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菜市場最大規模改造完成 市民買菜可追溯產地和品質

2020-12-20 荊楚網

沙湖邊市集內的每個攤位,都有統一的智能收費系統。長江日報記者高勇 攝

長江日報訊(記者劉睿徹 吳曈)107家關停轉向,318家改造升級,10月19日,武漢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新聞發布會,會上透露,迄今最大規模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完成,市民買菜體驗煥然一新。

農貿市場又被稱為菜市場,「菜籃子」一直是武漢重要民生工程。據悉,納入武漢本輪改造的菜市場共有425家,107家菜市場因不符合城市規劃或不具備改造條件關停轉向,這意味著1/4的武漢菜市場 「退場」,另外3/4的菜市場則提檔升級,全新歸來。

武昌區沙湖邊市集由過去的宏祥路生鮮市場改造而成,從曾經的「髒、亂、差」變成了「網紅打卡地」。不僅配備了中央空調,各類菜品擺放有序,還可追溯產地。「90後」張妮說:「在這裡買菜讓人舒適、放心。」

漢陽區鄧甲生鮮市場,公益平價專櫃裡每天低價售賣十餘種新鮮蔬菜,還設立直播帶貨間。蔬菜攤戶褚臘祥感慨:「市場環境好了,來買菜的人更多,生活更有奔頭了。」

菜市場承載著幾代武漢人的生活記憶。武漢大學健康學院譚曉東教授說:「新中國成立後國營菜場是主渠道,農產品統購統銷。到上世紀80年代,各種馬路菜場興起,服務民生的同時也帶來『髒、亂、差』。本世紀以來,菜市場歷經多輪升級改造。」

此次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覆蓋面最廣、標準最高、投入最大。

對標上海標準化、智慧化、商超化三個等級,今年1月,武漢拉開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大幕,新冠疫情突如其來,也沒能阻擋改造步伐,「解封」第五天即全面推開。

據悉,318家農貿市場,小到600平方米,大到5000多平方米,基本實行「一場一策」。武漢本輪菜市場改造規模、投入均創歷年之最,市級財政投入2億元,帶動各類市場再投11.8億元。

副市長徐洪蘭表示,改造後的菜市場,基本解決了過去長期存在的環境「髒、亂、差」、經營設施簡陋、信息化水平低、運營管理模式落後、食品安全溯源缺失等問題。

「做好民生保障基礎工作,為社會治理精細化提供條件,既提升了城市品位,也提高了市民生活品質。」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李曉壯副研究員認為,武漢菜市場改造完成後,後續的常態化管理應該多方參與,共同促進城市治理能力現代化。

相關焦點

  • 歷時10個月武漢菜市場最大規模改造完成 107家退場318家升級
    一樓菜市場亮麗的霓虹廣告和擺放整潔的商品。記者高勇 攝記者劉睿徹 吳曈107家關停轉向,318家改造升級,10月19日,武漢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新聞發布會,會上透露,迄今最大規模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完成,市民買菜體驗煥然一新。
  • 107家退場318家升級,武漢菜市場「大變臉」
    記者高勇 攝長江網10月19日訊(記者劉睿徹 吳曈)107家關停轉向,318家改造升級,10月19日,武漢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新聞發布會,會上透露,迄今最大規模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完成,市民買菜體驗煥然一新。農貿市場又被稱為菜市場,「菜籃子」一直是武漢重要民生工程。
  • 武漢318家農貿市場新裝迎客受市民熱捧
    武漢人買菜的體驗上了一個檔次。這個國慶,武漢史上最大規模的農貿市場改造完成,318家農貿市場新裝迎客,受到市民熱捧。記者了解到,武漢這一輪農貿市場改造始於今年1月,市區兩級財政和社會三方共同投入,改造規模之大、標準之嚴、投入之高,均創歷年之最。
  • 武漢農貿市場大規模改造:菜市場為何而改?
    農貿市場的民生性質決定了它一直是政府和大眾關注的焦點,新冠疫情在武漢爆發後,華南海鮮批發市場成為眾矢之的,更由此掀起了農貿市場改造浪潮,數百家菜市場批量化改造。武漢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後,全市將建成20多家現代商超化菜市場、160多家智慧化菜市場、140多家標準化菜市場。」
  • 智慧農貿高光時刻:武漢史上最大規模農貿市場改造工程即將收官!
    這是武漢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標準最嚴的一次顛覆式改造,為了改造工程的有效推進,武漢政府推出強有力的補貼政策,總共規劃改造提升農貿市場425家,全市各區分別成立農貿市場改造指揮部,市場監管、商務、城建等多部門共同參與,保障新市場早日面世。
  • 服務城區市民24年後 鎮江永安路菜市場升級改造
    改造後的效果圖金山網訊 「蠻好的,以後買菜環境好了」「二十多年了,硬體是該提升了!」……昨天上午,記者來到鎮江鬧市區的永安路菜市場看到,菜市場部分片區正在改造,工人在現場忙碌著,不時有買菜的市民路過駐足觀看。
  • 網際網路改造菜市場動動手指就能買菜,電商巨頭紛紛盯上「菜籃子」
    這樣的語音提示,如今時不時會從武漢各個菜市場傳出,賣菜賣肉的攤主們開始通過外賣平臺挖掘線上增量。從菜場到家的最後一公裡,近來再次成為電商平臺的「兵家必爭之地」:蘇寧小店宣布將在APP上推出蘇寧菜場模塊,美團買菜業務上線測試。之前,已有餓了麼、每日優鮮、盒馬菜市等大佬相繼入局,網際網路買菜儼然成為電商投資新風口。
  • 買菜小票網上能查產地 認準帶檢測公示牌攤位
    5月29日,在市肉菜流通追溯運行指揮中心,參加菜籃子開放日活動的市民紛紛提問。對此,市商務局工作人員提醒市民買肉買菜時要去正規市場、超市,認準帶有檢測公示牌的攤位,記得一定要索要結款小票,可通過查詢追溯碼一追到底。  「一張菜市場開的購菜小票,就可以上網查詢到蔬菜肉類產品的產地。」5月29日,在市肉菜流通追溯運行指揮中心,工作人員向前來參加菜籃子開放日活動的市民介紹。
  • 武漢菜市場大變樣
    一品一碼,每一種生鮮可以深度追溯到田間地頭,讓經營戶和消費者感到安全、放心。一場疫情,促使我市菜市場、生鮮市場進行更加嚴格的管理,也加速一批老市場改造升級,湧現一批創意、創新和誠信於一身、具有文化特色的高端農貿市場。智慧型、網絡化經營的菜市場在全市應運而生。
  • 武漢市加快完成菜市場改造升級 不斷提升居民滿意度
    10月18日,市委副書記、市長周先旺前往青山區、武昌區、漢陽區等地調研菜市場改造升級工作,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進一步增強緊迫感責任感,按照細緻精緻極致卓越的要求,突出高標準,加快完成全市菜市場改造升級任務。「和改造前相比,變化大不大?
  • 武漢138個農貿市場恢復營業 「升級版」菜市場生意比原來更紅火
    今年年初,武漢市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提上日程。記者3日從市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指揮部獲悉,截至5月末,武漢市已有138個農貿市場恢復營業,維繫著上萬個就業機會和家庭,全市425家農貿市場將於8月底前全部完成改造。    部分率先改造好的菜市場已經「上線」。連日來,記者實地探訪我市多家農貿市場,發現「升級版」菜市場生意更好了。
  • 撕掉「髒亂差」標籤,武漢菜市場變臉後,買個菜比逛街還時髦!
    武漢重啟後,最具人氣和煙火氣的,當屬菜市場。4月中旬發布標準化改造方案後,近400家菜市場風風火火動起來。5月底,武漢水果湖菜市場在經過一個半月的改造後,升級為武漢首家3.0版菜市場,改名為中百市集水果湖店。
  • 濟南漢峪片區新增一處大型菜市場 微信小程序買菜可送貨上門
    通訊員 楊曉 攝齊魯晚報3月21日訊(記者 修從濤) 漢峪片區居民買菜不愁了!3月19日,芳鄰十裡鳳凰國際菜市場正式開業,這也是當前高新區漢峪片區唯一一家規模化農貿市場。據悉,該菜市場與傳統菜市場不同,不僅可買菜,還有餐飲、家政等便民服務。該市場也是高新區首家推行微信小程序的菜市場,不願出門的市民還可通過微信小程序買菜,送貨上門。
  • 民生實事裡的幸福感:菜市場變形 「菜籃子」拎出幸福感
    民以食為天,菜市場改造提升關係著千家萬戶的「菜籃子」,一直是市民關注的熱點。作為2020年君山市級民生實事之一,一年來君山區投資近1100萬元,完成了4處,總面積達9670平方米的菜市場提質改造工作。「現在農貿市場的環境乾淨整潔,空氣也變好了,我們買菜也更舒心更放心。」市民劉海說,以前去農貿市場買菜,一進門就能聞到刺鼻的氣味,他買完菜後是一刻都不想停留。而現在,他沒事就會來市場逛一逛,還會停下來和商販拉拉家常。
  • 武漢水果湖菜市場升級改造開始啟動
    4月15日,中百水果湖菜市場升級改造項目啟動,成為武漢市農貿市場(菜市場)標準化改造實施方案出臺後,第一家進行超市化改造的菜市場。早上10點,記者來到水果湖菜市場,10多名工人正在進行拆除施工。據施工人員介紹,菜市場將先進行結構改造,增裝一部貨運電梯,然後進行裝修施工,第三階段為貨架擺放和商品陳列。預計新的菜市場5月底與市民見面。據中百集團介紹,提檔升級計劃由上海知名裝修公司承擔,對標上海3.0版菜市場。
  • 光谷買菜去哪兒?19家菜場已改造一新
    市場引進品牌滷菜、連鎖肉製品、海鮮產品等,滿足市民多元化需求。攤位智慧秤量系統,實時公示營業執照、貨品價格、農殘檢測情況等內容,保障市民食品安全和知情權。市場實行雨汙分流,使用溼垃圾就地處理設施,室內掃地機循環保潔,內外環境煥然一新。
  • 瑞安市全力改造提升農貿市場
    不僅是馬道菜市場,今年以來,瑞安市已有5家菜市場完成改造並開業,正在改造中的有15家,還有10家將於今年內開工,明年完成建設。農貿市場作為城鄉公共服務基礎配套設施,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工程已列入瑞安市「十大民生工程」和市重點項目,並於今年列入瑞安市「十大責任捆綁」工業經濟年度任務,瑞安市市場監管局立足自身職能,全力助推農貿市場提升改造,切實增強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 三餐幸福感,四季煙火氣 鎮江菜市場的升級之路
    民以食為天,菜市場的「一舉一動」關乎百姓的「一餐一食」。對於鎮江市民來說,和菜市場息息相關的「一日三餐」不僅關乎小康生活,更體現城市管理者的治理智慧,小到菜市場的整潔與否,大到整體規劃布局,從「菜籃子」折射出的是百姓生活的獲得感、幸福感。
  • 買菜有小票 掃碼可溯源
    買菜支付後,智能電子秤列印出小票,掃描上面的二維碼可溯源。記者 胡英華攝高淳超市化智慧菜場亮相,可線上交易(記者 胡英華) 環境整潔明亮、產品歸類有序,每個攤位上均配有電子屏,並提供購物小票……高淳區北漪路的北漪市場完成智慧化升級改造後,26日正式開業,不僅可實現農產品溯源,還能實現線上交易、送貨上門等。
  • 武漢318家農貿市場完成改造 「顏值」「內涵」雙提升
    改造後的惠濟菜市場 張芹 攝中新網武漢10月19日電 (記者 張芹)在19日下午武漢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發布會上,武漢市副市長徐洪蘭介紹,該市425家農貿市場實施改造318家,因不符合城市規劃、不具備改造條件關、停、並、轉10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