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門市在貧困村和貧困人口脫貧退出後,按照保持脫貧政策總體穩定這一核心,通過拓展幫扶責任、幫扶政策、幫扶對象、幫扶標準、幫扶渠道五項機制,推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一是拓展主體責任,確保幫扶力量不削弱。在貧困退出前組建9個駐村幫扶工作隊和實行市縣幹部包掛責任制基礎上,按照「大穩定、小調整」的原則,及時調整不適合駐村幹部,進一步落實包掛任務的93個市縣幫扶單位、2535名幫扶幹部,選派市縣27名優秀幹部駐村開展幫扶工作,充分發揮駐村幫扶工作隊幫扶實效。落實幫扶幹部經常性聯繫機制,幫助建檔立卡戶謀劃增收項目,確保精準脫貧幫扶工作力量不脫節、不弱化。 二是拓展政策範圍,確保幫扶產業不鬆勁。以產業振興為根本依託,堅持「上遊擴規模、中遊深加工、下遊保暢通」思路,大力發展瓜、果、菜、豬、羊、草六大產業,通過發展六大產業,帶動相對貧困農戶種植蜜瓜5萬畝、枸杞24萬畝、飼草21萬畝、肉羊138萬隻。僅2020年市上就制定產業扶持政策19項,落實到戶產業資金4462萬,培育發展以日光溫室、鋼架拱棚為載體的蔬菜產業311座,引導貧困戶種植以枸杞為主的林果產業18690畝,落實到戶豬、牛、羊共計2.47萬隻,扶持831戶貧困戶發展「五小」產業852處。 三是拓展監測對象,確保幫扶人口不遺漏。建立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和幫扶機制,針對有效防止建檔立卡脫貧人口返貧和檔外人口致貧風險,對全市農戶現有勞動力、收入支出和家庭產業發展能力以及「三保障」和安全飲水等情況,按照「綠」色無風險和「黃、橙、紅」預警四個級別進行分類管理。共為939戶2290人發放臨時救助金250萬元,為1776戶4050名相對貧困人口發放農村低保資金765.2萬元,做到低收入人口應保盡保。 四是拓展扶持標準,確保幫扶機制不斷線。在接續2019年扶持政策標準的基礎上,2020年出臺「脫貧監測戶人均7000元、邊緣戶人均5000元、每戶最多不超過3萬元」的到戶產業扶持政策,有針對性制定122項幫扶措施,安排落實產業發展需求資金35.9萬元,扶持16戶較貧困農戶發展拱棚種植、枸杞種植、肉羊養殖等產業,使貧困鄉村群眾實現由脫貧向致富的轉變。將幫扶長效機制納入鄉村振興戰略統籌安排,像抓脫貧攻堅一樣抓鄉村振興,實現脫貧攻堅接續鄉村振興演進發展。 五是拓寬就業增收,確保幫扶渠道不單一。堅持把就業扶貧作為促進群眾增收的重要舉措,發揮「鐵人故鄉人」勞務品牌作用,創新按需選課「培訓券」模式,政府部門下沉基層開展小班額、多頻次培訓,有序輸轉城鄉富餘勞動力就近轉移就業,大力輸轉城鄉勞動力到「一區三園」企業務工就業。僅2020年玉門三大工業園區50多家規上企業目前用工需求量9000多人,既解決了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又解決了企業用工短缺問題,推動鄉村振興和工業經濟雙贏發展。目前,全市39個企業與10個鄉鎮結對幫扶就業,建成扶貧車間6家,帶動3682名脫貧人口就地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