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大雜院如今變身公共會客廳,北京老胡同怎樣做出「新表情」?

2020-12-21 北晚新視覺網

曾幾何時,北京人盼望拆遷,盼望住進高樓大廈,盼望離開破舊的平房院。但如今的胡同,有了越來越多的「公共空間」。

大家客廳

9月30日,三井胡同的一所公益圖書館正式開業,向社區居民們免費提供閱讀場所以及相關的服務。除了圖書館,平房居民們還擁有了公共的客廳和綠化示範院落,讓不少居民們感嘆,胡同生活再也不是以前的樣子。

東臨大柵欄,西接琉璃廠,這塊地區的生活氛圍會不會被旅遊衝淡?老城區裡的新社區究竟是怎樣一種生活呢?記者來到了大柵欄街道轄區的胡同裡,尋找到了一些答案。

大家客廳 胡同裡的社區會客廳

施家胡同21號,是曾經的「三聚源」銀號所在地。雖然院子保存著一棟頗為古樸的二層小樓,但早已變成大雜院。經過一番改造,如今這裡已經作為「大家客廳」向居民們開放。這個200多平方米的院子,將設計有多功能活動室、社區工作坊、展覽區和閱覽休閒室等。「咱們社區一直沒有個活動室,誰叫咱這兒是老平房區呢。」多年來,社區工作人員每逢遇到有活動,都不得不陪著笑臉找轄區內的公司單位,懇請人家把會議室借咱用用。「提起之前的窘境,老街坊們感慨地說。

讓老街坊們欣喜的是,現在終於有了公共會客廳。幾天前,幾位居民大嬸剛剛在這裡舉辦了一場生日會。「要擱以前,老姐兒幾個哪敢有這個念想啊,家家都是一間屋子半間炕,想熱鬧都熱鬧不起來。」

「其實居民們的要求並不高,阿姨們在一起聊聊天,喝喝茶,切切蛋糕。看著她們高興,我們也跟著高興。」管理員小夥子說,「我看到了有些阿姨還不會用智慧型手機,別著急,過一陣子我們就在這地方,給大家辦個科普班。既然有了空間,各種各樣的居民聚會、講座都要辦起來。」

綠化示範院

微更新示範院 居民期待著把綠色帶回家

茶兒胡同12號,如今只剩下了一戶居民,其餘的空間全部擺滿了各種花草。盆栽、水培、觀葉、蔬菜,腳底下是花盆花池子,牆上和頭頂上是藤架。這個院落便是平房院綠化的試驗場和示範院。這裡的管理員臉上尚帶稚氣,他們統統都是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的大學生。

「哪種植物好看,哪種植物好活,哪種植物好吃,人家專業的大學生最有發言權,所以我們選擇和他們合作來使用這個院子。」大柵欄投資公司的工作人員說。他們還為這個項目取了個接北京地氣的名字——月季計劃。

綠化和展現一個院子遠遠不是目標,大學生們正期待著將自己的學習成果運用到大家的生活中。他們期待與居民們互動,居民們可以到這裡提出要求,比如喜歡看葉子還是喜歡看花,喜歡吃果還是喜歡吃菜,平房院貼近大地卻又缺乏綠化的特點,恰好適合一番作為。「很多院落未來的改造,都會使用這樣的模式:由居民們提出要求,政府和在地實施主體公司拿出一些設計方案,儘可能為居民們提供支持,這樣居民們花少許錢就能實現院內局部的改善。比如說一些植物的種子,未來便會在這裡免費提供。」

其實茶兒胡同12號並非一個完全騰空的院落,尚有一戶居民居住在此。但這是一戶非常熱心且喜歡伺候花草的居民,缺乏人手的時候,居民就能照顧好這些花花草草,讓工作人員們頗為感激。「每個院子都能找到這樣的居民就好啦。」

新的閱覽室即圖書館

胡同圖書館 孩子們放學後的好去處

「我們的胡同缺乏文化設施」,這是大柵欄投資公司聽到居民反映頗多的意見。也難怪,老胡同都是居民區,哪有什麼文化設施呢。

騰退之後有了地方,三井胡同21號也迎來了改造,雖然90平方米的平房空間頗是複雜,但裡面的每個小屋子也都擺放了一些桌椅和書架,這裡便是社區居民們的圖書館、閱覽室。一家社會書店在對面的騰退院租用了辦公空間,順便派出工作人員打理這個圖書館的工作,並不需要社區加派人手。

圖書館裡最多的就是孩子的畫冊,且大多數桌椅都是膝蓋高度,更適合孩子們使用。「不是放學後沒地方去嗎?以後就帶孩子來咱這兒吧。」工作人員向來參觀的居民們介紹說。

聽到這句話的李阿姨,「心裡酸酸的」。「圖書館,多麼有文化的地方,沒想到咱胡同裡也有了。要知道我小時候,成天在胡同裡跟著一幫男孩子們瘋跑,哪有這麼好的條件啊。」樸實的話語帶出了興奮。

老胡同裡將有更多空間

「疏解政策實施之前那些年,胡同裡的居民走了不少,很多人是因為生活不便離開的。」三井胡同的居民張老先生說,「我在那兩間半房裡,養大了兩兒一女,大兒子和女兒成家之後就搬走了,本來小兒子還跟我住,前些年也租了房。」相比這裡,小兒子的房屋並不算寬敞,且為了讓房租便宜選在了郊區,每天兩口人上下班並不算方便。

張老先生理解孩子們的做法。「過去總說住樓房方便,北京人都盼著住樓房。」上廁所不用出門,廚房敞亮乾淨,小區整潔優美。相比之下,曾經的胡同滿是缺點:冬天上廁所要小心地滑,私蓋的小廚房牆上有厚厚的油泥,更別說私搭亂建讓過道只剩下一輛自行車湊合推過去的寬度。

如今不少院落都已經騰退了部分居民,大柵欄投資公司的工作人員說,未來將根據具體情況,設置更多的公共空間,比如有些院子可能把騰空的房間用作公共廚房或是儲物室;有些院落騰退出的空間,可以作為附近幾條胡同的公共洗衣間,設置一些智能化的洗滌設備供大家使用;歷史悠久、故事多的地方,可以設置小展覽館。「比如錢市胡同正在騰退,計劃用作錢幣文化展覽館;觀音寺也正在騰退,計劃用作社區文化展覽館。」

上廁所難的問題,目前也在想辦法解決。「在距離廁所較遠又有空間的院落,實在沒有條件實現上下水,那就爭取採用一些生物降解措施,比如現在有技術可以讓排洩物壓縮凝聚,每年淘幾次就行。我們正在考慮這樣的方法。」

更多的用途本著服務社區居民的宗旨,等待著大家提供更多建議。至於地理位置靠近大柵欄、琉璃廠這兩處旅遊熱點區域,工作人員說,旅遊開發對於胡同的影響有利有弊,但現在,這些胡同的定位仍然是居民區,因此會在開發時格外慎重,方便生活、展現歷史文化的同時,避免引入過多遊客,影響居民們的生活。

張老先生是胡同裡的「老字輩兒」了,起初是因為沒有樓房無處可搬。而今他也有了樓房,卻捨不得離開生活了半輩子的小胡同。「這些年變化相當大,胡同裡有了這麼多公共區域,弄得還挺像樣,讓我覺得能在城裡的小胡同居住,這才是高檔的生活。」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張碩

編輯:TF0328

相關焦點

  • 【北京故事】一條明朝老胡同的風骨
    近日,故宮內的冰窖變身餐廳的新聞讓很多人覺得新鮮,其實,在老皇城內,早就有人將在胡同內的冰窖改造成了餐館,而且這條胡同老到曾經被明朝的月亮照耀。在地安門西大街上,沿著北海北門往東走路南,一條南北走向的寬闊胡同映現眼前,就是恭儉胡同。粗看,該胡同並無特別之處,甚至感覺其胡同格局還有些不規範。
  • 老胡同·新生活|北京老城探訪記——胡同生活有了新期待
    老胡同 · 新生活「老北京的一個顯著特色就是胡同,要注意保留胡同特色,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胡同是北京老城的根基和脈絡,是北京歷史與文化的載體,亦是聯結這座千年古都過去與現在的橋梁。「老胡同·新生活」欄目將講述北京胡同的歷史文化,關注胡同的保護與更新,以期喚起更多人對胡同文化的熱愛與傳承。「水穿街巷」場景重現,歷史文化街區恢復性重建,老胡同裡的居民過上現代生活……北京在老城保護和復興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變化正在悄然發生。
  • 北京白塔寺胡同大雜院改造 傳統院落與城市的關係
    本項目是一個位於北京二環裡胡同中的傳統合院建築改造項目,院落佔地約250平方米,我們將曾經的破舊雜院改造為四合院民宿。結合業態要求,試圖在北京傳統的四合院空間中融入新時代的居住生活方式。現狀宮門口二條胡同中的下水管道為雨汙合流設計,如此夏季難免會有氣味散發。我們在院內建造了標準的化糞池,將所有的衛生間內汙水排至化糞池,經過處理後合格達標的生活汙水,沿用原有管路排至胡同內市政管道中。客房4.2.
  • 北京白塔寺街區還原老城溫暖,會客廳、老茶館,重拾胡同情……
    9月26日下午,2018年北京國際設計周——白塔寺再生計劃分會場拉開帷幕。今年的主題是「暖城行動」,突出鄰裡共生、社區營造和文化傳承。將在白塔寺區域,通過胡同微更新、四合院修繕示範、文化記憶挖掘、居民參與創新街區治理等方面,還原北京老城胡同文化,打造溫暖街區。
  • 北京共生院悄然更新胡同生態 來看看是怎樣一種全新的體驗
    大雜院裡開民宿何為「共生院」?「簡單理解就是私人空間與公共空間的共生。」在上個月召開的西城區名城委2018年會上,負責什剎海地區騰退改造的北京天恆正宇公司負責人李森,將正在試點中的「共生院」向與會專家進行了介紹。
  • 汪曾祺:胡同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曾經在網上看到一段話,不知是否屬實,咱北京的胡同,在一段時間內是以每年50條的速度消失著到現在只剩不到1000條 。完整保存傳統格局和風貌的僅剩430條,哎!北京的胡同裡,總能遇見很多貓貓的氣質,襯託著北京胡同的古舊與安詳。它們遊蕩在北京寧靜的胡同裡,如同一個守護神。挑一個陽光充足的午後,走進一條胡同,遇到一隻貓,你可能就在某個瞬間,突然理解了「北京」到底是怎樣的城市。
  • 北京近千座四合院半數淪為大雜院 破敗不堪(圖)
    靈境胡同33號院已難尋當年風貌  觀察動機:從乾隆時期的4萬個到如今僅存的3000多個,北京的四合院正走向消亡的邊緣。  核心  近千座四合院半數淪為大雜院  北青報記者昨日從市地方志辦公室獲悉,迄今為止對北京四合院收錄最全的《北京四合院志》即將出版。通過首次對四合院的大範圍摸底,近千個院落將留存史冊。遺憾的是,其中一半的四合院已淪為問題頗多的大雜院。
  • 探訪北京鮮魚口歷史文化街區,曾經的銀號會館變成大雜院
    「花市草橋鮮魚口,牛街馬甸大羊坊」,這是老北京流傳的一副四九城地名串起的對聯。鮮魚口,老北京都不陌生,這裡有很多人兒時的記憶。這裡也是展示北京城文化窗口,城南民俗、京商文化、古都特色都融於這裡。看過《喬家大院》的小夥伴對晉商喬家肯定了如指掌,213號原來就是喬家票號全國總號「大德通」所在,由山西祁縣喬家堡喬氏創辦,總號設在山西祁縣,在北京、天津、瀋陽、包頭等地均設有分號。「七七事變」之後,總號遷到了北京。不過,晉商的輝煌時代也在戰火中逐漸落幕,票號時代逐漸終結。現存的建築興建於民國時期,前身為大德興茶莊。
  • 首都天橋7條胡同打造老北京建築「活態博物館」
    首都天橋7條胡同打造老北京建築「活態博物館」 2020-05-09 10:51:41   拆除區域內違建用傳統方式恢復原貌  天橋7條胡同打造老北京建築「活態博物館」  本報訊(記者 張驁)在西城區天橋街道東北部有7條緊鄰南中軸的胡同——校尉營胡同、九灣胡同、鷂兒胡同、留學路胡同、趙錐子胡同
  • 一對跨國夫妻,8年北京胡同改造記
    在胡同裡,當真正著手動工建造新住宅、辦公、酒店項目時,年輕的建築師們面臨的,不僅有老房的採光、通風、溼氣等種種問題,許多精力更是花在與街坊鄰居打交道。這也是被陳忱稱為「學到最多」的地方。新蘭花酒店改造前當然也有遇到阻滯的項目。
  • 北京老胡同變身商業街 居民稱三年租金買套新房
    南鑼鼓巷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道風景,青磚灰瓦,槐花遍地的靜謐讓多少人魂牽夢縈,可是,如今這樣的胡同風景已不多見,古舊的小院開起酒吧咖啡館,變成餐廳旅社,成為時尚小店,改造成「創意工廠」……幾年來,胡同產業逐漸興起,老胡同「混搭」之風愈演愈烈。
  • 27平米工廠老房驚喜變身5層宜居花園洋房,還有這種操作,厲害!
    27平米胡同老房 變身6口之家麻煩多本期由齊家網獨家冠名的《暖暖的新家》迎來了最大的上學難題。業主朱虹一家4口人住在北京豐臺區方莊附近,而大女兒米妮的幼兒園則在東城區分司廳胡同,每天早晨米妮的爸爸彭博都要騎著電動車,花上一個小時的時間,橫穿北京城送她去上學。等再過兩年,二寶艾米也開始上幼兒園了,到時候朱虹夫婦要面臨同時接送兩個孩子上學。為了徹底解決家離學校遠的問題,夫婦倆決定舉家搬到位於東城區分司廳胡同24號的姥爺家!
  • 探訪北京部分古寺道觀:福祥寺變大雜院 擠滿私建房
    中新網北京6月13日電(上官雲)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句古詩描述了南朝寺廟之盛。與之相比,北京也並不遜色。老話曾有「北京有多少條胡同,就有多少座寺廟」的說法,其中不乏名剎。近日,在第十個文化遺產日到來之際,記者接連走訪北京數個古寺、道觀,探尋這些古建築的現狀。在調查中發現,隨著對文化遺產重視程度的提高,一些古剎得到了較好保護,但還有一些存在問題。
  • 北京辛寺胡同10號院曾是三進大雜院 廣慈寺舊址在這裡?
    辛寺胡同10號院曾經的大門,如今的17號院小門在北京,有不少有著顯赫身世的宅院,如今已蹤影全無,有的甚至很難尋找到它的原始檔案,成為一樁又一樁「無頭案」,令人噓唏不已。曾經的辛寺胡同10號院就是這樣一座舊宅院。
  • 古巷胡同,北京旅遊攻略
    「京味」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北京的四合院,四面都是庭院,既自成一格,又能享受天地間的氣息和天倫之樂。現在,隨著這座城市的拆除,四合院、大雜院一片狼藉,只有少數幾個被保留下來,以備不時之需的舊北京文化正在消失。
  • 2018 北京胡同咖啡館指南 | 深藏灰瓦槐樹下
    過去的畫面,也總是讓人想到現在:胡同作為北京這座城市最有代表性的聚落形式,在過往的城市建設中,簡直經歷了千辛萬苦。如今藏在那灰瓦槐樹下的,還有哪些東西仍然值得拜訪的呢?我和高雪、趙悅見面的時候,決定邀請她們寫一份胡同裡的咖啡館指南。她們是咖啡博客的作者,多年來行走各地,拜訪數不清的咖啡館,並著有《行走的咖啡地圖》一書,讓她們來推薦真是再合適不過。
  • 世界聞名的北京胡同被居民私家車佔滿 欣賞古巷古村落只有出京了
    一說起北京的胡同,人們的第一反應,往往就會想到幾千萬上億的四合院,老值錢了,這裡住的應該都是有錢的「地主」。這恐怕就是很多人印象中的北京人。也曾經看到有多年前賣掉北京的四合院,到美國尋夢的人,現在回過頭來看看中國的日新月異,那曾經屬於自己的院子已經價值上千萬,悔之莫及。
  • 北京的胡同裡,有著最美好圖景
    北京,一座古城,有著古老韻味和展現現代化的城市,北京不是一個代名詞,對於那些在北京打拼的人來說,北京是一個充滿機會和壓力的城市,對於北京人來說,這裡是祖大雜院祖輩輩生活的地方,在北京人的眼裡最能體現北京文化的地方在胡同,最能說明北京的也是胡同,大雜院是北京人幾代人都能想起和懷念的地方
  • 胡同篇——北京三大有格調的胡同遊玩攻略
    逛胡同|北京三大有格調的胡同遊玩攻略來北京,熱鬧的菸袋斜街,人潮擁擠的南鑼鼓巷您一定都沒少去吧,今天帶您去逛逛北京人少景美但名氣卻不小的胡同。胡同裡不乏很多有意思的小店和有情調的餐廳,店兒的身後就是大雜院和居民房,一切都是不急不緩的樣子,您能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北京人骨子裡的那份慵懶閒適安逸的生活狀態。
  • 探訪京城宣南老胡同,巧遇北京姑娘介紹,引發對老城保護的思考
    ,這個時期是北京旅遊的好季節,更是京城胡同最美的時節。菜市口地區在「南大吉巷」片區徹底拆遷蓋樓後,只留下菜西片區這一殘留的古老胡同區域,大約在2007年這一片區也是面臨拆遷,不是什麼原因擱置到2017年,這裡不再拆遷,重新進行騰退與修繕保護工作,特別是今年8月北京老城保護新總規得到中央批覆,使這一老胡同得以重生更加煥發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