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參人」的白麵包拯,為何進化成了黑青天?

2020-12-26 影視獨舌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作為觀眾心中最知名的宋朝官員之一,包拯最近終於在《清平樂》中上線了。

一出場,包拯就率領一眾言官義憤填膺地攔駕進諫,逼得官家進退不得,只能默默用衣袖擋一下橫飛的吐沫。鐵面無私的人設,立得妥妥的。

然而有趣的是,包拯在《清平樂》上線後,觀眾的關注點卻跑偏了。不少網友對著《清平樂》中白面長鬚的包拯發出了大大的疑惑:「包大人竟然美白成功了?」

確實,《清平樂》中的包拯與許多人印象裡面如黑炭,額帶新月的形象相去甚遠。但如果比照歷史畫像,就會發現《清平樂》中的包拯形象其實更接近歷史。

白書生變包黑炭

雖然包拯在如今家喻戶曉,然而在《宋史》中對他的記錄很少,也並沒有特別對他的外貌進行描述。但從包公祠保留下來的塑像來看,包拯其實是一個清瘦的白面書生。

而民間之所以將包拯形象傳為黑面,與他的性格分不開。

包拯嚴於律己、為人耿直。宋仁宗慶曆新政時期,包拯由守舊派推舉進入中央任職,但是他卻並沒有站在守舊派一方,而是保持中立。不管是新派舊派,都躲不開包拯的彈劾,被包拯彈劾降職、罷官的重要大臣不下三十人。

民間有俗語說:「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就是講包拯像閻羅王一樣鐵面無私。也正是因為包拯不畏強權、不吝私情的性格,讓他在百姓心中有了莊重威嚴、不假辭色的形象。

元朝後,戲劇高速發展,包拯被反覆搬上舞臺。而為了將包拯莊重威嚴的形象具象化,表演者從古代中華五色中選取了象徵地位與威嚴的黑色作為包拯的臉譜色。

在清朝以前,舞臺上的包拯臉譜其實是純黑的。隨著民間故事的流傳,包拯逐漸被神化。

有傳說,包拯頭頂月牙,往來陰陽兩界,日斷陽間,夜判陰間。於是表演者在原有純黑臉譜的基礎上加入了白色,勾勒月牙。這個形象在眾多影視劇中被沿用,成就了我們如今熟悉的包青天。

名偵探真的不會探案

當然,觀眾對包拯的誤解不只有外貌形象,傳說中判案如神的包青天其實並不會探案。

我們之前講到包拯熱衷於彈劾朝廷官員,這不僅是因為包拯嚴明剛直,還因為包拯長期在監察系統任職。

包拯曾任監察御史,後進入知諫院監察文武百官,累任御史中丞。他也曾在大理寺任職過一段時間,但並沒有很多審案紀錄,甚至歷史上還有包拯判案能力不足的爭議。

包拯畫像

比起探案,他可能更喜歡參人。

南宋後期,開始有包拯判案的文學作品在民間流傳,到了元朝,包拯屢次被搬上舞臺,關漢卿的名作《包待制三勘蝴蝶夢》就是其中的代表。

清朝小說家石玉昆所著《三俠五義》中,包拯在眾位俠士幫助下,破奇案、平冤獄的故事奠定了如今影視劇中的包青天形象。1993年由臺灣中華電視公司製作,金超群出演的《包青天》就是由《三俠五義》改編而來的。

《新包青天》

「鍘美案」「珍珠衫」「狸貓換太子」......《包青天》前後拍攝了十幾部,以探案為主線,將觀眾對包拯破案如神的想像搬上了螢屏,走進了千家萬戶,而神探包拯的名號也越來越響。

智商奇高,情商掉線的傻包拯

對於年輕的觀眾來說,2000年開播的《少年包青天》系列才是童年的記憶。

《少年包青天》系列前後拍攝過三部,雖然仍舊是包青天探案的故事,但在一定程度上顛覆了傳統認知中的包拯。

第一部《少年包青天》劇情在包拯讀書時期開始,因為還是書生,所以周杰飾演的包拯少了「包青天」的鐵面無私,而是放大了其在破案上的聰明才智。

同時,劇中改掉了包青天嚴肅莊重的形象,在周杰的演繹下與公孫策和展昭日常鬥嘴的包拯,有些賤萌可愛。這部劇成功將包拯的形象拉下了不可侵犯的神壇。

《少年包青天2》中的包拯由陸毅飾演,基本延續了第一部中的風格。然而也許是為了貼合演員的氣質,陸毅版的包拯少了第一部中的賤萌,反而穩重了不少。同時感情線的增加,給陸毅版的包拯塑造了一個智商奇高,但情商掉線的形象,有著莫名的反差萌。

而到了《少年包青天3之天芒傳奇》(以下簡稱:《少年包青天3》)一上來,就讓包拯失憶變成了傻子。雖然在第一案結束之後,包拯就恢復了記憶,但這份隱隱的傻勁兒卻貫穿始終。

《少年包青天3》中鄧超飾演的包拯,性格特點要更分明一些,毒舌屬性增加,情商持續掉線。但這部的包拯身上,背負著天芒陰謀的暗線,在插科打諢背後,人物更加深沉。同時《少年包青天3》中有許多對佛家思想的探討,比起前作對破案的展示,這部劇更注重對人性的探討。

在《少年包青天》系列之後,隨著創作的多元發展,包拯的形象也在不斷變化。《開封府》中黃維德飾演的包拯,正直嚴肅能治小兒夜啼;改編自漫畫的《開封奇談》中,李川飾演的包拯,從賣萌耍賤的紈絝子逐漸成長為努力上進的「小府尹」......

然而,基於黑面神探形象創作的影視作品越來越多,展現真實包拯形象的作品卻少之又少,漸漸的許多人已經忘記了包拯的真正面孔。

這些年來,像包拯一樣被觀眾「誤解」的歷史人物不在少數,劉墉、紀曉嵐、李蓮英、潘美(潘仁美)......當然,這些人物被觀眾「誤解」也體現著戲說作品的深入人心。

戲說作品百樣開花,歷史正劇克己嚴謹,才是觀眾希望看到的局面。

【文/久酒】

相關焦點

  • 喜歡「參人」的白麵包拯,為何進化成了黑青天?
    然而有趣的是,包拯在《清平樂》上線後,觀眾的關注點卻跑偏了。不少網友對著《清平樂》中白面長鬚的包拯發出了大大的疑惑:「包大人竟然美白成功了?」確實,《清平樂》中的包拯與許多人印象裡面如黑炭,額帶新月的形象相去甚遠。但如果比照歷史畫像,就會發現《清平樂》中的包拯形象其實更接近歷史。
  • 包拯:一把傘引發的案件,看看包青天如何破?
    在宋朝包拯巧破案,簡直就是破案的一把好手。運用現代的物理知識幫助百姓破案,頭腦反應迅速。在戲曲和民間傳說裡。包拯可是當時正義的化身,傳說他是文曲星轉世。玉皇大帝派他到人間來幫助處在水深火熱的百姓,出生的時候,臉比較黑。還被人嫌棄了,他的嫂嫂把他抱回家。
  • 生在合肥,當官在開封府,包拯為何深受肇慶人的崇敬
    說到包拯,他是我們很多人知道的一位大清官,特別是在93版的包青天和00版的少年包青天電視劇中,讓我們對這位鐵面無私,剛正不阿的清官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包拯生於北宋時期的廬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合肥,2016年的時候我還去過一次合肥,遊覽過當地的包公祠,對關於他的故事更是記憶猶新。如今當我來到廣州的肇慶時,發現這裡有一處包公文化園,包拯為何在肇慶當官?為何會在肇慶修建這樣的文化園?這裡還有什麼其他故事呢?
  • 為何提到「鐵面無私」,就會想起包拯,為何他被稱為包青天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包拯包青天的名聲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不論是電視劇的循環播放,還是朗朗上口的歌曲,無一不體現出包拯在人們心裡的地位。宋朝有能力的人不在少數,可是真正被大家記住並且流傳至今的卻沒有幾個人,可偏偏包拯佔了一席之地,這是為什麼呢?
  • 為何展昭,在包拯去世後,蹤跡全無?真相讓人遺憾!
    包拯的事跡很多都被拍攝成影視劇了,名氣也是非常得大,包拯是歷史真實存在的人物,不是杜撰出來的,歷史裡面記載著包拯確實是個好官,秉公執法得罪了不少的人,但是皇帝非常照顧包拯,還有好搭檔展昭,很多人就算痛恨包拯也不敢把他怎麼的。可是為何展昭,在包拯去世後,蹤跡全無?真相讓人遺憾!
  • 包拯為何問斬自己的得力助手公孫策,原來包拯也是個「狠人」
    在他的身邊還有兩個得力的助手,一個是展昭另一個是公孫策,他們相當於是包拯的左膀右臂。公孫策對於包拯來說是很重要的夥伴,經常會在案件沒有思緒的時候跟包拯一些建議。他是一個博學多才醫術很高超的人,人們對他有很好的評價,當然他也是可靠的人才,在剛開始的時候他也是得不到官員的欣賞,他也是在之後才碰見了伯樂包拯。包拯也是對他非常的器重,在官府中給他很高的位置。
  • 古代只有天子可以穿龍袍,為何包拯也能穿龍袍?
    包拯(999-1062),字希仁,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著名的官員。包拯清正廉潔、剛正不阿,不貪圖富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武斷,敢於替百姓申正義、鳴不平,所以被當時的人們稱為「包青天」,還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
  • 其實包拯才是真正白面小生
    在我國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但凡面色如碳,俗話說也就是比較黑,大家都會覺得這個人比較耿直正義或者精明能幹。這裡的淵源就得追溯到我國古代一位被民間百姓傳的神乎其神的人物——大宋年間的開封府尹包拯。那麼包拯真的如此嗎?接下來我們便來一起探求一下所謂的碳色究竟是怎樣一種黑。包拯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貴。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
  • 恐龍「唯我獨尊」,所有生物都退避三舍,為何沒進化成恐人?
    恐龍「唯我獨尊」,所有生物都退避三舍,為何沒進化成恐人?地球上生存著數不勝數的生物,要說最特殊的一種,非人類莫屬了。人類經過漫長的進化和演變,終於成為擁有智慧的高等生命體,同時還站上食物鏈的頂端。恐龍「唯我獨尊」,所有生物都退避三舍,為何沒進化成恐人?按道理來說,像恐龍這種非常強悍的生物,進化成功是一件易事,為什麼最後沒有呢?科學家對恐龍進行研究的時候發現,曾經地球上出現過一種小型的恐龍,名叫傷齒龍,它的進化跡象是恐龍最好的證明方式。與那些大型恐龍對比,傷齒龍顯得體積很小,它的腦容量卻比其他的大型恐龍更加豐富。
  • 公孫策是包拯身邊重要的謀士,為何包拯還要斬殺他?
    公孫策是包拯身邊重要的謀士,為何包拯還要斬殺他?包拯包青天是我國宋朝時代的一個有名的清官,他的剛正不阿、鐵面無私的形象在我國國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包拯這樣的形象自然是成為影視劇的寵兒,比較經典的有《包青天》、《包公奇案》等等。包拯身邊自然是能人眾多,例如公孫策、展昭以及王朝馬漢等等。展昭和公孫策一文一武,是包拯的得力幫手,協助包拯破獲了不少的奇案。
  • 俠肝義膽的展昭,為何包拯一句話就退隱
    被江湖人稱之為「南俠」的他,本來淡泊名利,是一個更適應江湖自由生活的人,而他因為包拯的知遇之恩,更感動包拯的不為功名利祿,只一心為民伸冤的舉動,甘願進入官場周旋,一切只是為了保護包拯的安全。包拯:包青天,黑臉,月牙,這是我們第一印象,更多的是敬佩,一個做官只為民,不畏懼強權的好官。
  • 公孫策是包拯身邊的謀士,為何包拯會將其斬殺?真相原來是這樣的
    公孫策是包拯身邊的謀士,為何包拯會將其斬殺?真相原來是這樣的歷史上是不存在公孫策這號人物的,他是小說《三俠五義》裡塑造的人物,是虛構的。該小說中也並沒有包拯殺公孫策的情節。小說中,公孫策是絕頂聰明的,見多識廣、足智多謀,還精通醫術,可謂「諸葛再世」,是包拯的得力助手。公孫策文、展昭武,兩人齊心協力協助包拯破了不少案子。著名的三口銅鍘:狗頭鍘、虎頭鍘、龍頭鍘就是公孫策發明的。小說中說,皇帝本是賜了包拯三道御札,包拯命公孫策回去參透皇帝的用意,誰料想公孫策會錯了意,將御札聽成御鍘,連夜設計出了三口銅鍘。
  • 皮卡丘為何一直沒進化成雷丘?不是小智不讓,是它自己的原因
    本篇我們分享的主題是「皮卡丘為何一直沒進化成雷丘?不是小智不讓,是它自己的原因」!《神奇寶貝》是一部很經典的動畫片,也是很多00後的青春回憶。在這部動畫片中出現了很多有意思的神奇寶貝,每隻神奇寶貝的能力都很強,而它們進化後得到的力量比之前的更多。
  • 小智的皮卡丘,為何一直不進化,你喜歡皮卡丘進化嗎?
    小智的皮卡丘,為何一直不進化,你喜歡皮卡丘進化嗎?如今對於很多人來說,皮卡丘早已經是《精靈寶可夢》的信仰了,跟戰鬥力沒有關係,不過在遊戲中,我倒是真的感覺皮卡丘不是很強,特別吃傷害,可能是我不會培養的原因吧!
  • 包拯一共娶了三位絕色夫人,為何最後傳宗接代,卻是一個丫環?
    千百年來,包拯一直是後人心目中著名的清官。他清正廉明、鐵面無私,幫助臣民斷了不少的冤案、奇案。雖然很多人都知道包拯是一個好官。但是很少人知道包拯的家庭生活。
  • 人參市場之爭:物美價廉中國參為何不敵價格高昂韓國參?
    那麼,問題來了,我國作為人參主產國,為何是韓國人參品牌和東阿阿膠合作?從國內的人參市場來說,韓國人參似乎更受歡迎。中國人去韓國旅遊,必帶的一樣產品就是韓國人參。那麼,隨著國人生活水平提高和對健康的重視,我國巨大的人參市場潛力(預估到2025年將達339.53億元),就要被韓國參企搶走了嗎?
  • 包拯的最佳拍檔,翩翩公子公孫策,為何會死在虎頭鍘下?
    歡迎來到百家號小明明觀歷史,今天講述的是:包拯的最佳拍檔,翩翩公子公孫策,為何會死在虎頭鍘下?近幾年,出現了很多優質的綜藝,越來越多的實力派演員參與到了綜藝中,這就不得不提到《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的「鐵三角」。
  • 為何恐龍進化1億多年仍是恐龍,而古猿才進化幾百萬年成了人類?
    為何恐龍進化1億多年仍是恐龍,而古猿才進化幾百萬年成了人類?眾所周知,人類這兩個字就代表著智慧。現如今,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稱呼自己為"最高統治者"!在這裡,有人或許會產生疑問:"為何恐龍進化1億多年仍是恐龍,而古猿才進化幾百萬年成了人類?"這個問題也問出了許多人的心聲,首先,我們要來看看人類與恐龍所處的環境有哪些不同吧!恐龍是出生於大概兩億年前的三疊紀中期,直到6500萬年前才徹底滅絕的。然而,在此之前,恐龍一直很能適應生態環境。
  • 包拯一生娶了3個老婆,為何最後傳宗接代的人,卻是一個丫鬟?
    包拯是北宋的高官,他為官清廉,鐵面無私,被老百姓尊奉為「包青天」,意思是說,他就像青天一樣公正無私,像青天一樣洞察奸邪,所以在民間包拯被稱為包公,「包黑子」。 包拯一生娶了3個老婆,為何最後傳宗接代的人,卻是一個丫鬟?
  • 農夫報案:牛舌頭被人偷了,包拯:把牛宰了,小偷自然會來自首!
    但每在茶館裡,說書先生談到足智多謀斷案神速時,永遠也離不開這個人——包拯包青天。「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黑臉仁心,鐵面無私,額中高懸白月牙,身著青衣判官服,儼然大公為民的青天形象也已經融入人們的內心。 宋仁宗慶曆年間,一名農夫到開封府報案:牛舌被人偷了。包拯卻說:把牛宰了,小偷自然會來自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