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這個星期,不少人很關心的一件事就是:我的雙十一快遞到哪了?這兩天,重慶一輛滿載著2噸自熱方便火鍋的貨車在運輸過程中突然起火,就讓不少喜歡吃自熱火鍋的消費者捏了一把汗。雖然目前,起火的原因還在調查之中,不過,這輛起火的貨車也讓「自熱火鍋」這個網紅食品的安全性再次引發了爭議。
近日,重慶市潼南區往太安方向的246國道上,一輛載有2噸自熱方便火鍋的貨車突然起火。事故發生後,當地立即組織24名消防員和3輛消防救援車趕赴現場。
消防員:它為啥起火啊?
貨車司機:不知道,我開著開著,別人喊起火了,我才看到了。
為了防止陰燃,消防員用水槍對貨箱、油箱等部位進行冷卻,並將燒壞的方便火鍋鏟下貨車。目前,該事故未造成人員傷亡,起火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事實上,有關自發熱食品的安全性此前就曾引發不少爭議。在這段網絡視頻中,消費者就因使用自熱火鍋,引發燃氣報警器持續報警。
消費者蔡先生:吃個火鍋,還報警了。
生產廠家表示,煙感器報警是因為發熱過程中產生的微量氫氣。
發熱包生產廠家負責人:那個是沒關係的,因為你想,如果說,現在那個東西很危險的話,它現在市場上也不可能那麼火。
專家表示,自發熱產品通過發熱包內的生石灰、碳酸鈉和水反應快速放熱,提供最初的熱量,再通過鐵粉、鋁粉、鎂粉持續氧化放出熱量,在使用過程中達到氫氣的爆燃極限值後,有可能帶來爆燃的風險。除此之外,使用後的發熱包應避免與水再次接觸,按有害垃圾分類處置。目前,我國的民航系統已經全面禁止攜帶自發熱產品上飛機。10月1日,廣西出臺的鐵路安全管理條例也明確規定,禁止在動車上使用自帶加熱的食品。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