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記》消失的江湖,陳近南是家臣,少林寺方丈晦聰混官場

2020-12-06 小青聊武俠

金庸《鹿鼎記》江湖的味道已經很淡,淡到幾乎沒有,各路英雄好漢沒了江湖的快意恩仇和瀟灑自如,陳近南雖然武功高強,有口皆碑,儼然是江湖的領袖(江湖流傳:為人不識陳近南,就稱英雄也枉然)但是陳近南本人卻是臺灣延平郡王的屬下,連見到鄭克塽這種窩囊角色都要請安問好,口稱「二公子」。陳近南曾指責施琅投降清朝做漢奸(鄭成功把施琅一家老小都殺了),在通吃島,陳近南勸導施琅重新回歸臺灣,本來都快成功了,但是鄭克塽出來打岔,當著施琅的面懟陳近南,施琅離開的時候說:「軍師,謝謝你的好意,但是鄭家的奴才兄弟做不了!」注意施琅的用詞「鄭家的奴才」江湖領袖陳近南已經淪為奴才,江湖已經不是原來的江湖。陳近南最後被鄭克塽殺了,還不許韋小寶報仇。

再來看少林派,方丈晦聰被康熙帝封為「輔國佑聖禪師」,韋小寶作為康熙的替身去少林寺出家,晦聰是這樣說的:「施主是皇帝的替身,老衲也不敢做你的師父,我替先師收你為徒,先師早在二十八年前就已過世,闔寺晦字輩的僧人,只有你我師兄弟二人。」韋小寶一個十幾歲的少年,「澄」字輩白須如銀的老和尚都要叫他師叔,「淨」字輩的要叫他師叔,「華」字輩的和尚也有三四十歲的,竟要稱呼韋小寶為太師叔祖。除此之外,晦聰給韋小寶單獨撥了一座大禪院,日常有弟子服侍,在寺中一切自便,除了五大戒其餘小戒可守不可守,早晚課亦自便。晦聰的做法,很圓滑,很會迎合,如果晦聰去當官,一定是個好苗子,搞笑的是江湖好漢在河間府組織「殺龜大會」,晦聰沒有出現,但是還被推舉為河南省的盟主,同樣的還有武當派的雲雁道長也沒出現,被推舉為湖北省的盟主,足見這個「殺龜大會」也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異想天開。晦聰還安排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的澄光去清涼寺當主持保護順治帝,少林寺似乎已經變成朝廷機關,變成康熙的私器,和三省六部沒區別。

陳近南武功不低,「凝血神抓」威震江湖,晦聰方丈武功高強,袍袖一拂就化解了桑結大喇嘛的攻勢,般若堂首座澄觀老和尚的一指禪出神入化,其實這些功夫還是很強的,起碼強過《雪山飛狐》和《飛狐外傳》的武功水平,就連二流角色海大富的化骨綿掌也不容小覷,中了化骨綿掌的人,筋骨寸寸斷盡,渾身癱軟如泥,死狀極其悽慘,但是這些武功在火槍大炮面前不堪一擊,韋小寶親眼看著湯若望、南懷仁兩個洋鬼子操控火炮,大炮一轟,高牆巨石都被轟成泥,濺起十幾丈高的泥灰,所以康熙發現韋小寶的身份後,曾要炮轟韋小寶的伯爵府,當時陳近南和天地會諸位高手、沐王府的人、以及神拳無敵歸辛樹一家三口都在裡面,若不是韋小寶通風報信,這一群武林高手怕是要被康熙一炮團滅。青木堂第一高手風際中最後被雙兒一火槍崩死,一槍在手,天下我有。

相關焦點

  • 《鹿鼎記》消失的江湖,陳近南是家臣,少林寺方丈晦聰混官場
    金庸《鹿鼎記》江湖的味道已經很淡,淡到幾乎沒有,各路英雄好漢沒了江湖的快意恩仇和瀟灑自如,陳近南雖然武功高強,有口皆碑,儼然是江湖的領袖(江湖流傳:為人不識陳近南,就稱英雄也枉然)但是陳近南本人卻是臺灣延平郡王的屬下,連見到鄭克塽這種窩囊角色都要請安問好,口稱「二公子」。
  • 鹿鼎記16大頂級高手,鰲拜墊底,陳近南第10,第1遠勝洪安通
    ,陳近南的武功也是相當高的,一直以來,江湖上都流傳著「平生不識陳近南,縱稱英雄也枉然」的說法,陳近南不僅武功高,在江湖上的名氣和地位當真不低。   第7:晦聰禪師   晦聰禪師,少林寺的方丈,也是少林寺的一名頂級高手
  • 《鹿鼎記》十五大高手排行,陳近南第五,第一不是歸辛樹
    今天的話題是金庸筆下《鹿鼎記》中的武功排名,看過《鹿鼎記》的都知道,《鹿鼎記》是金庸先生最後一部武俠小說,是封筆之作,也是內容離我們年代比較近的作品之一。剛才說到鹿鼎記中的武功,那本文就盤點一下《鹿鼎記》中的武功排行,歡迎收看。十五:歸二娘,歸辛樹的夫人,戲耍青木堂的各位好手,但是與陳近南交手明細差了一截。十四:胖頭陀,胖頭陀是神龍教的高手之一,一出場單挑能力很強,絲毫不輸幾個一起上的喇叭。
  • 《鹿鼎記》高手段位,海大富二段陳近南七段,九段高手有三人
    殷錦是神龍教五龍使之一,雖然喜歡拍馬屁被人看不起,但能混到這麼高的位置,恐怕還是有點實力的。四段高手吳六奇,鍾志靈,許雪亭,無根道長,張淡月,瘦頭陀。何惕守原名何鐵手,五毒教前教主,在《碧血劍》已是一等一的高手,還精於用毒,如果她重操舊業,肯定會在江湖上掀起血雨腥風。馮難敵在《碧血劍》中也是高手,當年號稱「八面威風」,現在是華山派掌門人,想必功力大大長進了。
  • 金庸武俠中少林方丈武功排行,玄慈墊底方證大師第二
    少林寺歷來被稱為武林的泰山北鬥,少林寺方丈雖然是吃素的,但人家的功夫肯定毫不含糊!不過有個比較奇特的現象,少林寺方丈往往不是第一高手,甚至少林寺中也很少出現天下第一高手。第五名,玄慈方丈不談玄慈方丈的醜聞,他的功夫還是很可以的。
  • 金庸各個武俠小說裡面,哪個「少林方丈」武功最高?
    而此時空聞神僧是少林寺方丈。武功絕學,大力金剛指,少林龍爪手。綜合實力還可以,至少空聞和四大法王應該是一個級別。《鹿鼎記》裡面的少林掌門是晦聰禪師,晦聰禪師在書裡出手情況不多,但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沒有,可以說相當地不弱,起碼和陳近南,九難一個級別,但低於洪安通。
  • 《鹿鼎記》之義薄雲天的總舵主——陳近南
    之前一直在說《鹿鼎記》裡的女人,今天說一說裡面的男人,先說一說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吧。平生不識陳近南,就稱英雄也枉然這句話準確概括了陳近南的社會知名度。陳近南生平吶,陳近南呢,就是清朝初年開始存在於民間的反清復明組織——天地會的總舵主啦!是不是想起了在周星馳版《鹿鼎記》中劉松仁扮演的陳總舵主啦,哈哈,這個版本對於天地會的本質做了徹底的揭露:搶回屬於漢人的財寶和女人。
  • 武學盛世——鹿鼎記人物實力等級大劃分
    在鹿鼎記,不管是超一流還是一流高手的數量絲毫不遜色于天龍八部、射鵰三部曲、笑傲江湖,本文就來論述一下鹿鼎記的高手層次劃分。 馮難敵 七、八:少林寺方丈晦聰與般若堂首座澄觀老師侄
  • 牛眼看金庸,聊聊《鹿鼎記》裡面人物武功排名
    《鹿鼎記》可能是最不像武俠小說的武俠小說吧,其餘武俠小說的男一號都是歷盡磨難以後,武功大成,雖然不是天下第一,但都是絕頂的存在,但是《鹿鼎記》直到最後,男一號的武功還是一個路人的水平。和多數武俠小說裡的快意恩仇直來直去不同,《鹿鼎記》更多的描寫了官場的黑暗,不僅僅是官府皇宮裡面,就是幫派裡面也是一樣。雖然《鹿鼎記》不是以武俠江湖為主,但是還是有不少高手存在,今天小編也排排《鹿鼎記》裡面的前十,還是老規矩,只看原著不講影視,像袁承志這種只提到名字沒有出場的人物不列入排名。
  • 深讀《鹿鼎記》中的陳近南,金庸筆下儒俠最後的春天
    為人不識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在《鹿鼎記》的江湖中,陳近南幾乎是活著的神。如狂傲自大的野生江湖好漢茅十八者,皇帝老子都不放在眼裡,但卻對陳近南打心眼兒裡服氣。以至於自己都被快繃帶綁成粽子了,還要讓人抬著去看一眼自己的偶像。
  • 明失其鹿,天下共逐:鹿鼎記中的各大勢力
    作為武林泰山北鬥的少林寺在這一個時期受到清廷敕封,方丈晦聰被封為護國佑聖禪師,康熙還安排少林和尚前往五臺山保護順治,少林寺的澄光更是知道順治出家之事,那麼少林寺疑似投靠的清廷。天地會就是陳近南奉鄭成功的命令在大陸創立的組織,是鄭成功的重要幫手。陳近南微笑搖頭,說道:「天無二日,民無二主。朱三太子好端端在臺灣。臺灣數十萬軍民,天地會十數萬弟兄,早已向朱三太子效忠。」鄭家的作為一方獨立勢力,在徵戰中收羅了諸多江湖高手,這些高手都是為鄭成功的品行威望所折服。
  • 明失其鹿,天下共逐:鹿鼎記中的各大勢力
    大清雖然清王朝在康熙年間已經定鼎中原,但民間反抗激烈,三藩各據一方,江湖各大派對其認同感非常低,因此統治很不穩固。康熙是鹿鼎記的男二號,大概是金庸小說中最威風的男二了,是書中唯一一個智謀武功均在韋小寶之上的人物,武功方面嘛,雖然兩人都是三腳貓,不過康熙略強一些;至於智謀,康熙處處壓制韋小寶,韋小寶一舉一動均在其掌握之中。
  • 且看鹿鼎記中的神奇武功
    但事實上,以原著而言,金庸的最後兩部長篇,笑傲江湖與鹿鼎記,在描寫誇張程度上絲毫不遜色天龍,甚至一些地方猶然過之,只是吃虧在二者的影視劇特效做的不夠,所以好像是武功弱了,這裡就按照人物出場順序來介紹下鹿鼎記中的神奇武功。
  • 如果單純論武功,陳近南在《鹿鼎記》中的排名其實並不高!
    為人不識陳近南,縱稱英雄也枉然。《鹿鼎記》中的天地會總盟主陳近南,是一位極有人格魅力,也武功高強的人物。雖然也有人對他愚忠於鄭家,對鄭克塽坑自己毫不反抗的態度看不過眼,但這並不能因此否認陳近南的為人。陳近南如果單純論武功,陳近南在《鹿鼎記》中的排名其實並不高。在我看來,下面這幾個人毫無疑問是要排在他前面的。第一位是九難師太。九難在《碧血劍》中又稱為阿九,是崇禎帝的女兒,一般稱她為長平公主。
  • 《鹿鼎記》中身兼數職的韋小寶其官職在清代有多牛?
    文/寂寞的紅酒韋小寶是《鹿鼎記》中的人物,其機智聰明,是康熙身邊的第一紅人,朝廷裡炙手可熱的風雲人物。韋小寶身兼數職,腳踏多隻船,職位多的連他自己都記不清。人們都只知道韋小寶官很大,而且每個官職都很牛,但對韋小寶官職有多牛卻是一知半解。那麼韋小寶的官職在清代有多牛?
  • 《鹿鼎記》最後的儒俠陳近南:自他離開以後,江湖就丟了溫柔
    為人不識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在《鹿鼎記》的江湖中,陳近南幾乎是活著的神。如狂傲自大的野生江湖好漢茅十八者,皇帝老子都不放在眼裡,但卻對陳近南打心眼兒裡服氣。以至於自己都被快繃帶綁成粽子了,還要讓人抬著去看一眼自己的偶像。
  • 王憐花:金庸寫得最好的是《鹿鼎記》,好就好在寫了韋小寶
    他在少林寺出家時,大約十三歲左右,是由他師兄晦聰禪師剃度的,偈曰:「少林素壁,不以為礙。代帝出家,不以為泰。塵土榮華,昔晦今明。不去不來,何損何增。」當時,晦聰和他兩 人是少林寺輩分最高的和尚,因此也可能是當時江湖上 輩分最高的和尚之一。
  • 武學盛世——鹿鼎記人物實力等級大劃分
    鹿鼎記由於受到武學退化論影響,經常一些人認為各方面表現不行,這是典型的人云亦云。其實作為金庸的封筆之作,鹿鼎記武藝描寫頗為玄幻,吳大鵬這類龍套都擁有摩雲掌力,毛東珠這種書內二流角色的化骨綿掌打中人後一年半載後才讓人骨慢慢折斷碎裂,陳近南的凝血神爪讓人全身血液變成黃色最後凝固而死,如何不是誇張神奇?
  • 從鹿鼎記可窺知一二
    在金庸小說中中原武林的門派往往跟元清這類異族的朝廷勢不兩立,但是在鹿鼎記的時代,發生了一些變化,金庸在寫鹿鼎記時思想發生了變化,已然沒有了漢族至上論,如韋小寶的父親,金庸在最後告訴讀者,韋小寶的父親可能是漢族、滿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的任意一個。
  • 能力勝過張無忌,可天地會最終沒落,韋小寶早已看出陳近南的尷尬
    一金庸的武俠世界中,先後有兩次江湖勢力大規模的反對外族朝廷統治的行動。這兩次行動分別是《倚天屠龍記》中明教推翻大元朝廷,和《鹿鼎記》中天地會的反清復明。雙方皆是因為漢人的江山被外族侵佔,所以聯合江湖上各門各派,立志奪回屬於漢人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