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變形金剛:大電影》橫空出世
時光網特稿 一轉眼,2005年已成為11年前的過去時了。1984年,在某玩具公司創意工作室幾位編劇筆下,2005年不僅是一個遙遠未來的時間節點,而且是宇宙進化史上一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要年份——霸天虎佔領了塞伯坦,擎天柱重傷不治,汽車人、威震天、宇宙大帝三軍之戰打響……
1986年8月8日
《變形金剛:大電影》首登北美大銀幕之際,那些「腦洞大開」的主創成員絕不會想到,這部動畫電影將會引起怎樣的軒然大波,更令他們萬萬不會想到的是,在太平洋彼岸,這部作品成為了困擾一代中國觀眾多年的心病。直到30年後的今天,在不少70後80後的塵封記憶深處,《變形金剛》動畫大電影依然是童年最糾結的一個神秘印記。
孩之寶的成功或許有許多偶然因素,但它未雨綢繆的前瞻眼光在那個年代顯得相當難能可貴。1984年,也就是
《變形金剛》TV動畫剛剛亮相不久,孩之寶就已經開始啟動了《變形金剛》動畫電影項目。當時,一同推進的還有孩之寶的另外兩個拳頭作品——
《特種部隊》和
《小馬寶莉》,算得上火力全開。
孩之寶製作《變形金剛》動畫大電影的初衷,基本上是連塞伯坦人都心知肚明的——以電影為先導,推出一批全新設計的變形金剛玩具,從而取代和補充既有的玩具線。所以,影片一開始就有一大批汽車人(主要是400萬年前隨擎天柱乘方舟號來地球的那撥)被威震天一夥紛紛秒殺,可謂快刀斬亂麻。就連汽車人的領袖擎天柱在這份「退場」名單上也都榜上有名,將在同威震天進行的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對決中壯烈犧牲。同時,熱破、通天曉、杯子、囉嗦、轉輪、阿爾茜等鮮面孔相繼登場(最終,這些角色在大電影之後,均成了電視版動畫第三季中的重要角色)。而此時,將於1985年與電視觀眾見面的《變形金剛》第2季共49集的內容很多連底稿都還沒成形呢。足見孩之寶的考慮確實夠長遠的了。
不過,這也絕非孩之寶唯一的目的,至少從宏大的故事架構(變形金剛的歷史淵源、汽車人領袖的傳承接班、反派的改造升級)及各種天馬行空的元素(領導模塊、宇宙大帝、五面怪、垃圾星人)的精心設計來看,孩之寶藉由大電影編織一個具有史詩感的變形金剛宇宙版圖的用意還是很明顯的。否則,2600萬美元的預算只是為了玩具宣傳就太過昂貴了,同期的動畫界老大迪士尼《老鼠大偵探》的製作費用也不過1400萬美元。
-下一頁-
公映慘敗:北美年度排名僅99
1986年8月8日,大電影在北美主流院線全面公映,但隨之而來的結果卻令孩之寶十分沮喪:本片的首周末票房約178萬美元,在全美僅排位14名,甚至還不如同一時期上映、被公認為大爛片的《怪鴨霍華德》(同一周末票房排名第八);最終的票房僅為584萬美元,名列北美年度票房排位的99位!這一結果比其「兄妹篇」《小馬寶莉》的595萬美元進帳還要少——儘管後者的排位也只不過是97位。
如今,很多人喜歡把本片的失利簡單歸結於已眾所皆知的「擎天柱之死」。然而,影片上映之前,孩之寶「賣關子」守口如瓶,很多觀眾至多知道影片可能有「重大信息披露」,但並不知道擎天柱會死亡,僅有少部分粉絲隱隱預感不妙,如果以正常的心理邏輯來判斷,這種「謎團」只可能成為推動他們進影院一探究竟的動力而不是相反。
大電影失敗的原因,首先是影片本身確實存在著很大的問題。給玩具開道造勢的動機直接導致了本片不能完全以一個正常的電影流程來推進。在製作期間,劇本經歷了各種草率而缺乏連貫性的改寫,拋開「為什麼以往在手槍狀態下的第一槍從來打不中的威震天這次一上場就能幹掉一個汽車人」、「為什麼電視版動畫第二季的巨型金剛和組合金剛全都沒有出場」等不和邏輯或與電視版動畫設定相悖的畫面不論,編劇光是在兩派第二代領袖由誰擔當、他們如何接班、最終大戰如何安排等關鍵問題上就反覆多次,這點連本片的操盤手、劇本編審Flint Dille也直言不諱,他稱這部電影的劇本就像「不同的草稿和創意拼湊出來的科學怪人」。
由於多次修改,再加上當時通訊條件的限制,導致作為電影製作總負責的美國日虹公司在同外包代工的日本東映動畫公司的溝通上出現了一些偏差,使得作為雙方二代領袖登場的補天士和驚破天未能獲得更多的塑造個性的戲份,而作為各自「1.5代」領袖的通天曉和紅蜘蛛則是一個定位尷尬、一個死得突兀。此外,日本方面不知出於何種動機,還自創一段淤泥的兩顆眼珠被大力神打出眶外的超級雷點。
另外,發行方De Laurentiis Entertainment Group(DEG)作為一家1984年成立、1986年才開始電影發行的年輕公司(本片是其發行的第四部作品),在宣傳上相當不給力,導致廣大少年兒童和他們的家長對大電影幾乎一無所知。而且,電影在上映時被定為PG級(輔導級),但事實上,片中內容具有相當的成年向,不僅大量的角色死亡,還有突然飛出的髒話,這使得宣傳指向與目標受眾並不完全相符。更不幸的是,當大電影上映後,各大媒體影評對這種「偽裝成電影的商業廣告」毫不留情地進行痛批,而面對負面影評,無論是DEG也好還是孩之寶都顯得十分無力,也打消了很多觀眾前往影院觀影的念頭。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1986年前後正是美國動畫電影的一個低潮期,即使是迪士尼製作發行的動畫電影還常常遭遇滑鐵盧,更遑論這些業界新手了。而且,在當時的美國,大眾對動畫電影的認知多半還是一種「迪士尼式」的觀感,對於變形金剛這樣一種非傳統的「另類」,接受度不夠,更何況還被貼上了「在大銀幕上做了一把玩具廣告」的標籤。據說,就連為大惡角宇宙大帝配音的奧遜·威爾斯當時都毫不掩飾對該片的輕慢:被問起自己在本片中的角色時,他連名字都記不起來,只是說那是「一個欺負一票小玩具的大玩具」。於是,電影早早敗下陣來也就不讓人感到意外了。
-下一頁-
十年困惑:都是不引進惹的禍
如果說,影片在北美電影市場的失利只是孩之寶的一場滑鐵盧之役的話,那麼它在中國所製造的麻煩則要大的多。1988年夏天,由上海電視臺引進、上海音像資料館譯製的95集中文版《變形金剛》TV動畫開始在北上廣三地相繼播出,到1989年播放範圍進一步擴大至全國超過200家城市電視臺和部分省級電視臺,可謂遍地開花。這95集動畫片包括了1984年至1986年在北美市場播映的最早一批《變形金剛》動畫影視作品(1984年第一季16集+1985年第二季49集+第三季30集),但作為第二季和第三季重要連結的1986版大電影和1987年的第四季3集卻不在此列。
沒有引進大電影的原因不可細說,但比較合理的解釋是,當時中國大陸電視臺的動畫片主要以每集22分鐘的TV動畫為主,即使是早期引進公映過的
《龍子太郎》以及動畫長片
《大鬧天宮》也被剪成了若干集分批播出。而
《金猴降妖》、
《葫蘆兄弟》、
《黑貓警長》索性直接以動畫劇集的規格提供給電視臺播出。總之,儘管95集的《變形金剛》紅遍大江南北,但86版大電影卻無緣得見。
對於沒有看過動畫電影的中國觀眾來說,難以理解第三季TV動畫一開始為什麼主角換人了,這個疑問持續了近十年(圖為宇佐見皓一的插畫作品「擎天柱之死」)
對於這段經歷,廣大70後和部分80後的「老男孩」們至今記憶猶新——頭一天還是擎天柱大哥與威震天老大照常對戰,怎麼第二天突然片頭也換了,兩派BOSS全變了,還有大一堆不認識的面孔,搞得觀眾一頭霧水。在沒有手機和網際網路的年代,鋼絲們只能通過貼紙、洋畫中的「蛛絲馬跡」推測,柱子哥可能是「大事不妙」了,坊間的傳聞五花八門。到了第94集-95集《擎天柱復活》播出時,擎天柱「死過一回」的歷史已經坐實,但這反而使小朋友更為困惑,擎天柱究竟是怎麼死的?為什麼電視上沒有演?
這一謎團直到世紀末才逐步浮出水面。1999年2月16日,中國內地第一個變形金剛專題網站「塞伯坦中轉站」建立,後以此為基礎重建成為「變形金剛中國聯盟」。2000年起, 「變盟」進入高速發展期,拉開了網上復興變形金剛文化的序幕。有熱心迷友從境外網站搞到了壓縮版的英文版的「大電影」視頻,從而才使「擎天柱之死」及一系列謎團真相逐漸解開。以當時的帶寬和流量,網上觀看還是一件挺困難的事,很多人其實是在網吧才目睹那場遲到了十多年的生死之戰,然後在我們的論壇裡發起熱烈的討論,這樣,這個謎底才被越來越多的鋼絲知道了。」中國著名的變形金剛收藏家申豐愷如是說。
2004年,由美國發行的影片DVD流傳至國內,成了「地下工廠」競相加工的絕佳商機,這張DVD在坊間及網上的熱傳熱議,也引起了國內正版音像商的注意,2005年,廣東千鶴音像公司引進了全套的初代《變形金剛》動畫影視劇集,其中也包括了首次進行中文配音的大電影——這是本片首次正式引入大陸。
2007年7月,一部真人版
《變形金剛》電影席捲內地電影市場,當年2.82億的天量票房不僅創造了多項影史記錄,更令一度被主流媒體邊緣化的「變形金剛」重回大眾視野。在真人電影的推波助瀾下,8月24日下午14:25分,CCTV-6首播央視配音版的《變形金剛:大電影》,這不僅是國內電視臺首次正式授權播出該片,也是央視歷史上第一次播出《變形金剛》影視作品——1987年央視曾拒絕播放《變形金剛》動畫片,20年之後卻率先「解禁」,頗有戲劇性。
-下一頁-
浴火重生:影碟暢銷鹹魚翻身
雖然影片當年的票房不盡人意,但後期的影碟卻非常暢銷
從新世紀之初,變形金剛熱重新升溫的那一刻起,該片的影響力便在與日俱增。開始是海外迷友不斷在網上呼籲要求孩之寶儘快出版數字格式的音像製品,進而是廣大影迷、主流媒體對本片的再度關注。從千禧年起至2006年,本片先後多次發行音像製品,而2006年由索尼發行的20周年修復紀念版以及國內單獨發行的DVD更是暢銷一時,也表明本片經久不衰的人氣。
影片「鹹魚翻身」重獲肯定,並非偶然。以今天的理性眼光重新再來打量這部影片,可圈可點之處其實很多。首先是在孩之寶、漫威動畫、日虹公司的精心創意之下,由東映公司外包製作的畫面非常精美,金剛們的金屬色澤在光影映照下熠熠生輝,尤其是擎天柱的大特寫鏡頭做得非常細膩,兩派變形激戰的畫面也令人賞心悅目。據統計,東映為製作本片實際繪製的賽璐璐原稿超過25萬張,所下功夫可見一斑。
從配音而論,大電影也是上乘之作。除了擎天柱和威震天沿用了TV版的配音演員彼特·庫倫、弗蘭克·維爾克外,大量啟用影視明星為新角色配音,在當時的動畫界尚不多見。
本片是老戲骨
奧遜·威爾斯參與的最後一部電影,他於1985年10月10日去世,享年70歲。奧遜·威爾斯在給宇宙大帝配音時,身體狀況已岌岌可危(坐著輪椅來配音的),導致他錄下的臺詞均伴有沉重的喘息聲,這些錄音無法直接採用,導演
尼爾森·申最後通過合成器處理將威爾斯的聲音變得更加清晰,也更加可怖。本片也是給爵士配音的演員
斯加特·克羅索斯的最後一部電影,他於1986年11月22日去世,享年76歲。為羅嗦配音的
John Moschitta Jr.創造了史上說話語速最快的動畫角色,但它的發音字字清晰易懂,極富特色。而像
賈德·尼爾森(熱破/補天士)、
萊昂內爾·斯坦德(杯子)、
羅伯特·斯塔克(通天曉)、
倫納德·尼莫伊(驚破天)等人或是早已名揚天下或是正如日中天。最關鍵的,這些演員的臺詞功力極為深厚,為各個機器角色加分不少。
影片的音樂同樣令人稱道。當年的預告片稱該片是「一部搖滾冒險」電影,其實並不誇張,它的配樂摒棄了TV動畫中常見的小清新電子樂,Vince DiCola為本片錄製了一張令人振奮的合成搖滾樂專輯。其中包括:Stan Bush演唱的兩首主角歌「感觸」和「挑戰」;重金屬樂隊「鬼怪將軍」Spectre General和N.R.G.用嘶吼的歌聲來襯託霸天虎在電影中的戰鬥;「雄獅樂隊」Lion將經典的片頭曲演繹為節奏猛烈的金屬樂;而「怪人阿里」l 'Weird Al' Yankovic用《大勇若愚》的原始旋律完美演繹了垃圾星人——一個生活在廢品堆中、語言完全是從流行電視節目中學來隻言片語的變形金剛民族。
點擊試聽「the touch」
這種調性與金剛們的金屬質感高度契合,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當熱破雙手高舉領袖模板徐徐開啟,光芒照亮整個「宇宙」,他也完成了從熱血青年到一代領袖的蛻變歷程,隨之而起的鏗鏘有力的歌聲「You've got the touch!You've got the Power!」響徹雲霄,讓觀眾熱血沸騰,堪稱動畫史上的神來之筆。該片的電影配樂不但被粉絲大力追捧,在整個流行音樂界都獲得了廣泛的好評。比如P.T安德森就在其1997年的賣座電影
《不羈夜》中引用過「感觸」。
-下一頁-
薪火相傳:經典繼承致敬持續
1986年8月8日,《變形金剛:大電影》上映首日,當影片演到24分鐘的時候,所有人都驚呆了——擎天柱犧牲!!!很多孩子無法接受這一事實,有的家長甚至被迫帶孩子中途離場。後來製片人Flint Dille回憶:有的孩子因此把自己關在房子裡兩周不願出門,這也導致了許多家長的出離憤怒,抗議信甚至恐嚇信接踵而至。這樣的後果大大出乎孩之寶及日虹製作公司的預料。
妥協的結果,不僅僅擎天柱在第3季的最後便迅速復活,而孩之寶尚處在粗剪階段的《特種部隊》動畫電影也不敢再讓男一號「公爵」重傷不治了。但此時,該片已經基本完成,不可能再做大的修改。在緊急的閉門討論會後,影片加了一個尾巴——主要角色都在現場,突然之間對講機響了:「公爵還活著!他康復了,從昏迷中醒過來了!」以表明主人公並沒有掛掉。而在此後的變形金剛影視作品中,讓「擎天柱先死後活」成了一個屢試不爽的梗,《領袖之證》、真人電影《變形金剛2》頻頻上演,而在DW/IDW的漫畫中也是愛好者最為津津樂道的情節之一。
某種程度上,從新世紀起在全球範圍內聲名鵲起的動畫電影,也是後來真人電影項目加速推進的原因之一。在2007和2009年上映的兩部CG特效大片中,對動畫大電影的致敬之處隨處可見:比如杯子跳到閃電變形的坦克上,用雙手將欲發射雷射束的炮筒扭轉了方向,這一幕在真人電影第一集最後的大決戰高潮中得以再現,只不過雙方的對壘變成了爵士和吵鬧;在真人電影第二集中,上演了大力神用超強吸力將包括汽車人在內的各類物質吸入腹中的一幕,這完全便是動畫電影中宇宙大帝吞噬世間萬物的戲碼重演。而在音樂方面,派拉蒙選用由林肯公園演繹的重金屬搖滾之風來搭配真人電影,在業界獲得了遠超電影本身的好評。這何嘗不是在借鑑動畫大電影的曲風?
動畫電影中的宇宙大帝與真人電影中的大力神均開啟了「吸星大法」
相比這些具體的戲碼橋段,動畫電影對整個變形金剛宇宙版圖的繪製,才是真正的居功至偉。三十年間特別是邁入新世紀以來,愈發成人向、逐漸脫離簡單玩具宣傳功能的影視作品及漫畫新作,其魅力也源自這一建立於動畫電影史詩基礎上所拓展的傳奇故事,比如至尊太君、宇宙大帝、元始天尊、領導模塊(矩陣)、五面怪等。
30年飛逝,如今,動畫電影在變形金剛乃至整個動漫史上的地位已經確立,但對於這樣一部「掛銀幕賣玩具」的宣傳廣告大片,自然也不必過於拔高。對於轟動一時的「擎天柱之死」,製片人 Flint Dille曾表示:「我們要搞的只是一場玩具秀,把84年的玩具都滅掉,但沒想到它(擎天柱)已經是一個偶像了。」另一位製片人Joe Bacal則坦言:「如果再來一次的話,我不會讓擎天柱死了,但是展示死亡,尤其是領袖的死亡,在當年絕對是個大手筆,也許這是變形金剛如此長壽的原因之一,因為我們做了別人沒有做的事情。」
在距離1986年整整30年後,導演
麥可·貝正輾轉於各地緊張的進行著
《變形金剛5》的拍攝。有傳言說,這部變形金剛新片的一大噱頭便是五面怪和宇宙大帝將首次在真人版電影亮相。雖然這一說法並不靠譜,但你會發現86版元素總是會被拿來不斷說事。不僅僅如此,按照孩之寶和派拉蒙的說法,本片也將是變形金剛宇宙版圖計劃的預熱,由此再一次彰顯了86版動畫大電影的價值與意義。隨著時間的推移,有理由相信,86版動畫大電影在孩之寶打造變形金剛百年品牌的歷程中還將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特別感謝TFG2馮琦、羅星海、Eric等友人對本文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