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幫助別人要有原則,不要讓對方覺得理所當然

2020-12-15 墨書國學

本文由【易論】原創,品讀《易經》智慧,學習古人文化。

我們都聽過這樣一句話:一把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

一把米雖然說資助雖少,但是救人於困難之中,對方一定會感激,有的時候送一鬥米給別人,也會使人貪得無厭,最後自己幫助了別人,還沒有落到好的結果,所以幫助人不但要看對象,更要看幫助的方式。

曾經有一個母親的女兒,出嫁之前母親就告訴女兒:「到了婆家之後,你一定要記得幹活做事,但是不要一直去做事。」

母親擔心女兒一直在那邊幹活,婆家會認為這個媳婦兒天生就是這麼勤快,對她做的事情也不會記在心裡,反而會有更高的要求。

在現實生活中就是如此,有很多媳婦結了婚之後在家裡一直勤快,婆婆從來不看在眼裡,有一天做的不夠好的時候,婆婆反而還挑刺。

所以勤快要有原則,做好事也要講究適度,否則對方一定不會記著自己的好,反而會有更多的要求,在生活中經常出現當你第一次幫了別人之後別人感激不盡,但第二次再幫他的時候,他感恩的心理不但會淡化,反而會養成一種依賴性,甚至對於你的付出當作理所當然。

古時候有兩戶人家是鄰居,兩家人關係都不錯,相處得非常和諧,兩家人以種田為生,一家富裕一些,一家窮困一些。

有一年荒災,眼看窮困人家就要餓肚子了,富家人因為有餘糧,就給窮困人家送了一升米,因為這一升米,窮人家非常感激富家人。

等過完年之後,窮家發現自己糧食又斷了,又到富人家去借糧,富人再一次表現大方,又借了一升糧食給窮家,窮人家回去琢磨了一下之後,感覺這些糧食雖然說夠吃一段時間,但是明年的種子不夠,於是就抱怨起來。

後來富家人知道了之後就非常生氣,心想:「我白送給你那麼多糧食,不僅不感謝我,還到處說我壞話。」於是斷絕了和富家的來往。

一個人在饑寒交迫的時候,得到一把米可以解決生存問題,自然會感激不盡,但是如果你持續的給他,就會養成一種依賴性,他會覺得理所當然,還會把你對他的好當成心安理得。

這個時候當欲望被逐漸放大時,稍微有一些做得不夠好,對方反而會挑三揀四。

《易經》之中有一句話也給了我們同樣的提示,《易經》之中的損第卦之中有這樣一句話:九二:利貞,徵兇。弗損,益之。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九二:吉利的卜問,徵伐他國則兇。不能減損他,要增補他。《象傳》之中說:九二爻辭講「吉利的卜問」,是因為九二之爻居於下卦中位,就像人行事處於守貞。

九二屬於陽爻剛毅,在下卦中央,中庸不妄進,所以堅持正道有利,如果積極向外發展就會發生兇險,世上有許多與眾不同的人,往往並不了解這一道理。

這一句話給我們的提示,就是要掌握不損而益的道理,靈活運用,不可拘泥。

不要把你的善心被別人當作了理所當然,所有的幫助,應該讓對方有一種「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感覺,即便你不想貪圖對方的回報,但是也不能讓對方懷有抱怨的心理。

這樣才能堅持把好事做下去,在扶危濟困的路上要有原則,不要助長別人好吃懶做的貪慾,正所謂救急不救窮就是這個道理。

相關焦點

  • 不要把別人的好當成理所當然,別人總有疲倦時,你就會失去所有
    我不清楚朋友反感她的原因,不過聽朋友說完後,一方面覺得這位同學是在炫耀,另一方面覺得這位同學的男友真的愛她,才會讓她炫耀的資本。但我認真想想,發現這位同學有仗著男友愛她,太把自己當一回事的行為。這位同學不但要男友事事忍讓她,還要男友第一時間顧及她的感受,反正男友無論如何一定要讓她開心,讓她感到滿足,擁有一個美好的心情,否則的話就發洩心裡的不滿。
  • 不要把別人對你好,當作理所當然
    別把別人的好,當成理所當然有句俗話說得好:鬥米恩、石米仇。你一直對一個人很好,但是如果有一次沒有讓對方如願,換來的結果就是翻臉和生氣。很多人都是這個樣子,自己不求回報的付出,最後是真的沒有回報,甚至還會被人反咬一口。
  • 不要把別人對你的好,當成理所當然
    人生最可笑的是——把別人對你的好,當成了理所當然。這個社會普遍存在一個怪象,那就是你對一個人越好,Ta越不會珍惜,而且會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如果你不對Ta好了,或者沒有以前好了,那就是你的失職,可能會被對方罵成不是人,甚至於豬狗不如。你說可不可笑?也許是越容易得到的東西,人們越不會珍惜,越不懂感恩,所以才會出現這麼多的痴男怨女和愛恨情仇。現在有很多女人,整天不求上進,卻有一身的公主病。她們都理直氣壯地認為,我只負責貌美如花,花錢敗家就行了。
  • 不要把別人對自己的好都當作理所當然
    ,是珍惜這樣的一種感情;戀人之間,對你好,是認為你值得他的所有付出;親人之間,對你好,是因為你是他們的至親,是一種血濃於水的情感……你可以習慣他人對你的好,當然,也要試著以同樣,甚至更多的好去回報。但是,萬不可把別人對你的好都當作理所當然,因為,根本就沒有誰有這樣的責任或者義務去無條件的對你好。
  • 不要把別人對你的好當作理所當然
    不要把別人對你的好當作理所當然,因為沒有人會有那個義務理所應當的對你好,所以,不要在別人對你好的時候可以接受的心安理得。這樣,在你遇到困難的時候才會有人陪在你身邊,你才不會覺得落寞,覺得其實這世界還是疼你的給了你那麼好的朋友親人,在你開心的時候你的快樂才會有人分享,不然再好的快樂如果只是一個人自娛自樂,那這份快樂會是殘缺的,所以你應該珍惜你的朋友,因為這輩子能遇到個知心朋友親人,真的不容易,不是所有人都能用親人來稱謂的!
  •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很多人把別人對他們的好,當成理所當然
    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很多這樣的人,受了別人的恩之後,他們逐漸忘記了感激,把別人對他們的好,當成理所當然。原來小夥交了女朋友,要省吃儉用為將來考慮了。乞丐聽完大怒,說:你竟然拿我的錢去養別人!這說明什麼?說明你長期對一個人付出,他就慢慢接受並且當成自然,一旦你停止付出,他不但不感念你從前的恩情,反而像是被侵佔了利益,要跟你反目成仇。
  • 《易經》:「大恩養仇人」,與這3種人關係再好,也不要施以大恩
    很多事情,看似是很不讓人理解的事情,但其實是有跡可尋的。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盡心盡力去幫助別人好多次,不但沒有得到感激,還被怪罪是太小家子氣。 而當你很有限的幫忙一兩次,往往能讓對方念念不忘。這就是俗話"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所體現的道理。
  • 別人的幫忙並不是理所當然,學會以禮待人
    哪怕別人對自己的幫助是極其細微的,但是只要對方用了心,那也是一種關愛,一種恩賜,我們不能對此視而不見。相反,要想獲得良好的人際關係,我們就應該對任何一次幫助心存感恩。現實生活中,總是有那麼一些人,他們覺得別人提供幫助是理所當然的,甚至對別人的幫助不以為然,沒有微笑,甚至連一句感謝都沒有。長此以往,不但別人幫助你的積極性會減弱,而且會被你的態度傷害,從而漸漸地疏遠你。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用感恩的心對待別人的幫助,以禮待人,在別人對你提供幫助後,應適時地表示感謝。
  • 別讓自己的善良變成別人眼中的理所當然
    擁有一顆善良之心是人最美好的品德,我們總在內心小心地呵護著它,渴望它能發光發亮,溫暖我們至親至愛的人,溫暖需要我們幫助的人。然而,善良是有界線的,我們應該有自己的判斷。一味地對別人善良是愚昧的,因為沒有界限的善良往往會成了別人眼中的理所當然。人與人之間,不要盲目的扭曲善良的定義。最簡單的道理,對於親朋好友間的互幫互助,我們要知道,在他們有需要時我們善良的伸出援手幫助他們是出於情分,而不幫是本分,所以不要總自責於自己沒能幫上忙而感覺自己不近人情,這是一種極其扭曲善良本質的想法。
  • 請不要拿別人對你的好,當做理所當然
    甲某不解:「我的糖我喜歡給誰就給誰,我之前對你的好,請你不要覺得理所當然,我並不欠你的。」說得都好啊,甲某對乙某的好是情意,他有權利對任何一個人好。但是並不欠乙某的,從人性上說,乙某有點過去自私了,甲某對他的好,他並沒有含一顆感恩的心來對待,反而覺得是甲某理所應當的事情。老話也說過:鬥米恩升米仇。
  • 對一個人好從來都不是理所當然,不要接受對方給自己的敷衍
    因為看重對方,所以一直退讓;因為在乎對方,所以一直討好,到了最後,一旦你開始收回這些好,對方就會覺得是你變了。可是對一個人好從來都不是理所當然,如果他學不會珍惜,就要自己學會收回。不要接受對方對自己的敷衍,不要寵壞了他,你的好要給願意互相的人。
  • 別把對方的付出,當作是理所當然
    同事一直以為,既然對方那麼愛她,就會無條件包容她,一直對她好,只是不曾想,當她又一次冷落男人,不接電話不回消息,跟別人在外面瘋玩後,男人非常堅決地跟她分了手。感情中,被偏愛的人往往總是有恃無恐,會習慣性地就把對方的付出,當作是理所應當,殊不知,這個世界上,並沒有任何感情,是理所當然的。並沒有人,天生就有義務對你好。
  • 別錯把他人對你的好,當做「理所當然」,沒人有義務幫你
    要知道,在這次之前,我已經「免費」幫這位朋友修改了不下五次文章。萬萬沒想到,最終竟然因為一次遲疑,而惹他生氣了。02 別錯把別人的幫助,當做理所當然。可能是因為平時的幫忙太過於周到了,以至於後來一次不完美,對方就覺得不滿意。可是,在這個世界上,朋友幫你,你不是應該感激對方嗎?為什麼反而覺得理所當然了呢?很多人都沒有認清這一點,覺得朋友之間幫你是理所當然,不幫才是不仗義的行為。
  • 愛是需要有回報的,不要把別人的好當成理所當然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幸運,但是時間長了我們就會發現,這樣的愛情好像大多數人最後都錯過了。我們常常把別人的好當作是理所當然的了,久而久之就習慣了,動不動還會對別人發脾氣,那個人會無限制地遷就我們。愛是需要有回報的,我們不能因為別人一味地付出當成理所當然,遲早有一天,我們會為我們的這種行為付出代價的,當真正失去了就真的不會再回頭了。我們常常在想,當初其實他並沒有那麼糟糕,只要自己再付出一點點,自己再多一點包容,說話不要那麼決絕,情況就真的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了。
  • 別把別人對你的好當成理所當然
    生活中的你可能很善良,時時處處為別人著想。看別人瘦小,怕她身體吃不消,工作時總是習慣搶著多幹一些,專挑重的、累的、髒得幹,哪怕晚上到家四肢酸痛,渾身無力,覺得只要能幫別人分擔一些,累點沒什麼。覺得一切都是你應該的,一旦你拒絕,他們就會不高興,反而理直氣壯的覺得你變了,要跟他們做對,因為你一直默默地付出著,在他們眼裡已經習慣了那個時刻為別人著想的你,一切都成為理所當然。你或許很大方,對朋友總是慷慨解囊,出去遊玩、吃飯總是搶著買單,朋友缺錢有難處時,不管自己有沒有,借錢也要給他們,覺得朋友就要講情義,不分你我。
  • 愛情心理學:你對他越好,他越覺得理所當然
    陳奕迅有首歌唱道:「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因為被偏愛,所以習慣了別人對他的好,因為一直在享受別人的付出,所以可能忘記了付出的那個人有時也需要關懷。如果對方同樣在乎你,那是你的幸運。況且,你習慣了付出,終有一天,你覺得不那麼心甘情願的時候,對方沒有任何回饋的時候,心裡會產生落差,你總有累的時候,而這個時候,你在乎的人也會慢慢地疏遠你。我們都說,愛一個人別愛太滿,過多地在乎對方,而忘記了愛自己,這是最可惜的一件事。
  • 漢隆剃刀原則:不要惡意揣測別人!
    這就引出了我們要說的「漢隆剃刀原則」。基本背景:漢隆剃刀原則是一個非常有用的思維模型,其最佳的概括方式就是下面這句話:永遠不要把完全可以選擇忽視的事情解釋為惡意。和奧卡姆剃刀原則(點擊可跳轉)一樣,漢隆剃刀原則對於迅速決策和認知的發展來說都是一套非常有用的工具。在我們每日的生活中運用漢龍剃刀原則能夠使我們與別人建立更好的人際關係,減少妄斷並提升理性,漢隆剃刀原則幫助我們在懷疑中受益,變得更具同理心。通過這種方式,漢隆剃刀原則的價值在人際關係和商業往來之中得以體現。
  • 易經:人生有兩種不要臉的「朋友」,不可深交,敬而遠之才是上策
    所以朋友對人生的成敗和發展具有很大的影響,但很多人卻缺乏識人的慧眼,總是在經受欺騙或損失之後才能看清對方的真面目。易經提醒:人生有兩種不要臉的「朋友」,不可深交,敬而遠之才是上策一、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釋義:一見到有錢的人就阿諛奉承之人,最可恥。
  • 易經智慧:人到50歲,這兩種「親戚」就不要來往了,謹記避而遠之
    不知道感恩的親戚,就不要來往了常言道:「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我們應該是這樣的人,畢竟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別人幫了我們一把,那麼我們就應該時刻牢記在自己的心裡,直到合適的時機,然後努力回報別人。親戚之間也應該是這樣,雖然說親戚之間應該互相幫助,但是親戚之間也是需要遵守一定的社會交往規律的,而這就是我們有親戚的時候,請求別人幫助的時候,滿嘴的美德和道德,事情過後就是把別人的好處忘得是一乾二淨。
  • 別人對你的好是相互的,從來都不是理所當然
    生活中,總有一些人把你對他的好當作理所當然的。一但不幫忙或者做得不夠好,便開始埋怨甚至責備。有一個朋友,說自己沒錢,讓我請她吃飯。想著都是好朋友,也就無所謂。有一次,我們去吃火鍋,最後我付的錢。本來想著就算了,但她說了句,現在月初,你肯定有錢,這火鍋你就請我吧。雖然有準備請的意思,但從她這裡聽到,我還是有點不舒服了。請客沒啥問題,但我請客沒問題,但你一種我請你是理所當然的樣子是怎麼回事?後來,我把付款帳單發給了她,說AA。她把錢給我了,也沒怎麼理我,我也沒跟她說話,就成了陌路人。因為是朋友,我對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