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臨近,作為節日的具象化載體,月餅也迎來了銷售旺季。除了傳統月餅生產企業外,今年,越來越多文創企業跨界月餅市場。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敦煌博物館等眾多博物館組團進軍月餅界,各式文創月餅扎堆上市,不僅拼口味、拼顏值,更是拼文化。在紹興,文創月餅也悄然興起,為中秋月餅市場帶來新鮮感的同時,也激起了紹興文旅市場層層漣漪。
熱賣的文創月餅
上周,蘭亭景區自營文創品牌「蘭亭的故事」與紹興本土蛋糕品牌「新天烘焙」在線進行了一場題為「感受書法烘焙的溫度」的直播活動,聯合推廣兩者的跨界融合產品——蘭亭映月月餅禮盒。短短一小時,2000盒月餅禮盒銷售一空。
記者看到,蘭亭映月月餅禮盒外包裝的正中央就是紹興蘭亭的標誌性景點——蘭亭碑亭。打開禮盒,每一個月餅的外包裝上也都繪有蘭亭各景點的圖案。紹興蘭亭景區管理有限公司宣教部工作人員胡安娜告訴記者,「蘭亭的故事」自2016年成立以來,已孕育出「書法系列」「蘭系列」「竹系列」「鵝系列」「曲水流觴系列」等七大類千餘種產品。這些產品不僅融入了蘭亭元素,而且形態萌動,意趣萬千,讓蘭亭文化穿越千年後更接地氣。「不過,『文創+月餅』這樣的跨界合作,還是第一次嘗試。」她說,這款極具紹興特色的文創月餅一經推出,就廣受好評,「現在,不少線下門店已銷售一空了。」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今年中秋前夕,我市不少文創企業巧借紹興本土文化旅遊資源,推出了主題多樣的文創月餅。紹興吾是匠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文創產品設計企業,專業從事文旅產品設計開發。從今年4月開始,公司就在為中秋月餅忙碌著。「許多客戶來問有沒有特別一點的月餅,我們就在想不妨自己設計一款。」總經理鮑其佳說。文創企業做月餅,不僅要在月餅品質上下功夫,更要在月餅包裝上拼文化、拼創意。「吾是匠」推出的月餅禮盒以浙東唐詩之路為主題,外包裝上印有唐詩之路的經典詩詞。「月餅吃完後,禮盒還可以重新組裝成支架,實現循環利用,避免包裝浪費。」鮑其佳說。
百搭的跨界月餅
除了「文創+月餅」的組合外,今年,紹興中秋的月餅市場還湧現了聯名月餅、企業跨界合作月餅等多種形式。紹興農創客推出了「越州有禮」中秋禮盒,將平水日鑄茶、紹興青瓷、山花蜜、藍莓果酒等特色產品與月餅組合;紹興聖塔酒業則研發出了黃酒月餅,實現了月餅和黃酒的跨界融合。
「文創企業、黃酒企業等紛紛跨界月餅市場,推出自己的月餅產品,在賦予消費者更多選擇權的同時,也為企業找到了新的銷售增長點,應該說這是一種非常可喜的現象。」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旅遊專業教授梁雪松認為,這些創新模式為月餅市場注入了新鮮空氣,也有利於這個產業的良性競爭和健康發展。今年,故宮博物院與北京稻香村合作推出的故宮中秋月餅禮盒,線上銷量已達1.1萬盒。「文創既能讓傳統文化走進生活、融入日常,又能激活當地的旅遊文化市場。」他說,這些極具紹興文化特色的月餅禮盒,將成為城市的推廣大使,有效吸引遊客。
在紹興工業設計基地負責人汪芳看來,月餅本身就帶有強烈的文化屬性,團圓是亙古不變的主題,把紹興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內涵融入到月餅創意設計,推出文創IP結合的月餅,極大地拓展了月餅的文化和社交屬性,更吻合年輕人消費需求,提升了月餅的情感價值。但對於文創月餅、聯名月餅、企業跨界月餅等,汪芳喜中有憂。「月餅產品的賣點不止在於包裝,更在於食品品質和文化內涵。文創月餅想要走得更遠,不應只是『湊熱鬧』,而更應該做優品質、做深文化,成為當地文化旅遊的舌尖名片。」她說。
信息來源:紹興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