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如果要做個「全球愛情題材電影」的排行榜,幾乎可以肯定的說,不管這個排行榜由任何國家的任何機構來做,有一部電影必定榜上有名,而且其排名肯定不會跌出「三甲」名單,這部讓我們如此有自信的電影,它的名字叫《鐵達尼號》。
雖然在今天,當我們重新去看《鐵達尼號》,更像是「傑克大官人」和「肉絲金蓮」的故事,但不管怎麼調侃,即便是放眼世界影壇,想找出一部能望其項背的電影,還是比較困難的,《鐵達尼號》就是如此經典。
可能很多觀眾都不知道,當年《鐵達尼號》是一部讓片商絕望的電影,究竟這背後有什麼故事呢?我們現在來聊一聊。
一、「考究狂人」導演卡梅隆,和他的「鐵達尼號」情結
1995年,41歲的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為了籌備拍攝《鐵達尼號》,多次乘坐俄羅斯的微型潛艇潛入大西洋深海,考察鐵達尼號的殘骸,這每次下水都是錢啊!
此外,他還製作了可以承受海底高壓的機器人,來拍攝船體內部畫面。電影開頭部分的畫面,就是出自卡梅隆在深海拍攝到的真實殘骸。
2001年,卡梅隆又對鐵達尼號進行了12次考察,並拍攝了三維影片《深淵幽魂》。此次他利用特別設計的遠程操控的科技新手段,對這艘海底沉船的內部進行一次迄今為止最細緻、最全面的探究,雖然到了2000年,卡梅隆的《鐵達尼號》早已在世界影壇上,奠定了不可撼動的地位,但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出,這位「考究狂人」的導演,他的「鐵達尼號」情結。
二、一突破上限的預算投入
在看過卡梅隆的作風後,突破預算這種事情,想必大家都能想到,只是個突破了多少的問題,《鐵達尼號》最終的投資在2億4千萬美元以上,主要投資在片中的遊輪上,雖然它只有船頭和半邊的1:1的鐵達尼號模型,但船上的豪華設施同樣造價不菲。
在當時2億4千萬美元是個什麼概念呢?首先在投資人那邊,這已經超過原定投資金額的一倍以上,為此電影公司專門拍了個財務總監去現場監督,結果得到的反饋是還要再追加投資。
但最致命的地方還不在這裡,因為投資最重要是看回報,只要能賺錢,誰都會往裡面投資,可《鐵達尼號》作為一部愛情題材的電影,它的收益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可是因為預算的不停追加,這件事像水中螺旋一樣,只有硬著頭皮投資下去,一旦停下來就什麼都沒有了,也正因這些原因,導演卡梅隆放棄分成,甚至據說福克斯公司連破產預案都做好了。
三、上映後的低迷表現
《鐵達尼號》於1997年12月19日在美國上映,正是美國聖誕節前夕,在此我們可以將它看作是我國「春節檔」的電影,電影首周票房是2800多萬美元,按照以往的經驗來看,這是《鐵達尼號》票房「撲街」的前奏,深諳運營之道的製片人,做出了勇敢的選擇,他打算跳樓,後來他被導演卡梅隆硬拉回來。
往後的事情不用說大家都知道,從第二周開始《鐵達尼號》票房逆勢而上,奪下周票房榜冠軍,之後它一路凱歌高奏,一連12年,都是影視票房冠軍,直到12年後,卡梅隆拍了電影《阿凡達》,自己打破了自己的記錄。(本文由「犀利影評」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四、傑克為什麼必須死?
自《鐵達尼號》在全球取得成功後,影片結尾處傑克之死就成了大家議論的焦點,因為根據劇情發展,傑克和露絲完全可以 在一面浮板上,兩個人輪流下水,這樣既不會壓沉浮板,也不至於讓傑克活活凍死,為什麼就不能有情人終成眷屬呢?
對此,導演卡梅隆的解釋是:「因為劇本的第147頁寫著:傑剋死了。如果他活著,那電影的結尾就沒意義了。」沒錯,現實就是這麼冷酷,導演卡梅隆甚至還說,討論這個問題的人,實在是蠢,尤其是他們今天還在討論。
如今,這部電影已經過去了23個年頭,但不管何時重溫,它帶給我們的感動,卻從來不曾褪色,像傑克在一無所有的年紀裡,遇到自己最愛的人,能和她短暫的在一起,卻不能長久,或許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中,都有這樣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