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源 | 丈量城市公眾號
文 | 李海濤 柳暢
攝影 | 李忠 夏連珠
插圖 | 李民
從構想到現實
湖城明尼阿波利斯
明尼阿波利斯是美國東北部「萬湖之州」明尼蘇達州的第一大城市,密西西比河穿城而過,城中約有大小湖泊22個,因此被稱為「湖城」。湖城根據地貌特點規劃建設了被譽為「寶石項鍊」的公園系統,該系統被稱為美國城市規劃史上的傑作。
寶石項鍊以5個大湖和80公裡的綠道為骨架,附以國家風景路以及豐富的都市休閒功能,構建出佔地約25平方公裡的大綠環,佔城市總面積的15%,是美國城市中公園佔比最高的城市之一。
明尼阿波利斯俯瞰
寶石項鍊為每位市民提供72平方米的公共空間,營造出絕佳的宜居環境。寶石項鍊還是城市的旅遊名片,平均每年約有160萬人慕名前來領略公園系統的魅力。
同時,公園成為城市以環境吸納人才的重要因素,並為城市積累了豐富的生態技術,吸引新能源技術領域的公司,以及「綠領」(從事環境保護、環境科研的相關人員)在此集聚。在大眾科學(Popular Science)評選的「美國十大高科技城市」排行榜中(2005年),明尼阿波利斯名列榜首。
歷史節點一:靠水吃水(19世紀)
聖安東尼瀑布所在的濱河區,曾是明尼阿波利斯的發祥地。這裡作為密西西比河河運的北端,是北方木材貿易中心(因為瀑布的高差因素)。
19世紀中期,城市進一步挖掘密西西比河的「潛力」,沿岸開始建設大量水力磨坊,生產出佔全美國10%的麵粉,因此明尼阿波利斯又被稱為「麵粉之都」。
財政殷實的政府,於1883年聘請規劃師克利夫蘭以及奧姆斯特德(中央公園設計者),設計出寶石項鍊雛形(兩個大湖及環形道路),滿足市民的休閒需求。
1883年,第一版寶石項鍊規劃示意
歷史節點二:水利「失效」(20世紀中)
20世紀初,聖安東尼瀑布兩岸是密布的工廠,河上則是縱橫的橋梁,實業家們把這裡變成了一個巨大的露天生產車間。
為了進一步提升產能,城市嘗試在河道下方建設暗河,結果導致河床不斷坍塌,殃及河道「生產力」,麵粉之都地位岌岌可危。
此階段,城市飽受洪澇災害侵襲,寶石項鍊承擔起通過河流串聯更多湖泊,分流洪澇的職責,此後這些水道成為寶石項鍊的發展骨架。
連通水系,寶石項鍊承擔分流洪澇職責
歷史節點三:回歸「湖鏈」(20世紀後)
20世紀90年代,伴隨市區「去工業化」,城市提出了用環境構建城市競爭力的計劃,催生後續20年鄰裡公園計劃(NPP20)誕生,寶石項鍊再次成為煥發城市活力,實踐城市發展目標的載體。1998年,串聯各個湖區的國家風景路投入使用,寶石項鍊真正完成了從水路到陸路的全線貫通。
1998年國家風景路投入使用標誌著寶石項鍊全線貫通
公園的管理運營模式
明尼阿波利斯公園管理委員會(1883年成立,半自治機構)是公園運作的主體,運營建設資金來源以捐助者支持、運營收入、以及政府補貼為主。其中,明尼阿波利斯公園基金會是最重要的出資方,其基金來源由四類構成:普通基金、植樹造林基金、企業基金、內部服務基金。
國家:美國
區位:明尼阿波利斯市
面積:約25平方千米
人口:市區人口約43萬(2019年)
特色:城市規劃史上的傑作,成就美國最佳公園系統
從一種魅力到多種魅力
寶石項鍊——市區濱水風景區
寶石項鍊的格局,使城市每六個街區配有一個公園,這成為20年鄰裡公園計劃(NPP20,激活寶石項鍊沿線的160個社區公園)得以實施的基石。
寶石項鍊成為明尼阿波利斯通過環境塑造,推動吸引人口策略的主戰場,城市進一步推進寶石項鍊「生態品牌」建設。根據公園系統的風貌變化特點,劃分出七個主題區,打破景觀同質化的傾向,滿足不同市民的休閒需求,完善著城市多元化的宜居環境。
七個主題區示意圖
例如,市區濱水風景區是明尼阿波利斯的發祥地,城市中心沿著河岸展開。這裡遺存著大量的水利設施,經過改造,這些空間有的具備文化功能,有的成為商業節點,是市民感受歷史,享受都市生活的聚集地。
而不遠處的明尼哈哈風景區,則是觀賞山谷地貌,家庭野餐的最佳去處。
位於市區濱水風景區的藝術劇場
明尼哈哈風景區地標——明尼哈哈瀑布
建立「水城」的印象
卡洪湖景色
水佔據著城市6%的面積,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Minne」一詞在印第安語中代指「水」,「polis」在希臘語中意為「城市」,水可以說是立城之本,是城市靈魂。
寶石項鍊在景觀打造中,通過高頻次的水元素展示,強化水、城相融的意向:公園有62個景觀池、12個人造沙灘、兩座水上樂園、2座水上運動場所等等,總計80餘種水景觀、水設施。
人造沙灘
水上樂園
皮划艇存放處
小投入大產出
公園藉助島、橋、雕塑等景觀元素與或自然、或人工的水面結合,以最小的投入,實現星羅棋布的水景觀。
這些隨處可見的水景觀與市民的生產、生活相融合,形成城中有水、水圍城建的「水城」環境。
通過藉助水景,櫻桃雕塑成為公園標誌
公園在水岸最佳觀景點,均設有觀景臺
從分散到整體
寶石項鍊裡的國家風景路
寶石項鍊是綿長的公園體系,也是一個閉合的風光廊道,因此在公園內催生出美國第一條在城市內部穿行的國家風景路(1998年通行,長80公裡)。
公路有效粘合了散落的節點公園,強化彼此間的關聯性、可達性,也增加了駕駛遊玩的樂趣。
寶石項鍊格外重視將公園融入市民日常生活,為此構建出環形的自行車道、步行道,統一建設標準:從水岸護坡向外延伸,依次是2.4米寬的慢行道路;綠植隔離帶;向外是2.4米寬的自行車道;再向外是4.8米寬的綠廊。
寶石項鍊裡內部的道路結構示意
綠色高速公路
明尼阿波利斯被稱為美國最佳自行車城市之一,這與寶石項鍊構建的自行車環線密不可分。在此基礎上,城市公共工程局在環路中間,搭建了144千米的自行車專用道路網絡,提升自行車出行的便利性。
以寶石項鍊為框架的城市自行車網絡示意
其中一些自行車道路被打造成為富有魅力的主題線路,如市中心林蔭道、凱尼爾沃思自行車徑、雪松湖自行車徑、密西西比河花園路自行車徑等,吸引更多的市民使用綠色出行。
公園內的自行車道網絡
公園系統隨處可見的停放處
從好看到好用
豐富的公園空間
寶石項鍊是一個人人可隨時參與的公園系統,這裡不設圍欄、沒有限定的出入口,市民可以從居住區、商務區、道路等任何地方進入公園。
公園內的親子空間
公園注重吸引力的打造,在節點建設多樣的運動空間、休憩空間、聚會空間、觀景空間,通過多樣性和趣味性,吸引不同偏好的市民使用公園系統。
公園內的聚餐空間
其中,觀景空間與水景的結合設計是重點,促進寶石項鍊的形象可感知、可傳播。
全民運動空間
針對全民健身的大趨勢,運動空間成為各節點公園的標配。這些運動空間既兼具適合成年人需求,也面向兒童使用,甚至還有專業場地(例如自行車越野場),是當之無愧的全民戶外運動大公園。
寶石項鍊裡的各類運動空間
講好城市的歷史故事
市區濱水風景區
市區濱水風景區歷史遺蹟豐富,是城市歷史的見證。這裡通過五個主題公園(第一橋公園、磨坊遺址公園、水電公園、主街公園、漢尼平神父崖壁公園)構築歷史展現長廊,以趣味性吸引人們置身其中。
市區濱水風景區五個主題公園分區示意
水電公園,它的工業遺蹟可以追溯到1882年,這一年水電站的投入使用,讓明尼阿波利斯成為美國最現代化的城市之一,如今這裡是熱門的水電歷史科普基地。
水電公園
歷史融入公園
磨坊遺址公園是城市的明星項目,這裡曾經是生產麵粉的水磨坊聚集區,如今公園在遺址上推行「產業考古」旅遊(系統研究工業時代以來的物質證據,幫助人們認識工業時代的歷史及意義)。
磨坊遺址公園
在華斯本「A」麵粉加工廠的廢墟基礎上建立起的磨坊城博物館,成為人們了解城市歷史的好去處,更是「新人們」追捧的婚禮舉辦場所。
磨坊遺址公園保留了大量的歷史建築
磨坊城博物館
在曾經作為穀物堆放地的金獎園,有一座10米高的緩丘,是城市景觀地標,傳遞著城市曾經輝煌的歷史。
金獎園中的紀念性丘陵
用環境吸引人才
緊鄰市區濱水區的商務中心
自然的環境、綠色的交通、健康的生活盡在寶石項鍊中一一展現,為明尼阿波利斯帶來生態城市的稱號,更為城市帶來絡繹不絕的名譽:獲得《吉卜林個人理財》(2006年)全美最佳居住城市評選的亞軍,及最吸引年輕專業人士的「最酷七城」之一;《福布斯》雜誌將該市列為世界第5清潔城市(2007年)。
從湖鏈遠眺城市中心
這些聲譽並非虛名,它是城市實力的象徵,成為城市吸納人口的發動機:芝加哥強大的虹吸效應在這裡並未見效,2019年城市人口保持著12.3%的增長;城市居民平均年齡僅有31.4歲,遠遠低於明尼蘇達州43.1歲的平均年齡。
綠色帶動科技
明尼阿波利斯是美國最穩健的傳統經濟體之一,這裡有5家財富500強公司,還是全美實力最強的醫療器械企業集聚區。
市中心夜景
寶石項鍊重塑的城市環境,與「哪裡環境好,科技人才就在哪裡聚集」的創新產業發展底層邏輯相匹配,城市產業結構正在發生聚變:5年間城市科技工作崗位增長率為52%,達到13.6萬個(2018年),比科技明星城市奧斯汀高出60%。
城市裡77%的建築空間獲得了「綠色」認證
同時,城市傳統產業也與科技領域並軌:作為傳統的金融中心,城市商務區開始發展科技金融;城市CBD中有美國環保署認證的8座「能源之星」綠色建築,這些辦公樓應用了超過200種綠色科技技術,悉數來自本地科技企業。
城市中心文化藝術館
在高維智庫(Cushman&Wakefield)《技術城市》報告(2018年)中,明尼阿波利斯評為北美最佳科技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