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老外為什麼不去小蠻腰去陳家祠?陳家祠為什麼叫書院?

2020-10-04 旅遊醉客

足足600米高的小蠻腰,作為全球第二高塔,廣州網紅地標,各種火熱!可是來廣州旅行的,老外不去小蠻腰,而是陳家祠,這是為什麼呢?

逛陳家祠時,經常可以看到成群的黑人老外,還有白人老外。

陳家祠,明明是祠堂,為什麼叫陳家書院?如果是祠堂,為什麼盡然佔地面積達1.5萬平方米,相當於安徽胡氏宗祠8倍那麼大?

為什麼有人說:陳家祠會一座呼吸的大房子?

你是不是和我一樣充滿困惑?

1、古祠堂

先說說古祠堂。去古城多了,你會發現祠堂都是很漂亮的,也極具特色,一個姓氏家族的榮耀之所,祖先們群居之所。在明清,等級最高的祠堂——太廟,那是皇家姓氏神居之所。在民間,恐怕整個大中國最豪華的祠堂,要屬陳家祠。傳統的祠堂核心功能,家在於族祭祀祖先,子孫婚喪壽喜。其實祠堂還有教學功能,古代稱讀書的地方叫「塾」,最早的「塾」就在祠堂。通常都位於祠堂大門外兩側,分別叫「門外東塾」和「門外西塾」。

每一座祠堂,都承載著一個家族的故事,承載這一個姓氏家族對於家的依戀與寄託。但是似乎放眼世界,沒有一個地方能超過嶺南對於祠堂的重視性,尤其是明清時期。清嘉慶時期的《澄海縣誌》裡說:「大宗小宗,競建祠堂,爭誇壯麗,不惜資費。」

歷史上,家族祠堂發軔於何時,無確切的文獻記載可考。一家一姓的宗族祠堂,可能和宋代儒學復興有關。

祠堂最為家禮執行的最重要場所。剛開始,祠堂應該是名門望族的私有物,也像是顯示榮耀之所,所以《知否知否應是紅肥綠瘦》裡反覆出現顧廷燁家的顧氏宗祠,更像是一個家族族規的執行及監管機構,名門望族的家教監管中心。

隨著宗族觀念在明清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普通人開始重視自己的家族身份了,祠堂於是「飛入尋常百姓家」,比如廣州陳家祠、安徽胡氏宗祠、晉祠的王家宗祠。

2、陳家祠為什麼叫陳家書院?

陳家祠,門匾上寫著「陳家書院」,實際上是廣東省陳氏的合族祠堂,由廣東七十二縣的陳氏族人捐資而建,供奉先祖牌位,舉行春秋祭祀,頒發「胙金」,同時為廣東陳姓子弟到廣州參加科舉考試的讀書和生活提供所需的場所。

陳家祠建於清光緒十六至二十年(1890-1894年),由黎巨林設計。整座建築坐北向南, 佔地1.5萬平方米,主體建築為6400平方米。三進五間、九堂六院八廊,各自獨立,共19座建築組成。陳家祠以其巧奪天工的裝飾藝術而聞名,匯集了嶺南民間建築裝飾藝術之大成,代表"三雕、三塑、一鑄鐵",被譽為百粵冠祠。其核心建築「聚賢堂」,用於組人春秋祭祀或議事聚會。

當年僅僅是為了買土地,就花了花去了銀元21691元3毫8仙。這麼多錢,誰能拿的出呢?實際上當時採取了方式就是陳姓家族內部集資的方式,由當時地位很高的倡建者陳蘭彬、陳伯陶等清末名流來發起,但是國內不夠,結果海外陳氏也響應。於是就有了「題捐」這種方式——祠堂內出資購買祖宗牌位。所以,在陳家祠的後進大廳的金柱上有這麼一副楹聯,當中寫有「合七十二縣宗盟共守不外仁義兩言」的字樣,落款為「三水西村房聚星堂」。由此可見,建造陳家祠的資金來源於加入書院的各房族人的「題捐」,誰出的錢多誰排在前面!

還有個說法「天下李、廣東陳」,曾經有人口普查發現,廣東的陳姓最多,可見陳姓這個大家族有多大。

陳家祠為什麼叫陳家書院?究其原因,清朝時,官府認為這些合族祠合資而建,以出資多寡決定牌位座次「不循天理,,唯利是圖」,不符合國家禮制,官府禁祠。如《嘉應州志》所記:「奉光緒元年廣東布政史(使)、按察史(使)為出示嚴禁事,查核城內有祠宇八十五處,坐向款式,逐一載明清冊,詳稟立案,嗣後各族不得糾眾添建祠宇,致礙民居等情。光緒八年又能經前牧陳公善圻出示嚴禁慾造之祠宇,後亦無敢倡此舉者矣。」 不合規就得取締,從乾隆年間開時,官府一次又一次大規模的禁祠行動。為避開官府禁令,廣州城內各姓氏祠堂便改稱書院或書室。故,陳家祠又叫陳家書院。

3、陳家祠,為什麼是一座會呼吸的大房子?

陳家祠,最有代表性的廣州民居,陳舊的有歲月雕琢的痕跡;精緻的,每一磚一瓦,每一塊飾件,每一扇木門,每一個門框窗框,都難掩蓋金錢堆砌的昂貴,以及文化沉澱下的豐富心理戲,這些構築了名門望族的奢華典雅的氣場。

陳家祠,第一好看是脊飾

陳氏書院正門兩邊的外牆上屋頂厚重的脊飾,讓人看的眼花繚亂,《梁山聚義》、《梧桐杏柳鳳凰群》故事群等6幅大型磚雕,沒進門就從氣勢上壓倒一切的壯觀。

沿著兩側幽深的連廊細看,三大殿六庭院,看不盡花花綠綠的屋頂雕飾,福祿壽如《群仙祝壽》、《加官進爵》、《八仙賀壽》《虯髯客與李靖》、《麻姑獻酒》、《雅集圖》被請上屋頂,「粵秀連峰」「夜遊赤壁」也統統被請上屋頂,你會發現屋頂是仙人群、英雄群、榜樣群的工作場所。

陳家祠脊飾,上層為陶塑,下層為灰塑。

祠堂陶塑脊飾,共計11條,規模最大的要屬聚賢堂,長27米,高4.26米(加灰塑),共224個人物。

灰塑3000米,5年一修,一種會呼吸的工藝。你可能以為灰塑只起到裝飾作用,其實裡面有很大學問,高高的灰塑能有效擋風同時,引起屋內熱氣流上升,促進屋內空氣流動和交換,所以一進屋相對會比較涼爽。

此外,廣州經常有颱風,如果沒有這高大的灰塑存在,很容易在颱風天屋頂的瓦片被颳走或者脫落。細品下來,你會發現嶺南建築每個構件、每個工序,都遵循著自然規律,都藏著人與自然的深層次科技點。

灰塑的材料,很生活,如稻草、糯米、桐油、鹽等。裡面是草筋灰,由稻草、石灰和沙等做成。灰塑溫度高時,裡面的稻草會向裡面壓縮,從而解決熱膨脹的問題。

陳家祠的房子都是青磚牆壁,青磚的特點就是透氣,冬暖夏涼,吸溼氣,能自動調節室內溫度和溼度,說白了自帶「空調」功能。

有人說去了怎麼沒覺得涼快呢,一方面廣州人太多,另一方面陳家祠遊客也多。

4、陳家祠還有什麼好看的?

來陳家祠,第二好看莫過於「獨角獅」,周身金色、獨角大眼,金色鬃毛、張嘴翹尾,神採奕奕、靈氣多變來形容。這也是灰塑哦~這種獨角,可是嶺南建築裝飾所獨有的,源自佛山一個民間傳說。

第三好看,要屬柚木屏門雙面鏤雕(木刻透雕)。

進了大門,面前長廊上的柚木屏門雙面鏤雕,細細雕著豐富的故事群「三顧茅廬」、「赤壁之戰」等20幅木雕,有「木刻鋼刀雕就的中國歷史故事長廊」之稱。

第四好看,聚賢堂前石露板欄板「鐵雕」,採用鑄鐵花式,共16塊鑄鐵欄板,雕成「龍鳳玉書麒麟」「九魚圖」「三羊啟泰」「雲龍吐珠」等。

第五好看,石雕。大門的一對石雕獅子,都是用一整塊石料雕刻。雄獅象徵權力,雌獅象徵子孫興旺。另一處經典也在聚賢堂月臺裝飾,月臺欄杆以各種花鳥、果品為題材,採用鏤空纏枝技法來雕飾。

鐵雕旁

石柱上端鑲嵌著一塊圓雕人物飾件,題材有「渭水訪賢」、「曾子殺豬」、「孔明智收姜維」 、「和合二仙」、「天姬送子」等,每組柱頭雕飾都含有一段精彩的故事。

陳家祠,還有哪些好看的,你肯定有看到更特別的,可以分享出來~

相關焦點

  • 羅盤帶我去旅行之陳家祠
    羅盤帶我去旅行之陳家祠陳子逸陳氏書院,又稱陳家祠。位於廣州的中山七路,坐地鐵就能直接到達。陳家祠是清朝末年廣東省所有姓陳的人捐款建造的。是廣東現存規模最大、裝飾最豪華的傳統嶺南祠堂式建築。總面積15000平米,主體建築面積是6400平米。於光緒19年落成。
  • 廣州旅遊有美食有白雲山的仙氣 還有小蠻腰的性感和陳家祠的傳承
    廣州對我來說可以是一場噩夢,猶記得2004年那次旅行,只能說是一場恐怖之行,給自己留下的印象超級差。第二次去廣州的時候是因公去哪裡出差,印象就有了很大的改觀,畢竟壞的遠去美好的終究會到來。也有了更多的時間靜下心來去感受這座城的美,在這裡給大家推薦我比較中意的去處。
  • 廣州古建築陳家祠
    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位於廣州市中山七路。陳氏書院籌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二十年(1894)落成,是廣東省各地陳氏宗族共同捐資興建的「合族祠」。其建立主要為參與捐資的陳氏宗族子弟赴省城備考科舉、候任、交納賦稅、訴訟等事務提供臨時居所。
  • 廣州文化名片,民間藝術的瑰寶——陳家祠
    陳家祠原稱陳氏書院,是廣東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裝飾最精美的中國清代宗祠建築。2002年陳氏書院以「古祠流芳」之名兩度入選「新世紀羊城八景」,被譽為「廣州文化名片」,成為嶺南地區最具文化藝術特色的博物館和著名的旅遊景點。
  • 陳家祠什麼時候開放?廣州陳家祠開放時間一覽
    陳家祠是中國清代宗祠建築,原稱陳氏書院。祠堂的每進之間既有庭院相隔,又利用廊、廡巧妙地聯接起來,共有九座廳堂和六個院落,祠堂的整體布局上下對稱,殿堂樓閣,虛實相間,氣勢雄偉。「聚賢堂」是陳家祠堂中軸線的主殿堂,也是陳家祠整個建築組合的中心,堂的正面是一座寬闊的石露臺,周圍用嵌有鐵花的石欄板環繞。
  • 陳家祠,廣州必去的景點之一
    陳家祠,始建於1890年,是廣東著名的宗祠建築,建築採用了大量的石雕、磚雕、灰塑、鐵鑄、繪畫、陶瓷,非常的精美,是嶺南文化的精髓,想了解廣東,就過來陳家祠看一看就對了。陳家祠裡面有很豐富的藏品,細細欣賞的話,一天也出不來,建議花個半天時間留在這裡觀賞這些文化的遺存,另外這裡還可以買到相當多的紀念品,比如有書法大師現場揮毫的墨寶,精美的瓷器、陶塑、玉器等等,小件很適合做手信。我個人感覺這裡是交通最方便的景區,陳家祠地鐵站一出來就是,票價也不貴,15塊,特別推薦,廣州必去的景點之一。
  • 廣州陳家祠:嶺南建築藝術明珠
    廣東廣州,薈萃廣東民間建築裝飾藝術之大成的陳家祠被譽為「嶺南建築藝術明珠」。(圖片來自東方IC)羊城新八景之一:廣州陳家祠。(圖片來自東方IC)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羊城旅遊景點之廣東百年陳氏書院(陳家祠)(圖片來自東方IC)
  • 2020年廣州陳家祠開放時間一覽
    門票:10元/人  陳家祠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以陳家祠為館址,成立於1959年,國家一級博物館。館址陳家祠(匾額題陳氏書院)落成於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是清代廣東各地陳姓宗族在廣州合資建造的合族祠,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2020廣州陳家祠國慶節開放時間是幾點?
    2020年中秋國慶假期期間,廣州陳家祠延長開放時間至18:30  陳家祠國慶節開放時間:9:00—18:30  為貫徹文化和旅遊部《關於做好2020年國慶節、中秋節文化和旅遊假日市場工作的通知》精神,深化旅遊及公共文化服務
  • 春節去陳家祠觀賞臉譜製作(2013)
    陳家祠:觀賞臉譜製作  時間;2月9日~2月15日  地點;陳家祠  2月9日~2月15日  門票八折。  年初三到年初六9:00~15:00,佛山木版年畫展示及現場製作。  怎麼去陳家祠?  1、公交前往:  附近公交站點:陳家祠、陳家祠總站(中山七路)  2、地鐵前往:  廣州地鐵1號線陳家祠站。
  • 美麗的廣州——去陳家祠和紅山村,一天之內遊玩城市的中心和郊區
    大家好,再過二十幾天就會迎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啦,又有幾天小長假了,想想都覺得高興呢,小編連睡覺都會笑醒呢,終於又可以給自己安排一個時間出遊啦,想想就覺得興奮呢,不過在此之前,小編也另外找了一天的時間和朋友來到廣州越秀區的陳家祠和花都區的紅山村遊玩了一下,深深地被這裡的景色給吸引了呢
  • 己亥冬至遊花城之三:陳家祠
    陳伯陶鄉試中了頭名當然就要進京參加下一年的會試,他就在廣州備考,結果因為家中變故沒有去成。這一下就耽誤了好幾科,一直到光緒十八年(1892年)才又有機會參加壬辰科會試。陳伯陶很早就在廣州上學,學校就在越秀山下,叫做菊坡精舍,老師是嶺南大儒、東塾先生陳澧。陳伯陶常在廣州流連,深感行動不便、坐臥不安、居無定所、食不果腹。
  • 廣州的陳家祠,是南方祠堂的代表,帶孩子來感受歷史底蘊!
    我相信很多旅遊愛好者都喜歡去網上推薦的一些當地最好的景點,這些地方當然是全市最有名的地方,但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多地方才人滿為患。所以我經常會刻意找一些當地人很少知道去玩的地方,但是真的很少。所以,周末的時候我還是趕緊看看廣州那麼多的景點吧。
  • 廣州陳家祠在哪買票?附購票入口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以陳家祠為館址,成立於1959年,國家一級博物館。館址陳家祠(匾額題陳氏書院)落成於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是清代廣東各地陳姓宗族在廣州合資建造的合族祠,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2020想去中國廣州旅遊景點:光孝寺,陳家祠,清真先賢墓,五仙觀
    元代以來,中國境內的穆斯林被稱為「回回」,因而這裡亦叫回回墳。明清中國學者稱伊斯蘭教義為「至清至真」,因而伊斯蘭教又被稱為「清真教」,其墓地理所當然地稱之為清真先賢古墓了。位於市區北緣桂花崗。傳說1300年前,伊斯蘭教始祖穆罕默德派其母舅艾比•宛葛士到廣州傳教,死後葬於此地,這座阿拉伯式陵墓,中空外圓,有門可入,在內誦經,聲音迥響,故有響墳之稱。
  • 陳家祠由來之謎成功破解(圖)
    周馨攝  本報記者 卜松竹 通訊員 黃淼章  昨日,廣州市接待遊客最多、人氣最旺的文物景點———陳家祠迎來了110年的壽誕。這座位於廣州中山七路,光緒十四年(1888年)籌建,光緒二十年(1894年)建成的絕妙建築,據稱是廣東72縣陳姓人氏合資興建的合族祠堂。歷經百年風雨,祠堂不但是陳氏族人緬懷先輩的聖地,更成為海內外遊客心目中的嶺南建築藝術集大成者。
  • 陳家祠並非廣東72縣陳姓合建(組圖)
    從《正座西第叄龕》排位圖中詳細開列的廣東省各府州縣可看出,1893年冬參與捐資興建陳氏書院的共有71個縣,而羅定、嘉應又另以「州」為單位捐資入主陳氏書院神位,赤溪也脫離新寧縣(今臺山)捐資入主陳氏書院神位,而廣西柳州也有2人捐資入主陳氏書院神位。  那麼陳家祠的楹聯中為什麼會出現「七十二縣宗盟共守」的字詞呢?有專家認為,「72」在中國是一個吉祥數目。
  • 廣州為什麼叫羊城,既靈異又甜美的城市
    可能羊城晚報很多人都知道,羊城其實就是廣州,那麼廣州為什麼叫羊城,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尤其是外地的人,對於廣州的羊城說法更是知之甚少,不過關於羊城的來源有幾個說法,不過都和羊區分不開,廣州在近現代時期是一個非常具有地位的國家,廣州的十大姓氏更加是聞名世界,不過廣州最著名的還是廣州的吃文化,很多時候,去廣州旅遊的人都是衝著那邊得美食去的
  • 嶺南特色人文建築,就在廣州陳家祠,體會人文風情的好去處
    在廣州老城當中有一座非常著名的祠堂名叫陳家祠,住在廣州老城本土的居民們時常以陳家詞來作為他們精神的支柱,因為這個地方的人文故事始終影響他們一代又一代的人。當我們進入廣州的老城區的時候,會看到當地有一個著名的學堂叫做陳氏書院,在這座著名的書院裡面仍然保留著最古老的建築物,以及建築物裡面始終擺放著曾經的舊屋,每當外地人前來此處遊玩的時候都會被這裡的舊物所震撼到,同時內心也會不由得萌發出對曾經歷史的崇拜與嚮往。
  • 陳家祠的悠久歷史!
    書院則是「私人或官府設立的供人讀書、講學的處所,有專人主持」⑤。廣州城內的這些合族祠並不符合書院的概念。以陳家祠為例,陳家祠堂建立時,由全省48位陳氏族中鄉紳名流聯名成立「倡建陳氏書院公所」,草擬《廣東省各縣建造陳氏書院》函,擬訂《議建陳氏書院章程》,可知此處擬建祠堂採用了「陳氏書院」名稱,據章程,「為崇德報功之舉,邀集宗族在羊城西關連元大街買得吉地一千井有奇,議建宗祠」①,以認購神主牌方式籌集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