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陝西商洛一3A景區拒收人民幣現金遭罰,這是陝西針對違反人民幣管理規定開出的第二張罰單。
近年來,隨著支付渠道的變化,微信、支付寶似乎正在逐漸「替代」傳統紙幣支付,但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今年下半年以來,關於數字人民幣的新聞就不斷刷屏。自從今年10月份深圳發放數字人民幣紅包之後,蘇州在「雙12蘇州購物節」面向所有符合條件的蘇州市民共發放了總計2000萬元的數字人民幣紅包,每個紅包200元,紅包數量共計10萬個。
近期,有消息顯示,數字人民幣第二批試點預計將新增上海、長沙、西安等六座城市。數字人民的關注度再次大幅提升。
柞水終南山寨拒收現金被罰
系陝西第二張此類罰單
當手機變成「錢包」,人們可隨時隨地享受行動支付的便捷。然而,現金使用場景減少不代表商家可以拒收現金。最近,陝西商洛一3A景區就為此拿了罰單。
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12月14日公布,柞水終南山寨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因拒收人民幣現金,違反人民幣管理規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第四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七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給予警告,並處人民幣3000元罰款的行政處罰;對公司運營總監肖海東給予警告,並處人民幣500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公開資料顯示,柞水終南山寨位於陝西商洛柞水縣牛背梁景區內,是以森林峽谷運動、森林體驗、叢林穿越、民俗文化體驗、親子訓練營等於一體的新型旅遊景區。
據企查查顯示,柞水終南山寨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5月,法定代表人為鄧有財。
據了解,終南山寨主要以遊樂項目和主題旅遊為主,家庭出遊及親子遊熱度較高。在點評網站上,有消費者戲稱這裡是「深山裡的袁家村」。
因拒收現金而違反人民幣管理規定,這是陝西開出的第二例罰單。
華商報記者查詢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行政執法信息公示欄發現,2018年12月29日,陝西白鹿原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因違反人民幣管理相關規定,而被中國人民銀行藍田縣支行行政警告。
陝西白鹿原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旗下景區是白鹿原影視城,亦是一座主題類文旅小鎮。
2018年底,人民銀行西安分行接到遊客舉報,白鹿原影視基地景區在經營場所張貼消費不收取現金的誤導性違法宣傳內容。由此藍田縣支行給予其全國首例拒收現金的行政處罰。
「可以收現金」
但支付時也存在障礙
俗話說「沒錢寸步難行」,然而現實卻是,有時候拿著錢也不一定花得出去。
今年4月,山東泰安方特歡樂世界被媒體曝出「疫情期間不支持現金支付」。
最近,河北廊坊一家醫院掛號拒收5角紙幣、湖北宜昌一老人冒雨用現金交醫保被窗口工作人員拒絕、福建福州一女子拿一袋一元紙幣去銀行存款遭拒……部分商家、辦事部門甚至金融機構皆因拒收現金上了熱搜。
而從網友反饋來看,許多人都遭遇過現金支付被拒絕的現象,一些人在和商家交涉後,對方無奈之下收了現金。
不願收紙幣現金與近年來支付習慣的轉變有關,但在日常生活中,由於種種原因,消費者難免有不得不用紙幣之時。
華商報記者發現,儘管絕大多數商家和機構都表示「可以收現金」,但有的支付環節存在障礙。
以市民經常消費的咖啡為例,12月17日,瑞幸咖啡官方客服表示門店可以現金支付,但在西安高新區一家瑞幸門店,記者以顧客身份諮詢,一位員工表示「不能用現金支付」,話音未落,店內另一位員工稱「可以收」,只是操作上需要顧客把現金交給員工,然後在員工幫助下通過另一帳戶付款。
12月6日,在西安城北一家購物中心停車場,趙先生用現金支付時遇上了尷尬。「我車裡一般放一些零錢,用來付停車費。」他告訴記者,可這裡是一處無人值守停車場。當天要付費離場時,湊巧手機出問題,無法完成掃碼。因為出口沒有收費崗亭,他只能通過停車場管理語音系統尋求工作人員幫助,結果造成停車場擁堵了很長一段時間。
行動支付挑戰銀行權威?
它和數字貨幣是不同的維度
貨幣是執行商品流通的價值符號,行動支付則讓商品流通更加方便快捷。不過,這不應成為紙幣流通的障礙。
12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就規範人民幣收付行為有關事項專門公告稱:人民幣是我國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各類主體均應尊重公眾支付方式的選擇權,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
但根據央行此前調查,37%的被調查消費者反映在過去1年內經歷過「被拒收現金」,39%的被調查商戶在過去1年內曾「拒收現金」。
為什麼現金支付會遭到歧視?調查顯示,一方面行動支付迅速普及,不少商家日常零錢準備不足;另一方面因盲目跟風「無現金」消費及網際網路業態,一些商家以各種理由主觀拒絕。
對此,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由於一些支付機構不當地宣傳和推行所謂的「無現金社會」,不少地方存在歧視現金、拒收現金等行為,這與普惠金融的精神和原則背道而馳,營造了歧視現金的氛圍,也不利於市場公平競爭。
實際上,行動支付交易量級快速擴充,對現金、銀行卡等傳統支付渠道形成分流。由此,近幾年不斷有「對傳統金融機構構成挑戰」「支付寶、微信挑戰銀行權威」的說法出現。
那麼,今年數字人民幣亮相,是否意味著貨幣支付領域將迎來又一顛覆呢?
在10月底舉行的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上,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表示,數字人民幣並不是一種新的貨幣,它是數字形式的法定貨幣,即人民幣的數位化形態。
微信、支付寶等與數字人民幣不在一個維度上。微信和支付寶屬於金融基礎設施,相當於錢包。數字人民幣是支付工具,是錢包的內容。嚴格來說,支付寶、微信上花的每一分錢,都有相應實體紙幣或硬幣,而數字人民幣並不對應實體貨幣,是真正數字態的人民幣。
數字人民幣要來了
西安的新機會
簡而言之,行動支付規模再大,也難以替代實體貨幣,畢竟行動支付只是支付的手段,僅僅相當於「錢包」而已。而影響流通中貨幣形態和支付格局的,將是數字人民幣。
如穆長春所說:「數字人民幣的發行不是靠行政強制來實現的,而是應以市場化的方式來進行,老百姓需要兌換多少,央行就發行多少。在可預見的將來,數字人民幣和紙鈔將長期並存。」
今年下半年以來,數字人民幣試點正迅速鋪開——深圳試點總額1000萬元數字人民幣紅包之後,蘇州在「雙十二」也上線了對數字人民幣的試點。
據財新報導,第二批試點預計將新增上海、長沙、海南、青島、大連及西安等六座城市。
近日公布的陝西「十四五」規劃建議中,已明確提出「穩步推進數字貨幣試點」。
萬聯證券西安營業部投顧屈放表示,數字人民幣由央行發行並監管,本身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信用和規範度是市面上其他加密數字幣難以企及的。數字人民幣不僅是支付工具,其背後更蘊含了一條從加密技術、通信技術、雲存儲等領域及相關設備建設、改造和採購的鏈條。站在城市發展的角度,應當抓住這個拉動金融科技相關產業的機會。同時,商業銀行、電信企業等,在推動數字人民幣使用過程中,亦獲得了與第三方支付機構重新競爭的機會。
數字人民幣具有數位化特徵,並不完全適用實物現金流通監管規則,需要擬定專門針對數字人民幣的監管要求。由商業銀行提供數字人民幣的兌換服務是法律法規的要求。
數字人民幣被視為數字經濟的基礎,它既是新生事物,又將與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關。其普及使用需要一個推廣的過程,凡事趕早不趕緊,試點機會將意味著更多的先發機會。 華商報記者 查京京
數字人民幣試點提速
產業鏈機會持續顯現
數字人民幣的試點城市、應用場景等未來將進一步擴展和豐富,更多機構將參與到整體的生態體系建設中。
中長期來看,數字人民幣未來落地或對銀行IT系統、支付機構、終端受理環境等產生影響,相關產業鏈環節也將受益。
機構和業內專家認為,產業鏈諸多環節將從中受益,包括上遊的安全加密和KYC認證等企業、中遊的銀行IT架構改造和支付企業、下遊的POS機和ATM機等終端以及與硬體錢包建設和手機APP錢包設計相關企業都將迎來機遇。
川財證券研究所所長陳靂表示,隨著試點繼續擴大,數字人民幣從試點到落地料將更快。數字人民幣必然會對銀行的技術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銀行IT體系將面臨重建,銀行IT龍頭也更容易從中受益。同時,數字人民幣作為M0的替代,現金交易將更多轉為線上交易,交易量有所放大,支付交易環節廠商和數字貨幣安全認證廠商將會從中受益。
不少業內專家提醒,數字人民幣目前僅在試點階段,謹防概念炒作。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指出,對於數字貨幣不能炒概念,投資數字貨幣相關個股,短期走勢都是概念,中期要看有沒有應用場景,長期要看有沒有落實到投資業績上。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