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王維13首五律,寫盡隱居山水田園的美!

2021-02-19 詩詞生態苑

1.《山居秋暝》

唐 ·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山居秋暝》是王維眾多吟詠山居生活的詩中最有名的一首。山居之景,秋暝時分。"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成千古絕唱,簡簡單單十個字,塑適了一個明淨超脫的意境。

2.《漢江臨泛 / 漢江臨眺》

唐 · 王維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入畫三昧。畫面上疏密相間,錯綜有致。為千古名句。天地,有無,前後並不對仗,天和地,有和無,當句自對。天地,有無,當句自對指某個詞組。 此詩給我們展現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調清新、意境優美的水墨山水畫。畫面布局,遠近相映,疏密相間,以形寫意,輕筆淡墨,又融情於景,情緒樂觀,給人以極美的享受。

3.《終南別業》

[唐] 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興來獨往,美事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雲落,偶然遇到「林叟",便"談笑無還期"了,自然又含哲理,寫景抒情,信手拈來,平淡自然,毫不費力。 

4.《終南山》

[唐] 王維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終南山那麼高「近天都",那麼遠「近海隅"。白雲回望,青靄變幻,千巖萬壑,蒼松古柏,怪石清泉,神密清靜,令人嚮往。

5.《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唐] 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裡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渡頭餘落日,墟裡上孤煙"對仗工整,抓住了景物最美,最動人的一瞬,被歷代傳詠的千古佳句。

6.《送梓州李使君》

[唐] 王維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從眼前景物寫起,即景生情,抒發惜別之意。王維此詩,立意則不在惜別,而在勸勉。遙寫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自然風光,形象逼真,氣韻生動,令人神往。其中首聯"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與頜聯「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時間對空間,一夜,時間長度,百重,一枝空間,或一山空間,前面又互為因果,也可以看做流水對。

7.《酬張少府》

[唐] 王維

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晚年喜歡安靜,什麼事也不過問,也沒好的策略助君王,只好歸隱山林。「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多麼美的場景,讓無數人沉醉。灑脫自然,韻味無窮。 

8.《過香積寺》

唐 · 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裡入雲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

雲峰,古木,深山,鐘聲,危石,青松,空潭,山寺之深僻清幽,手筆不凡。「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隱隱的鐘聲,傳向古木參天,無人的小路上,極為傳神。「咽"字「冷"字,極為精到,成為詩佛的鍊字典範。

9.《送邢桂州》

[唐] 王維

鐃吹喧京口,風波下洞庭。

赭圻將赤岸,擊汰復揚舲。

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

明珠歸合浦,應逐使臣星。

詩人目送孤帆碧天、望盡風煙洞庭的深情,感情含蓄而沉著。頸聯筆勢陡轉,以飛動之筆觸寫江湖 風光,「白」、「青」二字以水墨寫五彩,以簡淡含燦爛,王維用筆出神入化。

·10.《從岐王過楊氏別業應教》

[唐] 王維

楊子談經所,淮王載酒過。

興闌啼鳥換,坐久落花多。

徑轉回銀燭,林開散玉珂。

嚴城時未啟,前路擁笙歌。

「興闌啼鳥換,坐久落花多",啼鳥換,落花多皆襯託興盡。久坐如夢方醒之態。筆觸細膩生動。勁聯以銀燭迴轉見路徑曲折,以玉珂散響知深林 漸開, 不道光而見色光,微言聲而想見聲響,古人稱之為錯綜問答句。 

11.《送丘為落第歸江東》

[唐] 王維

憐君不得意,況復柳條春。

為客黃金盡,還家白髮新。

五湖三畝宅,萬裡一歸人。

知爾不能薦,羞稱獻納臣。

"五湖三畝宅,萬裡一歸人",奇特對仗句,本句巨微自對,五湖對三畝,萬裡對一人。兩句又工對!

12.《送楊長史赴果州》

[唐] 王維

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

鳥道一千裡,猿聲十二時。

官橋祭酒客,山木女郎祠。

別後同明月,君應聽子規。

頜聯寫險狀,時間與空間對,這樣的對仗也是常見之法,很有厚度,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四個維度。三維立體加時間一維,鳥道,狹窄又險的道路。出句是拗句,一,入當平。此處拗,入聲居多。「官橋祭酒客,山木女郎祠"是獨詞句對。寫得丰神,而且自然圓通,這樣的境界千古少有,我們只能欣賞。


13.《登裴秀才迪小臺》

[唐] 王維

端居不出戶,滿目望雲山。

落日鳥邊下,秋原人外閒。

遙知遠林際,不見此簷間。

好客多乘月,應門莫上關。

住在山裡,端不出戶,滿目白雲千山。「落日鳥邊下,秋原人外閒",前景後情,閒字即情語。王維奇句,當世獨絕。

喜歡我,就請點讚呦!

源於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繫。

歡迎投稿,投稿郵箱:204404763@qq.com

▲長按並識別上述二維碼關注詩詞生態苑

相關焦點

  •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王維13首五律,寫盡隱居山水田園的美!
    《送梓州李使君》[唐] 王維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從眼前景物寫起,即景生情,抒發惜別之意。王維此詩,立意則不在惜別,而在勸勉。遙寫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自然風光,形象逼真,氣韻生動,令人神往。其中首聯"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 王維《酬張少府》: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作者】王維(701—761 ),字摩詰,祖籍太原(今山西祁縣)。九歲能詩文,十九歲應京兆府試點了頭名,二十一歲(開元九年)中進士。王維博學多才,不僅文學卓著,而且精通音律,擅彈琵琶。
  • 王維《酬張少府》: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作者】王維(701—761 ),字摩詰,祖籍太原(今山西祁縣)。九歲能詩文,十九歲應京兆府試點了頭名,二十一歲(開元九年)中進士。王維博學多才,不僅文學卓著,而且精通音律,擅彈琵琶。
  • 王維《 酬張少府》--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譯文:人到晚年特別喜好安靜,對人間萬事都漠不關心。自思沒有高策可以報國,只要求歸隱家鄉的山林。寬解衣帶對著松風乘涼,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彈琴。君若問窮困通達的道理,請聽水浦深處漁歌聲音。
  • 王維在松風山月中的平和: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先請你回想一下自己走過的路,是貴輕鬆適意還是重謀取功名?幽居和廟堂,你更鍾情於哪一項?在你走的那條路上,車馬繁華的比例佔多少,松風山月的比例又佔多少?如果有人請教有關怎樣的搭配比例才完美的問題,你會如何作答呢?
  • 古代詩詞也有小清新,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他就是盛唐時著名詩人,山水田園派的代表王維。除了詩,王維更是精通書畫、音樂,所以他的許多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情與畫意完美融合,相得益彰。王維,一生參禪悟道,被後人尊稱為詩佛。在那個功名利祿人人趨之若鶩的時代,王維卻以一顆通透,了悟的心,隱居山林,過著清風明月相伴的生活。關上門,掩住塵世的喧囂,守一方淨土,物我兩忘。
  • 名句 |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出自唐代王維的《酬張少府》】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前四句全是寫情,隱含著偉大抱負不能實現之後的矛盾苦悶心情。由於到了晚年。只好「惟好靜」了。頸聯寫隱逸生活的情趣。末聯是即景悟情,以問答形式作結,故作玄解,以不管作答,含蓄而富有韻味,灑脫超然、發人深省。全詩寫情多於寫景。三、四句隱含不滿朝政之牢騷。
  • 琴談 載彈載詠——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 王維在松風山月中的平和: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先請你回想一下自己走過的路,是貴輕鬆適意還是重謀取功名?幽居和廟堂,你更鍾情於哪一項?在你走的那條路上,車馬繁華的比例佔多少,松風山月的比例又佔多少?如果有人請教有關怎樣的搭配比例才完美的問題,你會如何作答呢?
  •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3首絕美的禪意詩,越品越有味道
    而「禪意」這個詞,就出自於劉長卿的這首詩。《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唐代:劉長卿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履痕。白雲依靜渚,春草閉閒門。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劉長卿的這首詩,讀上去就讓人覺得分外的寧靜,仿佛帶我們走入了一個幽靜的山中。那裡白雲朵朵,溪水潺潺,綠草幽幽。而道人隱居的地方,就坐落在這個寂靜的場所。此刻,話已多餘,就只是享受這份淡然的心境就好。說到禪意的詩,肯定得提到「詩佛」王維。
  • 古代詩詞也有小清新,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他就是盛唐時著名詩人,山水田園派的代表王維。除了詩,王維更是精通書畫、音樂,所以他的許多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情與畫意完美融合,相得益彰。王維,一生參禪悟道,被後人尊稱為詩佛。在那個功名利祿人人趨之若鶩的時代,王維卻以一顆通透,了悟的心,隱居山林,過著清風明月相伴的生活。關上門,掩住塵世的喧囂,守一方淨土,物我兩忘。
  •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陳曉勤篆書王維詩欣賞
    王維《使至塞上》王維《使至塞上》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67×33釐米)王維《過香積寺》王維《過香積寺》不知香積寺,數裡入雲峰。(67×33釐米)王維《酬張少府》王維《酬張少府》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
  •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3首絕美的禪意詩,越品越有味道
    而「禪意」這個詞,就出自於劉長卿的這首詩。《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唐代:劉長卿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履痕。白雲依靜渚,春草閉閒門。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劉長卿的這首詩,讀上去就讓人覺得分外的寧靜,仿佛帶我們走入了一個幽靜的山中。那裡白雲朵朵,溪水潺潺,綠草幽幽。而道人隱居的地方,就坐落在這個寂靜的場所。此刻,話已多餘,就只是享受這份淡然的心境就好。說到禪意的詩,肯定得提到「詩佛」王維。
  •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3首絕美的禪意詩,越品越有味道
    而「禪意」這個詞,就出自於劉長卿的這首詩。而道人隱居的地方,就坐落在這個寂靜的場所。此刻,話已多餘,就只是享受這份淡然的心境就好。再比如下面這首詩,太美了!《酬張少府》唐代:王維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 王維晚年寫的一首山水詩,中間10字清麗自然,寫盡了山水之美
    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蘇軾有雲,「謂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由此我們可見,王維在詩歌上的成就。而王維晚年也是篤信佛教,於是他又有「詩佛」之稱。王維擅寫山水詩。王維的詩歌在寫山林隱逸時,於淡泊閒曠中透出一種朗秀高華的氣象,毫無寒儉疏野之態;寫臺閣榮遇時則於典麗宏闊中不失清新優雅之情致,而無誇飾膚廓之弊。
  • 晚年的王維隱居在終南山,特意給張九齡寫了一首詩,通篇充滿哲理
    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大多都喜歡隱居,畢竟有的時候在現實生活中不如意,那就只好是寄情於山水,把自己融入到山水之間,這樣也是另一種生活;遠離塵世的喧囂,過著悠然自得的生活,那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這也就是為什麼古人會如此喜歡隱居的原因。
  • 王維極為特別的一首唐詩,全詩寫情多於寫景,內心鬱結可見一斑
    提到王維,我們大家都會知道他是古代一個非常著名的詩人,而且長期隱居山林。但是對於王維來說,我們並不認為他是一個真正的隱者。因為他在40歲之前還都是在朝廷當中認知,而在40歲之後隱居山林,也不過是在距離長安城不遠的終南山隱居,而且並不缺乏和外界的聯繫。
  • 聚鎂Art0X丨範銀山-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司空圖在《詩品》中有「素處以默,妙機其微」的話,是說心境淡泊虛靜時,才能對自然間之大美,有所會心與體悟。順乎自然,不強加於自己作品個性符號的畫家,是在勵志,其志向如蘇武之「齧雪」,可謂遠大矣。文章節選自韓修龍《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範銀山的山水畫藝術》藝術簡歷範銀山 字澄舍,號演覺。別署吟山堂、恭鈞閣、雲松山館。山東棲霞人。先後進修於北京畫院、上海師範大學(書法專業)。2008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現為清秘書院院長,元社社員。現居北京。
  • 唐詩三百首:寫完這首詩以後,40歲的王維決定歸隱山林,終成詩佛
    在唐代文學史上,王維的地位是很高的。他和孟浩然開創的山水田園詩派,在中國的詩歌史上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他所描寫的祖國美麗山河,和李白等人筆下的景色迥然不同。李白的是壯麗,而王維的是秀美。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這首古詩的題目是《酬張少府》,是王維和張九齡的一首酬和之作。張九齡曾經擔任唐玄宗時期的宰相,位高權重還是詩壇領袖,和王維有著很好的私交。在之前,王維有著強烈的報國心,也曾經得到了張九齡的重用。
  • 「詩佛」王維的酬張少府,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也有憂愁的一面
    酬張少府唐代:王維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迎著松林清風解帶敞懷,在山間明月的伴照下獨坐彈琴,自由自在。世事如此,還問什麼窮通之理,不如去聽聽水浦深處漁歌聲音。作者王維多才多藝,詩文、書畫、音樂無不精通,這使他的詩作既富有音律之美,又多繪畫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