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位於浙江省舟山市舟山群島東部海域,是舟山群島1390個島嶼中的一個小島,整個島呈長條狀,形似蒼龍臥海,以其神奇、神聖、神秘,成為馳譽中外的旅遊勝地。
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教化眾生的道場,與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素有「海天佛國」、「南海聖境」之稱。下面就一起去看一下普陀山最美的十個旅遊景點吧。
一、南海觀音像
南海觀音像位於舟山市普陀區紫竹路,地處雙峰山南端的觀音跳山崗上,在島上很多地方都能遠遠能望見它的身影,是普陀山的地標。觀音像頂現彌陀,左手託法輪,右手施無畏印,妙相莊嚴,雙目慈祥,體現了觀世音菩薩「慧眼視眾生,弘誓深如海之法身」。遊人可以走到佛像腳下,近距離感受它的莊嚴法相。天氣晴好時,金銅鑄成的立像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既閃耀又低調,給人以平靜的力量。
南海觀音像高33米,其中佛像高18米,蓮花臺2米,立像臺基13米,再加上臺基下的小山,顯得立像巍峨壯觀。觀音像下是禮佛廣場,廣場上有一座香爐,約4-5米,傳說摸一下香爐便可以消災得福。立像基座內有兩層,一層是功德廳,裡面的銅柱上有20幅與觀音菩薩傳說相關的畫像,還有4幅木刻的壁畫,值得參觀;二層的觀音堂裡則供奉著500尊各具妙相的紫銅觀音像,可以對比參觀,形態各異。
二、南天門
南天門位於普陀山南的南山上,地處短姑客運碼頭附近,與短姑道頭對峙,是最靠近碼頭和遊客中心的一片區域。南天門孤懸入海,處於普陀山最南端,與本島一水相隔,架有石橋,橋身似龍,名環龍橋。此地巨石森立,危巖高聳,中有兩石如門,故名南天門。闕門飛簷起角,中間書有「南天門」三字,旁有龍眼普陀山南天門井,崖上有石鼓,南天門闕左上方有獅子石。
南天門內群巖聳秀,門前碧波浩渺,摩崖石刻眾多,門側有清康熙年間武將藍理所題「山海大觀」四字,蒼勁有力,引人注目。門裡有梵宇琳宮,宇旁有一巨巖,可沿石級而登臨巖頂。巖頂平坦,有兩處小水潭,潭水清淳發光,俗稱獅子眼,巖石上鍥有「龍華大會」、「砥柱南天」、「海岸孤絕處」等石刻。傳說這裡是八仙過海的地方,普陀山禪宗始祖真歇禪師曾結茅於此。
三、不肯去觀音院
不肯去觀音院位於普陀山風景區東南部,地處紫竹林內,是觀音修道的地方。這裡是普陀山建寺最早的地方,加上「不肯去觀音」的傳說,使它成了「普陀三大寺」之外最有名氣的寺院。寺廟面積不大,但卻是舉世公認的普陀山「海天佛國」起源地。每天來朝拜的香客絡繹不絕,幾乎每個來此的香客或遊人都能講上幾句「不肯去觀音」的典故。寺院就建在海邊,是攝影愛好者的理想取景地。
不肯去觀音院的建築結構和裝飾與中國傳統佛寺不同,看上去更像是一座日本建築。儘管寺裡已無太多古蹟,但關於此地的傳奇故事廣為人知,因此每天香火極盛。除了主殿供奉的仿唐式十一面觀音像,寺院西側還有「三十三觀音靈場」長廊,供奉著33尊觀音像,虔誠者可一一拜過。不肯去觀音院正對面的觀海亭是看海的佳處,遊人不多時可在此小憩。
四、紫竹林
紫竹林位於普陀山東南端的梅檀嶺下,和洛迦山隔海相望。山中巖石呈紫紅色,剖視可見柏樹葉、竹葉狀花紋、故稱紫竹石。紫竹林其實不是一片紫色的竹子,是包括紫竹林禪院、不肯去觀音院、潮音洞等景點的景區。後人也在這裡栽了紫竹。紫竹林旁有光明池,南有觀音眺,對岸可見洛迦山島。日僧慧鍔從五臺山請得觀音像,歸國途中在此遇風受阻,在此建「不肯去觀音院」於紫竹林中。
紫竹林禪院規模不大,是觀音在普陀山最早的道場,主要建築為圓通寶殿,裡面供奉著紫竹觀音坐像,可以在此祈福。大殿坐北朝南,面向大海,氣魄恢宏、古色古香、莊嚴肅穆。禪院外,古木參天,松柏森森,秀竹鬱郁,芳草青青。大海、綠樹、古剎、歷史、人文,眾多元素在紫竹林得到完美的結合。五代後梁貞明二年。紫竹林禪院前方是一片廣闊的岬谷,海天一色,是攬勝朝拜者必到之處
五、普濟禪寺
普濟禪寺又叫前寺,位於舟山市普陀區香華街,地處白華山南麓、靈鷲峰下,為普陀山全山供奉觀音的主剎,是普陀山最古老的寺院,也是普陀山第一大寺院,和法雨寺、慧濟寺並稱三大寺,一切重大的佛舜活動在此舉行。這裡意境清幽,寺內古色古香,綠樹掩映,環境非常不錯,是朝拜祈福的好去處,也是普陀山上香火較為旺盛寺廟,每到節假日,常被遊人香客擠得水洩不通。
普濟禪寺的主體建築位於海印池前,沿中軸線依次築有圓通寶殿、藏經樓、方丈殿等殿宇,主殿兩旁還有鐘樓、鼓樓、配殿、客房等建築,布局上有些清朝宮殿的風格。整個寺廟修築在山勢比較寬闊、平坦的地帶,寺前的池水為山泉所積,池中蓮蓬滿結,一到夏日,荷香襲人,即普陀十二景蓮池夜月。普濟寺旁邊有一座多寶塔,是普濟寺最古老的建築,雖然不能近距離觀看,但它可是普陀三寶之一。
六、百步沙
百步沙位於普陀山風景區普濟寺東面約百多米處海邊,南北長600多米,東西寬200餘米。與朝陽洞北的千步沙相對應,故名百步沙,又叫塔前沙。這裡有完善的海濱浴場,為衝浪、觀日出最佳處,也是觀看海上臥佛洛珈山最好的地方。夏季可以在海邊遊泳,平時在海邊散步也不錯,黃昏時景色尤美。沙灘中間有一小坡延伸海中,坡岡上築有一小巧玲瓏的亭子,叫做師石亭,是供遊人觀日出、聆潮音、沐海風的佳地。
百步沙沙質純淨、灘形優美,由於灘面較窄,受潮流和方位的影響,大海在這裡也顯得格外溫順。沙灘前海域遼闊,海灘寬廣而平坦。沙灘中間有一小坡延伸海中,坡岡上築有一小巧玲瓏的亭子,叫做師石亭,它與北端六觀亭一樣,是供遊人觀日出、聆潮音、沐海風的佳地。夏日夜晚,這裡海風習習,涼氣襲人,空氣清新,是消暑良地,吸引不少遊客來此閒步乘涼。
七、千步沙
千步沙位於普陀山東部海岸,北端離法雨寺不遠,從南面的幾寶嶺北綿延到東北的望海亭,總長近2公裡,是普陀山上最大的沙灘。千步沙比它南邊的百步沙更為開闊,而且沙質更為細膩,是踏浪觀海的好地方。很多遊客會選擇在遊山拜佛過後來到這裡,赤足走在沙灘上,吹著海風聽潮聲,在沙灘上漫步,一天的疲憊都煙消雲散了。
千步沙北端有一塊巨石,潮落時石頭露出水面,上面刻著「聽潮」二字。此處向上有石階通向望海亭,登亭遠眺,是一望無際的大海,視野非常開闊。目前,千步沙已開闢了海濱浴場和海上娛樂中心。百步沙和千步沙交界處的朝陽洞是普陀山看日出的最佳處。此外,在千步沙也可以遠眺海上臥佛洛迦山。晚上在千步沙散步,看月亮和普陀山夜色也是件挺有詩意的事。
八、法雨寺
法雨寺又被稱作後寺,位於普陀山風景區中部,地處普陀山白華頂,始建於明萬曆八年,是普陀山的第二大寺廟,其規模僅次於前寺普濟寺,是普陀山三大寺之一。法雨寺依山憑險鑑於山腰,層疊而上。經過一條長且蜿蜒曲折的石梯路,才可達法雨禪寺正門。石梯路和法雨寺內,被參天古樹包圍、遮蔽,盡顯幽深、靜謐。寺內最值得一看的是天王殿對面的九龍壁,以及玉佛殿和九龍觀音殿。每天來此朝拜的香客非常多,是來到普陀山的遊客不可錯過的寺院之一。
法雨寺現存殿宇294間,依山取勢,分列六層臺基上。入山門依次升級,中軸線上有天王殿,後有玉佛殿,兩殿之間有鐘鼓樓,又後依次為觀音殿、御碑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方丈殿。觀音殿又稱九龍殿,是法雨寺的主殿,也是國內規格最高的佛殿。最奪人眼球的是屋頂上南京明故宮移來的琉璃瓦,以及殿內天花板上的九龍藻井。寺內龍風柏、古銀杏、連理羅漢送的等珍貴古木,以及二十四孝圖、雲龍遊海天等石刻欄板,都是普陀山獨一無二的稀有之物。
九、慧濟寺
慧濟寺又稱佛頂山寺,位於普陀山佛頂山上,為普陀山海拔最高的寺院,是普陀三大寺之一。全寺四面環山,隱於濃蔭翠綠之中,主殿頂用天藍、淡綠、鵝黃、紫紅等彩色琉璃瓦蓋成,亮點也就在這裡,據說在太陽的照射下很漂亮,很像佛光。明萬曆、清康熙、清嘉慶所賜的三枚御印現就藏于慧濟寺,是慧濟寺的鎮寺之寶。
慧濟寺依山而建,深藏於森林之中,以環境清幽著稱。寺內大雄寶殿、大悲殿等殿宇橫向排列,與左右廂房相擁,和藏經樓、玉皇殿、方丈室等均在一條平行線上,頗有浙東園林建築風味。另外,由於地處山頂,寺廟前的一塊平臺是觀賞日出日落的好地方。該寺香火旺盛,據說寺內的註生娘娘求子很靈驗,因此來佛頂山朝聖祈福的遊客總是不少。香雲路上常能看到三步一拜地朝山的信徒。
十、佛頂山景區
佛頂山又名白華頂、菩薩頂,位於普陀山島北面,是普陀山的主峰。佛頂山是全島最高處,山分支脈,分別向南、北、東伸延,主峰海拔291.3米,從遠處眺望,諸峰若拱,峰頂壘壘如杯瓢,覆於積水之上。「華頂雲濤」、「茶山夙霧」各為普陀山十二景之一。遊客可登佛頂山高踞峰頂,那裡視野可望千裡,是觀日出的最好去處。慧濟寺前的平臺是遊人賞日出和日落的最佳地點。
佛頂山景區由香雲路、慧濟寺、海天佛國崖、雲扶石、刀劈石、菩薩頂、天燈臺等景點組成。朝拜佛頂山是普陀山佛教的傳統和習俗,每逢農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三個會期,來自各地的佛弟子們三步一拜朝禮佛頂山,禮敬觀世音菩薩。遊人可沿著法雨寺旁的香雲路步行上山,大約45分鐘能到山頂。想要省力也可乘索道,往上再走一小段便能到達山頂的慧濟寺。
對於普陀山最美的十個旅遊景點你怎麼看,歡迎發表意見和評論,我們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