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你以為摩爾曼斯克的標籤只是北極圈、北冰洋、極光、荒原、冰雪?不!它是軍事、歷史、文化、自然、資源、飲食各方面均衡的典範。北緯68度58分、東經33度03分,定位在摩爾曼斯克。很多喜歡旅行的夥伴,一看這個經緯度就會條件反射般的得出結論,這裡為北極圈內!是的,這裡是北極圈內、北冰洋沿岸最大的城市--摩爾曼斯克!
(冬日的摩爾曼斯克)
一
地理位置
摩爾曼斯克位於俄羅斯西北部的科拉半島的西北端,北臨白令海和北大西洋,路連北歐多國,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在市區西南部,豎立著一個標誌塔,書寫有北緯68度58分、東經33度03分的字樣。這標誌著該城已深入北極圈內300多公裡,是個地道的北極港城。摩爾曼斯克是俄羅斯北方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北、最大的城市。它靠近俄羅斯與挪威及芬蘭交界處,離俄羅斯"北部"聖彼得堡1500公裡,相當於北京到上海了。在北緯69度的北極圈內,深入北極圈內達300餘公裡。1916年建市。人口約50萬。
二
終年不凍港
摩爾曼斯克是俄羅斯北冰洋沿岸最大的海港城市。科拉半島被北冰洋中的兩海環抱,南有白海,北有巴倫支海。白海冬季結冰,但巴倫支海西南部卻得益於大西洋暖流,在冬季不結冰。因此,摩爾曼斯克灣成了北極圈內少有的不凍港之一,並且是俄羅斯北冰洋和太平洋海域唯一的終年不凍港。
(冬季的摩爾曼斯克港)
摩爾曼斯克是俄羅斯北方唯一的「終年不凍港」,位於巴倫支海科拉灣的東岸,北距灣口50公裡,它位於北極圈以內約68°處,由於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雖然地處高緯度的北極圈內,氣溫很低,但令人奇怪的是,這裡的海港,全年從不結冰,即使在最冷的月份海水溫度也不低於攝氏3度,一年四季可以通航。因為,巴倫支海的北側受到了斯瓦爾巴群島(屬挪威)和法蘭士約瑟夫地群島的護衛,有效地阻擋著北冰洋浮冰群的侵襲,東側的新地島又像巨大的天然屏障,使喀拉海終年不化的海冰無法「破門而入」。只有西南側門戶洞開,而這正是世界上最大的暖流――北大西洋暖流的入口處。它不分晝夜地送來大量的溫暖海水,使摩爾曼斯克港成為了北極地區終年不凍的天然良港。它也是俄羅斯最大的漁港和北方最大的商港,是北冰洋考察站的前進基地和北方諸島的後方基地。俄羅斯船隻由此通往世界各地170個港口,年吞吐量1000萬噸。
港區狹長,灣闊水深,有利於艦艇停泊隱蔽,周圍高山有利於部署防空火力。南北長8.5公裡,航道水深17.1~18.2米,可通行1.3萬噸艦船。平均氣溫:1月-6℃,7月13.4℃。年降水量376毫米。全年多陰天,完全晴天僅20天左右。1~4月為霧季,影響航行。
每年漫長的冬季,外界氣溫低於零下30~40℃,港灣附近的地面上到處是冰凌,一切都凍得結結實實,惟有灣內海面依然碧波蕩漾。因為它這一得天獨厚之處,再加上它特有的戰略位置,使得摩爾曼斯克成了俄羅斯最重要的北方極地海運基地和北方艦隊基地。
俄羅斯的歐洲部分,雖有多處沿海區域,但唯有在巴倫支海才可以向更大公海自由自在、毫無阻礙地進出。由於有著開闊的海路直通大西洋,不像波羅的海和黑海的艦隊出入要經過別國控制的海峽而受制於人,所以是俄羅斯極其重要的軍港要地。
三
極夜裡的極光
摩爾曼斯克一年中有一個半月的極夜,有兩個月的極晝。極夜期是從每年12月2日到次年1月18日前後,在這期間,太陽一直沉在地平線下,北極星則幾乎垂直地懸掛在空中。白天和黑天是一樣的昏暗世界。時常可以聽到「夜裡好」的問候。1月18日前後,正午時分,太陽嫣然一現,就又消失。當地市民習慣地把這一天稱為"太陽日"。以後白天開始變長。充沛的能源,使得這裡區別於北歐各國冬季的寂寞、蕭條。3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天是"北極節",在這一天舉行以土著居民薩米族為中心的馴鹿雪橇比賽和市民參加的長距離滑雪比賽,以此向長達8-9個月的隆冬告別。極晝期是夏至前後的兩個月。在這期間,太陽始終掛在天上,白晝漫長,夜半太陽不落,人們很難從室外的亮度來區別白天和夜晚。
北緯 68 度的摩爾曼斯克正好處在北半球的極光帶上,理論上每年9 月至次年 4 月都有機會看到極光,其中 12月至次年1月機率最大。Kp指數(地磁指數)越強,代表著極光的可見範圍越大,比如當KP指數達到4以上時,就可以看到。
在摩爾曼斯克的極夜裡,欣賞夜景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無論你睡到幾點起床,坐上那條城裡唯一的有軌電車,便可到達城市的制高點。從那裡向下俯瞰,永遠是燈火通明,霓虹閃爍,生機勃勃。如果在一個極其寒冷的冬夜,而你又極其幸運,那麼你可以看到終生難忘的「上帝煙火」――極光。傳說中極光的顏色是斑斕的,但有時卻是單一的綠色,那種常出現於古希臘神話中蛇的眼睛的顏色――跳躍的,幽幽的,細細的,一直延伸到天際。漸漸地,那條美麗的曲線彌散開來,像煙花一樣似霧非霧,直到消失於茫茫夜色中。長久以來,關於極光的傳說種類繁多。愛斯基摩人認為「極光」是鬼神引導死者靈魂上天堂的火炬;希臘神話中卻認為,極光是黎明的化身。
極光的形成有三大要素:太陽風、地球磁場、大氣。所謂"太陽風",是太陽對宇宙不斷放射的一種能量,它是由電子與質子所組成。由於太陽的激烈活動,放射出無數的帶電微粒,當帶電微粒流射向地球進入地球磁場的作用範圍時,受地球磁場的影響,便沿著地球磁力線高速進入到南北磁極附近的高層大氣中,與氧原子、氮分子等質點碰撞,因而產生了"電磁風暴"和"可見光"的現象,就成了眾所矚目的"極光"。它是人們能用肉眼看得見的唯一的高空大氣現象。北極附近的阿拉斯加、北加拿大是觀賞北極光的最佳地點。
四
工農業
摩爾曼斯克是俄羅斯最大的漁業中心。巴倫支海有寬闊的大陸架,因此,各種海洋資源非常豐富,尤以漁業資源和油氣資源最為突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在巴倫支海大部分水域中,形成一種被稱為"極鋒"的界面性水域,它是由溫暖的大西洋水和寒冷的北冰洋水交匯而成的。在這水域中營養鹽類氮和磷等特別豐富,因而浮遊生物繁盛。這些浮遊生物是魚類的餌料,因此,巴倫支海的漁業資源豐富,是俄羅斯的重要漁場之一。
工業以魚類加工、修船、木材加工及建材為主。除了一個佔地十幾公頃的玻璃蔬菜大棚和一個小小的馬哈魚網箱養殖場以外,摩爾曼斯克再沒有別的農業。90%的食品和日用品等都要從俄羅斯內地運來,或從鄰近的芬蘭、挪威進口。有人說它是世界上自給率最低的城市。
(近年來摩爾曼斯克的漁業發展迅速,港口捕魚量已經到達蘇聯時期至今的最好水平,同時魚類加工、養殖、修船、飼料生產等相關行業也得到了較快發展。)
1
五
核設施
摩爾曼斯克另一個引人注目的地方是:這裡是一個核設施多、核汙染風險很高的地方。據官方公布的材料,摩爾曼斯克州有220個核反應堆。還有100多艘已經廢棄但沒有處理的核潛艇。這裡還存放有許多核廢料和核燃料。因此,這裡的核汙染問題成為世界一些國家關注的一大焦點。近年來,俄政府也在積極採取措施,消除這裡的核汙染源。俄羅斯已在這裡建了一個綜合解決核汙染問題的工廠。
(全世界第一艘採用原子能反應堆產生的能量進行行駛的船隻——列寧號核動力破冰船。1959年首航,主要執行北冰洋地區的考察和救援活動,幾乎不間斷地航行了30年。並且它的船況良好,如有需要仍然可以投入使用。)
1
最後常識君再給夥伴們看張圖:
從摩爾曼斯克到白令海峽的距離約等於從喀什到佳木斯的距離,哈哈,眼見不一定為實,試著用你的地理知識解釋下吧。
部分文字源於百度、圖片源於網絡
END
供稿:董春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