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湖北省政府批准 恩施州從此多了兩個鎮
恩施州今年多了兩個鎮!
近期,湖北省民政廳向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發函,同意建始縣撤銷長梁鄉設立長梁鎮。
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建始縣撤銷長梁鄉,設立長梁鎮,以原長梁鄉的行政區域為長梁鎮的行政區域,鎮人民政府駐頭壩堰。此番調整後,建始縣行政區劃格局由原來的四鄉六鎮變為三鄉七鎮。
此前,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恩施市撤銷三岔鄉,設立三岔鎮,以原三岔鄉的行政區域為三岔鎮的行政區域,鎮人民政府駐三岔社區。加上此次獲批的長梁鄉,今年恩施州共有兩個鄉獲省政府批准撤鄉設鎮。
建始縣長梁鄉
長梁鄉位於建始縣城西北部,鄉政府所在地距建始縣城12公裡。東鄰茅田、三裡;西南與業州鎮相鄰;西北同重慶市奉節縣、巫山縣接壤;地勢西北高,東北、東南低。版圖整體狀似遊魚,國土總面積420平方公裡,其中耕地面積74927畝。轄60個村、6個社區,569個村(居)民小組,總人口9萬多人,是建始縣農業人口最多的鄉鎮。
區位優勢明顯
該鄉是建始縣城拉開城市骨架的重要組成部分,8個村已經納入新城區規劃範圍。
自然資源豐富
主要有煤礦、鐵礦、硫鐵礦、石灰石等礦產資源,森林覆蓋率達65%以上,水能分布均勻,為糧、油、菜、畜、果、茶、藥生產奠定了基礎。紅沙嶺萬頭生豬養殖場、清河養雞場、萬畝油菜免耕稀植基地、千畝水稻制種基地成為全縣之最。
文化底蘊厚重
這裡是「巴文化」的發祥地之一,「絲弦鑼鼓」迄今已有150多年歷史,以其多彩的表現形式、悠揚的器樂旋律、熱鬧的演奏場面、強烈的藝術魅力,被譽為「土家交響樂」,該鄉也被評為「全國民族吹打樂之鄉」。100多支民間表演隊,常年活躍在村寨,年均演出2500多場。
農村經濟繁榮
建築建材一條龍、農產品生產加工一條龍、礦產開採銷售一條龍「三龍騰飛」格局已經形成,種植、養殖、加工、商貿、打工成為農民增收的主渠道。
社會事業進步
科技、教育、文化、衛生事業快速發展,人們的科技水平、受教育程度、婚育觀念高於全縣平均水平,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8%以上,農村保險、救濟應保盡保、應救盡救,社會治安狀況良好。
恩施市三岔鄉
從恩施城區出發沿恩鶴公路東行23公裡,便來到了處於清江之畔的「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三岔。三岔鄉東與新塘、沙地交界,南與宣恩萬寨相望,西與舞陽壩毗鄰,北與白楊、崔壩接壤。國土面積259.35平方公裡。鄉人民政府駐地三岔口集鎮。
全鄉現轄12個村、1個社區、共6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2萬,農村人口39499人。耕地面積4. 43萬畝,其中旱地3. 84萬畝,水田0.59萬畝。
三岔鄉歷史悠久,自商周始就有古代巴人在此繁衍生息。1999年,三岔鄉渾水河渡口附近掘出商周陶窯遺址,並採集到部分繩紋陶片及豆柄,距今已2800年。
三岔鄉儺文化歷史悠久,蘊涵深厚,儺戲被譽為「中國戲劇的活化石」。三岔鄉於2003年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三岔鄉是一個農業大鄉,尤以旱糧生產為主。境內科研基地為鄂西地區乃至全國提供了大量優良品種。三岔鄉大部分村主要種植玉米、洋芋、紅苕、黃豆、小麥等,蓮花池、茅壩兩村則兼種水稻。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