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志民
距鳴沙山月牙泉景區不遠,就來到了雷音寺。雷音寺,歷代寺名多有迭替,至清朝依「佛音說法,聲如雷震」而更名至今。雷音寺,原址在莫高窟,1987年,莫高窟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後,當地政府將文物保護區與宗教活動區分離。在月牙泉鎮劃撥土地,選址重建。新雷音寺佔地180畝,規模宏大,設計嚴謹,建造精良,如今已經成為敦煌地區規模最大的佛教活動場所,殊為不易。
提起雷音寺,很多人會想起《西遊記》裡的大小雷音寺,雷音寺,一大一小,一真一假,一佛一魔。有人提問:《西遊記》中,明明孫悟空多方提醒,百般勸告,可唐長老為何仍執意進去禮拜,終是又跌入陷阱呢?按說,唐僧一路上已經被各路妖魔鬼怪,精靈邪仙折騰的疲憊不堪了,可每到關鍵時刻,卻好象總是不長記性一般,一次次重蹈覆轍,身陷囹圄,勞得悟空費盡心機,多方搭救的劇情再重演一遍呢?難道真是:妖魔虐我千百遍,我待妖魔如初戀?其實,修行之人,立志成佛。而佛,還怕魔嗎?修行路上,千般考驗,百般歷煉,不魔不成佛啊。故一切魔,皆是成佛路上的墊腳石,登山階。除得心魔百千重,終破牢關;方才識得眾生性,即是佛性。故魔窟即是選佛場,若提起正覺,識得破,打得過,透得出,取經路上所歷之九九八十一難,都將換來通關文牒上的一方方印鑑,考試通過,繼續西行。
步入雷音寺山門,先是天王殿,拜彌勒,禮韋陀,文殊普賢,觀音地藏四大菩薩殿簇擁著中間的大雄寶殿。正值高考期間,禮佛繞殿,點燈供果,祝福天下學子沉著冷靜,從容應對,智如泉湧。不負十年寒窗苦,魚躍龍門,金榜題名。也祈願莘莘學子恪守正道,學有所成。孝親尊師,心懷天下。懂得感恩,回報社會。高考場上是為國家和社會之未來選拔棟梁之材,而選佛場上是為參悟、實證人生真諦與宇宙實相傳承人而設立的無形考場。以期能荷擔如來家業,成就法界大器。兩者雖有不同點,也有相同處。但無論如何,都絕非易事。倘若行者在修行路上有賴佛加被,不勞我修,四平八穩,坐著八抬大轎而能成佛的想法,當儘快斷此念想。不然只怕成佛無望,卻先做了妖的親眷屬,魔的新嫁娘。
再晉一院,寺院場面一時宏大、開闊起來。雖然正在修建之中,略顯雜亂,但已經難掩雷音寺方丈道證法師之建寺雄心,大乘氣象。琉璃殿、極樂殿分列左右,觀世音菩薩雕像凝立其中,甘露傾灑;大光明殿橫亙其後,巍峨壯觀。入殿參禮,五方五佛金身輝煌,寶相莊嚴;繞殿而行。仰觀萬佛尊駕蒞臨,光明遍照。四大金剛聳立,護法威嚴;二十四天分列,禪天歡喜。復觀五方五佛頭頂懸掛之五塊匾額,卻發現其為明示法句,暗藏玄機。五方匾額所書內容自左至右,分別是:發菩提願、福慧增上、如來正法、老實念佛、證菩提道。經細心揣摩,歡喜不已。何以故?以此五塊匾額所示之內容,實為從菩薩初發心,到見性悟道,直至廣度眾生,圓證菩提道果的五大修行階位。
我們來看:無論修行之路多麼漫長,但此生修行的起點,當從最初發菩提心,也就是從發大願心開始。願發已,即是初發心菩薩。故一切修行,當從發菩提大願開始。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而這修行之第一步,就是發菩提願。發菩提願已,當福慧增上。所謂福慧增上,就是福慧雙修。佛門有言: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託空缽。就是在講福慧雙修的重要性。福慧雙修,非一日之功,當持之以恆。何以故?如農夫種田,須年年播種,才有歲歲之收穫。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一年不播種,則一年田地撂荒,顆粒無收。生活難以為繼,修行沒有資糧,即成障礙。故福慧雙修,應堅持不懈,亦如兩條腿登山,交替前往,次第提升。互為倚仗,相互支撐。篤而行之,持之以恆。無懼艱辛,終能登頂,故言福慧增上。登頂已,即無上。道悟無生,自得如來正法。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至此,即是為如來家業添磚加瓦,增光添彩。於絕頂無人處,憑空增長一人之峰。證得此境,當下即了達此生之偉大使命,不由他教,心自知也。此際,即轉入老實念佛階段。而此老實念佛,重點在「念」字上。此念,非念誦之念,而是心念的念。即念念覺悟,永不退轉。保得悟境不失,任意運用無礙。上山修佛道,下山度眾生。自度完成,轉而出山。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寧可此身碎為塵,不舍大願度眾生。也就是說,此一階段,已經從自覺轉入覺他,從自度轉入度他。念念不忘最初所發的大願心、菩提心。也就是自己解脫後,已經具足了能力實力和資格,即生往生極樂,為踐行自發大願故,轉而倒駕慈航,即生乘願再來。廣度眾生,以期自覺覺他,與一切眾生同體共命,覺行圓滿,究竟彼岸。而在這一過程中,則謂行一分則證一分,即證即行,即行即證。行證同步,乃至於無漏圓滿。即行菩提道,即證無上覺。是謂理事不二,性相一如。即上證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異語者,不誑語者,佛之真諦,所言非虛。下證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舉手投足,揚眉瞬目,無非佛性作主。中證自悟無謬,上契一切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至此,十方圓明,無漏圓滿,應無所住,證菩提道。
依五方匾額字體來看,非是一人所書,似是巧合。然其中所蘊含的玄機及懸掛次序,卻似有意為之:法句高懸,無言說法。願君舉頭,明此深義。但為真諦,莫求名利。依此實行,得大光明。
大殿繞畢,轉而後行繼續觀禮,卻赫然看到後面建築上有「選佛場」三個大字。字雖無聲,卻如雷鳴,震撼人心,餘音繞梁。方曉得雷音寺之名符其實,恰在此處。欲入參禮,卻被一出家師父勸返,稱此處為寺院內院,清修淨地,非觀光範圍,不對外開放。只得遺憾離開,然而這裡設有真修實幹,不尚空談的選佛場,已足以令我欣慰了。
詩曰:一聲雷音震心開,不教妖魔近身來。願行即是護法神,幻境不誤覺樹栽。福慧增上性相事,老實念佛果自來。如來家業誰荷擔,道證菩提永嘉懷。《遊敦煌雷音寺抒懷》
圖攝於2020.07.05
文作於202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