這是一種周而復始、不斷循環的地貌景觀形成過程,災後恢復重建一定要秉持「自然修復為主」的科學理念。(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中新社】中科院遙感測評九寨溝震後重建:水體環境逐漸恢復
    中新網北京8月7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在九寨溝7級地震3周年前夕,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自然與文化遺產空間技術中心付碧宏研究員團隊7日發布最新的遙感監測和評估顯示,經過災後3年恢復重建,九寨溝水體環境逐漸恢復,但旅遊活動仍需防範地質災害。
  • 中科院最新監測評估:九寨溝災後3年水體環境逐漸恢復
    其中提到,經過災後3年恢復重建,九寨溝世界自然遺產地核心區水體環境正在逐步恢復往日風採,但遺產地的旅遊活動仍需防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九寨溝核心區水體分布圖,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供圖。
  • 震後3年,九寨溝「活」過來了!
    自2017年8月8日九寨溝發生7.0級地震後,九寨溝世界自然遺產地進入災後恢復重建階段。在九寨溝地震三周年之際,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國際自然與文化遺產空間技術中心研究二部部長付碧宏團隊,發布了恢復重建三年後的九寨溝世界自然遺產地核心區的地形地貌、水體、植被覆蓋度等要素天-空-地一體化遙感監測與評估結果。
  • 震後3年,九寨溝「活」過來了
    在九寨溝地震三周年之際,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國際自然與文化遺產空間技術中心研究二部部長付碧宏團隊,發布了恢復重建三年後的九寨溝世界自然遺產地核心區的地形地貌、水體、植被覆蓋度等要素「天-空-地」一體化遙感監測與評估結果。
  • 震後三年 九寨溝「活」過來了丨可以放心去旅遊了嗎?
    2017年8月10日的遙感影像顯示,震後五花海水體受到滑坡嚴重影響(左);2020年6月9日的遙感影像顯示,經過近三年的修復,五花海水體景觀已恢復昔日風採。中科院空天院供圖。自2017年8月8日九寨溝發生7.0級地震後,九寨溝世界自然遺產地進入災後恢復重建階段。在九寨溝地震三周年之際,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國際自然與文化遺產空間技術中心研究二部部長付碧宏團隊,發布了恢復重建三年後的九寨溝世界自然遺產地核心區的地形地貌、水體、植被覆蓋度等要素「天-空-地」一體化遙感監測與評估結果。
  • 地震後三年,九寨溝恢復如何?中科院團隊給出了驚喜答案
    2017年8月8日,九寨溝發生7.0級地震。如今那裡恢復如何?記者上午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獲悉,該院付碧宏研究員團隊發布恢復重建三年後九寨溝世界自然遺產地核心區地形地貌、水體、植被覆蓋度等要素的遙感監測與評估結果。
  • 地震後三年,九寨溝恢復如何?中科院團隊給出了驚喜答案!
    2017年8月8日,九寨溝發生7.0級地震。如今那裡恢復如何?記者上午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獲悉,該院付碧宏研究員團隊發布恢復重建三年後九寨溝世界自然遺產地核心區地形地貌、水體、植被覆蓋度等要素的遙感監測與評估結果。
  • 地震後三年,九寨溝恢復如何?中科院團隊給出了驚喜答案
    2017年8月8日,九寨溝發生7.0級地震。如今那裡恢復如何?記者上午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獲悉,該院付碧宏研究員團隊發布恢復重建三年後九寨溝世界自然遺產地核心區地形地貌、水體、植被覆蓋度等要素的遙感監測與評估結果。通過遙感監測,並結合實地科學考察發現,經過三年恢復重建,九寨溝世界自然遺產地核心區水體環境正在逐步恢復往日風採,但遺產地的旅遊活動仍需防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 地震後3年,九寨溝竟然變成這樣了?
    上周末,是九寨溝震後3周年的日子。這個經歷過大劫難的人間仙境是否得以歸來?近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自然與文化遺產空間技術中心付碧宏研究員團隊,對外發布了九寨溝災後重建最新遙感監測和評估結果。
  • 九寨溝恢復開園 震後恢復重建兩年(附2019國慶節放假安排)
    綜投網(www.zt5.com)9月27日訊  九寨溝景區震後恢復重建兩年後,部分景觀於今日(9月27日)對外開放,截至上午9:00,有2958人訂票,國慶長假期間,10月2日到5日的門票已售罄,其他時間段仍有餘票
  • 九寨溝景區部分恢復開放 震後形成新景點雙龍瀑布
    震後形成的新景點,雙龍瀑布 攝影 王紅強今年是卞軍海帶團跑九寨溝這條線的第十年,「因為經歷過2008年汶川大地震,經歷過震後重建,所以我對九寨溝的恢復非常有信心,甚至覺得會比以前更好,非常期待近7個月等待後的第一眼。」卞軍海說。
  • 震後三年,九寨溝的火花海「滿血復活」了嗎?
    事實上早在2019年9月27日,九寨溝的部分景點就已經向遊人開放,日承載上限5000人,一票難求,但好景不長,此後她又因新冠疫情再度關閉。幸而,2020年3月31日,九寨溝再度開放,這一次,九寨溝日承載上限提高了一倍,並還在逐漸增長。
  • 震後三年,九寨溝「滿血復活」了嗎?
    ▲上兩圖 2017年8月11日,震後九寨溝景區,火花海見底,攝影/劉忠俊。 圖/人民視覺這處人間仙境再次出現在世人的目光裡,用了兩年時間。攝影/高屯子幸而,2020年3月31日,九寨溝再度開放,這一次,九寨溝日承載上限提高了一倍,並還在逐漸增長。那麼,今天的她,是否一如昔日風採呢?
  • 九寨溝震後村民重建家園:生活已恢復 期盼從未離去
    生活已恢復,期盼從未離去  九寨溝村民重建家園,希望景區早日開放 房子修好了 我們和遊客都放心  10月中旬,九寨溝縣漳扎鎮上四寨村一組村民接到通知,可以從帳篷裡搬回家住了。這一天,距離「8·8」九寨溝地震已過去兩個多月。
  • 九寨溝災後重建的「三個特殊實踐」
    如今,這片曾在地震中「受傷」的土地,正努力縫合傷口,逐漸恢復昔日的美麗與熱鬧,展現出一幅美麗新九寨的圖景。  震後三個月,11月8日,《「8·8」九寨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公布,布置五大重點任務,「科學推進生態環境修復保護」位列第一。  緊接著一個月後,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審議通過指導恢復重建的綱領性文件——《中共四川省委關於推進九寨溝地震災區科學重建綠色發展,加快建設美麗新九寨的決定》,鮮明給出「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回答。
  • 震後九寨溝為何遲遲不肯重新開放?
    九寨溝景區遭遇7.0級地震!地震中一部分景區的景點遭遇破壞!震後九寨溝也積極進行恢復和震後重建!那麼,兩年時間過去了!九寨溝為何還沒有正式對外開放!甚至半開放目前都沒有!九寨溝,一直是四川旅遊的重要名片!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九寨溝迷人的風景也給國內外無數遊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使周邊遊類似或者比較接近九寨溝的小景區!也無法和九寨溝的人流量進行抗衡!
  • 震後三年 九寨溝全域旅遊的變奏曲
    蘇楊 攝重建的新川九路,將九寨溝縣的景區景點、村寨串聯在一起,讓遊客進出更方便快捷。 蘇楊 攝  秋天,九寨溝最美的季節之一。雪山彩林倒映在海子裡,如夢似幻;火花海絢麗綻放,諾日朗瀑布遊人如織——震後3年,九寨溝盛裝歸來,還是熟悉的美麗風景。
  • 四川九寨溝縣災後重建創「三個典範」
    在四川省阿壩州九寨溝縣漳扎鎮,去年9月27日九寨溝景區恢復試營業後,扎西的「西部卓瑪」藏家樂重新開門迎客。九寨溝大熊貓園先期入駐的大熊貓。重啟旅遊,是九寨溝縣災後重建的縮影。近三年來,以九寨溝縣作為實施主體的111個災後重建項目,累計完工102個,累計完成投資28.37億元(人民幣,下同),重建規劃內項目累計完工率和實際投資完成率均超過92%,基本完成災後恢復重建任務。工人在九寨溝景區下季節海公路邊坡崩塌治理現場搭建棚洞。
  • 震後100天探訪九寨溝:依然美得想哭
    震後的第一個深秋,山林被高原的陽光漸次染紅,依次排開的海子,在大自然的作用下,呈現出寶藍、碧綠、淺藍、透白、鵝黃、深紫的色彩。蘆葦隨風飄搖,海水淌過一株株紅黃相間的青岡樹,然後匯聚到白水河。林間小瀑。  伴隨著新瀑布的湍流而下,九寨溝的災後重建規劃正式出爐。
  • 四川九寨溝災後「重生」:補齊震後「短板」 加速提升改造
    「8·8」九寨溝地震一度中斷了當地旅遊,這讓扎西一下子沒了生意。而現在,每天下午4時扎西會準時換好藏族服飾,早早地等待著遠方來客。2017年8月8日,一場7.0級地震襲擊了九寨溝縣。近三年來,九寨溝縣以驚人速度實現災後「重生」。如今,旅遊景區已恢復往日神採,一幢幢樓房在「升級改造」項目中煥然一新,人們的生活亦逐漸回歸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