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齒鯊熱映,這些科學疑點你發現了嗎?—新聞—科學網

2020-12-16 科學網

 

從8月10日《巨齒鯊》上映以來,熱度不斷攀升,5天內全球票房接近5億人民幣。這部科幻冒險片講述了2000萬年前的史前生物巨齒鯊意外逃離11000米的深海,在三亞灣及沿海地區大開殺戒的故事。

「這部電影效果我打9分,科學的準確性只能打1分,頂多2分。」史密森學會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脊椎動物館館長、史前生物學家Hans Sues在接受《科學》雜誌採訪時如是評價。

下面,讓我們一起看一看,這部大片裡有哪些科學疑點。

疑點1、巨齒鯊的長相合理嗎?

巨齒鯊在希臘語中的意思是「大牙齒」。這種鯊魚平均14米長、40噸重,長得大的可能超過20米,最大咬合力推測為20噸,可能是地球歷史上已發現的咬合力最強的生物之一。

可是,巨齒鯊到底長啥樣,還只能靠想像,因為人類至今沒有發現完整的脊椎骨骼化石加以證明。

「巨齒鯊屬於軟骨魚類,身體裡沒有外骨骼,所以現在留存下來的基本上都是牙齒。」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朱敏說,電影裡巨齒鯊的模樣基本是根據現在常見的鯊魚模樣推測的,鯊魚進化速度比較慢,從上億年前到現在,發生的變化並不大。

不過,電影裡的巨齒鯊長期生活在深海底部。「這種環境中,它可能會為了適應深海獨特的生活環境,形成特異適應,骨骼、器官都會特化。」朱敏說。

深海生物們大多長相「清奇」,像尖牙、深海龍魚、吞噬鰻、鮟鱇魚等,它們的長相大多拜海底常年無光等特殊環境所賜。

尖牙

深海龍魚

此前,據媒體報導,有科學家從2000米深的海中捕撈出350條鯊魚,其中不乏外形怪異的深海鯊魚。

所以,按照電影設置的情境,在深海底部謀生的巨齒鯊恐怕並非電影裡的模樣。

疑點2、巨齒鯊浮出水面之後會「爆炸」嗎?

不少觀眾看完電影後,都很自豪地說發現了Bug,他們認為,巨齒鯊從深海遊上來之後會因為壓差發生「爆炸」。不過,這種說法可能太低估鯊魚了。

「鯊魚的適應性很強,從上千米的深水到淺水到近岸,鯊魚都能適應。」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鯊魚專家組成員、山東大學威海校區海洋學院教授王亞民說。

鯊魚與一般魚類不同,鯊魚由於沒有魚鰾,一是會依靠體積可達自身三分之一的巨大肝臟內含有的大量油脂來保持部分浮力,二是會依靠胸鰭的擺動來保持浮力。

「鯊魚體內是沒有空氣的,因此也就不會發生『爆炸』。」王亞民說。

鯊魚結構圖(圖片來源:《鯊魚》,新世紀出版社)

疑點3、鯊魚都喜歡攻擊人類嗎?

電影裡,硬漢傑森·斯坦森飾演的喬納斯·泰勒一次次從巨齒鯊的嘴邊逃生,漂浮在海面上的海勒醫生為了救下科研人員傑克斯被巨齒鯊吃掉。這些場景讓不少觀眾「嚇到腿軟」。

科學家認為,如果將巨齒鯊與現存鯊魚對比,巨齒鯊確實有攻擊人類可能性。

Hans Sues表示,巨齒鯊可能不會去攻擊一兩個正在遊泳的人類,「因為這還不夠它塞牙縫的,但是如果有一整個海灘的遊泳者,巨齒鯊可能會遊過去囫圇吞下幾個人,連嚼都免了,就像電影裡拍的那樣」。

「其實即便是在概率極小的大白鯊傷人事件中,這些大白鯊也並不是刻意要去攻擊人的。」王亞民說,「人在遊泳的時候,特別是在使用衝浪板的時候,從水下看起來特別像海豚等大白鯊喜歡的食物,在這種情況下,大白鯊會嘗試著咬一口,之後發現味道不對就會放掉。所以,一般受大白鯊攻擊的人受傷的可能性大,但被吃掉的可能性小。」

電影裡,海邊的人群一看見鯊魚,立刻驚慌失措,但其實並非所有鯊魚都暴力。例如,目前海洋中最大的動物是鯨鯊,身長可達20米左右,與電影中的巨齒鯊體格相當,但鯨鯊卻是一種溫柔的動物,以浮遊生物為食。

疑點4、在中國,有可能「邂逅」哪些鯊魚?

《巨齒鯊》的故事發生在我國旅遊勝地三亞灣。

Hans Sues表示,《大白鯊》曾經讓很多人在去亞特蘭大遊泳之前要思慮再三,我想現在的這部電影可能也會產生同樣的效果。

「現實中,全世界的鯊魚有300種左右,中國的鯊魚種類在100種左右,其中有可能傷害人類的鯊魚並不多,只有大白鯊、牛鯊、虎鯊、雙髻鯊。」王亞民說。

雙髻鯊

不過,觀眾們不必因此就不敢去海裡遊泳,畢竟海裡都是設有防鯊網的。

疑點5、遇到鯊魚怎麼逃生?

看過《巨齒鯊》的朋友們一定都還記得,海勒醫生為了救科研人員傑克斯,奮力拍打水面吸引巨齒鯊注意,結果瞬間被咬死。海勒醫生說出「向前遊,別回頭看」時,簡直讓人淚目。

「人是不可能遊得過鯊魚的。遇到鯊魚,一定不要驚慌或者劇烈運動,讓儘可能鎮靜下來,在水中保持靜止不動。」王亞民說。

鯊魚的視力不好,但有特殊的感官系統。除了和人類共有的聽覺、視覺、觸覺、嗅覺、味覺以外,鯊魚還擁有一種被稱為「勞倫式壺腹」的電感受器,這種感受器遍布鯊魚吻部和頭部,可以感受到獵物肌肉移動發出的微弱電信號。同時,鯊魚還擁有側線,用來捕捉聲波和壓力波。

「一旦驚慌失措,就很容易成為鯊魚攻擊的目標。」王亞民說。

疑點6、人和鯊魚誰更「狠」?

「鯊魚生物學家會告訴你,鯊魚對人類的危險程度遠不及人類對鯊魚的危險性。」Hans Sues。

曾經,日本發現了一種名為哥布林鯊的深海鯊魚,根據不完全統計,僅僅是五個月的時間,大約就有近兩百條哥布林鯊被捕獲,到2004年的時候,在全世界範圍內哥布林鯊的幾乎已經變得難覓蹤跡。

哥布林鯊

或許這就是影片裡趙文瑄飾演的張博士感慨「We discover, then destroy」(我們發現,然後毀滅)的原因之一吧。

溫馨提示:

美國將《巨齒鯊》分級為PG-13,即特別輔導級,建議13歲以上兒童觀看。電影3D效果逼真,場面血腥,要帶小朋友去觀影的家長們請三思。

相關焦點

  • 巨齒鯊熱映,這些科學疑點你發現了嗎?
    史密森學會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脊椎動物館館長、史前生物學家Hans Sues在接受《科學》雜誌採訪時如是評價。  下面,讓我們一起看一看,這部大片裡有哪些科學疑點。  疑點1、巨齒鯊的長相合理嗎?  巨齒鯊在希臘語中的意思是「大牙齒」。
  • 巨齒鯊也有育兒所—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HUMBERTO FERRóN 巨齒鯊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鯊魚,在史前海洋中是一種兇猛的掠食者,其咬合力是今天大白鯊的5倍。但最新研究顯示,它還是睿智的母親。對在多個大陸發現的巨齒鯊牙齒的分析表明,這些龐大的生物通常會用育兒所提高幼鯊的生存機會,就像一些現代鯊魚所做的那樣。
  • 巨齒鯊真的那麼嚇人嗎?一起看看隱藏在《巨齒鯊》背後的科學原理
    影片中鯊魚的屬性真的合理嗎? 最近有一部大片上映,講述了一條絕種巨齒鯊吃人的故事。除了一些明顯可辨的,其它部分與現實的契合程度又如何?
  • 還原一條真實的《巨齒鯊》
    每當上映一部怪獸類的科幻電影,細心的人會發現,影院裡除了大人還有許多孩子。這不僅比去動物園看獅子老虎更讓孩子過癮,說不定還能學到一些科普知識。不過,就最近熱映的《巨齒鯊》而言,現實的巨齒鯊確實像片中的巨齒鯊一樣厲害,但有沒有被「神化」的部分呢?請隨我一探究竟。
  • 科學家發現蛇類屬級新紀錄—新聞—科學網
    2019年9月,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丁利等人在雲南省江城縣爬行動物本底調查中,發現一蛇類標本與國內已知蛇類形態差別較大。科研人員綜合其形態特徵和DNA分子數據,將該號標本確認為國內蛇類閃皮蛇科新紀錄屬新紀錄種,為:擬須唇蛇屬(Parafimbrios) 寮國擬須唇蛇(Parafimbrios lao)。至此,中國蛇類閃皮蛇科增加到了2屬10種。
  • 新發現講述維蘇威火山背後的故事—新聞—科學網
    在義大利龐貝附近的一座城市發現的遺骸,對公元79年火山爆發中的死難者的死因
  • 當科學被「品頭論足」—新聞—科學網
    在網際網路問世之前,科學家獲得的最新研究成果一般只在科學共同體內部交流,只有當這些最新研究成果付諸應用之後,它才會逐漸進入公眾視野。但資訊時代顛覆了這一邏輯。   今天,科學家發表的最新研究成果,公眾可以隨時在線查閱,以致很多網民或主動或被動地捲入到了他們不甚熟悉的科學領域的討論之中。
  • 「史上最兇悍生物」巨齒鯊為何滅絕了?
    說天說地說新聞,解花解語解趣事   羊城派原創文本/夏楊  電影《巨齒鯊》熱映,這種恐怖的史前生物一時成了熱門話題。電影劇情是虛構的,難免有經不住推敲的細節。但這種生物本身並非虛構,它確實在海洋中生存過,只不過已經滅絕了。
  • 廣東發現古菌新目—新聞—科學網
    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許玫英團隊從河流沉積物中發現了一個古菌新目,並以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為新目命名為「廣微原體目」(Ca.
  • 廣東科學中心國慶中秋異彩紛呈—新聞—科學網
    8日中秋國慶假期,廣東科學中心正常開放,開館時間為9:30至17:00。   廣東科學中心座落於廣州大學城,是廣東省實施科教興粵戰略和人才強省戰略、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養的大型綜合性科普場館。2018年11月,該中心通過金氏世界紀錄認證,被授予「最大的科技館/科學中心」稱號,這是我國科技館首次獲得金氏世界紀錄認證,也是目前唯一一個。
  • 西藏昌都發現恐龍足跡群—新聞—科學網
    馬門溪龍類復原圖 12月12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宣布在西藏自治區東部昌都市發現了多處蜥腳類恐龍足跡點。此次發現增加了昌都地區的恐龍足跡數量,豐富了當地恐龍足跡類型,並擴大了西南地區的恐龍的分布範圍。 足跡保存於西藏自治區昌都地區的中侏羅統察雅群紅色泥質粉砂巖或紅色粉砂質泥巖中,含足跡地層的巖性以及原生沉積構造和無脊椎動物遺蹟,指示了濱湖相的沉積環境,說明這些恐龍曾經活躍於古昌都湖周圍。 該發現共描述了四個足跡點,約99個蜥腳類足跡,足跡長度從22釐米到99.3釐米不等,展示了具有不同年齡層次和體型的恐龍群落。所有足跡點的足跡可分為大、中、小三種尺寸。
  • 史前巨齒鯊到底有多長?科學研究:其背鰭長度和成年人相當!
    巨齒鯊是地球史前最大的海洋掠食者之一,但學界對於巨齒鯊的體型尺寸一直都存在爭議,因為目前發現巨齒鯊的化石只有牙齒跟脊椎骨。若你在博物館或網上看到的巨齒鯊完整上顎骨、下顎骨及牙齒,其實那只是參考大白鯊的比例放大的模型,事實上並沒有發現如此完整的化石。
  • 史前巨齒鯊到底有多長?科學研究:其背鰭長度和成年人相當!
    巨齒鯊是地球史前最大的海洋掠食者之一,但學界對於巨齒鯊的體型尺寸一直都存在爭議,因為目前發現巨齒鯊的化石只有牙齒跟脊椎骨。若你在博物館或網上看到的巨齒鯊完整上顎骨、下顎骨及牙齒,其實那只是參考大白鯊的比例放大的模型,事實上並沒有發現如此完整的化石。
  • 巨齒鯊的體型之謎與「育兒」策略
    美國芝加哥德保羅大學古生物學教授島田健樹(Kensada Shimada)指出,科學界和公眾一直對巨齒鯊有著很濃厚的興趣,即使在科學文獻中,也有人認為它的體長可以達到25~30米。島田健樹和他所擁有的巨齒鯊牙齒(圖源:DePaul University/Jeff Carrion)想要確定巨齒鯊的體長很難嗎?是的。
  • 《巨齒鯊》續集來了!新版《蝴蝶夢》導演執導
    1905電影網訊在2018年《巨齒鯊近日,有媒體報導稱,華納目前已經將《巨齒鯊2》的計劃提到了日程之上,並為影片確定了新版《蝴蝶夢》的導演本·維特利作為執掌者。 實際上,《巨齒鯊》這個項目,在好萊塢運作已久。早在1997年之時就曾被迪士尼提上日程,但《深海狂鯊》的失敗案例使得迪士尼最終放棄了這一計劃,華納接手了該片。
  • 《科學的力量》紀錄片即將開播—新聞—科學網
    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科院科學傳播局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頻道聯合攝製的紀錄片
  • 根據陰謀論者的說法,被稱為巨齒鯊的史前巨齒鯊仍然存在於深海中
    根據陰謀論者的說法,被稱為巨齒鯊的史前巨齒鯊仍然存在於深海中。巨齒鯊身長75英尺,比海洋中目前的頂級掠食者和它的遠親大白鯊大三倍。但是一些人認為巨齒鯊仍然潛伏在深海中。巨齒鯊是傑森·斯坦森主演的《梅格》新劇的主角。人們曾多次看到這條巨大的鯊魚,有些人認為它可能仍然生活在馬裡亞納海溝裡——這是海洋的最深處,也是地球上尚待探索的其他地方之一。
  • 我國科學家發現VII型毒素/抗毒素系統—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曉雪團隊與福建師範大學教授歐陽松應團隊,合作發現廣泛分布在細菌和古菌中的一大類毒素/抗毒素
  • 電影裡令人膽寒的巨齒鯊,真是水裡最兇猛的動物嗎?
    《巨齒鯊》這部熱映的電影,讓這種史前生物第一次登上大銀幕,跳水隊員出身的傑森·斯坦森和名字當中有兩個水的李冰冰完美地演繹了人類與這種水中巨怪對抗的過程。  電影中,這種史前巨怪從深海中偶然跑到淺海來「玩耍」,進入了人類的地盤,並一度大開殺戒,讓人看得膽戰心驚,十分震撼於巨齒鯊的兇猛異常!
  • 傅伯傑榮獲歐洲地球科學聯合會「洪堡獎章」—新聞—科學網
    10月22日,歐洲地球科學聯合會(European Geosciences Union)公布了2020年EGU獎章獲獎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部部長傅伯傑榮獲2020年度 EGU「洪堡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