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閒置電話亭再利用 變「閱讀亭」和「避風港」

2020-12-21 中國新聞網

成都閒置電話亭再利用 變「閱讀亭」和「避風港」

2017-12-04 09:55:18來源:成都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姜雨薇

2017年12月04日 09:55 來源:成都日報

參與互動 

  閒置電話亭再利用 變「閱讀亭」和「避風港」

  夜晚10點過後,春熙路、太古裡周邊的商場、沿街的店鋪陸續結束了一天的營業,變得安靜起來。但在與太古裡一街之隔的義學巷,卻依然有一簇燈光,像夜裡的點點螢火,照亮了道路,也溫暖了每個路人的心。原來,這個燈光來自街邊的一個紅色電話亭,和旁邊的24小時不打烊書店裡的燈光一起,構成了這個冬夜裡最溫暖的色彩。

市民在電話亭裡閱讀

  一把椅子、幾本書,一個寫著「閱讀光榮」的牌子,在這些「道具」的裝扮下,閒置的公共電話亭搖身一變成了路人們的「閱讀亭」,每當夜幕降臨,這一方小小的電話亭就會亮起暖黃色的燈光,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目光。

  改造電話亭的,是一旁24小時不打烊書店的老闆羅竻。「那個時候正好在播《朗讀者》,全國的很多地方都建了朗讀亭,我就想到可以把門口的電話亭利用起來。」羅竻的想法也得到了其他合伙人的認同,很快他們就從網上買了一盞充電的燈掛在電話亭內,又從店裡搬出了一把有靠背的木椅子,拿出幾本書,每天進行更換。「我的書店24小時營業不打烊,我希望這個電話亭是書店的象徵也是一個延續。」羅竻表示,不管多晚,只要有人想在裡面讀書,他就會把燈點亮。一位在「閱讀亭」裡看書的女生告訴記者:「因為在街邊等人,看到這個電話亭挺特別的就過來看看,沒想到裡面還有書和椅子,於是我就坐下來,一邊看書,一邊等人,感覺挺充實的。」

  羅竻坦言,24小時不打烊書店以及「閱讀亭」的打造都是想給城市的夜晚帶來一種新的體驗空間。在他看來,成都的夜生活方式類型並不算太多,除了酒吧、KTV、麻將館等嘈雜的環境外,應該有個安靜的地方,可以讓人舒適地獨處,沉下心來思考,而這個地方就是書店。於是,在每個喧囂褪去的深夜裡,這條不算寬敞的小巷和這盞不算明亮的燈,將春熙路上的繁華與钂鈀街的文藝聯繫在了一起,點點燈光帶給人們的是無盡的溫馨和感動。

  夜晚,電話亭是燈光不滅的「閱讀亭」;白天,電話亭還是環衛工人和城市流浪者們的「避風港」。在附近打掃衛生的陳大姐說,在繁華的春熙路附近,對於環衛工人們而言,想要找一個舒舒服服休息的地方並不容易。有時候實在是累了,他們就會找個人少的地方席地而坐。「閱讀亭」打造好後,裡面有燈、有椅子和書,讓環衛工人們在這個能夠遮風擋雨、舒適一些的地方休息,十分溫馨。

  王嵐 本報記者 陳方耀 文/圖

相關焦點

  • 街頭電話亭如何實現「變廢為寶」
    街頭電話亭曾經風靡各個城市的大街小巷,隨著手機的普及、電話費資費標準的降低及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這些曾經遍布城市各個角落的電話亭,逐漸受到了冷落,成了城市「被遺忘的角落」。從記者調查來看,不少地圖導航APP上能查到的公共電話亭,已經並不存在,就算仍然存在的電話亭,也有不少不能正常使用,成了擺設。
  • 把電話亭改成閱讀處 上海「共享悅讀亭」能走多遠
    公用電話亭曾是群眾重要的通訊聯絡渠道,也是街頭獨特一景。但隨著手機普及度越來越高,IC卡公用電話亭已然褪色了。近日,上海市徐匯區嘗試讓公用電話亭再現「榮光」,該區計劃將公用電話亭改造為「家門口的共享悅讀亭」,以靈活的形式與主題滿足市民對閱讀的各種需求。
  • 徐匯區改造舊電話亭 變身家門口的「悅讀亭」
    據承擔電話亭更新改造的徐匯區文化局副局長傅曉介紹,徐匯區域內共有超過500個電話亭。差不多半年前,他們有了更新的計劃:即在保留公用電話亭原有外形和通話功能的基礎上,注入形式多樣的閱讀元素,把傳統的電話亭改造成「悅讀亭」,探索城市微更新,提升徐匯文化溫度,對接上海智慧城市建設。
  • 電話亭變身「廣告亭」,誰在利用過時公用設施牟利?|荔枝特報​
    閒置電話亭變身 「商業廣告牌」     記者注意到,雖然公用電話已陷入「基本沒人用」、「故障無人修」、「IC卡買不到」的尷尬境地,但電話亭卻被「開發」出了新用途。   一位自稱是合作廣告商的人員向記者提供的報價顯示,南京市單個公用電話亭廣告費用為1500元兩周,算下來基本上合到100塊錢一天。
  • 南寧街頭電話亭閒置多年破敗不堪 去留如雞肋
    原標題:南寧街頭電話亭閒置多年破敗不堪 去留如雞肋   南寧市一些閒置多年的電話亭破敗不堪,影響市容;由於各種困難,電信公司對電話亭的修復情況不盡理想  街頭電話亭 去留如雞肋  近日,有市民反映,南寧市街頭一些閒置多年的電話亭破敗不堪,影響市容。南國早報記者調查發現,曾經遍布南寧市大街小巷的IC卡公用電話亭早已失寵,大多數遭破壞,而貼在電話亭上的廣告卻時常更換。電信部門表示,目前南寧街頭電話亭數量約500多個,其中1/4有撥打量。
  • 變身悅讀亭 上海公共電話亭能否獲得"新生"
    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微信號:cewenhua)記者了解,上海徐匯區文化局與中國電信上海分公司籤署合作備忘錄,將在保留公共電話亭的外形和通話功能基礎上,將徐匯區現有263個可正常使用的電話亭進行改造,變身為民眾在城市中歇腳時的「悅讀亭」或「借書亭」,作為推廣城市文化的窗口。變身為悅讀亭,街頭電話亭能否獲得新生?
  • 南京400個電話亭月底可無線上網 避免閒置過多
    長江路上的電話亭,有濃濃的懷舊味道。曉徐攝  前不久有南京的微博網友發文呼籲,要求拆除街頭閒置的公用電話亭。而就在昨天,本報報導了江蘇電信淮安分公司將市區400多臺閒置的公話亭改造成數字智慧型電話亭,聽15秒廣告可免費打3分鐘市話,部分電話亭還帶有無線上網功能。南京的街頭至今依然有很多公用電話亭,那麼,這些電話亭是撤是留還是改為其他用途呢?記者昨日進行了一番探訪。
  • 激活公用電話亭 「悅讀亭」或於3月亮相徐匯衡復地區
    徐匯正進一步把閱讀真正融入日常生活,打造全民閱讀的新格局,讓書香飄散到城市的每個角落。傳遞書香 各有妙招 第一批試點投放的悅讀亭共有3類6座:漂流亭、一本亭、名人亭,分別位於淮海中路和復興西路。昨日揭開神秘面紗的為漂流亭,通身紅色,有著濃濃的英倫風。
  • 英國電話亭再設計 感受各式各樣的電話亭
    英國電信公司(British Telecom)為ChildLine慈善機構25周年,同時也慶祝英女王登基60周年及倫敦奧運而舉辦的「BT ArtBox電話亭再設計活動」最近隨著展覽到了尾聲,送選了15件作品在蘇富比拍賣行拍出
  • 上海:街頭公用電話亭擴充成「共享悅讀亭」
    新華社上海3月26日電(記者李榮)25日,6個由電話亭擴充而成的「共享悅讀亭」出現在上海市徐匯區街頭。這些電話亭將保留原有的通話功能,同時新增公共閱讀的「新元素」。公用電話亭曾遍布城市街頭,為市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便捷。
  • 南寧街頭電話亭閒置多年破敗不堪 去留如雞肋(圖)-廣西新聞網
    南寧市一些閒置多年的電話亭破敗不堪,影響市容;由於各種困難,電信公司對電話亭的修復情況不盡理想 街頭電話亭 去留如雞肋 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記者 陶海華 文/圖 近日,有市民反映,南寧市街頭一些閒置多年的電話亭破敗不堪,影響市容。南國早報記者調查發現,曾經遍布南寧市大街小巷的IC卡公用電話亭早已失寵,大多數遭破壞,而貼在電話亭上的廣告卻時常更換。電信部門表示,目前南寧街頭電話亭數量約500多個,其中1/4有撥打量。
  • 電話亭裡睡覺的貓咪們,超治癒,或許這就是人們不拆電話亭的原因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通訊變得越來越方便,以前大家想在外面聯繫人只能找公共電話或者找電話亭,但是現在人人都有手機,想聯絡了一個微信或者電話就可以。但是在某些城市電話亭還是屹立在馬路邊,明明再也沒有人用了,為什麼不拆除了,或許今天的文章能給你答案。
  • 上海徐匯將把263座公共電話亭改造為小型圖書館「悅讀亭」
    徐匯區文化局將與中國電信上海分公司籤署合作備忘錄,將以徐匯現存的263個可正常使用的公共電話亭為空間載體,在保留電話亭外形和通話功能的基礎上,逐批安裝智能觸屏,並引入圖書借閱、有聲朗讀等內容。目前已有6種主題,未來仍會擴大啟動儀式現場公布了目前已設計出的6種主題的「悅讀亭」,包括借書亭、閱讀亭、電子亭、漂流亭、名人亭和一本亭。
  • 《四海兄弟》電話亭攻略 最終版電話亭在哪裡
    導 讀 四海兄弟最終版電話亭在哪,這也是一款非常火爆的遊戲,那麼遊戲中的電話亭都在哪呢,相信還有些小夥伴不知道
  • 雙語閱讀:英國紅色電話亭變身迷你圖書館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正文雙語閱讀:英國紅色電話亭變身迷你圖書館 2013-01-21 15:18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 手機普及,古老的公用電話亭怎麼辦?首批5G電話亭亮相申城
    世界最早的公用電話亭1878年出現在美國的舊金山。隨著手機的普及,申城街頭的公用電話亭使用率大大下降。這些昔日的街頭風景線,如今正走在轉型路上。如何有效利用這些電話亭呢?上海電信表示,利用原有的電話亭,加裝5G小微基站,來彌補5G室外宏站覆蓋的薄弱地區,是實現熱點區域5G信號無縫覆蓋的良策。這也能讓電話亭這道城市風景線在5G時代發揮新作用。然而,雖然只是加裝小微基站,並不需要爬樓頂、吊裝近百斤重的設備,但是施工難度同樣不小。
  • 《四海兄弟最終版》電話亭在哪 電話亭分布位置一覽
    導 讀 四海兄弟最終版中總共有12個電話亭任務,玩家可以在自由模式下完成這些任務,那麼這些電話亭的位置在哪
  • 電話亭圖書館現身紐約街頭
    「你在街上隨意遊蕩,找到合適的電話亭,用很短的時間將簡易書架裝好。把書擺上去以後,就可以閃身到一旁靜觀其變了。」    街頭圖書館一夜間誕生    去年冬天,洛克設計了一套輕便書架,大小剛好能塞進紐約街頭常見的付費電話亭。框架委託布魯克林區的一家工廠打造,然後由洛克在自己的公寓裡上漆並組裝。
  • 百年公用電話亭正在變!變!變!
    在上海街頭,有一樣公共設施已經靜靜陪伴了我們近百年,那就是"公用電話亭"。近年來,隨著移動通信和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公用電話亭,似乎漸漸成了擺設。但最近,它們正悄然變身。 上世紀30年代上海就有了第一個公用電話亭,1984年,金陵路上又開設了最早的7座投幣式公用電話亭。1992年,第一批磁卡公用電話亭在外灘落成。
  • 除了牛皮癬和網紅,誰還需要電話亭?
    有了二維碼和充電寶,好像已經沒有人需要一卡通和IC卡,也沒有人再需要電話亭了。不,通渠廣告需要、公關廣告需要、發票廣告需要。透明的公共電話亭外殼,見縫插針地貼上了一層又一層加厚牛皮癬,成為小廣告大型展示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