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安徽」彩車攜「匠心獎」回家 將在安徽博物院新館展示

2021-01-07 安徽網

(記者 張理想)10月9日晚,參加國慶盛典的「美好安徽」彩車啟程返回家鄉,並帶回由慶祝大會服務保障和群眾遊行指揮部頒發的國慶70周年群眾遊行地方彩車「匠心獎」。

滿載7000萬江淮兒女的奮鬥成果,滿載7000萬個對偉大祖國的深情祝福,10月1日上午,盛裝亮相的「美好安徽」彩車緩緩駛過天安門廣場歡樂的海洋,接受祖國和全國人民的檢閱。「美好安徽」彩車集合黃山、迎客松、徽派建築等地方元素,展示鳳陽花鼓、黃梅戲等多彩皖韻,呈現農村改革發源地小崗村、科技創新成果智能語音機器人、脫貧致富金寨大灣村、水清岸綠新安江等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建設的成就。10月2日至7日,「美好安徽」彩車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進行展示,受到世界各地遊客的青睞。

安徽彩車專項工作領導小組相關負責人介紹,「美好安徽」彩車抵達合肥後,經過一周左右時間組裝、調試,將在政務文化新區安徽博物院新館向全省人民展示。

據悉,慶祝大會服務保障和群眾遊行指揮部從創意構思、製作技術、藝術效果等方面,組織專家對地方彩車進行評選,11輛彩車獲得「匠心獎」,12輛彩車獲得「華美獎」,11輛彩車獲得「創新獎」。


相關焦點

  • 「美好安徽」彩車 明天起將在安徽博物院新館東門廣場公開展示
    驚豔亮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的「美好安徽」彩車已回到合肥。為了讓更多人一睹彩車風採,經過一周左右時間的組裝、調試,10月18日起彩車將在安徽博物院新館東門廣場公開展示。據悉,「美好安徽」彩車長15米、寬6米、高10米,集合了黃山、迎客松、徽派建築等鮮明的地方元素,展示了鳳陽花鼓、黃梅戲等多彩皖韻,呈現了農村改革發源地小崗村、科技創新成果智能語音機器人、脫貧致富金寨大灣村、水清岸綠新安江等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建設的成就。這輛滿載7000萬江淮兒女奮鬥成果的「美好安徽」彩車獲得了國慶70周年群眾遊行地方彩車「匠心獎」。
  • 安徽博物院發布國慶參觀攻略 恢復免費講解時間段服務 - 安徽網
    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2020年10月1日至10月8日,安徽博物院新、老館正常開放,開放時間為9:00至17:00,16:00停止入場。10月9日(周五)閉館。參觀預約1. 實行網絡實名制預約參觀,目前僅接受散客(個人)預約,暫停旅遊、遊學等團隊接待。
  • 美好安徽 迎客長三角 | 安徽將攜全省美景來滬邀客
    金秋九月,2020年安徽文化旅遊系列推介活動即將拉開序幕,首站推介活動將於9月23日在上海舉辦,安徽攜全省美景來滬邀客。美好安徽將為長三角帶來哪些新意與心意呢?小編先帶您一睹為快吧!「走進安徽發現美好」、「印象安徽遇見美好」、「禮遇安徽感受美好」三個篇章,在全方位多角度的向長三角遊客推介安徽文旅資源之外,還將帶來最有誠意的安徽文旅「福袋」。
  • 安徽博物院參觀預約事項調整公告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安徽博物院 尊敬的觀眾朋友們: 根據疫情期間旅遊景區防控要求,我院現對最大承載量進行公示,同時從即日起對每日限流人數進行調整。
  • 安徽博物院一日遊
    安徽 博物院是國家一級博物館,為省級綜合類博物館,館藏文物21.8萬餘件,4A級旅遊景區。五月份回程途徑 合肥 ,趁機參觀了一下 安徽 博物院和旁邊的地質博物館。安徽博物院安徽 博物院新館位於 安徽 省 合肥 市 懷寧 路268號,在 合肥 老城的西南面,建築造型體現了五方相連、四水歸堂的徽派建築風格。
  • 故宮養心殿文物精品「移駕」安徽博物院
    【解說】近日,由安徽博物院、故宮博物院聯合舉辦的「故宮養心殿文物精品展」,在安徽博物院新館二樓展廳正式亮相。中正仁和殿、三希堂、東暖閣和佛堂四處場景,重現了養心殿昔日的輝煌景象,帶領觀眾「穿越」時空,近距離欣賞不一樣的養心殿,觀察、體驗皇帝繁忙的生活,了解明窗開筆、垂簾聽政等發生在養心殿的歷史故事。
  • 安徽博物院八大「鎮院之寶」——「八大國寶」
    安徽,地處江淮之間,周連六省,歷史上深受中原文化、楚文化、吳越文化等影響。當然深處徽州文化圈之中,古老的徽州文化也深深生長於它的文化血脈之中。古老的青銅文明,獨具地域特色的徽州文化,雅致的紙墨瑰寶等等,安徽博物院帶我們進入了一個曾經古老輝煌的過去時光。安徽博物院由新舊兩個展館組成。舊館建成於1956年,蘇式建築,位於合肥市安慶路。新館建成於2011年,徽派建築風格,古樸典雅,位於懷寧路。
  • 「遼寧彩車」回家啦
    今年國慶節,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群眾遊行中,以「展翅騰飛」為主題,被網友親暱稱為「老鐵要騰飛」的遼寧彩車成為一大亮點——巨輪造型的彩車「劈波斬浪」,船首的巨大機器人「振翅待飛」,將遼寧形象展現得淋漓盡致,呈現了遼寧振興發展新成就。
  • 安徽博物院新館位於合肥市政務新區懷寧路268號,北臨天鵝湖
    安徽博物院1 劉玉超 攝 2019年08月29日安徽博物院2 劉玉超 攝 2019年08月29日安徽博物院3 劉玉超 攝 2019年08月29日安徽博物院4 劉玉超 攝 2019年08月29日安徽博物院5 劉玉超 攝 2019年08月29日安徽博物院6 劉玉超 攝 2019年08月29日安徽博物院
  • 第三屆「美好安徽」攝影大賽獲獎作品展示
    第三屆「美好安徽」攝影大賽獲獎作品展示 中安在線   2019-08-02 08:35:00      編輯:付剛
  • 探訪安徽博物院「鎮館之寶」——金節
    原標題:探訪安徽博物院「鎮館之寶」——金節:經商持金節 通關可免稅每一座博物館,都是民族文化基因的寶庫,每一件文物的生命軌跡都讓人為之嘆服。前不久,中央電視臺的《國家寶藏》節目再次讓文物走進大眾視野,多件國寶重器的前世今生展示在世人面前。
  • 美好安徽 迎客長三角 ——2020年安徽(南京)文化旅遊推介會成功舉辦
    推介現場還邀請了來自江蘇的旅遊達人,分享了他們印象中的安徽,用親身體驗帶領大家身臨其境的感受了一場別樣安徽之旅。活動現場還設置了主題線路宣傳展示、文創非遺展示等環節,全方位、多角度的向大家展示安徽豐富多彩的文化旅遊資源
  • 參加國慶遊行的臺灣彩車,落地廈門展示!具體位置在……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宣傳局局長、新聞發言人馬曉光在儀式上致辭,並將彩車鑰匙交給廈門。廈門市委副書記陳秋雄、副市長韓景義參加儀式。廈門(集美)閩臺研學旅行基地前廣場成為臺灣彩車的固定展示地點。彩車從設計到製作,每個環節都充分凸顯「人圓、夢圓」的美好意境,寄寓了兩岸同胞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推進祖國和平統一而共同奮鬥的堅定信心。
  • 三峽博物館館藏花鳥畫12月17日起亮相安徽博物院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2月17日,「自然的吟唱——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館藏花鳥畫藝術展」在安徽博物院新館五樓開展。中國花鳥畫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一脈相承,它浸透了深厚的人文精神。晚清至民國時期的「海派」,把詩、書、畫一體的文人畫傳統與民間美術傳統結合起來,又從古代剛健雄強的金石藝術中汲取營養,描寫民間喜聞樂見的題材,將明清以來大寫意水墨畫技藝和強烈的色彩相結合,形成雅俗共賞的新風貌。「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 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調研安徽文物工作
    記者從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廳獲悉,12月7日至10日,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一行深入安徽調研文物工作。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省長李國英會見劉玉珠一行。安徽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郭強,副省長王翠鳳,副省長、阜陽市委書記楊光榮,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袁華等先後參加會見和實地調研。
  • 安徽文旅來滬推介 向長三角居民發出「皖美之約」
    美好安徽,迎客長三角。9月23日,2020年安徽(上海)文化旅遊推介會隆重舉行,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廳攜全省精品文化旅遊資源,向長三角居民發出皖美之約。 推介會通過全省及各市文旅資源推介、達人旅行分享、主題線路宣傳展示、文創非遺展示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的向大家展示安徽豐富多彩的文化旅遊資源。
  • 安徽博物院「紅馬甲」獲全國表彰
    獲獎證書榮譽證書2018年,安徽博物院圍繞「弘文博物頌歷史 志願奉獻傳愛心」主題,成立了安徽博物院志願者「服務基層行」歷史文化宣教項目團隊,立足博物院院藏特色展品和安徽紅色革命歷史文化資源,赴全省各地中小學校、企事業單位、鄉村街道社區等開展「弘文博史—服務基層行」安徽歷史文化宣教志願服務活動
  • 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禮⑬——安徽「十三五」人力資源和...
    支持新就業形態發展,取消靈活就業認定證明,將靈活就業人員納入公共就業服務範圍,提供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每年安排2000萬元用於職業培訓獎補,年均獎補各類培訓機構300餘家,獎補面保持在25%以上。二是勇闖新路發展技工教育。推動技工教育機制政策創新,在全國率先建立公辦技師學院財政生均撥款制度,率先實施新技工系統培養民生工程,率先出臺企業興辦技工教育的支持政策,全省技工院校招生實現「五連增」,在校生規模從「十二五」末的4.5萬人壯大到目前的19.2萬人,穩居全國前五。
  • 安徽十大特產,這些特產很適合帶回家!
    安徽十大特產,這些特產很適合帶回家!安徽省氣候宜人,景色秀美,是旅遊的好去處。在遊玩安徽,欣賞美景的過程中,也不要錯過這些安徽的特色產品,帶回家和家人朋友們一起品嘗吧!胡玉美蠶豆醬安徽安慶名產胡玉美蠶豆醬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追溯其源,還是在二十世紀之初,胡玉美醬園鑑於蘇皖人畏於川醬之辣,在仿製川醬的基礎上加以改進,摸索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完整的制醬方法,釀出辣味不重、味道鮮美、更適合長江中下遊地區人們口味的蠶豆醬。既可作家常佐餐、宴席素菜,又便於旅途攜用,因而廣受好評,暢銷四海,歷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