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北大河套,是條「烏龍」,西豐人叫它烏魯河

2020-12-25 故事魔袋

人們都知道寇河和碾盤河為西豐的兩大河流,而作為寇河支流的烏魯河知道的人也不少。這條河流起源於遼寧與吉林交界處的烏魯山,流經整個安民鎮境內,南溝北岔的小河匯集一起流入寇河。

我出生在安民鎮,小時候我們都叫這條河北大河套,直到我上班的時候才知道它叫烏魯河。因為鎮的最東邊有道烏魯嶺,是開遼公路進入遼源安恕的必經之路,至於這條嶺為什麼叫烏魯我並不清楚,聽人說是滿語,跟圍場有關。

同時我又聽到跟烏魯有一字之差的另外一個名字——烏龍,據說曾經有個叫烏龍的清朝大將駐守在這裡,也有人說這裡的石頭是黑色的,人們稱其為烏龍嶺。後來不知為什麼變成烏魯了,因為叫著順口,一點點被叫開了。

在整個寇河水系中烏魯河是一條重要的支流,流程雖然較短,但水質烏亮,涵礦物質豐富。烏魯河的另一個特點是:整個烏魯嶺是一道分水嶺。一面坡向東,一面坡向西,東面坡的水流入東遼河;西面坡的水流入寇河和碾盤河直至匯入清河共同流入大遼河。

偽滿時期,日本人在烏魯山腳下的孫家溝發現了鐵礦,並且進行了勘探和小規模開採。60年代,國家在原鐵礦基礎上進行了擴建,成立了西豐鋼鐵廠,曾是省屬國家的重點企業,幾經起伏,一直持續到70年代。由於資源枯竭,到了80年代鋼鐵廠轉產組建了西豐鋼管廠,直至徹底停產。

儘管這樣烏魯河仍然日夜奔流,從來都沒有停歇過,她養育著兩岸百姓。因為河水清澈,年輕的時候我們總喜歡到北大河套洗澡。當年鋼鐵廠煉鐵時用水量很大,廠子就在河邊打了口深井,用水泵將水泵到山頂,然後利用落差將水送到高爐,每當炙熱的鐵水與河水相遇,瞬間激起的水蒸氣就像雲團一樣滾動升騰,好不壯觀!可以說,當年的烏魯河水,不但養育了兩岸五穀,也練成了鋼鐵支援國家建設。

當年鋼鐵廠有個子弟學校,附近的孩子都到這所學校讀書。記得小時候我經常半夜聽到礦裡的五號洞炸礦石時發出的隆隆爆炸聲,一響就是半個多小時。因為爆炸聲是從地底下發出的,微微有震感,但影響不大,爆炸聲很有規律,習慣了就像聽催眠曲一樣,我就常常伴著爆炸聲進夢鄉,如果哪天聽不著爆炸聲了還有點不習慣了呢?

後來管廠也下馬了,工人們都分流到外地,這裡開始蕭條起來,失去了往日的熱鬧。大概九幾年,這座廢棄的礦山承包給了一個外地老闆,老闆對新老礦坑進行了清洗一般開採,就連尾礦都變廢為寶。

聽老人講,當年日本人探礦時,發現礦石含鐵量非常高就決定在這裡開礦,抗戰結束後日本人將所有資料都帶走了,據說這裡礦脈曾人字形,開採出來的不過是一個撇,還有一大部分礦埋在地下,由於解放初期技術力量有限,始終沒有達到量產,慢慢走了下坡路。

鐵礦被承包後,整個孫家溝的大砬子山被啃得豁牙狼齒,原先的3號、4號和5號礦洞都被掩埋了,究竟挖出了多少礦石誰也不清楚,反正一直沒有停產。

原先的舊廠房還在,每年都會有當年礦工後的代來這裡尋根,房子雖然老了,但人們的記憶是清晰的,就像烏魯河水一樣經久不息,綿遠流長。

隨著時代的發展,在烏魯河的上面修起了兩座高架橋,一座是北京通往通遼的鐵路橋,一座是沈遼高速公路。在兩座高架橋的下面是安民工業園區。這兩座橋一條走南路,一條走北路,就像兩條騰飛的巨龍。

當年進入礦區最顯著的標誌就是富源大平地裡兩根廢棄的大煙囪,那是五八年大煉鋼鐵時留下的,曾令人記憶猶新!如今兩根煙囪早已不見了,一道高高隆起的鐵路將人們的視線切斷。那些回來尋根的的礦工後代不僅觸景生情,感慨萬千,慨嘆歲月的無情!然而,令人欣慰的是烏魯河仍然在靜靜流淌,以他的方式在無聲地訴說著歲月的變遷。

相關焦點

  • 西豐我的家鄉,看一看你就知道了
    來過西豐的人都承認,西豐是一座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小城,這座有著建縣百年歷史的山水小城,因梅花鹿而聞名於世。關於掏鹿城的來歷人們早已耳熟能詳。而西豐能夠追朔的歷史卻是早在公元3000多年前的漢代,著名的漢代西岔溝匈奴文化古墓群就發祥在縣城北面不足3公裡小山坳裡,雖然當時發掘過的遺蹟早已被荒草淹沒,但擺在中國歷史博物館的那萬件文物仿佛一直在無聲地述說著西豐這塊土地上的神奇。
  • 西豐我的家鄉,看一看你就明白了
    來過西豐的人都承認,西豐是一座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小城,這座有著百年歷史的山水小城,因梅花鹿而聞名於世。關於掏鹿城的來歷人們早已耳熟能詳。而西豐能夠追朔的歷史卻是早在公元3000多年前的漢代,著名的漢代西岔溝匈奴文化古墓群就發祥在縣城北面不足3公裡小山坳裡,雖然當時發掘過的遺蹟早已被荒草淹沒,但擺在中國歷史博物館的那萬件文物仿佛一直在無聲地述說著西豐這塊土地上的神奇。
  • 西豐城市雕塑:五條騰飛的梅花鹿,至今沒有名字,人們已經接受了
    西豐的這座雕像應該是2005年前後建成的。當時正值城市發展最快時期,每天都有新的樓房拔地而起。猴石山北山廣場剛建完,這座雕像就出現了,而且一出現就被人們所接受。當時剛剛流行貼吧,網絡上到處都是與這個雕塑合影的照片。
  • 烏龍茶為什麼叫烏龍?它到底鬧過什麼烏龍?
    有一個疑惑一直困擾著王威村長比如烏龍茶為什麼叫烏龍它到底鬧過什麼烏龍?為了不讓大家說王威村長沒文化今天的《說茶》就好好給大家說到說到~烏龍茶也叫青茶,與紅綠黑白茶等齊名,代表品種就是大家熟知的安溪鐵觀音。
  • 神樹清碑,一個與乾隆有關的傳說,西豐人都知道
    在現今的郜家店鎮松樹村的東山頭的石砬子上,長著五六棵形狀奇特的松樹,是方圓百裡獨一無二的風景,山腳下的村子叫松樹村。關於神樹清碑的傳說就發生在這個村子。圖片來自網絡傳說,清帝乾隆當年到過這棵樹下,侍臣奏稱過去有個採參的人叫班大媽法,因凍餓之極,死於此樹下,此人死後有神靈,凡是入山迷路的,只要向這棵樹求助,馬上就可以找到路。
  • 東吊橋和豆腐社,西豐人的記憶,酸甜苦辣,只有住趟子房人知道
    當他興高採烈地把從大連買回的禮物拿出來時,不料被領導夫人看出是西豐產地,弄得我這個親戚很尷尬。像這樣的笑話過去沒少發生過。比如西豐的白酒,餅乾都供應過給大城市。像這種烏龍現象並不奇怪。那時候城裡人吃供應,買什麼都憑票,記得下飯店必須要糧票,不然就吃不上飯,最嚴重的時候城裡人連豆腐都供應。
  • 猴石春蔭,西豐人既熟悉又陌生的風景,還記得縣誌上的老八景嗎
    猴石山是西豐人最熟悉的地方了,就是現在的北山公園。因為就在縣城內,大至白髮老叟小至三歲頑童沒人不知道的。但猴石春蔭是怎麼回事知道的人就不一定多了。在西豐老縣誌上有個叫巢閣的人寫了一組叫西豐八景的景觀詩,猴石春蔭是其中的一首流傳至今。
  • 東大營與老苗圃,西豐產量最高的地眼,建縣之初幹什麼用了
    西豐朝陽橋以東直至東山頭過去叫東大營,是石人溝河流域衝積而成的小平原,地勢平坦,土質肥沃。被譽為西豐產量最高的「地眼」之一。為了發展林業,防止水土流失,鼓勵植樹造林發展養蠶業,東大營一直是縣苗圃所在地,因這裡的土質肥沃,繁育的樹苗又多又壯,可以供全縣造林之用。
  • 古道愁腸:遼寧西豐歡喜嶺的今世前生,歲月滄桑改變了它的容顏
    遼寧西豐的歡喜嶺是碾盤河一帶來西豐城繞不過的門戶,也是一條古道。以前的歡喜嶺叫喜鵲嶺,因嶺上喜鵲窩多而得名。站在歡喜嶺的高處可以俯視西豐城的全景,是攝影愛好者選擇拍攝縣城的最佳地點。歷史上歡喜嶺比較出名,是人們過寇河橋進入西豐縣城必須之地。在清朝之前,歡喜嶺以南的地域歸前清滿族四大部落之一的哈達部落管轄;而寇河以北歸葉赫部落所有。歡喜嶺正好是哪個時期兩個部落間的門戶。歡喜嶺下面的平坦地帶是六安村,建縣前這個地方叫六馬架。因為有拓荒者在這裡搭了六個窩棚而得名,建縣時為了統一地理名稱改名六安。六安與西豐城隔河相望,依依帶水。
  • 海拔1000米的河套和寧夏也叫平原
    平原的定義是那樣的,可是河套平原、寧夏平原海拔都超過了1000米,怎麼還能叫平原呢?我們都說,一般情況下,那說明有其它情況,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就屬於非一般情況。所以不難解釋被稱為塞外江南的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了。其實山地都是以山脈的形式存在的,大地上一條條脈狀的隆起組成了山脈,許多的山地組成山脈。而有趣的是,山脈大多分布在高原上,也有平原盆地裡的。
  • 尋味 | 河套:年的氣息 家的味道
    「家的味道」不能缺席今天,小編將帶你走進「百湖之鄉」品味「魅力磴口」品品這裡的家鄉菜感受濃濃的鄉情鄉味「冬公雞,夏草雞,五黃六月的綿圪抵,冰凌碴裡的開河魚。」這是河套人對自己美食的總結,在「百湖之鄉」的磴口體現得尤為出色。
  • 聽懂河套方言有它就行?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聽懂河套方言有它就行?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有一種疼痛叫費
  • 地域突圍的快手特色 「沒想到河套還有這麼多美食」
    老河套人的方言魅力第一條美食視頻發布後,蘇益儒和媳婦開玩笑,「要是能到1萬,咱就開直播」。誰知發完視頻的第二天,播放量就上萬了,且後臺的評論越來越多,有交流美食的,有探討文化的。蘇益儒的第一反應不是火了,而是自豪:「這麼多人喜歡河套美食、對河套感興趣,我真的很驚喜,我們這好東西真的多,也希望通過美食這個窗口,讓大家了解真正的河套。」脂油包、炒豬肝、粉湯油餅……雖然食材簡單,但獨具特色的方言解說,為食材注入了特殊的家鄉溫暖與親切感。
  • 烏龍茶何以叫「烏龍」?
    在福建方言中,「烏龍」的意思是「糊裡糊塗、誤打誤撞」。所以,足球比賽中,把球踢進自家球門也叫「烏龍球」。為什麼把一種很好喝的茶,稱為「糊裡糊塗」的茶?傍午時分,一頭山獐在他的槍口下負傷奔逃,烏龍緊追不捨,直到太陽西斜,山獐終因流血過多而倒下,烏龍扛著獵物返回家中。 當天晚上,全家人忙著料理山獐,無暇製作山茶。第二天清晨,烏龍聞到屋裡有淡淡暗香,循香走近茶簍,香氣更加濃鬱。
  • 西豐各旅遊景點位置
    最美油畫季 康養西豐行城子山> 我們這有萬畝花海 也有青山綠水遼寧省鐵嶺市西豐縣東昌村東溝屯聯繫電話:15104268923西豐小東溝森林公園 圖中這個人不是老闆 休閒釣魚好去處 邊釣邊吃是特色遼寧省鐵嶺市西豐縣郜家店鎮西豐郜家店勝利水庫
  • 河套:烽火狼煙兩千年
    生活在河套這片土地上的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河套  或是連綿雄偉的陰山,或是奔流的母親河  母親河的深厚仁澤給了它力量  使它雖然歷經無數磨難  卻總有一種力量  讓它富有生命力  讓它富饒興旺  而恰恰,北部的陰山雖然阻隔著河套地區南北的交通,卻為山南山北的人們留了4條出入的谷道。在河套平原優越的自然環境條件吸引之下,北方遊牧民族並駕而往,輻輳而至。河套地區才成為北方民族重要的歷史舞臺。  4條出入陰山的谷道,有3條在今天的巴彥淖爾境內。
  • 西豐美食熱線徵集中......
    許家雞味面抻--13234108117李記麻辣香鍋--02477846337老牛燒烤麻辣燙--02477847684阿香婆麻辣燙麻辣拌--15941024768嘉禾過橋米線--15141005776華萊士全雞漢堡(西豐店)--02477878520幸福裡融合美食餐廳--18841016533
  • 遼寧西豐舊馬市:各民族間的經貿往來媒介,豐富地域文化值得期待
    馬市不同於牛市,它的起源要更早些。馬匹是古人用於戰爭、生產、生活的重要物資,長盛不衰。人們對馬的熱愛源遠流長。在遼寧西豐的更刻鄉就有個馬神廟屯。這裡明清期間有一座頗具規模的馬神廟,還有一塊刻有滿文的石碑。
  • 烏蘭圖雅走進巴彥淖爾直播「天賦河套」
    本網訊 7月8日,蒙古族青年歌唱家烏蘭圖雅先後走進巴彥淖爾市杭錦後旗三道橋鎮、陰山大漠旅遊景區、「天賦河套」總部基地,通過「抖音」、「快手」等直播間向全國粉絲直播「天賦河套」。當日上午,烏蘭圖雅首先來到三道橋鎮和平村,走進西瓜田裡,抱起一顆大西瓜向粉絲們介紹:「我今天回到我的家鄉,這就是久負盛名的巴彥淖爾西瓜,個大、皮薄、瓤甜、沙脆、多汁,真的是名不虛傳。只有巴彥淖爾,才能產出這麼好的西瓜。」有粉絲問:「你不是興安盟人嗎?」烏蘭圖雅答:「我是內蒙古人,內蒙古的每一個地方都是我的家鄉。」
  • 想不到,西豐小山溝裡也有江南水鄉景致,太好看了
    遼寧省西豐縣東昌村北大溝有個小山溝,原先是個老果園,人們叫它小東溝。小東溝四面環山,景色優美,植被茂盛,水源充足,近年來被開發成一個集旅遊休閒觀光於一體的山莊。這裡不僅有萬畝花海,亭臺樓閣,還有很多老舊石器鋪成的甬道,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