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板路、窄街巷、滿洲窗、百年老屋……老廣州的舊記憶又再次煥發...

2020-12-24 廣州日報

近年在廣州,關於保護城市歷史、重視城市記憶的部分,逐漸成為了各界設計師不約而同、不謀而合的共同意願,尤其是針對歷史保護的老城區域。日前,第三屆廣州城市藝術周就開啟了「獻給城市的禮物」的主題系列活動,包括城市記憶、社區營造和非遺創新三個板塊構成。全媒體記者在採訪中獲悉,此次廣州城市藝術周系列活動的首場,就是與廣州網紅地「永慶坊」合作,以打響接下來在廣州的社區中開展的多場社區營造活動的「頭炮」。

那究竟這關於「老城市,新活力」的首展討論的是什麼呢?在恩寧路「永慶記憶」展覽的專家分享會上,服裝設計大師屈汀南、文化學者馮原、知名建築設計師胡曼瑩、古建築修繕專家歐陽侖和其他行業的設計師們,一起從不同緯度將概念一一呈現。

展覽現場以模擬城牆的空間感,呈現了一條時間軸。

從理性方向出發討論,作為古建築工程專家和永慶坊一期施工總負責,歐陽侖講述了做古建築工程的重要關鍵特性:文化性、時代性和區域性;以及廣府建築的特色,如色調上以黃、灰、白為主。他強調:做古建修復不能為了修復而修復,要留住記憶。而城市設計師胡曼瑩則探討了中國城市化幾十年來,以汽車出行為導向的城市格局建設,提出城市建設應該努力的方向。她認為汽車帶來了汙染、噪音等各種影響人類居住的問題,我們應該對此反思,更多應該以人的體驗為中心,為人帶來更多的居住舒適感。

曾經屬於「老廣州」的經典戲院「金星戲院」被模擬重現。

一張1960年的今聲電影院電影票,成為了珍貴的展品之一。

從感性方向來說的話,馮原教授從社會交往維度表示,正因為有社會交往的需求,所以人們需要用一些符號、外在物,表達內心的欲望和情感。因此他認為如今重視傳統文化,對一些人造物有「留戀」,正是因為它們曾經寄託了人的感情,一些「沒用」的物品也會被人保留下來,比如恩寧路,恩寧路作為廣州西關傳統居住空間的代表,就體現從生產維度向情感情感的轉變。服裝設計師屈汀南則從自己童年居住的西關大屋出發,細數西關傳統建築背後的宜居元素。他認為,我們要保留那些建築中的日常元素,那是文化的載體,比如石板路、窄街巷、滿洲窗、百年老屋,以及那些舊時的物件和生活元素。

廣州不同時期的「城市地圖」也被展覽出來,讓人直觀感受城市規劃的不同變化。

廣州城市藝術周的創辦人翟月告訴全媒體記者,「社區營造活動,其實更多時候是在探討了城市更新的意義與方法。不僅是設計師來談,作為觀展者,城市居住的一員,也可以來表達想法。」目前,該展覽仍在關閉狀態。但全媒體記者獲悉,它將會在11月20日復開,面向公眾免費開展,有興趣的人可前去一探究竟。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譚偉婷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譚偉婷(除署名外)

相關焦點

  • 石板路、窄街巷、滿洲窗、百年老屋……老廣州的舊記憶又再次煥發...
    近年在廣州,關於保護城市歷史、重視城市記憶的部分,逐漸成為了各界設計師不約而同、不謀而合的共同意願,尤其是針對歷史保護的老城區域。日前,第三屆廣州城市藝術周就開啟了「獻給城市的禮物」的主題系列活動,包括城市記憶、社區營造和非遺創新三個板塊構成。
  • 毋忘我,濃濃鄉愁的老廣州!(紀念版)
    西關滿洲窗裡凝聚著百年數代人的往事渡輪是老廣州的記憶讓我們一起重溫這段浮沉的感覺西關老宅的滿洲窗值得細細品味白鵝潭上白天鵝老廣州永遠的記憶廣州北歐大斜坡紅園大宅窗內瀰漫著百年的空氣
  • 毋忘我,濃濃鄉愁的老廣州(叄)!
    那些與歷史畫面擦肩的建築,那些包裹著記憶的樓舍,是一個個容器,裝載著我們城市沉澱下來,知與未知的故事,這就是,這才是廣州的文化之根。西關滿洲窗裡凝聚著百年數代人的往事古舊的老教堂那份歷史雕琢光陰斑駁的古窗
  • 繁華之外,尋覓廣州舊街巷裡的粵韻味
    講起廣州,你就會想起繁華大都市的人聲鼎沸、燈紅酒綠,但如果你有空穿梭在廣州的舊街巷裡,你會發現這座城市裡繁華之外還具有濃濃的市井人情味,今天走進「河南」(海珠區)的洪德巷,這裡任時光荏苒,人流熙熙攘攘,仍還原著最初的生活本色。
  • 跨越重洋,秘制工藝——滿洲窗裡有黃金
    據了解,這三組滿洲窗(共計21扇)的製作修復造價不菲,共計花費10多萬元。 近日,記者在餘蔭山房工作人員和修復工匠吳廣標的帶領下,近距離觀賞了這三組重新煥發光彩的滿洲窗。 匠心:研究藥水配方重現玻璃內膽銀光 與餘蔭山房結緣,也讓吳廣標更深刻地理解了尊重傳統的價值,滿洲窗所包含的美學、工藝手法是傳統匠人的創造,「尊重傳統,才能讓滿洲窗煥發生命力。」
  • 滿洲窗裡有黃金 - 廣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據了解,這三組滿洲窗(共計21扇)的製作修復造價不菲,共計花費10多萬元。近日,記者在餘蔭山房工作人員和修復工匠吳廣標的帶領下,近距離觀賞了這三組重新煥發光彩的滿洲窗。吳廣標從小在廣州東山長大,被滿洲窗的魅力所吸引,「過去家裡沒有條件使用滿洲窗,但是很喜歡。」長大後,本來從事出版業的吳廣標選擇「半路出家」,在佛山拜師投身古玩古建築行業,這時才更深入接觸滿洲窗修復。
  • 西關大屋、滿洲窗……來文化公園看廣州西關作品展
    對於上了年紀的老廣州來說,這可是他們心底最清晰的聲音了。小時候的他們,就是穿著自己的小木屐,「嗒嗒嗒」地走在這樣的青石板路上。現在,我們還有重溫屐聲的機會。8月26日-9月4日,《西關老街,遠去的屐聲—何志堅廣州西關攝影作品展》將在文化公園西關苑展出。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沿著西關老街,一起追尋舊城印記。
  • 「滿洲窗」應叫滿周窗 從故宮玻璃窗說起
    「滿洲窗」是廣州及珠三角地區特有的窗扇裝飾,在晚清民國的建築中極為常見。這種技藝的正式名稱為套色蝕刻玻璃,舊稱「玻璃鏡畫」,民間俗稱「滿洲窗」。對於滿洲窗的起源,坊間最常聽到的解釋,認為是受滿人的生活習俗影響。甚至有的學者也受此誤導,在研究論文裡大談清代廣州駐防八旗的歷史。實際上,「滿洲窗」與駐防八旗沒有任何關係。解開「滿洲窗」之謎,從名字本身不能得到任何答案。
  • 通訊:廣州南沙:百扇滿洲窗打開嶺南舊時光
    中新社廣州5月1日電 題:廣州南沙:百扇滿洲窗打開嶺南舊時光作者 王堅 羅瑞嫻「霍震霆先生是土生土長的廣東人,他對嶺南文化是發自骨子裡的熱愛,用兩年多的時間一點點雕琢出這些場景,讓更多的年輕人感受到、摸得著嶺南文化
  • 小街巷裡江湖情長 | 沙塘坊:佛山「贊先生」、葉問曾住過這裡
    然而,在這個社區中,卻居住著深居簡出的武術門派大師伯,坐落著各處舊時商賈大戶舊屋、非遺傳承人工作室,轉角即遇歷史沉澱。「孤村鑄煉」的喧鬧鼎盛、武術江湖的豪情義氣……百年老街,萬種風情,等待著人們喚醒沉睡於街頭巷尾的記憶。
  • 「滿洲窗」應叫滿周窗 從故宮玻璃窗說起
    「滿洲窗」是廣州及珠三角地區特有的窗扇裝飾,在晚清民國的建築中極為常見。這種技藝的正式名稱為套色蝕刻玻璃,舊稱「玻璃鏡畫」,民間俗稱「滿洲窗」。對於滿洲窗的起源,坊間最常聽到的解釋,認為是受滿人的生活習俗影響。甚至有的學者也受此誤導,在研究論文裡大談清代廣州駐防八旗的歷史。實際上,「滿洲窗」與駐防八旗沒有任何關係。解開「滿洲窗」之謎,從名字本身不能得到任何答案。
  • 「滿洲窗」應叫滿周窗——從故宮玻璃窗說起
    南園酒家的蝕刻玻璃畫「滿洲窗」是廣州及珠三角地區特有的窗扇裝飾,在晚清民國的建築中極為常見。這種技藝的正式名稱為套色蝕刻玻璃,舊稱「玻璃鏡畫」,民間俗稱「滿洲窗」。對於滿洲窗的起源,坊間最常聽到的解釋,認為是受滿人的生活習俗影響。甚至有的學者也受此誤導,在研究論文裡大談清代廣州駐防八旗的歷史。實際上,「滿洲窗」與駐防八旗沒有任何關係。解開「滿洲窗」之謎,從名字本身不能得到任何答案。反倒是放長眼光,從平板玻璃在中國建築中使用的歷史開始追溯,才能讓人豁然開悟。中國的玻璃製作可上溯至先秦,但直到明清,仍以製造器具為主。建築使用的平板玻璃是極稀罕之物。
  • 聖母院玫瑰花窗沒了,我們還有廣式滿洲窗!
    聖母院玫瑰花窗(圖片源自網絡)滿洲窗——作為廣州的經典嶺南特色之一,其工藝及製作最早就源於歐洲的彩色玻璃,當中的拼接「技術」也是由民國初年來穗的歐洲人引進而來的,跟聖母院的玫瑰圓窗同源。廣 式 滿 洲 窗 緣 起清乾隆時期,朝廷派八旗兵攜眷駐防廣州。他們帶來了滿洲文化與習俗。他們沿用的滿洲窗也逐漸成為富裕階層風尚的建築符號,形成「廣式滿洲窗」。
  • 廣州的記憶:東山少爺和西關小姐
    相信老廣州們一定聽過:「有錢住西關,有權住東山」。西關小姐和東山少爺的故事曾經也是人們茶餘飯後的新鮮談料,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在人們的口耳相傳中也慢慢地日式漸微。歷史上東山和西關的劃分可以追溯到明清兩代。東山和西關,花式洋房與西關大屋,權力與財富,現代與傳統,各分東西,相輔相成,濃縮的是整個三十年代廣州商業社會。
  • 滿洲窗:融合中西方建築藝術的一朵奇葩
    走在廣州老城區的街巷裡,時常會看到頭頂上五彩斑斕、圖案精美的窗戶,讓人忍不住駐足欣賞。這種窗戶被人們稱為「滿洲窗」,主要分布於廣州、佛山、東莞等地。它起源於清朝中後期,當時廣州成為中國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西方的彩色玻璃也隨之在珠三角地區得到應用,人們創新地將彩色玻璃與中國的傳統窗戶結合起來,具有獨特美感的滿洲窗從此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
  • 老廣州風情刷屏朋友圈,民國風、南洋風、歐式風讓人慾罷不能
    騎樓小巷中用足了心過日子的老廣才是廣州最動人的風景線01百年舊夢裡的花園洋房那裡有著最民國的老廣州>而老廣州的生活則在南洋風情的騎樓下 何小胖即使時間遠去老西關的一條條騎樓依然留住了廣州舊時繁華的那段剪影滿洲窗、趟櫳門、油紙傘…
  • 舊時的豪宅,如今咖啡飄香,肇慶這座百年老屋煥發新活力!
    舊時的豪宅,如今咖啡飄香,肇慶這座百年老屋煥發新活力!「建造宅子的水泥、鋼筋、窗的鐵枝,裝飾用的花磚、花玻璃等材料,都是當時從英國進口的。」黎先生介紹道。
  • 聖母院玫瑰花窗沒了,我們還有廣式滿洲窗!
    聖母院玫瑰花窗(圖片源自網絡)滿洲窗——作為廣州的經典嶺南特色之一,其工藝及製作最早就源於歐洲的彩色玻璃,當中的拼接「技術」也是由民國初年來穗的歐洲人引進而來的,跟聖母院的玫瑰圓窗同源。廣 式 滿 洲 窗 緣 起清乾隆時期,朝廷派八旗兵攜眷駐防廣州。他們帶來了滿洲文化與習俗。他們沿用的滿洲窗也逐漸成為富裕階層風尚的建築符號,形成「廣式滿洲窗」。
  • 最能代表廣州的文化地標,可惜日漸破舊,不少廣州人表示惋惜心疼
    荔灣區的西關,廣州一個老得像守在棺材邊的地方。這裡能輕易吃上最地道的老廣美味,每日遊走於舊城窄巷之中,被市井煙火氣包圍。實際上,這是一種無可取代的奢侈,也是最能代表廣州市井的文化地標。可惜日益沒落的西關,不知還能代表廣州多久。
  • 炫酷的3D彩繪塗鴉點綴牆面 仁豐裡:老街巷刷出新顏值
    邱凌攝揚州網訊 (記者聶超邱凌)炫酷的牆面塗鴉、變電箱穿上剪紙「新衣」……仁豐裡歷史文化街區,在古代就是享有盛譽的魚骨狀街巷,也是揚州古城現今唯一保存完好的唐「裡坊制」格局的街巷。眼下這條承載了無數揚州人記憶的老街區刷出新顏值,展現新韻味。